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年5月高三语文适应性测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阿胶是用驴皮煎煮而成,能补血滋阴、润躁止血的佳药,用黄酒烽.(yang)化后食用可养血祛.(qu)风,减轻疲劳,早在北魏时期,就被当作朝廷贡品。B.嫉(ji)恶如仇、自命不凡而又滑稽可笑的堂吉诃德,模仿真正的骑士锄强扶弱,虽然以失败告终,其形象却至今熠.(yi)熠生辉。C.蜚声中外的瓷器发物.(ren)于郑州,而被喻为“一双巧手塑乾坤,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很多不善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讷.(neD.艺术家消弭.(mi)了直观欲望与主观情绪,利用背景与主体物之间的
2、色彩关系,或清晰呈现物品轮廓,或将其隐匿,(ni),在背景中遵循物品的基本形态。【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字音和字形。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正误。A项,“润躁止血”的“躁”应为“燥”,“润燥”,用滋润药以治疗燥证的方法;而“躁”是指“性急,不冷静”。B项,“嫉恶如仇”的“嫉”应读jf,意思是“憎恨”;“嫉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C项,“喻为”的“喻”应为“誉”,“誉为意思是“称扬为”“赞美为。“喻”意思是“比喻,不合语境。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甲朱光潜在论悲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3、“摆脱不开是人生的一大悲剧。”【乙】在对“得”2“达”、“成功”的追求中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太执着、太固执地追求它时,它往往最难获得。这当然不是命运在开玩笑,而是因为过于固执地追求“得”时,我们会受.一种急对近利的心境和冲动所攫取,这种心境和冲动又总是要阻碍我们获得成功。我们愈是得不到,便愈是想得到。于是焦躁、烦闷、不安、憎恨不时地侵蚀我们的心灵,人生在这里便陷入一种痛苦的折磨之中。【丙】因此,要不受“得”之累,就必须放弃对“失”的恐惧,既执著于此中,又超然于此外。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想得透才不致.肤浅,想得开方不致狭隘。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B.急功近利C.侵蚀
4、D.不致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2.A3.B【解析】【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词语的运用,考生应关注词语所使用的语境、对象。A项,“我们会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境和冲动所攫取”中“受”与句中的“所”不能搭配,应改为“为所”,这是表被动关系。B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句中说我们过于固执地追求“得”时,就会急于求成,使用正确。C项,“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岩石经自然侵蚀风化,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句中是说“焦躁、烦闷、不安、憎恨”等不
5、良情绪对我们心灵的侵害,使用正确。D项,“不致”,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句中说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想得透想得开才不会导致肤浅和狭隘,使用正确。故选A。【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考生应关注句子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识记辨析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B项,“在对得、达、成功的追求中也同样如此”中“得”“达”“成功”之间的顿号使用不当,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因为有引号、书名号的存在,这些并列关系已经显示得很清楚了,如果加上顿号或书名号,则有一种冗赘的感觉,故标有引号书名号的并列成分间不宜用顿号。故选B。4 .下列各句
6、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镶嵌着云石围板的紫檀木罗汉床,体现了古人以朴为雅的审美原则,彰显了古人追求的“清雅”品位、古文人推崇的生活景致和精神向往。B.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C.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以此获得家长的认可。D.在中国人的餐饮中,远不是一个“吃”字能够概括的,它包含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异常丰厚的人文情怀。【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
7、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彰显了古人追求的清雅品位、古文人推崇的生活景致和精神向往”搭配不当,谓动词“彰显”与宾语“生活景致”“精神向往”搭配不当。B项,“连续蝉联”赘余,“蝉联”的意思是“连续不断获得”,“蝉联”本身就包含了“连续”的意思。D项,“在中国人的餐饮中,远不是一个吃字能够概括的成分残缺,这属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以把“在中”去掉,让“中国人的餐饮”做句子的主语。故选Co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A项,“
8、彰显”后面有三个宾语,而“彰显”只能与“品位”搭配,却不能与“生活景致和精神向往”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 .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记者(1)(不超过20个字)导演:我的想法一直
9、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记者:(2)(不超过35个字)导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这很神奇,因为总是有意外。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所以,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答案】(1).(1)导演先生,您拍摄喜剧的初衷是什么?(2).(2)一些中国导演常说,逗观众发笑是最难的,请问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
10、问内容。也就是根据导演的回答补写推断出记者所提的问题。(1)处,根据导演回答的“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可以推断出记者提问的问题是问导演为什么要拍喜剧,或者说导演拍喜剧的目的是什么。(2)处,根据到的回答“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可以推断出此处记者是问法国某喜剧导演对于有些中国导演说,逗众发笑是最难的怎么看(是否认同有些中国导演说,逗众发笑是最难的这一观点)。6 .下面是冬季奥运会的会徽,请根据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BE甲NGR3【答
11、案】示例:“BEIJING”“2022”突出了本次冬奥会的时间和地点;汉字“冬”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展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冬”字的上半部分展现滑雪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运动员的英姿;整个会徽既表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又展现了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构图要素”说明“冬季奥运会会徽”的寓意,这是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首先观察会徽的组成,图形由“BEIJING”、“2022”和中国书法“冬”字组成。会徽以汉字“冬”为主题,
12、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然后分析活动的宗旨,把握图形和宗旨之间的契合点。冬奥申委在解读设计理念时说,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运用奥运五环色彩彰显动感、时尚与现代,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完美融合。、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
13、“反智”的现象则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者”和“反理性论者”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分别。神学史和哲学史上颇不乏反理性之士,此在西方即所谓徒恃理性不足以认识“上帝”或“真理”。所以一般地说,反理性论者只是对“理性”的使用际限有所保留,并非完全抛弃“理性”。“智性”在通常的
14、用法中则含义较“理性”为广,并可以包括“理性”;反理性论者之不必然为反智性论者,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至于这两者之间容易牵混不分,则是因为反智论者往往援引反理性者的思想学说以自重。例如尼采、柏格森、詹姆士诸人的反理性论,便常成为政治和社会上反智运动的思想武器。“反智论”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我们称他们作“反知识分子”。必须指出,“反知识分子”和“反智性论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只存在于概念上,而在实践中这两者则有时难以分辨。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区别,是因为社会上一般“反知识分子”常常以知识分子为攻击的对象,而不必然要直接触及“智性”的本身,虽则
15、对知识分子的攻击多少也含蕴着对“智性”的否定。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尽量用“反智论者”一词来兼指“反智性论者”和“反知识分子”两者,非十分必要时不再进一步加以区别,以免引起理解上的混乱。中国政治上的反智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我在本篇中只能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详论且俟将来。首先必须说明,本文虽以讨论反智论为主旨,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以反智为其最主要的特色。相反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还可以说是比较尊重智性的。自汉武帝以来,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政治上用人遵守一定的知识标准。明、清以八股文取士最受现代人攻击。然而撇开考试的
16、内容不谈,根据学者统计,明初百余年间进士之来自平民家庭(即三代无功名)者高达百分之六十。这样一种长时期吸收知识分子的政治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选自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7 .下列对文中“反智论”相关信息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反智论”也可以翻译为“反智识主义”。如果要对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研究“反智”现象的学者都觉得是比较困难的。B. “反智论”这种理论并不只在政治领域才出现,它存在于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果仔细分析,总能找到一些存在的痕迹。C.隋唐科举制度建立之后,各王朝都在以一定的知识标准选拔人才,这种长期选拔使用知识分子治国的
17、政治传统是独一无二的。D.“反智论”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在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这类现象依旧存在于文化之中。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神学和哲学史上的反理性论者部分地认可“理性”,所以他们认为要完美地认识“上帝”或“真理”,只依靠理性是不够的。B.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传统政治还是可以说很尊重智性的,所以作者不认为反智是中国政治传统的最主要特色。C.“反知识分子”常以知识分子为批评对象,他们在批评中也直接触及了对“智性”的否定,因此,他们也怀有“反智论”的态度。D.反智论者常常引用反理性者如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学说来抬高自己学说的地位,因此人们难以分
18、清反理性论者和反智性论者。9 .根据文意,“反智论”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简要概括。【答案】7.A8.D9.“反智论”一般可以分为互相关涉的两个部分。一是憎恨和怀疑“智性”本身,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另一方面是轻鄙以至敌视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中反智论相关信息的表达,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反智论这种理论”中“这种理论”一说错误,文章开头就说“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C项,“隋唐科举制
19、度建立之后,各王朝都在以一定的知识标准选拔人才,这种长期选拔使用知识分子治国的政治传统是独一无二的”的表达与题干“反智论”无关。D项,“在中国,虽然选项偷换概念,选项误把“这类现象”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这类现象依旧存在于文化之中”错误,理解为“反智论”,而文章第一段说的是“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一直是存在的”,可见“反智论”在原文中应为“反智”。故选Ao【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神学和哲学史上的反理性论者部分地认
20、可理性,所以”错误,选项因果倒置;文章第一段的表述是“神学史和哲学史上颇不乏反理性之士,此在西方即所谓徒恃理性不足以认识上帝或真理。所以一般地说,反理性论者只是对理性的使用际限有所保留,并非完全抛弃理性”。B项,“中国的传统政治还是可以说很尊重智性的”错误,文章最后一段所说的“比较尊重智性”是在“在和其他文化相形之下”的条件下成立,所以转述为“很尊重智性”是不正确的。C项,“他们在批评中也直接触及了对智性的否定”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不必然要直接触及智性的本身”,所以说直接触及了对智性的否定不正确。故选Db【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反智论分为几个部分”,这是考查
21、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文章开头说“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作者称“反智论”是一种态度,这就为“反智论”定了性,接着在第一段中作者还明确地说“不过一般地说,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考生抓住语意和关键词即可确定“一是”后面的内容是第一部分,有“一”自然会有“二”,由此找到第二段,第二段开头说“反智论的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这“另一方面”后的内容则是第二部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雨水李万华昨夜梦得一坡
22、油菜花开,竟是“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在梦中,我以为大地的模样就是这样:金黄,暗藏柔韧的劲道。但是梦中有人说:风吹雨打,花落叶下。我在今天的某个时刻想起梦中油菜,便有些恍惚。我分明看见那是一坡一坡的花在梢上驰骋,但我相信别人所言的零落成泥。便是现在,我依旧对自己说:花的尸骨如同花开。这之前的某一日,我在老屋檐下闲坐。这是乡下,阳光没有杂质,尚未长出新叶的梨树在院子中央,枝杈如同龟甲兽骨上的笔画。它旁边,一棵沙枣树歪着身子,旧年的妃色果子小如豆粒,果皮上布满黑点。想一想,如果每一种果子都如此闹脾气,不肯掉落,年长日久,果树会成为什么。一只猫咪跑过去,爬上大板夯筑的土墙,又从墙
23、头跃到树枝上,停驻。看上去,它的这一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墙头露出远山一角,清冷的风从屋外榆树的枝子上滑下,近处耍社火的锣鼓节奏铿锵。也有一两声鸦啼,仿佛冬季还未离去。我们喝咸茶,偶尔说话。脑中无舟楫的片刻散漫,清波亮出光斑。其间记忆自在身边游走,觉察时它们已经遥远,并不与我发生多少关联。而在沉默时刻,我总能看见时间踮着脚,小毛贼一样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一扭头,我甚至看见多年后我们自身的白骨,在阳光里静坐。它们洁净、温润,泛着光泽,它们完好无损,姿态娴雅,仿佛正在轻颦浅笑。现在想起,那一天仿佛来自一个遥远过去,又仿佛取自未来。眼下转瞬即逝,未来遥不可及,过去是什么,一棵沙枣树,抑或只是一场回忆?
24、然而回忆未必可靠。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一场或许并不存在的相遇被男主人公回忆得历历在目,仿佛它刚刚发生,彼此的气息还没在花园的雕塑下散去,不过被另一个人忘记。如果遗忘表明过去并不存在,那么回忆,是否果真能杜撰出一个过去。这一日夜间,我听见窗外檐漏,滴答滴答,屋顶积雪正在消融。我有多久不曾见得冰雪融化的样子?旧日那些冰凌挂在屋檐,雪水晶莹,春风沿着河道走过的情景,我并未生疏。一些情景日日重复,回想起来却如同空设,一些情景一旦露面,便被魔术长久定格。小时候接触物事存有局限,不能一一看尽,然而相待之心细腻专注。成年后,时刻穿行,其间柳暗花明,抑或山重水复,我们却已习惯顺水流逝。其实我并不知这是哪一
25、日的积雪,我从乡下老屋回到小镇,它们已经存在,在楼层背阴的角落,树根,砖瓦的缝隙。它们在那里沉积,并且渐渐瓷实,它们的表面因此变成薄薄冰层,反射光芒,仿佛一些特立独行的人,“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并不依附。礼记说:“始雨水,桃始华。”这节候的物征,本以中原为主。在青藏高原,这一切都将姗姗来迟。【注】作者系青海人,在散文集西风消息中,她以“立春”“惊蛰”等节气为题写了一系列散文,此为雨水篇,有删改。10,请分析第段在全文的作用。11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尚未长出新叶的梨树在院子中央,枝杈如同龟甲兽骨上的笔画。而在沉默时刻,我总能看见时间踮着脚,小毛贼一样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
26、。12 .作者擅长运用富有内涵或情感的典型物象,请从文中选取三个物象并结合相关文本,分析其蕴含的内涵或情感。13 .有人评价李万华的文章“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历程的反观和思索”。本文表达了哪些“反观和思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0.内容上,点明文章所写的时节及其特点:一夜花开,雨打花落;以梦境开篇,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雨水节气诸种节候物征的深度思考。11 .比喻,把未发芽的梨树枝比作“龟甲兽骨上的笔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光秃秃的样子,表现其简约拙扑的美感以及乡下生活的简单澄澈。拟人,写时间“踮着脚”,赋其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沉默时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比喻,把“时间”
27、比作“小毛贼”、“记忆”比作“破烂玩意儿”,写出了时间偷偷溜走的情态。12 .油菜花:写油菜花怒放而后在一夜风雨后零落成泥依旧美艳如开放,表达对其自我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表现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度思考:生命并未消逝,而是新生命的开始;沙枣果:去年的果子且其貌不扬,却倔强地生存在枝头,表现顽强的生命力;白骨:多年后,人的生命终将消逝,但白骨却以优雅的姿态留存,表现对生死淡定、超然的态度;积雪:有厚实的积淀,冰清玉洁,保持自我高洁的志向与品行,有自己的处世态度,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13 .对生命价值的探求以及对死亡的超脱;乡下闲坐,感悟时光流逝,难以把握,未来和过去都让人迷茫;幼时与成年后对人
28、对事的不同态度,幼时用心对待和思考所接触的有限人与事,成年后能接触更多人事,却习以为常,表现童真失去的遗憾;人不应随大流,而应当坚持自我认知,特立独行。【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第段在全文的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写了内容,表现了;结构上,根据段落在文中的位置考虑与上下文乃至标题的关系。“昨夜梦得一坡油菜花开,竟是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在梦中,我以为大地的模样就是这样:金黄,暗藏柔韧的劲道。但是梦中有人说:风吹雨打,花落叶下”,第一段借助作者的梦境点明文章所写的时节及其特点:一夜花开,雨打花落,因是梦
29、境开篇,从艺术效果上来看,可以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梦中有人说:风吹雨打,花落叶下”自然就引出下文对雨水节气诸种节候物征的深度思考。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是考查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
30、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尚未长出新叶的梨树在院子中央,枝杈如同龟甲兽骨上的笔画”,这是一个写景句,所写的对象是“尚未长出新叶的梨树”,作者把没有发芽的梨树枝杈比作“龟甲兽骨上的笔画”,再联系没长出新叶梨树的样子和“龟甲兽骨上的笔画”的形态,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相似点,都是光秃秃的,作者借助比喻的手法,就把树枝光秃秃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再结合第三段所写的乡下生活可知,此处借助对院子中央梨树的描写表现出梨树简约拙扑的美感以及乡下生活的简单澄澈。“而在沉默时刻,我总能看见时间踮着
31、脚,小毛贼一样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这是写作者的感受,作者以“踮着脚”和“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来写时间,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时间以人的动作,“踮着脚”写时间流逝的无声无息,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沉默时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扛着些破烂玩意儿走过”写时间对生活的冲刷;“小毛贼一样”,这是使用比喻,“破烂玩意儿”也是使用比喻,把“记忆”比作“破烂玩意儿”,写出了时间偷偷溜走的情态。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
32、。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表达方式(其次);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比如本题,画线句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属于描写性的句子,故一般从修辞、感官、动静、白描等角度作答,本题的两句话主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说“作者擅长运用富有内涵或情感的典型物象,请从文中选取三个物象并结合相关文本,分析其蕴含的内涵或情感”,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物象的能力。首先理解“
33、物象”这一概念,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然后到文中圈出作者所写的物象,如“油菜花”“沙枣果”“白骨”“积雪”,再结合作者对这些物象的描绘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或内涵。如第一段所写梦中的油菜花,“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接着写“风吹雨打,花落叶下”“我分明看见那是一坡一坡的花在梢上驰骋,但我相信别人所言的零落成泥。便是现在,我依旧对自己说:花的尸骨如同花开”,油菜花从怒放然后到一夜零落成泥,但作者说“花的尸骨如同花开”,这说明生命并未消逝,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展示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如第三段所写的“沙枣果”,“旧年的妃色果
34、子小如豆粒,果皮上布满黑点。想一想,如果每一种果子都如此闹脾气,不肯掉落”,去年的果子且其貌不扬,却倔强地生存在枝头,表现顽强的生命力;如第三段最后提到的白骨,“我甚至看见多年后我们自身的白骨,在阳光里静坐。它们洁净、温润,泛着光泽,它们完好无损,姿态娴雅,仿佛正在轻颦浅笑”,表现出对生死淡定、超然的态度;如第七段所写的积雪,“在楼层背阴的角落,树根,砖瓦的缝隙。它们在那里沉积,并且渐渐瓷实,它们的表面因此变成薄薄冰层,反射光芒,仿佛一些特立独行的人,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并不依附”,这些积雪保持自我高洁的志向与品行,有自己的处世态度,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13题详解】试题
35、分析:题干问的是“有人评价李万华的文章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历程的反观和思索。本文表达了哪些反观和思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探究题,探究的方向指向文章的主旨。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直接表达对生命思考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物象的描述,借助对物象生命状态的描述来分析对生命的思考。如第三段最后“我甚至看见多年后我们自身的白骨,在阳光里静坐。它们洁净、温润,泛着光泽,它们完好无损,姿态娴雅,仿佛正在轻颦浅笑”,这是对生命价值的探求和对死亡的超脱;如第四段“那一天仿佛来自一个遥远过去,又仿佛取自未来。眼下转瞬即逝,未来遥不可及,过去是什么,一棵沙枣树,抑或只是一场回忆”,这是对时光流逝难以把握,未来过去迷茫的
36、感叹;如第六段“小时候接触物事存有局限,不能一一看尽,然而相待之心细腻专注。成年后,时刻穿行,其间柳暗花明,抑或山重水复,我们却已习惯顺水流逝”,这是对幼年和成年对人对事不同态度的思考;如第七段借助对积雪的描写来说明人不应随大流,而应当坚持自我认知,特立独行,“仿佛一些特立独行的人,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并不依附”。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涉务颜之推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五则使命之不忘前
37、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垮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土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
38、至于台阁今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rLLni-B1-llirrr-LL1irr-h.LrLLirir-llll梁世土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日:“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古人欲知稼不啬之艰难,斯
39、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林I1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成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垄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岂责具美于六涂哉责:责备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C.肆吏民之上肆:放纵D.皆信僮仆为之信:任凭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国之用材鸡豚狗
40、彘之畜,无失其时B.所以处于清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坐死仓猝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莫不震慑,乃.谓人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从正面详列国家所需的六种人才作务实的典范,再从反面历举各种“文学之士”的种种空谈表现,揭示出空谈的弊病和危害,反衬务实的重要性。B.晋朝南渡之初,士族尚受优待;但其后对土族的监管日趋严厉,官员稍有小人之貌,就严厉惩戒,社会风气得以好转,出现城里城外无人骑马的场景。C.作者强调务实的根本是重视农事,只有了解农事的艰辛,才能做好其他事务。结尾再次指出过于优闲的生活是空谈的根源,揭示时弊及其危害。D.本文运用语言
41、既讲究句式整齐,或对偶,或排比,又间用长短参差的散体句,使得文章既有形式之美、气势之强,又自然流畅,气韵生动。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凡几涉手,而入仓縻,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答案】14.A15.D16.B17 .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18 .(1)六是主管土木建筑的官员,用他能估量工程的效率和进度,
42、节约经费开支,谋划有方。(粮食)总共要经过几道工序,而后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岂责具美于六涂哉,“责”如解释为“责备”,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第二段说“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这是说“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要求这六个方面全都做好呢”,“责”意思是“要求”。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
43、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故选Ao【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竟,竟然。A项,“国之用材”中“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此处的“之”可以解释为“的”,这句话就译为“鸡鸭猪狗的繁殖饲养”,此处的
44、“之”也可以作为代词,复指“鸡豚狗彘之畜”,还可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就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之”用法相同,即“畜鸡豚狗彘”,那就翻译为“畜养鸡猪狗等家畜”。无论该句中的“之”作为什么用法,都与前一句“国之用材”中“之”不同。B项,“所以处于清高”,“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表凭借,用来的。C项,“坐死仓猝者”,“者”,的人(的情况);“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即“求可使报秦的人”。故选D。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
45、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社会风气得以好转,出现城
46、里城外无人骑马的场景”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的是“晋朝南渡,优借土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最后一段说“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由这些内容可知,江南土族所受的待遇,并无前后变化,郊郭之内无人骑马也并非社会风气好转的表现。故选B。【1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这是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合文意理解大意,这句话是说“纵使流露出小
47、人的情态,还可以用鞭杖严厉地监督他们,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可以先抓句中的名词和代词,比如“小人之态”“人”“举世”“此”等,然后借助句末语气词“也”和固定句式“此耳”断开两处,“有”是谓语动词,宾语是“小人之态”,故在“态”后断开,“故”解释为“所以,一般放在句子开头,应在“故”前断开,“见委使”是被动句,“盖也”是判断句,“人不自量”的主语是“人”,而后一句的主语是“举世”,故应把两句断开。【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
48、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则”,是;“兴造之臣”,主管土木建筑的官员;“程功”,计算完成的工作量;“开略”,开创经营;“术”,名词,方法。第二句中,“凡”,总共;“涉”,经过;“仓IT,粮仓;“安”,怎么;“轻”,轻视;“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重视;“末业”,古代指手工业、商业。与称为“本业”的农业相对。参考译文士君子的处世,贵在能够有益于事物,不能光是高谈阔论,左琴右书,耗费国君主的俸禄官位啊!国家使用人材,大体不外六个方面:一是朝廷的臣子,取其明白通达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取其治国的谋略,取其品学的博大雅正;
49、二是文史的臣子,用他能撰写典章,不忘先古;三是军旅的臣子,用他能决断有谋,强力能干熟悉军事;四是地方官员,用他能熟悉风土人情,廉洁爱民;五是从事外交活动的官员,用他能掌握形势的变化予以恰当的处置,不辱君命;六是主管土木建筑的官员,用他能估量工程的效率和进度,节约经费开支,谋划有方,这都是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人所能办到的。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可以要求这六个方面全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宗旨和要领,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无所惭愧了。我见到世上的文学之士,评议古今,好似指掌一般非常熟悉,等有所试用,多数不能胜任。处在累代太平之世,不知道有丧乱之祸;身在朝廷之上,不知道有战阵之急;保有俸禄供
50、给,不知道有耕稼之苦;盘踞在吏民头上,不知道有劳役之勤,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和处理政务了。晋朝南渡,对土族优待宽容,因此江南土族中有才干的,就擢升到尚书令、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管理机密要事。其余闲散的文职官员,多数言行迂腐荒诞,虚浮不实,不会处理世务;有了点小过错,又舍不得杖责,因而把他们放在清高的位置上,来给他们护短。至于那些台阁令史、主办监帅、诸王签省,都通晓熟悉官吏的职责,能按时完成当时应该处理好的事情,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用鞭杖严厉地监督他们,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
51、。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夫。宣城王很喜欢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行为不检点,不约束,率性而为。如果是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皮嫩肉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突然发生的事变中坐以待毙,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古人想要知道农业劳动的艰辛,这大概是使人珍惜粮食、致力于农
52、业劳动的途径吧。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不能相互保全对方。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舂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主持官府工作就不能胜任,治理家事也办不好,这都是优游闲散带来的危害!(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
53、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春梦岑参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注次:途中止宿的处所。漫:放纵。美人:古诗文中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既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既可指容色美丽的人也可指品德美好的人。19 .这两首诗都选择了这一核心意象营造诗境。20 .分析这两首诗前两句抒情方式的差异。【答案】19.梦20.戎诗以景烘托怀人之情(或“借景抒情”),极写江畔寒气逼人,江水恣意流淌,声声入耳,竹影临窗、乱月穿户,以环境的寒冷、纷乱烘托羁旅之人心境的纷乱,自然引出羁旅之人梦中怀人的诗行。岑诗侧重即事抒情,写季节的更换引起感情的波动。“美人
54、”“湘江”,用典抒情,不点明所思之人为何人,所处之地为何地,使诗歌意境朦胧,情感含蓄蕴藉。【解析】【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鉴赏,理解诗歌的意象。这两首诗都选择“梦”这一核心意象营造诗境。戎诗中“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该句直接写“梦”;而岑诗题目就叫“春梦”,诗中有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抒情表达方式。首先要读懂这两首诗。前人评说,戎诗借景抒情”。“归梦”是本诗的诗眼。诗中的“归梦”写梦中返乡容易,突出乡思之深切。“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
55、的集中表现。第一句里的寒江点出天气的特征和江水的冰冷。这江水触动诗人思乡情。第二句中一个“乱”字把激起诗人情感的波澜。后两句中归梦不知湖水阔”,应是说迫切归乡的念头使他做起“归梦”。后两句用想象与拟人的手法传达思乡的愁苦。岑诗侧重即事抒情,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风入洞房,春色人间,引起感情的波动。在这美好的季节,怎能不怀念远方的美人?后两句写思后之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却已走完去到江南的数千里路程。用“片时”,正是为了和“数千里”互相对衬。这两句既写出了梦中的迷离,也暗示平日的密意深情。本题应从表现手法的使用、意境的营造、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再分点作
56、答。(三)阅读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1)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2)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缥继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注】妻:嫁给,给某人做妻子。缥继:捆绑犯人用的绳索,指牢狱。子:这里指女儿。21 .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为人处世的的态度。22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是如何察识学生的。【答案】21.爱憎分明(是非分明、扬善嫉恶)意思相近即可。22.着重审察品德,如公冶长虽被囚却素有美德。不能只察看身份贵贱(遭遇荣辱、处境穷达)冶长虽是囚犯,但仍有值得赞赏之处(有才能)。细察言行、
57、动机,如冉求为季氏加税敛财,不合德政,不明是非善恶。“观过,斯知仁矣”(了解一个人的“过错”,就可知他是否具有仁德了),因为“过错”有真假、大小和主客观原因之分,如公冶长虽被囚,却可能是被人冤枉。全面辩证地考察,如冉求虽然是贤弟子(列于“孔门十哲”),但也有犯错的时候。【解析】【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语句,疏通大意,找到答题区间,根据原句的意思:冉有的做法不仅没有尽到人臣谏正的责任,更违反了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的思想;季氏是大夫,周公是诸侯,季氏富于周公这是越礼;公冶长虽身囚犯,却素有美德,有才能。由此可以概括孔子为人处世时的是非分明、扬善嫉恶的态度的政治主张。【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道题要求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智能化会议室装修及设备更新协议版B版
- 2024年二手房交易合同精简版3篇
- 2024专用版有机肥购销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度美团商家入驻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协议3篇
- 2024年兼职人员劳动协议版B版
- 2024年公司合并协议:综合性指导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高品质办公桌椅销售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教育招生代理协议细化版
- 2024年个人借款权益转让协议3篇
- 2024年家居装修施工协议样式
- GB/T 8539-2000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检验的一般规定
- GB/T 196-2003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 GA/T 1556-2019道路交通执法人体血液采集技术规范
- CB/T 465-1995法兰铸铁闸阀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版)勘误
- 中秀康迪克 交流双速电梯控制器ZXK-1000B VER1.0使用手册
- 五官科实习出科考试测试卷附答案
-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课件
- 院内物流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 个人车位租赁合同电子版
- 某某市射击飞碟靶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