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试题详解_第1页
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试题详解_第2页
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试题详解_第3页
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试题详解_第4页
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试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礼俗文化刘志琴中国传统文化也可称为礼俗文化。其主导部分的大传统文化在古代中国表现为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这是古人用以定亲疏,别尊卑,辨是非的准则,是起源最早而又最完备的社会制度 和规范。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志”、“舆服志”等 各式法制条文和律令,管理和统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权力统制财 产的体制,没有地位和权力的,有钱也不能随意购买不该享用的消费品。 权力通 过器物消费的等级分配,物化为各个阶层消费生活的差异,所以礼制不仅以三纲 五常为道德信念,还以日用消费品的等

2、级分配作为物质内容, 规范各阶层的行为 和需求。礼治可谓修身、齐家、治国之本,所以朱熹在注解论语 .为政中说: “礼,谓制度品节也。”这是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具有制度性、理论性。而植根民众的生活小传统文化在古代可表白为“俗”,俗在说文解字 中训为:“习也。”郑玄在周礼注中解释说:“土地所生习也。”具有习惯性、 自发性。俗先于礼,礼本于俗,这才有“礼从俗”,“礼失求诸野”之说,俗一旦 形成为礼,升华为典章制度,就具有规范化的功能,从而要求对俗进行教化和整 合。最早的史书尚书就有天子“观民风俗”的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原伊始, 就施行以礼节俗,即所谓“行同伦”的方针,多次出巡,在会稽山刻石祭大禹, 宣告

3、用严刑峻法禁止男女淫逸,把中原伦理推广到全国。历代统治者宣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所谓礼俗,即是以礼化俗,使社会风习遵循礼治的轨道,这是治理社会的 方略,也是采自风俗而对民间生活的调适。从这意义上说,俗是礼之源,礼是俗 之纲;俗是礼之表,礼是俗之质。礼和俗相互渗化力量之强劲,几乎使礼与俗难 分难解。礼俗文化的特点就在于,礼和俗相互依存、胶着,双向地增强了上层文化 与下层文化或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渗透。在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中,礼治凭藉统 治地位的优势,以制度的、教化的威力切入生活习俗,以礼化俗,使得礼与俗亦 即大小传统的价值差异缩小到最小限度,这就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各地区,不 同风习的人群对

4、礼的伦理价值的认同,这是中国文化整体性的特征。礼俗文化,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也为中国的思想启蒙往往要从 生活方式发端留下了历史因缘。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清兵入关强制推行湖人服 装,引起轩然大波;太平军一进入南京就掀起“蓄发易服”的旋风;戊戍维新是 从康有为上书剪辫、易服发难;辛亥革命成功立即颁布新服制,推行移风易 俗。百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不论是启蒙、革命、建设、破坏,往往都从生活领域发端,究其所以,这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长期对民族心理的影响, 一有社 会风云,生活问题往往被政治化,因此本来是完全私人化的生活, 在中国往往成 为社会思潮起伏变幻的晴雨表,礼俗文化传统的积淀是其深厚的文化背

5、景。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生活方式的变革已经消解了意识形态的 干预,成为文化转型中最活跃、最广泛而又最受争议的领域。礼俗文化作为制度 和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沉潜在民族心理中的思想影响仍在发生作(节选自礼俗文化的再研究)1 .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生活方式的变革正逐步取代礼的意识 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干预,成为中国文化中最活跃、最广泛而又最受争议的部分。B.在中国大地上,社会风云的变幻,通常会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 反映出来,社会变革往往都从生活领域发端,这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长期对民 族心理的影响。C,清军入关的服

6、装改革、太平军进入南京的“蓄发易服”、戊戌维新的“剪 辫、易服”、辛亥革命的“新服制”充分说明中国的思想启蒙必须从生活方式发 端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D.礼俗文化作为制度和意识形态沉潜在民族心理中的思想影响还在发生作 用,因此,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迈进,生活方式的变革必将引领社会思潮 的起伏变幻。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先总提议论的话题:礼俗文化,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其内涵:作为其主导部分的大传统文化表现为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植根与民众的生活小传统文化表现为“俗”。B.第段承接上文论述“礼”和“俗”的关系,第段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礼俗文化的特点

7、:两者相互依存、胶着 ,双向地增强了上层文化与下 层文化或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渗透。C.第两段主要论述礼俗文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并举大量的实例加以 证明。而且特别强调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化长期对民族心理的影响。D.本文采用纵向结构展开议论,首先明确何为礼俗文化,接着阐述礼与俗 的关系及礼俗文化的特点,最后论述礼俗文化在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具有决定性 作用,是社会思潮起伏的晴雨表。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为“礼”的主体性意识形态,具有制度性、 理论性,它不仅约束着人们的道德信念,还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需求,可谓修身、 齐家、治国之本。B.在权力

8、统制财产的礼治体制的古代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 被管理着和统制着,人们的消费档次必须与地位、权力匹配,而不是取决于金钱 的多少。C.作者认为礼俗文化由“大传统文化”和“小传统文化”组成,前者表现 为“礼”,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部分;后者可表白为“俗”,它植根与民众 的生活之中。D.礼俗就是以礼化俗,它采自风俗反过来又对民间生活进行调试,目的是 使社会风习遵循礼治的轨道。礼和俗相互依存胶着,相互渗化,力量之强劲,几乎使二者难舍难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19分)陈宗礼,字立之。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淳祐 四年,举进士。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

9、迁太学博士、国子监丞,转秘书 省著作佐郎。入对,言火不循轨。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日:“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又日:“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 至公可以遏之。”兼考功郎官,迁尚左郎官兼右司。时丁大全擅.国柄,以言为 讳。宗礼叹日:“此可一日居乎!"陛对,言:“愿为宗社大计,毋但为仓K府 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腕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 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入选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径以引贪浊.”拜太常少卿,迁秘书监。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两官,送永州居住。景定四年,拜侍御史。迁刑部尚书,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度宗即位, 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

10、疏言:“恭俭之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自宫禁始,左 右之言利者必斥.,蹊隧之私献者必诛。以诗进讲,周奏:“帝王举动,无 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权礼部侍郎兼给事中。进读孝宗圣训,因 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天下之乱,未有 不起于微而成于著。”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帝日;“孝宗家 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 下,。不可不谨也。”迁礼部侍郎,以老乞退,帝日:“岂朕不足有为耶?”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 兴府,再辞。逾年,依旧职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 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疏奏:“国所以立

11、,日天命人心。因其警而加敬 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绥定,人心未尝不可回也。 ”卒官,遗 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吁江郡侯,谥文定。(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注火不循轨;火星不遵循轨道.追:追削。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丁大全擅国柄擅,把持B.倚不可不谨也信,诚信C.左右之言利者必斥.斥,驱逐D.愁礼部侍郎兼给事中权,代理5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陈宗礼“委婉讽谏”的一组是此可一日居乎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即近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A

12、.B.C.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宗礼年轻时家中贫困,刻苦读书,在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的时候,陈宗礼曾前往向他讨教学问。B.陈宗礼有两次辞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升任礼部侍郎的时候,他借口年老乞求退职,不过没有被皇帝批准。C.陈宗礼有两次被免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监察御史虞虑的弹劾,第二次是因为起居舍人曹孝庆的弹劾。D.陈宗礼从淳祐四年考中进士后便调任邵武军判官。此后历任各种官职,最后 也是在任上去世的。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2)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

13、见。4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蠲上秋居马戴蠲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解】:1、蠲上,又作“霸上”,唐长安东。2、郊扉,郊居。3、致此身,意 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8 .本诗的五、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5分)9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 .,檐牙高啄。,金块珠砾青泥何盘盘,。飞湍瀑流争喧厩,。,阴阳割昏晓。,恨别鸟惊心。,秋天漠漠向昏黑。,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题。山梁实秋最近有幸,

14、连读两本出色的新诗。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峦”。两位都是爱山的诗人。诗人哪有不爱山的?可是这两位诗人对于山有不寻常的体会、了解,与感情。使我这久居城市樊笼的人,读了为之神往。夏菁是森林学家,游遍天下,到处造林。他为了职业关系,也非经常上山不可。我曾陪他游 过阿里山,在传说闹鬼的宾馆里住了一晚,杀鸡煮酒,看树面山(当然没有遇见鬼,不过夜 月皎洁,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剥啄声,造成近似“咆哮山庄”的气氛,实乃一只巨大的扑灯蛾 在扑通着想要进屋取暖)。夏菁是极好的游伴,他不对我讲解森林学,我们只是看树看山, 有说有笑,不及其他。他在后记里说:“我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山,而爬山最能表达一种追求

15、的恒心及热诚。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征,诗是寂寞的,我是寂寞:有一些空虚/就想到山, 或是什么不如意/山,你的名字是寂寞/我在寂寞时念你。”普通人在寂寞时想找伴侣,寻热闹。夏菁寂寞时想山。山最和他谈得来。其中有一点泛神论的味道,把山当作是有生命的东西。山不仅是一大堆、高高一大堆的石头,要不然怎能“相 对两不厌”呢?在山里他执行他的业务, 显然的他更大的享受是进入 “与自然同化”的境界。 山,凝重而多姿,可是它心里藏着一团火。 夏菁和山太亲密了,他也沾染上青山一般的妩媚。 他的诗,虽然不像喜马拉雅山, 不像落矶山那样的岑崟参差, 但是每一首都自有丘壑, 而且 蕴藉多情。格律谨严,文字洗炼,据我看像是

16、有英国诗人郝斯曼的风味,也有人说像佛劳斯 特。有一首每到二月十四日,我读了好多遍,韵味无穷。每到二月十四/我就想到情人市/想到相如的私奔/范仑铁诺的献花人5每到二月十四/想到献一首歌词/那首短短的歌词/十多年还没写完/还没想好意思/更没有谱上曲子我总觉得惭愧不安/每到二月十四/每到二月十四/我心里澎湃不停/要等我情如止水/也许会把它完成该诗原注:“情人市(Loveland )在科罗拉多北部,每逢二月十四日装饰得非常动人。”我在科罗拉多州住过一年,没听说北部有情人市,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一 九六。年时人口尚不及万),不过没关系,光是这个地方就够引起人的遐思。楚戈是豪放的浪漫诗人。散步的山峦有诗

17、有书有画,集三绝于一卷。楚戈的位于双溪村绝顶的“延宕斋”,我不曾造访过,想来必是一个十分幽雅穷居独游的所在,在那里: 可以看到/山外还有/山山山山/山外之山不是只露一个山峰/而是朝夕变换/呈现各种 不同的姿容/谁知望之俨然的/山也是如此多情谢灵运山居赋序:“古巢居穴处者日岩栖,栋宇居山者日山居山居良有异乎市尘, 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楚戈并不闲,故宫博物院钻研二十年,写出又厚又重的一大本中 国古物,我参观他的画展时承他送我一本,我拿不动,他抱书送我到家,我很感动。如今 他搜集旧作,自称是“古物出土”,有诗有画,时常是运行书之笔,写篆书之体,其姿肆不 下于郑板桥。山峦可以散步吗?出语惊人。 有人

18、以为“有点不通”,楚戈的解释是:“我以为山会行走 我并不把山看成一堆死岩。”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 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是超凡入圣、超圣入凡的意思。 看楚戈所写“山 的变奏”,就知道他懂得禅。他不仅对山有所悟,他半生坎坷,尝尽人生滋味,所谓“烦恼 即菩提”,对人生的真谛他也看破了。我读他的诗,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夏菁和楚戈的诗,风味迥异,而有一点相同:他们都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他们偶然也用典,但是没有故弄玄虚的所谓象征。我想新诗若要有开展,应该循着这一条路走。11 .请分别概括作者读到的两位诗人对“山”的独特理解和人生感悟。(6分)12

19、.文章结尾画线句中新诗的“这一条路”具体指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6分)13 .梁实秋的散文既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又吸收传统散文的精华。他的散文风格追求“简单、节制、自然”,请选择其中一个风格,结合本文内容加以探究。(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 (共22分)14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替 ,拿起菜刀追出门, 要和渔霸算账。8. “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 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谷置啖.的事实。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 小怪。D,晴

20、朗的夏夜,躺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1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我国城市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吃人马路”及坍塌桥梁的出现 不断走高,避免这类事故一再出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B.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任务的当天,51岁的起降训 练总指挥罗阳突发疾病死亡。医院判断其死因是心源性猝死造成的。C.七十多岁的王正锭对韩国骑马舞走红很是诧异,因为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骑马舞就红遍了大江南北,而且要好看得多。D .“无人监考考场”内,同学们正安静地答题,对于他们来说,正在作答的 不仅是一张关乎诚信的品格答卷,更是一份衡量知识与

21、能力的答卷。1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中 国古代思想家认为,“生”就是“仁”,“生”就是“善”。中国古代思想家又认为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很多作品中,都创造了 “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生意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这种生命、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A.B.C.D.17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 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

22、句不超过 10个字。(3分)【材料】清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 取法于枝 摇叶动、风吹雨注。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 绘画的巧妙技能。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 (1) 的画竹技法的表达。画家对 画竹的看法不尽相 同,就如 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 苏轼,两者的主要 差异(2)。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18.下面是某校对高一

23、年级1180学生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的问卷调查,请按 要求作答。(4分)对语文实践 活动的态度吊欢或比较吊欢不喜欢人数(比例)969(82.1%)211(17.9%)有参与无经与有参与无经与交与用乂头经历者经历者经历者经X践活动比例87.60%12.40%9.80%90.2%(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两条调查结论。(不出现具体数字)(2)根据调查结果,请你对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出一条建议。19.把下面长句变成三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3分)为期三天的从议题设置到活动安排处处体现“立足亚洲、放眼全球”特色以 及充分展现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在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 促进亚洲共同发展、求解 世界发展难题等

24、方面的担当的博鳌亚洲论坛 2013年年会4月6日拉开帷幕。20、有统计表明,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 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 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今天, 你吃光盘子里的食物了吗?”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引发关注,晒出 自己吃得一干二净的盘子也成为了风尚。请你为“光盘行动”拟一条广告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5字。(6分)六、作文(6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一位旅行家在印度旅行,恰好赶上印度人去圣山朝圣的日子。只见有数千 人沿着陡峭的山路向山顶攀登,蔚为壮观。旅行家平时很注意锻炼,自

25、认为身体 非常好,于是决定加入其中,体验一下。没想到,20分钟后,旅行家就气喘吁吁,迈不动步子了。而那些抱着孩子的女人,拄着拐杖的老人,却一个个轻松地 从他面前经过。“我不明白,”旅行家对他的印度同伴说,“怎么他们能做到,我却做不到?”印度同伴回答道:“因为你有一个习惯一一把任何事情都当做比赛。你把山 当成敌人,一心想打败它,山自然会回击你,而它远比你强大。但我们不把山当 成敌人去征服,我们登山的目的是亲近山,与山合而为一,所以,山带着我们, 一步步把我们举高。”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山梁实秋最近有幸,连读两本出色的

26、新诗。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峦”。两位都是爱山的诗人。诗人哪有不爱山的?可是这两位诗人对于山有不寻常的体会、了解,与感情。使我这久居城市樊笼的人,读了为之神往。夏菁是森林学家,游遍天下,到处造林。他为了职业关系,也非经常上山不可。我曾陪他游 过阿里山,在传说闹鬼的宾馆里住了一晚,杀鸡煮酒,看树面山(当然没有遇见鬼,不过夜 月皎洁,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剥啄声,造成近似“咆哮山庄”的气氛,实乃一只巨大的扑灯蛾 在扑通着想要进屋取暖)。夏菁是极好的游伴,他不对我讲解森林学,我们只是看树看山, 有说有笑,不及其他。他在后记里说:“我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山,而爬山最能表达一种追求的恒心及热诚。

27、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征,诗是寂寞的,我是寂寞:有一些空虚/就想到山, 或是什么不如意/山,你的名字是寂寞/我在寂寞时念你。”普通人在寂寞时想找伴侣,寻热闹。夏菁寂寞时想山。山最和他谈得来。其中有一点泛神论的味道,把山当作是有生命的东西。山不仅是一大堆、高高一大堆的石头,要不然怎能“相 对两不厌”呢?在山里他执行他的业务, 显然的他更大的享受是进入 “与自然同化”的境界。 山,凝重而多姿,可是它心里藏着一团火。 夏菁和山太亲密了,他也沾染上青山一般的妩媚。 他的诗,虽然不像喜马拉雅山,不像落矶山那样的岑崟参差,但是每一首都自有丘壑, 而且蕴藉多情。格律谨严,文字洗炼,据我看像是有英国诗人郝斯曼的风

28、味,也有人说像佛劳斯 特。有一首每到二月十四日,我读了好多遍,韵味无穷。每到二月十四/我就想到情人市/想到相如的私奔/范仑铁诺的献花人每到二月十四/想到献一首歌词/那首短短的歌词/十多年还没写完/还没想好意思/更 没有谱上曲子我总觉得惭愧不安/每到二月十四/每到二月十四/我心里澎湃不停/要等我情如止水/ 也许会把它完成该诗原注:“情人市(Loveland )在科罗拉多北部,每逢二月十四日装饰得非常动人。”我在科罗拉多州住过一年,没听说北部有情人市,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一 九六。年时人口尚不及万),不过没关系,光是这个地方就够引起人的遐思。楚戈是豪放的浪漫诗人。散步的山峦有诗有书有画,集三绝于

29、一卷。楚戈的位于双溪村绝顶的“延宕斋”,我不曾造访过,想来必是一个十分幽雅穷居独游的所在,在那里: 可以看到/山外还有/山山山山/山外之山不是只露一个山峰/而是朝夕变换/呈现各种 不同的姿容/谁知望之俨然的/山也是如此多情谢灵运山居赋序:“古巢居穴处者日岩栖,栋宇居山者日山居山居良有异乎市尘, 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楚戈并不闲,故宫博物院钻研二十年,写出又厚又重的一大本中 国古物,我参观他的画展时承他送我一本,我拿不动,他抱书送我到家,我很感动。如今 他搜集旧作,自称是“古物出土”,有诗有画,时常是运行书之笔,写篆书之体,其姿肆不 下于郑板桥。山峦可以散步吗?出语惊人。有人以为“有点不通”,楚戈的解释是:“我以为山会行走我并不把山看成一堆死岩。”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 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是超凡入圣、超圣入凡的意思。 看楚戈所写“山 的变奏”,就知道他懂得禅。他不仅对山有所悟,他半生坎坷,尝尽人生滋味,所谓“烦恼 即菩提”,对人生的真谛他也看破了。我读他的诗,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夏菁和楚戈的诗,风味迥异,而有一点相同:他们都使用能令人看得懂的文字。他们偶然也用典,但是没有故弄玄虚的所谓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