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5.3《战国策目录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5.3《战国策目录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2 作为儒家学者,曾巩有很好的“论风”,他有怎样的论风?2019-2020 年高中语文 5.3战国策目录序教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目标:1 1、 理解作者力倡“仁政” “礼治”,反对论诈之行的儒家思想。2 2、 学习作者谴词委婉、娓娓而谈、以理服人的“论风” 。3 3、 学习本文正面与反面相结合增强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力倡“仁政”“礼治”,反对论诈之行的儒家思想。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谴词委婉、娓娓而谈、以理服人的“论风”。教学进程:(一课时)一、题解曾巩(10191019- 10831083),字子固。南丰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聪慧,十二岁作

2、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曾巩 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慢北宋 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 国策。战国策,3333 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245 年间

3、的历史。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 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二、自学导读(一)、疏通文句1、 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 者也。2、 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不可为哉?3、 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4、 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5、 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二)、理清思路 全文分七个自然段一、简言全部校勘经过。_ 、指出刘向持论之误。三、以孔孟二人为例,否定刘向的“不得不然”说。四、阐述时代变了,法也要变,但“道”不能变。五、揭示谋

4、诈之害。六、驳斥毁书论。七、介绍战国策高锈注本的情况。(三) 、 理解与探讨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不赞同废弃禁绝战国策的原因。3、分析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评判古人古书,论证自己的观点。三、鉴赏与评价1、曾巩与欧阳修同乡,曾向欧阳修学习古文,深于治儒;文章以儒家思想为准绳,风格也近于欧阳修,试比较二人的思想和艺术风格。2、作为儒家学者,曾巩力倡“仁政”“礼治“,反对论诈之行。认为战国乱世,就是因为”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造成的。对此,你怎样评价。布置作业:本专题的三篇文章都是书序,可写法却差异很大,说说它们的不同特点2019-2020 年高中语文 5.3树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5、树课(单元)学前学案一、阅读课文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几类树,有什么特点?二、阅读引导通过课文体会林燿德的散文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林燿德的散文被认为是都市散文的代表, 这篇散文除了包含浓烈的文化意味外, 都市 的气息也隐现其中。譬如,首句“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就点明了菩提 树在都市中的位置,“盲点”意味着看不见的地方,因而说明菩提树是都市所欠缺的;作 者在谈圣诞树时,更是通过“播放着重金属乐团蓝调歌曲的百货公司”等都市景象, 展开 了对都市文明的审视与反思; 另外, 对“呈现出民间劳动之美”“属于庶民”的桑的赞赏 和“怀念”,也反衬了作者对于都市的态度。三、阅读批注和质疑质疑 1 1质

6、疑 2 2树课(单元)学中学案教学目标1 1 体会树的含义,应怎样面对苦难。2 2 理解文章疏密得当的特点一、学生问题的快速汇总问题 1 1问题 2 2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及交流问题解决过程四、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一、各类树有何不同特点及其象征意义?菩提树关联着佛教,象征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圣诞树关联着基督教,渗透着一种救 赎主题;棕榈关联着回教,体现的是倔强、忍耐的品格;桑展示了一种朴实与清严;松则是 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二、作者对这些树都是怎样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谈论各类树时,所显示的态度、流露的意绪是不一样的。比如, 菩提树对应的安详、静穆,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景仰之情;

7、圣诞树“被人类当做一种 季节的征候、一种普世的意象”后,就变成了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 ,改变了其原初含义, 对此作者表示了深深的忧思,同时隐含着批判的意味一一批判它依附的殖民主义;与此相对的是棕榈的倔强,引起了作者的同情和感佩;此外,作者对桑是“怀念”而钦敬的,对松则 有一种向往之情。二、 课文在行文方面有何特点?本文的行文疏密得当。文中有的地方十分细密,如写菩提树的叶:“近似心脏形的叶 廓,在边缘镶滚着优美的曲线,尖细的末梢顺着主叶脉伸展成一道流逝在时空中的笔画,给 滚动在嫩绿网络上的露珠儿开条滴落大地的虹迹”;有的地方极为疏阔, 如写圣诞树的“惊人地繁殖”:“在 1818 世纪初叶巴黎来

8、往马车的市街上”,“在 1919 世纪新大陆降雪的旷野中孤立的、清教徒的木造小筑里”,“在2020 世纪中期政变频频的南美午夜,那显得特别温暖的公寓客厅中”虽寥寥几笔,却以跨越数个世纪的时空。还可引导学生再找些例子。三、树重点讲述了三类树,涉及三种不同的信仰,而三种信仰都与“苦难”有关。 结合课文,谈谈三种信仰是如何分别看待“苦难”的。参考答案树重点讲述了菩提树、圣诞树、棕榈这三类树,分别涉及佛教、基督教、回教三 种不同的信仰,而这三种信仰都与“苦难”有关。通过阅读课文,可以了解到,佛教是以一 种安详、沉静的姿态应对苦难的,在作者看来,“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的一 生,在充满煎熬的人

9、生苦难中省思乃至透彻后的大觉悟,这正是人类自我提升的一个漫长路途”;基督教否定人的自觉,强调救赎的意义,作者认为,当圣诞树“被人类当做一种季节 的征候、一种普世的意象”后,就变成了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这是需要省思的;在作 者的眼里,回教训导人们保持顽强、忍耐,即使苦难重重地击打着现实生活,但无法摧毁人 们的精神和意志。这些分析有一定的历史观和现实针对性。四、 能力拓展从你熟悉的树(比如松树、柳树) 中选一样,描绘它的形象,阐述它的象征意义。树 学后学案知识能力的巩固杨柳丰子恺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我似觉 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甚

10、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 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 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往往如此。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 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 蔽”“红杏” “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 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

11、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 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 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 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 那样高尚的地位。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抑。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 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 子里去坐了一番。 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 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 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 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 S S 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 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

12、生活,而且生得 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 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 人的东西, 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 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 越要吃得多, 越要吃得好, 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 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 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 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 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 红杏能长到“出墙”, 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 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 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

13、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 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 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 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 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 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 在那里作最后一 刻的威福, 真是可恶而又可怜!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 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 首顾着下面, 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 或者和它亲吻。 好像一群活泼的孩 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 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 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 使人见 了觉得非常可爱。自古以来, 诗文常以杨

14、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 写春色曰“陌 头杨柳”, 或竞称春天为“柳条春”。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 实因其树有 一种特殊的姿态, 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 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 不然, 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 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 向上, 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 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 垂杨。注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树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 如“垂柳”也称“垂杨”。( 文章发表于 19351935 年。有删改 )1 1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 作者却

15、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 这矛盾吗 ? ?为什么 ? ?(4 4 分)2 2“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 4 分 )3 3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 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 ?请赏析。 (4 4 分 )4.4.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学案答案一、各类树有何不同特点及其象征意义?菩提树关联着佛教,象征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圣诞树关联着基督教,渗透着一种救 赎主题;棕榈关联着回教,体现的是倔强、忍耐的品格;桑展示了一种朴实与清严;松则是 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二、作者对这些树都是

16、怎样的态度?,作者在谈论各类树时,所显示的态度、流露的意绪是不一样的。比如,菩提树对应 的安详、静穆,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景仰之情;圣诞树“被人类当做一种季节的征候、 一种普世的意象”后,就变成了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改变了其原初含义,对此作者表 示了深深的忧思,同时隐含着批判的意味一一批判它依附的殖民主义;与此相对的是棕榈的倔强,引起了作者的同情和感佩;此外,作者对桑是“怀念”而钦敬的,对松则有一种向往 之情。二、 课文在行文方面有何特点?本文的行文疏密得当。文中有的地方十分细密,如写菩提树的叶:“近似心脏形的叶 廓,在边缘镶滚着优美的曲线,尖细的末梢顺着主叶脉伸展成一道流逝在时空中的

17、笔画,给 滚动在嫩绿网络上的露珠儿开条滴落大地的虹迹”;有的地方极为疏阔, 如写圣诞树的“惊人地繁殖”:“在 1818 世纪初叶巴黎来往马车的市街上”,“在 1919 世纪新大陆降雪的旷野中孤立的、清教徒的木造小筑里”,“在2020 世纪中期政变频频的南美午夜,那显得特别温暖的公寓客厅中”虽寥寥几笔,却以跨越数个世纪的时空。还可引导学生再找些例子。三、 树重点讲述了三类树,涉及三种不同的信仰,而三种信仰都与“苦难”有关。 结合课文,谈谈三种信仰是如何分别看待“苦难”的。参考答案树重点讲述了菩提树、圣诞树、棕榈这三类树,分别涉及佛教、基督教、回教三 种不同的信仰,而这三种信仰都与“苦难”有关。通

18、过阅读课文,可以了解到,佛教是以一 种安详、沉静的姿态应对苦难的,在作者看来,“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的一 生,在充满煎熬的人生苦难中省思乃至透彻后的大觉悟,这正是人类自我提升的一个漫长路途”;基督教否定人的自觉,强调救赎的意义,作者认为,当圣诞树“被人类当做一种季节 的征候、一种普世的意象”后,就变成了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这是需要省思的;在作 者的眼里,回教训导人们保持顽强、忍耐,即使苦难重重地击打着现实生活,但无法摧毁人 们的精神和意志。这些分析有一定的历史观和现实针对性。杨柳阅读答案1 1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2 2 分)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僧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2 2 分)2 2“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