【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B_第1页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B_第2页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B_第3页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B_第4页
【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期中综合检测(B)(60分钟 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 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面文物与遗址的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A.元谋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3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表,你知道农耕文化的特点有哪些()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饲养家畜种植农作物有成熟的文字A.C.4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

2、身,华夏族的主体是()炎帝部族蚩尤部族黄帝部族A.B.C.5 .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B.D.尧部族D.“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尊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大禹B.黄帝C.舜6.(2013 重庆模拟)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他”指的是()A.黄帝B.炎帝C.禹D.启,又以创建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留青史。D.启7 .公元2013年,是我国旧历的癸巳年,你知道我们现在是多少世纪吗 ()A.公元前21世纪B.公元前20世纪C.公元21世纪D.公元20世纪8 .(2012 连云港中考)“秦以为周制

3、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9 .小红同学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做了以下整理,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A.统治残暴B.外族进攻C.内部纷争D.天灾人祸10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们:“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白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楷书C.行书D.隶书11 .“渔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A.青铜立人像B.司母戊

4、鼎C.编钟D.大盂鼎12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白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这件事说明()A.楚庄王很好奇,想知道鼎的大小轻重B.楚庄王想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C.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想取代周天子D.楚庄王想尊王攘夷,帮助周天子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13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在最南边的诸侯国是()A.鲁国B.秦国C.楚国D.齐国14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退避三舍一一城濮之战B.纸上谈兵一一桂陵之战C.卧薪尝胆一一长平之战D.围魏救赵一一吴

5、越争霸15 .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时期的经济却得到发展,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重视发展生产C.奖励耕战D.水利工程的兴修16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次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齐、晋改革和秦国商鞅变法。三者成功的共同原因是()国君的支持重视人才改革顺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A.B.C.D.17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A.李冰B.孔子C.屈原D.大禹18 .据史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齐国听到韶乐,乐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孔子听得如痴如醉,竟“三月不知肉味”,认为韶乐是

6、天下最好的音乐。传说中非常优美的韶乐编成于 ()A.尧时B.舜时C.禹时D.夏朝19 .中国古代有位教育家,他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特长。这位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0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 “百家争鸣” 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假如用法家思想去解决应该是()A.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D.损坏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二、非选择题

7、(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4分,共50分)21 .识读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处国铁鞋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战闰住科主收巴土地3般国it主曲一 沿I1中心克,心国配的地苫图四(1)图一是哪一原始人类的劳动图?(1分)这一原始人类使用的是什么生产工具?(1分)(2)图二两种工具的名称分别是:、。(2分)这是哪两种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2分)你认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在生产工具的制造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分)(3)结合图三,你认为这两种原始居民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开始了什么生活?(1分)(4)从图四可以看出,当时铁器的生产和使用已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8、(2分)这一状况促使了哪一个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而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1分)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是谁?(2分)(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2分)(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分)(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4分)23 .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

9、过编写历史歌谣的形式,可以形象生动地重温和再现历史。下面是两段历史歌谣:歌谣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二:4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在吟咏品味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4分)(2)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3)请你列出春秋时期的两个霸主。(4分)(4)在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遭到旧贵族最强烈反对的是哪一条()(2分)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24 .(1)初一八班开展历史兴趣小组活动。组长

10、大明在整理介绍春秋战国思想家的资料时,被活泼的组员小康打乱了次序,你能帮大明对号入座吗?(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表格 )(4分)A. “兼爱” “非攻”B. “因材施教”C. “无为而治”D.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思想家孔子韩非庄子墨子思想(2)组员小华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节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忙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节目主持。(4分) 入围人员:孔子庄子孙膑韩非人与自然一一()法制在线一一()军事天士()教育论土云()(3)识读以下古代历史人物的图片 :图一孔子图二老子图三韩非图片中三位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3分)(4)假如你是一位班主任,你喜欢用哪个学派的思想管理

11、班级?说说你的理由。(应包括所选学派的名称、主要主张及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3分)。答案解析1 .【解析】选Ao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省元谋县 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故正确答案为 A2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及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A骨针、B装饰品均为山顶洞人遗址发现 ,山顶洞人掌 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C为河姆渡人烧制的黑陶缸,D为半坡人烧制彩陶,故错误搭配为Ao3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共同特点,我国历史上有成熟的文字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的,所以排除,选Ao4 .【解析】选Q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 ,打败蚩尤后,九黎 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故正确答案 为C。5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初祖”。6 .【解析】选Co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综合应用能力。舜时,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舜派禹去治理水患,大禹治水,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 一夏。故正确答案为 Co7 .【解析】选Co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公

13、元纪年的一个世纪为100年,故公元2013应为公元21世纪。8 .【解析】选Bo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周制”“诸侯”,符合题意的是B分封制。A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制度,C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D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均 不符合题意。9 .【解析】选Ao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夏因暴君夏桀灭亡,商因暴君商纣亡国,西周因昏君周幽王而灭亡,故正确答案为Ao10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甲骨文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正确答案为A。11 .【解析

14、】选Bo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灵活应用能力。据题干中关键信息“殷墟”可联系所 学知识得出:商朝又称殷朝,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的鼎,故正确答案为Bo612 .【解析】选Co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鼎”是当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中原,打败晋国,做了霸主,故并非对鼎好奇,也非帮助周天子巩固统治,真正目的是为争霸中原。13 .【解析】 选Co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据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可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南边的诸侯国是楚国。齐国位于最东边,秦国位于最西边,“战国七雄”中不包含鲁国。14 .【解析】 选Ao本题考查学生对所

15、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能力。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故A正确;赵括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称霸中原,故B、C D错误。15 .【解析】 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16 .【解析】选Bo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是三者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商鞅变法成功 的原因。齐桓公和晋文公改革是奴隶主进行的改革,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7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

16、识记和应用能力。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离骚”“楚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运用方言和民歌形式,创作出新的诗歌体裁一一楚辞,故正确答案为Co18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有了原始歌舞,传说舜时韶乐已非常优美 ,故正确答案为Bo19 .【解析】 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故正确答案为 Ao20 .【解析】 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故A体现儒家思想,法 家主张“法治”,故B属于

17、法家思想,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故C属于道家思想,墨家墨子主张节俭,故D属于 墨家思想。2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归纳及比较能力。生产工具的每一步改进,都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从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磨制石器,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时代,社会经济明显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更显示了生产工具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答案:(1)北京人。打制石器。(2)骨相 石铲。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的是磨制石器。(3)农耕生活。(

18、4)战国时期,冶铁业和冶铁技术已有了更大发展,铁农具得到了推广。地主阶级。2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第(1)题通过材料一中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可判断 A为大禹,通过材料二中“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可判断此项工程为都江堰,结合 所学知识,它的修建者为李冰父子;第(2)题依据“岷江流域”可直接回答此项工程;第(3)题可从治水方法的角度作答,并结合两位水利专家的行为都造福于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行回答;第(4)题为开放性t戈题,自由作答即可。答案:(1)A:大禹B:李冰。(2)都江堰。(3)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4)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民服务的精神。2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综合分析能力。第 (1)题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尊王攘夷” “商 鞅变法”可以判断出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第 (2)题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是管仲改革,“秦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