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_第1页
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_第2页
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_第3页
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_第4页
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卷第期年月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杨波,陈季华,奚旦立(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摘要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具有很大的比阻值,脱水性能很差;污泥中含有的聚合物及其亲水性的水解产物可能是其大比阻的主要原因。加入污泥调理荆,污泥调理剂和污泥颗粒之间通过电性中和、改变固体颗粒周围化学环境等复杂的作用,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关键词:碱减量印染废水,剩余污泥,比阻,污泥脱水,污泥调理中图分类号:在涤纶仿真丝生产过程中,废水的来源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高浓度的碱减量废水,另一类为印染废水。其中碱减量废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2、其有机污染物来自于涤纶织物。从涤纶织物上剥离溶解的聚酯成分绝大部分以(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少量以不同聚合度的低聚物形式进入废水。碱减量废水一般不进行单独处理,而是混在印染废水中,形成碱减量印染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钠)依然是碱减量印染废水的主要特征污染物,贡献废水全部的,平均为;混合废水的值一般在之间。碱减量印染废水具有高值、高值、可生化性差(低)、处理难度大的特征;同时,碱减量印染废水生化处理中产生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很差,极难处理。吴江盛泽是重要的仿真丝生产基地,设计处理能力为万的联合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时每日处理废水万,碱减量印染废水值平均为机

3、械脱水【。本试验选用吴江盛泽×联合污水厂剩余污泥,研究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通过调理剂的添加,改善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选择适宜的污泥调理剂。污泥比阻的确定污泥比阻的定义污泥比阻为单位过滤面积上单位干重滤饼所具有的阻力,在数值上等于粘滞度为时,滤液通过单位质量的滤饼产生单位滤液流速所需的压差【。在定压过滤时,根据卡门公式:专一等镨痧声”式中:为过滤时间();为滤液体积();卢为滤液粘度();为污泥比阻();夕为过滤时压力();为过滤面积();。为过滤介质阻力();为单位体积滤液在过滤介质上截留的滤饼干固体质量()。式()说明,在定压过滤条件下,与呈直线关系:,值

4、在。之间,每日产生脱水污泥(含水率)约相对于普通污泥脱水后的含水率,可以看出碱减量印染废水产生的剩余污泥不易脱水的特性。污泥比阻是判断污泥脱水性能的综合性批标。一般认为:比阻值大则难于机械脱水,反之则易于寺一口;()万方数据收稿日期:一一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其中:一簪每;()一舒()由式()可得:由一一()与的确定根据式(),在定压条件下,测定一系列的数据,通过和的拟合,求出拟合出直线的斜率。在滤液中的固体浓度忽略不计的条件下,可用式()求得:一畿()式中:为滤饼中固体质量浓度();为原污泥固体质量浓度()。试验方法试验选用浓度为,碱减量印染废水生化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每次取污泥。剩

5、余污泥加入污泥调理剂后,迅速搅拌,然后缓慢搅拌。污泥比阻的测定方法见文献。试验以真空泵开启时刻为零时间,然后每一定时间间隔记录滤液体积。试验温度,压力,过滤面积。由于污泥的脱水性能不好,污泥在没有进行任何调理时,滤液体积为。需要约的抽滤时间,因此,用如下的方法求出值;在和拟合直线的范围内,取相同的抽滤时间,对应不同的滤液体积,用式()求出。选用。、()。和为污泥调理剂。、(。)。为分析纯,配制溶液浓度为。选用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两种。阴离子型()相对分子质量为×,阴离子度为,配制溶液浓度为。;阳离子型()相对分子质量为×,胺化度为,配制溶液浓度为。万方数据污泥调理剂对碱减量印

6、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比阻的影响不同调理剂时污泥的比阻各种调理剂时的污泥比阻变化见表。表驰(嘎)。为调理剂时污泥比阻的变化表为调理剂时污泥比阻的变化表柚:()伸为调理剂时污泥比阻的变化表为调理剂时污泥比阻的变化勰黑期杨波,等: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续表(一)()污泥比阻(一)一表舢:()。】嗡为调理剂时污泥比阻的变化址()用量用量,(一),(咖一)污泥比扩()表眦删为调理剂时污泥比阻的变化削用用扩(),(一)污泥比阻()剩余污泥的比阻及调理剂对其的影响()一般认为,比阻在叫的污泥为难脱水污泥;本试验条件下,没有进行任何调理的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比阻为

7、5;一,说明该污泥脱水难度极大。碱减量印染废水中存在不同聚合度的聚合物,虽然经达厌氧、好氧的生化处理过程,但是由于水力停留时间短的关系,还是有一部分聚合物存在于污泥中。聚合物在污泥中水解,产生亲水性的基团(如羟基和羧基),易于和水分子结合生成水化膜。水化膜不能够传递净水压力,也阻碍了颗粒间的相互接触,势必引起污泥比阻的大大增加。万方数据()投加污泥调理剂可以减少污泥的比阻,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对于无机调理剂,如。、:()。,投加量一般为污泥干重的;对于高分子混凝剂,如、,投加量一般为污泥干重的引。由表和表,试验中。、:()投加量各为和时(投加量约为污泥干重的和),污泥比阻分别下降到×

8、、×一和×、×一;随着无机混凝剂投加量的逐渐增加,投加。的污泥比阻逐渐下降,而投加。()。的,当投加量为时,污泥比阻出现了回升。污泥调理剂在水中的组分种类和结构对调质过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铝盐和铁盐溶于水后,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会形成一系列的结构不同的组分:它们本身的价阳离子、单核或多核羟基络离子、()。和()。沉淀。在试验中,污泥调理后的值一般在之间,此条件下,铝盐不具备生成多核羟基络离子的环境,污泥的调质过程只是单核和简单多核羟基络离子或()。起作用;而这个值属于铁盐的最佳混凝值范围引,铁盐较铝盐更容易形成带正电荷的羟基络离子中和污泥颗粒的负电荷,并通过()。

9、的架桥、网捕作用,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同时,铝盐调理后的污泥比铁盐调理后的污泥要蓬松,污泥颗粒间容易包含更多的结合水,可能也是:()。对污泥的调理效果不如。的原因。投加。()。时出现的污泥比阻回升现象,可能是随着羟铝比(一)的降低,铝盐水解生成的多核羟基络离子以及起到架桥和网捕作用的()。减少的原因。()由表,。()。和混合使用后,污泥的比阻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在()的投加量为时,污泥比阻依然出现了回升,同表情况;由表,。和混合使用后,污泥的比阻呈下降的趋势,同表情况。但是,、。()。和的混合使用效果都没有单独使用。()。和。好。在污泥颗粒问起到了桥连和网捕的作用,改变了污泥的沉降性能,但是剩余

10、污泥本身带有负电荷,增加了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它们的综合作用,反而造成了污泥比阻的上升。()由表、表,加入,可以明显改善污泥调理剂对剩余污泥的调理性能,而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也随着改善;再比照表、反映出的加入后,污泥调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理剂的调理性能反而减弱的现象,说明首先对剩余()污泥颗粒的脱稳是改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污泥颗粒的脱稳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的关键。能够明显改善剩余污泥的脱水性()污泥的比阻反映的是滤液流出滤饼时所受能;而不能够改善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反而的阻力,而阻力既取决于滤饼的结构,也取决于滤会减弱。、()。的调理效果,可能是阴离液与固体颗粒结

11、合的形式以及滤饼颗粒问的相互子增加了污泥颗粒的电负性,污泥颗粒问更难于相作用力,包括它们的电性和各种化学环境等。由互接触。表可知,当。用量为,增加的用量,污泥的比阻首先逐渐下降,最后出现了反弹,说参考文献明滤液、固体颗粒以及周围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吴星义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环境污染与防治,():结语金儒林,刘永龄污泥处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章非娟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极差,污泥中含有的聚合物及其亲水性的水解赵庆祥污泥资源化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产物可能是污泥比阻大的主要原因。申丘澈,名取真污水污泥处置吴自

12、迈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作为污泥调理剂时,可业出版社,:以降低污泥的比阻,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对于碱徐新阳,罗蓓滤饼的可压缩性与滤饼比阻的研究金属矿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的调理效山,():果要好于()。、。佑(咖砖锄舀畿,曲峪,喇,)旷,:,万方数据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杨波, 陈季华, 奚旦立, YANG Bo, CHEN Ji-hua, XI Dan-li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51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

13、URAL SCIENCE EDITION)2005,31(6)0次参考文献(6条)1.吴星义.徐根良.何志桥 TA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1(2)2.金儒林.刘永龄 污泥处置 19823.章非娟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验 19964.赵庆祥 污泥资源化技术 20025.申丘澈.名取真.吴自迈 污水污泥处置 19816.徐新阳.罗蒨 滤饼的可压缩性与滤饼比阻的研究期刊论文-金属矿山 2001(12)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丁凯.陈季华.张华 改良兼氧-好氧-混凝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1)采用水解酸化-活性污泥-物化工艺联合处理含碱减

14、量印染生活综合污水,采取预曝气、污泥回流和分级沉淀等措施,COD.去除率约为89.1%,脱色效果达86%,最终出水水质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量少,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高等优点,在含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实用性.2.学位论文 丁凯 碱减量印染废水剩余污泥减量化工艺研究 2003该文以某地综合印染废水为调查对象,较详细的了解了碱减量印染废水的水质,研究了兼氧、接触氧化法处理特征污染物TA的技术,对其产生的大量污泥如何减量进行了工艺和理论分析,揭示了一些特征与本质问题.与传统印染废水相

15、比,碱减量印染废水具有高得多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色度、pH,含有较高浓度的特征污染物TA.废水COD为6482265mg/L,BOD为3251346mg/L,月平均B/C值为0.350.49,pH>10的废水占75,色度250600;废水中COD:N:P=100:0.58:0.24,从生物处理角度而言,N、P含量明显偏低;TA浓度为2861279mg/L.在静态兼氧条件下考察了温度、微生物浓度、搅拌强度对模拟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响,确定了生物处理的上限4550左右,温度在3540之间较适宜生物生长;随着污泥浓度的提高,可以提高水解的效率,污泥浓度过大对水力混合的影响不利;在试验叶轮直径下应当控

16、制搅拌速度为30r/min,才能很好地完成对污泥的减量.在连续式两级兼氧-好氧生化系统中考察了COD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污泥回流对生物处理的影响.确定了最佳COD负荷为2.4kgCOD/m3·d;单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1012h;对有剩余污泥回流和无污泥回流情况下废水处理过程中的COD、色度、氨氮、SS、pH等水质指标进行全面探讨,从而确定了剩余污泥回流减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剩余污泥全部回流减量的情况下,系统仍能够保持良好的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保证出水COD的去除率为91.3、BOD5的去除率为97、SS的去除率为62、色度的去除率为96.剩余污泥的回流还可以有效补充系统内微生物正

17、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氮和磷,并有助于系统对于印染废水的脱色,降低出水色度37.5.在进行剩余污泥全回流的情况下,各反应器的污泥浓度都有所增加,好氧反应器的污泥排放量增加了约30,由于好氧反应器产生的剩余污泥全部回流入系统成功进行了减量,从整体上看,有污泥回流的情况下污泥的排放量比无污泥回流的情况减少了4.48g/d,由于时间所限,在试验条件下缩减率达到100.因此,该工艺可有效实现了剩余污泥零排放.碱减量印染废水中的TA在好氧状态下,属于易降解有机物,HRT为1216h,去除率在96以上;在兼氧状态下,属于难降解有机物,HRT210h,其去除率只有TA15.3.TA占碱减量印染废水COD的4078

18、,平均为55,TA的可好氧生物降解性决定了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有必要以好氧生物法为核心.建立了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减量的模型和TA生物降解动力学模型.对TA降解动力学模型参数拟合的方差分析表明实验数据与模型的拟合是良好的.动力学分析表明,易降解有机质存在对TA降解有抑制,在一定程度的抑制范围内,分段运行可保持各反应器的正常运行.3.期刊论文 杨波.陈季华.奚旦立.沈佳璐.YANG Bo.CHEN Ji-hua.Xi Dan-li.SHEN Jia-lu 厌氧水解酸化-好氧氧化A1/A2/O工艺剩余污泥减量 -环境科学2006,27(3)在碱减量印染废水A1/A2/O生物处理系统,通过污泥回流、把

19、剩余污泥回流到A1段,利用A段污泥的水解、酸化和O段微生物的好氧氧化作用可有效实现对回流剩余污泥的减量,同时O段好氧污泥的表观产率系数下降,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减少.厌氧水解酸化-好氧氧化A1/A2/O工艺实现污泥减量由3段共同完成:A1段实现回流剩余污泥的"液化"和惰性化;A2段对系统污泥减量起到了强化作用;而O段微生物的合成作用在逐渐减弱.6个月连续运行的动态试验表明,在A1段的容积负荷(CODcr)为2.54kg·(m3·d)-1、水力停留时间为7.56h条件下,A1段利用水解酸化作用对回流剩余污泥的减量达到67.87%,系统O段好氧污泥的表观产率

20、系数也下降到试验初始时的45.5%.在A1/A2/O污泥减量系统中,各段污泥性状发生了变化,A1段污泥MLVSS/MLSS值从试验开始时的0.718 2下降到0.592 2,A2段污泥MLVSS/MLSS值从0.667 3下降到0.526 7,剩余污泥的减量是活性污泥逐渐惰性化过程,污泥的粒度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4.学位论文 杨波 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减量化研究 2004本文以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论文分析该剩余污泥难脱水的原因,并研究污泥调理剂对污泥比阻的改善作用,以期通过物化调理作用减少脱水后污泥的体积。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极差,污泥

21、中含有的聚合物及其水解产物是污泥比阻大的主要原因。污泥颗粒的脱稳是改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阳离子型的PAM与FeCl3的结合,能够明显改善剩余污泥的比阻和脱水性能。污染物被污泥吸附后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都是从吸附开始,在试验条件下,活性污泥对特征污染物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undlich方程。本文还对特征污染物的分解规律作出了初步的判断和分析。论文最后是对污泥减量系统的微生物学分析,并从好氧污泥和厌氧污泥中,得出两株对TA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优势菌株TA1和TO2,并对对影响优势菌株生物性能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从清洁生产角度,把剩余污泥作为一种资源,利用

22、温和条件下的水解酸化作用,在系统内实现对污泥的减量,并研究污泥回流对系统的各种影响,分析影响水解酸化效果的各种因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5.期刊论文 杨波.陈季华.奚旦立.李方.田晴.许世梁.YANG Bo.CHEN Ji-hua.XI Dan-li.LI Fang.TIAN Qing.XUShi-liang 厌氧水解酸化-好氧氧化A1/A2/O工艺剩余污泥减量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 -环境科学2007,28(6)在碱减量印染废水A1/A2/O生物处理系统中,利用污泥回流可以实现对剩余污泥的有效减量.剩余污泥回流到A1段,增加了A1段中污泥的有机负荷,却提高了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在A1段COD容

23、积负荷2.54 kg/(m3·d)、水力停留时间为9.45 h和7.56 h条件下,A1段COD的去除率分别由15.9%提升至23.9%,12.3%提升至22.8%.在进水COD浓度1 000 mg/L、A1段COD容积负荷2.54 kg/(m3·d)、进水色度450倍、系统温度30条件下,A1段出水色度有污泥回流时较无污泥回流下降30%以上,系统出水的色度比无污泥回流时降低30%左右.回流剩余污泥使A1段出水pH略低于无污泥回流的情况,但对A2段和0段pH值影响不大.在有剩余污泥回流的系统中,系统各段出水的SS浓度均比无回流系统大.长期污泥回流会造成系统内难生物降解物质的

24、积累,必须适时地进行排泥、气水冲刷等恢复系统污泥活性的措施.6.期刊论文 李方.杨波.田晴.陈季华.奚旦立.Li Fang.Yang Bo.Tian Qing.Chen Jihua.Xi Danli 水解酸化应用于剩余污泥减量的试验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2008,2(9)碱减量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接种培养成熟的水解酸化菌,通过它们的新陈代谢作用,可以实现系统内生命物质的更新和减量,同时降解了污泥吸附的有机物等,达到对剩余污泥减量的目的.在系统污泥减量初期,水解酸化作用对微生物的"液化"、内容物释放和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是污泥减量的主要原因;随着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微生物

25、活性受到抑制,试验后期剩余污泥减量主要是微生物内源呼吸的结果.试验条件下,接种了成熟水解酸化细菌的2 组剩余污泥 MLSS 浓度分别为 7.765 和 11.250 g/L,MLVSS 浓度分别为 4.466和 6.360 g/L,经过 513 h后 MLSS、MLVSS 浓度较开始时分别下降了40.31%、45.73%和 54.85%、63.18%.一定污泥浓度范围,污泥减量效果与污泥浓度正相关.7.学位论文 王进 高效厌氧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007绍兴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绍兴市、县两级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日处理能力70万吨。其处理的废水为含8的市政污水、90印染废水及2的其他

26、工业废水的混合印染废水。印染废水又主要来源于碱减量印染废水。混合印染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pH(9.14-10.21)、COD、色度深、SS(悬浮物)均高及低BOD/COD(有别于其它的印染废水或市政废水)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类。在过去的四年里,绍兴污水厂很好地履行了其处理废水的任务,处理出水始终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然而,由于其主体工艺是好氧,由此必须面对好氧工艺本身带来的废水处理高成本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剩余污泥处置问题。而厌氧处理技术具有高COD去除率、低污泥产率、可以产生沼气、回收能源等诸多优点,可能成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因此,本论文的尝试探讨了将高效厌氧技术在处理绍兴

27、印染废水及污泥减量化中的可行性及其效果。该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高效厌氧技术的中试研究采用了三类厌氧反应器AnaEG、折流板式ABR和回转式反应器APFR。处理后COD平均消减量分别为494、393、307mg/L,消减幅度分别为36.0、28.6和22.4。AnaEG反应器处理后BOD平均降低了近100mg/L;ABR和APFR分别降低了8和61mg/L。B/C最终都保持0.4左右或略高于0.4,处于易生化降解范围内。经厌氧处理后C:N:P的比例都是明显改观的。硫酸盐还原作用使出水硫化物的增加,产甲烷菌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各反应器均未大量产生沼气。后续好氧阶段能正常运行。一期厌氧池清理改造后,

28、厌氧出水COD均值平均削减了165mg/L,BOD平均削减了40mg/L,B/C略有提高。硫酸盐含量削减70mg/L左右,SS均值降低了81mg/L。厌氧对TN和TP的削减幅度都不大,C:N:P的比例都有所优化。进出水pH均值分别为9.58、8.51,变化范围明显减小。成本分析表明厌氧工艺的使用使可以污水厂处理总成本降低490万元/年左右。AnaEG对TA的降解率为8.5,说明TA是难于被厌氧降解。GC-MS分析表明经AnaEG处理后,烷烃含量由进水的71.26下降到出水的19.57,有机物种类由进水的112降到了64。AnaEG反应器对高级烷烃这类对产甲烷菌等厌氧菌有很强毒性的物质也有很高的

29、降解效率。三种毒性测定方法测定均表明废水毒性很强,AnaEG则可大大减轻废水的毒性。卫生填埋场内厌氧消化了一年的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最高,最适合做接种用的颗粒污泥,其可以加速反应器的启动。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三个泥样(分别为:填埋场内厌氧消化一年后的泥、消化前即好氧剩余污泥浓缩压滤后的泥及运行了400d的AnaEG内的颗粒泥)的微生物结构有很大不同,而PCR-DGGE表明三个泥样的菌种类型差异不大,这些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提出了填埋场生产颗粒污泥的污泥颗粒化过程的新三步模型。在出水TCOD均在排放标准150mg/L以下的前提下,好氧剩余污泥回流比率可达到好氧处理时剩余污泥量的6

30、0。进水高pH能有效促进剩余污泥减量化。SRT为10d和25d的好氧剩余污泥,最大污泥回流比率分别可达60和40。好氧和厌氧/兼性菌在污泥产率上的明显差异,是不同pH条件或不同SRT的剩余污泥在减量化时会有不同最大削减量的重要原因。生产应用表明,一期污泥可减量0.24吨干泥/万吨水;二期污泥可减量0.45吨干泥/万吨水。 从AnaEG内提取的好氧TA降解菌JD-1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厌氧TA降解菌JD-2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JD-124h内对1000mg/LTA降解率99,JD-272h内对1000mg/LTA降解率98。GC-MS分析表明厌、好氧降解途径有较大不同。高效

31、兼性厌氧染料脱色菌JD-3也为铜绿假单胞菌,其72h内可使各类100mg/L的多种染料完全脱色,染料脱色在缺氧条件下最好。8.会议论文 陈季华.杨波 碱减量废水的特征和剩余污泥的处理方法 2005本文针对碱减量印染废水生化处理产生大量难以脱水的剩余污泥,采用合理的物化手段减少其脱水后污泥体积,可以节省大量的污泥填埋场地和污泥运输费用,具有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把剩余污泥减量和废水处理统一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系统进行考虑,利用水解酸化将大部分剩余污泥减量在废水处理系统的构部,以清洁生产的角度,把剩余污泥作为一种资源,从源头上解决了剩余污泥间题,为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提供新思路,无疑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

32、义。9.期刊论文 杨波.陈季华.奚旦立.沈佳璐.YANG Bo.CHEN Ji-hua.XI Dan-li.SHEN Jia-lu 厌氧水解酸化-好氧氧化A1/A2/O工艺剩余污泥减量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2006,27(4)厌氧水解酸化-好氧氧化工艺实现剩余污泥减量,不需要高温、高压、强氧化剂或强碱性等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强化措施,可操作性和经济性良好.污泥减量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系统污泥减量效果与系统的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温度等因素有关,并受这些因素影响在碱减量印染废水A1/A2/O生物处理系统,把剩余污泥回流到A1段、利用水解酸化和好氧氧化工艺实现对剩余污泥减量的试验表

33、明:A1段容积负荷(COD)在2.54kg·(m3·d)-1、水力停留时间为7.56h、温度在2540,系统在长期运行可以实现对系统污泥的有效减量和对废水处理达标排放要求(GB8978-96一级标准).污泥回流到A1段进行减量,细胞中N、P的释放可以有效克服碱减量印染废水中N、P不足的缺点,大大降低向系统添加N、P营养物的费用.10.学位论文 孙选举 碱减量废水的资源回收及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的试验研究 2006碱减量废水是涤纶纤维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水,具有COD浓度高、碱度大、含有高浓度对苯二甲酸及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是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不能达标的主要原因,目前仍没有成熟的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处理技术与膜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其对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较少的剩余污泥产量和优质稳定的出水水质等优点,成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但膜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