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选修课重点_第1页
经济学原理选修课重点_第2页
经济学原理选修课重点_第3页
经济学原理选修课重点_第4页
经济学原理选修课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类的经济问题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市场经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计划经济: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混合经济:现实的经济体制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混合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奥肯定律:失业率变动=0.5(实际GNP增长率3%)实证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1)选择的样本(包括对象、时间、地点)可能不同2)实验的手段或技术可能不同规范经济学中的意见分歧:价值判断的差

2、异需求的定义:买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需求定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需求定律的直观表现: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市场需求等于所有个人需求相加需求曲线的两种移动:需求增加:曲线右移;需求减少:曲线左移 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商品本身的价格;需求曲线移动,其它因素供给的定义: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卖者愿意出售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给定律的直观表现: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市场供给等于所有个

3、人供给相加供给曲线的两种移动:供给增加:曲线右移;供给减少:曲线左移沿着供给曲线移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供给曲线移动生产要素的价格、预期、生产者的数量等需求价格=供给价格,需求量=供给量,则称市场达到均衡,这时的市场价格为均衡价格,交易数量为均衡数量均衡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一般来说,它兼有“稳定、最优” 的含义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数量)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需求和供给任何一方变动都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亦或两者都发生了移动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弹性):衡量一种商品的需

4、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价格上涨(DP0)引起需求量下跌(DQ 价格变动 %1需求单位弹性,需求变动 % = 价格变动 %1需求缺乏弹性,需求变动 % 1供给富有弹性,供给变动% 价格变动%= 1供给单位弹性,供给变动% = 价格变动% 1供给缺乏弹性,供给变动% 价格变动%对价格控制的总体评价规定价格下限会引起商品过剩;规定价格上限会引起商品短缺。经济学家通常反对价格控制。政府可以采取租金补贴、工资补贴。租金补贴并不减少住房供给量,不会引起住房短缺工资补贴提高了贫困工人的生活水平又没有刺激企业少雇工人租金和工资补贴要花费政府资金,这要求更

5、高的税收。尽管是向买者征税,但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尽管是向卖者征税,但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一方身上。萨缪尔森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是从消费某种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消费同一种物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用,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效用。满足程度越高,效用越大;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小。总效用(Total Utility):消费一定量某种商品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若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连续

6、增加的每一单位中得到的边际效用递减。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均衡基本假设: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效用消费者理性:面临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消费者会选择使其效用达到最大的方案消费者的行为与目标具有一致性其他假设(条件):消费者的偏好稳定、消费者的收入是一定的(资源稀缺)、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目标:面临各种商品,以自己有限的收入,获取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 :消费者以使总效用最大化的方式来配置其收入的状态。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对消费者无意识行为背后

7、决定因素的说明解释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正是需求定理成立的原因4. 消费者均衡的数学证明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典型的多元函数求极值问题,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无差异曲线 :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一条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种组合有相同的效用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凸向原点),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斜率等于边际效用之比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称为边际替代率(MRS),表示用一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比率,为负值特征: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距原点越远,效用越大;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完全替代(perfect substitutes)

8、:无差异曲线为直线完全互补(perfect complements):无差异曲线为直角预算约束线:也叫等收入线、等支出线、消费可能线,表示消费者在货币支付能力的限制下所能购买的最大商品组合。预算约束线旋转表示相对价格的变化预算约束线移动表示收入水平的变化价格比(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效用之比(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再一次得以证明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购买设备的支出、购买原材料的费用、支付工人的工资等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经营者自身才能的报酬、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利息短期(Short Term)

9、:机器、厂房等不可改变,即使不生产,也要产生成本固定成本(Fixed Cost):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如厂房,设备、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如原材料、元器件、增加工人的劳动工资等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长期(Long Term):机器、厂房等可以改变(少了可以购置或建造,多了可以变卖)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 ATC = TC / Q ) 平均固定成本( AFC )=固定成本/产量平均可变成本( AVC )=可变成本/产量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 MC = TC / Q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长期平均

10、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长期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长期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最佳生产规模: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规模可以迅速扩大产量,因此企业往往愿意扩大规模,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当企业规模很大时,再扩大规模就会产生不经济性,俗称“大企业病”企业应追求一个比较适度的规模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每个卖者提供的产品大体上是相同的;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个农户的平均收益(AR)

11、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叠,用一条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来表示。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停止经营的条件:总收益 可变成本;平均收益 平均可变成本;价格 平均可变成本如果企业长期亏损,企业退出(TRTC ARAC PTC ARAC PAC)当经济利润为 0 时,行业处于均衡状态,无进入和退出在短期,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可能获得正利润、零利润或负利润。在长期,完全竞争市场的利润率为零。完全垄断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的唯一卖者,而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就是垄断,也称完全垄断。垄断产生的原因:进入障碍1、关键资源被一家企业控制2、政

12、府给予一家企业排他性的生产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权利3、一家企业生产比多家企业生产成本低垄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 垄断 versus 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不能影响市场价格,是价格接受者垄断企业能够通过调整产量影响市场价格,是价格制定者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 垄断企业的收益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等于价格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递减,小于产品的价格边际收益为0时,总收益最大3垄断的弊端:由于垄断价格高于竞争价格,垄断时的产量低于竞争时的产量,产生社会福利损失只要垄断利润大于游说的成本,垄断企业就会为谋求垄断地位而向政府游说消费者剩余:买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的货币量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的剩余部

13、分。消费者剩余用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来衡量。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生产者剩余。社会福利/市场总剩余:市场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垄断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完全竞争市场上:AEPE:消费者剩余PEEH:生产者剩余垄断市场上:AFP*:消费者剩余梯形P*FGH:生产者剩余 FEG:社会福利损失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单一价格:高价少销,高端大气上档次;低价多销,物美价廉;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者或在不同的市场上索取不同的价格,也叫区别定价。实行价格歧视须满足的条件:不存在套利的可能性一级价

14、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指厂商对其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索取最高的可能价格。二级价格歧视:厂商按照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来确定价格,这时厂商实行的是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寡头垄断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企业经营,每个企业提供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相同或相似。寡头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个寡头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经营决策,还取决于其他企业可能采取的反应。寡头垄断市场的关键特征是合作与利己之间的冲突。寡头企业之间合作对每个寡头企业都有利,但每个企业只关心自己的利润,寡头企业之间的合作通常很难维持。

15、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市场上有许多的企业、产品既有差异性(垄断性),又有替代性(竞争性)、无显著的进入和退出障碍垄断竞争企业的生产决策垄断竞争企业在短期中可以获得经济利润。短期经济利润来自产品差异性引起的垄断地位。只是这种经济利润在长期无法维持下去,长期中垄断竞争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市场失灵:指利用价格的自动调节不能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表现: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不完全信息为什么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产量低,价格高、缺乏创新的动力、寻租行为垄断如何解决?反垄断法、对自然垄断的管制(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会亏损、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外部性指个人或企业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给其他个体或

16、社会带来危害或利益,但是并未因此支付相应的成本或得到相应报酬。负外部性:汽车 尾气 噪声 交通拥堵正外部性:乙肝疫苗 科学发明(2)为什么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负外部性与过量供给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市场配置资源的逻辑:在价格的指引下,经济个体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会自动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即私人最优等于社会最优。市场只按照反应私人收益及成本的需求和供给决定商品的产量。在存在外部性的场合,由市场形成的私人最优偏离社会最优。负外部性:市场实际生产量 社会希望的数量 正外部性:市场实际生产量 社会希望的数量 (3)外部性如何解决?以污染为例,有四种办法:征税:称为“庇古税”原理:征税的实质是加大企业

17、的边际成本,使它等于社会的边际成本,从而降低产量政府的作用:确定税率,严格征税排污权交易含义:政府确定一个社会最优的排污水平(这个水平是环境自净能力可以承受的),将允许排放的污染量(排污权)分配给每个企业;污染少的企业可以将这个权利转卖出去,污染多的企业可从其他企业购买排污权,形成排污权交易市场原理: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企业都有减少污染的激励,因为可以通过转卖排污权获取收益或者节省购买排污权的资金政府的作用:确定最优排污水平,分配排污权(可以拍卖),严格执行最优排污水平:产权界定: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晰,且交易的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

18、的帕累托最优。产权:通过法律程序确定的个体占有某种财富的权力。现实生活中想通过界定产权来解决外部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产权无法明晰交易成本过高环境管制(强制手段)环境管制的主要形式:规定最高排污量要求企业采用某种能够降低污染的技术禁止企业使用会产生污染的技术经济中的各种物品的分类依据: 排他性(excludability):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某种物品 竞争性(rivalry):一个人使用某种物品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使用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非排他性: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之外,或排除成本太高非竞争性:一个人对一种物品的消费量不会影响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量完全信

19、息假设: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和厂商完全了解他们各自的偏好和效用函数、成本函数以及市场价格信息,或者可以不费任何成本获得这些信息;完全信息条件使得市场参与主体总是能够寻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条件,因而保证了竞争的完全性。(1)含义信息不完全:经济活动主体不能充分了解所需要的一切信息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对交易对象的信息了解和掌握的不一样多(2)信息不完全的原因认识能力有限掌握信息的成本太高信息商品特殊机会主义倾向3)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即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机制无法使资源优化配置逆向选择道德风险(4)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a.信号传递各种证书/试用期防伪标记三包信誉b.

20、机制设计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合同c.政府的作用制定和颁布法规,促进信息披露,惩罚信用缺失的欺诈行为政府披露市场信息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国民收入核算:衡量一国创造的财富总产出两个基本视角:总收入=总产出两个问题:(1)采用什么指标进行衡量?(2)如何计算这些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各种最终物品与劳务的价值都用货币衡量最终:当生产出来的一种中间产品没有被使用,其价值应作为存货投资加到GDP中,当以后使用时再从GDP中减去这一部分物品与劳务: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物、衣服、汽车),又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家政

21、、旅游、金融)生产的:GDP衡量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有关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不包括在内。在某一特定时期:一年、一个季度一国:GDP 衡量的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所有: GDP包括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中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但不包括以下内容:犯罪活动、地下经济、非市场活动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计算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按基期不变价格计算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潜在GDP:如果劳动和机器都得到充分利用,一个经济能实现的总产出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重要指标。GDP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济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人均GDP告诉我们经济中平均每个人的

22、收入与支出。用GDP衡量国民收入的问题:环境质量、既衡量好的经济活动也衡量不好的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闲暇国民生产总值(GNP):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由一国永久性公民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收入账户:国民收入核算的工具1)支出法产品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采用产品支出法计算GDP时,统计对象主要包含以下项目: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1)消费C消费:居民对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支出(购买新住房除外)构成:耐用品、非耐用品以及劳务支出消费的决定因素收入:收入越高,消费支出越

23、大收入预期:预期未来收入越高,当前消费支出越大利率:利率越高,储蓄越高,消费支出越少其他因素:目前拥有的财富、退休年龄和预计寿命、社会习惯(2)投资I投资: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支出构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厂房、设备)、存货投资(原材料、半成品、未销售的产成品)、居民住房投资决定因素:利率:投资分两部分,一部分为自发投资,不随利率变化;另一部分为引致投资,随利率变化投资效率: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与所占用或消耗的投资之间的对比关系预期:将来能否卖出去(3)政府支出G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如救济下岗工人、补贴中西部地区不算在内决定因素:满足政府日常需要、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的财

24、政政策(4)净出口X-M出口:外国居民对本国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或支出进口:本国居民对外国产品与劳务的需求,减少了本国商品的需求2)收入法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从收入角度计算GDP,即把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与GDP最重要差别有两点:一是不包含折旧即重置投资,二是不包括间接税如营业税等。在国民收入基础上加进折旧和间接税得到GDP。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GDP分四项:(1)劳动者报酬: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

25、额。(3)固定资产折旧:为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4)营业盈余: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3)部门法部门法(sector approach),又称生产法,直接计算一个经济体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并不容易。一种变通的处理方法是核算生产过程中每个阶段产品的增加值。对于整个经济体而言,所有增加值之和必然等于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需求(AD):整个社会在每一价格总水平上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总需求的构成:AD=C+I+G+X-M总需求随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下降的原因1)跨期替代效应:P本期消费(C)等待未来

26、再消费AD2)庇古的财富效应:P人们的实际财富消费(C)、投资(I)AD3)凯恩斯的利率效应:P货币需求利率投资(I)AD4)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P本国商品相对贵了出口(X)、进口(M)AD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物价总水平既定时,影响物品与劳务需求量的其它因素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任何一个影响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的事件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总供给整个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与服务的总量(1)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长期总供给取决于经济体的生产能力,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以及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在长期中,经济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

27、劳务的总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2)短期总供给曲线从短期看价格水平是存在黏性的。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企业在短期内保持自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变。这意味着价格水平不变而供给水平确是任意值,即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线。一个较为现实的假定是,在短期,经济体里只存在某种程度的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1)错觉理论整个物价水平的降低使人们对自己商品的价格产生错觉,从而减少供给量,反之,则增加供给量。2)粘性工资理论由于合同等原因,工资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如果物价水平降低,而工人的工资不变,就意味着厂商的成本相对上升,厂商自然就会减少供给量;反之

28、反是。3)粘性价格理论价格水平下降,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反应灵敏,有的企业的产品价格会暂时不变,出现粘性价格,其产品价格相对较高,销量减少,厂商因此决定减少自己产品的供给量。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原因:要素价格(成本)上升、预期(3)总供给曲线的形状阶段1:资源未充分利用,产出增加,要素的价格不变,比如中国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基本不变,因为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阶段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产出增加使要素价格上升阶段3 :资源已经充分利用,不管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产出不能增加国民收入均衡的含义国民经济均衡:总体上供求平衡,物价稳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总体上供不应求,导致物价上升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总体上供过于求,社

29、会上有大量产品积压总需求分析在一国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所谓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所以该理论是有适用范围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因为仅限于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决定,不考虑货币市场因素,也被称为简单凯恩斯模型或收入-支出模型。在资源利用很不充分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并且总体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即没有通货膨胀1.消费是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的?(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描述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总消费函数描述一国总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函数为C=a+mY,严格来说,消费应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C=a+mYd可支配收入等于收

30、入减去税收,即Yd=Y-T,是可实际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自主消费/自发消费a是可支配收入为零时的消费,与收入水平无关,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嗜好、价格水平、社会风尚等因素(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C)在增加的收入(Y)中所占的比重,即收入增加1元时消费增加的量消费函数C=a+mY中,m表示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函数的特征向上倾斜与收入正相关(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截距为正存在自主消费a斜率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m小于1主要观点:近年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趋,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市居民,低收入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居民,但城乡高收入居民,特别是城市中高收

31、入居民仍然是最终消费的主力军。因此,扩大消费支出,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但应重视在短期内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支付能力,更应鼓励城市中高收人阶层消费。边际储蓄倾向:收入增加1元时储蓄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4)收入-支出分析对整个社会来说,必然有总支出=总收入,即AE=Y假设社会没有投资,没有政府,没有国际贸易,社会所有的支出都用于消费,总支出AE=C消费乘数(1/2):自发消费增加1元,若边际消费倾向m(0m1)不变,则国民收入增加不止1元,这种特征被称为消费乘数2.投资是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的?投资主要取决于利率和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受当前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比较小投资使总支

32、出曲线向上平移,斜率不变,依旧是边际消费倾向3.政府购买是如何决定国民收入的?政府的影响(1):政府购买增加了总支出使总支出曲线上升政府的影响(2):有时政府购买要通过增加税收来弥补,会减少消费,使总支出曲线变得平缓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相等。收入-支出模型与总供求模型的关系“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理论概念,总供求模型用于解释增长、失业、通货膨胀更合适总收入(产出)、总支出是统计概念,与国民收入核算联系密切,用于解释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国际贸易对国民收入的短期影响更合适收入-支出分析假设,总支出增加,均衡国民产出增加,即总需求增加时所有企业相应地增加产量意味着有充足的剩余生产能力。因

33、此,收入-支出分析仅对应于总供求模型中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情形,不适用于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形二.经济周期1.内涵经济周期/经济波动: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与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早期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GDP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经济周期的成因3.1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1)太阳黑子理论(2)政治性周期理论(3)创新经济周期理论3.2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内生经济因素在经济的周期波动中起关键作用,外生因素通过内生因素起作用,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乘数加速原理、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实际经济周期(RBC)理论乘数加速原理乘数原理:支出(消

34、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增加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变动会引起投资的急剧变动长期增长的“70”规则:某个变量年增长率为X%,则该变量在70/X年内翻一番,因而称作“70规则”二.短期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在资源未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刺激总需求来实现: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净出口三.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长期经济增长依赖于总供给曲线的向外推移(1)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作为生产过程投入品的资源,如耕地、河流、森林、矿产资源等等资源的诅咒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那些资源缺乏的经济体为摆脱资源束缚而主动放弃

35、传统的增长模式,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而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却陷入资源依赖型的增长陷阱,经济增长步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除了很少几个例外,被陆地包围、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一般比较贫穷。被陆地包围地区运输成本很高,发展国内市场和参加国际贸易比较困难。气候条件:温带国家与热带国家在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机会上存在悬殊的差异。(2)劳动力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力供给增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社会人口数量增加,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减弱现代经济发展依然需要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

36、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3)物资资本的积累物质资本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包括机器存量、设备和建筑。工具和设备能够提高工人生产率(4)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包括受教育水平以及劳动者所受的培训。人力资本不象物质资本那样具有可直接观察的实际形态,但二者对生产率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相似之处。经济学家同样把人力资本看作生产要素,认为它们能够有效地提升一个劳动者或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或效率。增加人力资本也需要投资,并且需要特殊的投入要素,即教师、图书馆、实验室、学习时间等等。(5)技术进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只有储蓄积累而没有技术进步的经济,其增长过程存在上限

37、,即在某个较高收入水平就会出现停滞,原因在于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递减。技术进步改变生产函数,用同样的资本或劳动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可使资本与劳动相互替代)。因此,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6)对外开放从最直接关系看,贸易好比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如果一国出口纺织品进口飞机,其效果与发明了一种把纺织品变换成飞机的技术类似。由于出口品通常是比较具有资源优势和生产机会成本比较低的产品,而进口的通常是不具有资源优势因而生产机会成本比较高的产品,所以贸易通常会提高交换双方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给定资源限制下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对贸易的限制,扩大开放,从参与全球经济体系

38、过程中学习,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7)制度条件货币:一种交换媒介,是经济中人们经常用来向其他人购买物品和劳务的一组资产货币可以称为“钱”,但“货币” 与“钱” 的内涵不完全一致。2.货币的本质特征:流动性变现:把一种资产变成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如现金货币)流动性:一种资产转变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形态的难易程度。容易变现的资产流动性高,难以变现的资产流动性低。货币是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资产。其它资产也具有高低程度不一的流动性,因此具有不同等级的货币性。3.货币存量及其衡量货币存量: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货币存量的衡量中国标准M0 流通中的现金M1 =M0 +活期存款M2 =M1+定期存款+个人储

39、蓄存款+其他存款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 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与M2之差是准货币美国标准C=通货 (纸币+ 辅币)M1=C+活期存款 +旅行支票 + 其他支票存款M2=M1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储蓄存款 + 小额定期存款4.银行系统与货币供给 (1)商业银行与货币创造商业银行是银行系统的主体,目的是盈利,基本业务是存款与贷款商业银行将大部分存款(以及自有资产)以贷款的形式发放出去才能实现盈利商业银行面临挤兑和破产的风险,为控制银行风险,商业银行必须保留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储备金),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称为准备金率经济中货币的供给量从最初的100元,变为1000元,商业银行的贷款创造了货

40、币,扩大的倍数称为货币乘数。货币乘数=1/法定准备金率。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商业银行创造货币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但并没有增加实际财富。(2)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的性质:政府的银行不以赢利为目的,不经营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业务,具有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的双重性质中央银行的职能:银行的银行发行货币,控制现金发行量管制商业银行为商业银行保存准备金,规定法定准备金率作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融资者,在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时,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集中保管黄金和外汇,即外汇储备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基础货币:现金加上银行准备金货币乘数:货币总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倍数关系由于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现金发行量和准备金

41、率,因而中央银行对于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程度的控制力,从而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是货币供给的关键环节 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货币发行和银行准备金),是货币供给的决定力量 货币供给是政府控制的(中央银行是政府机构)5.货币需求货币需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期望持有的货币数量,又称作流动偏好交易动机: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交易或支付预防动机: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人们为了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需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因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6.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产生均衡利率资金的市场价格二.通货膨胀1、含义: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称为通货

42、膨胀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而不是一种或几种商品物价上升持续一定时期的物价上升,而不是一时的上升2.通货膨胀的衡量物价指数:现期某些物品的价值与基期同样物品价值的比率,并乘以100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指数较前期变动的百分比我国统计的物价指数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3.通货膨胀的种类温和通货膨胀:年度物价上涨幅度不超过10%的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物价年上涨百分比超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超速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物价年上涨幅度达到三位数或更高4.通货膨胀的原因货币数量论:经济中存在的货币供应量决定了货

43、币价值和物价水平,因而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货币数量(M)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产品的价格(P)乘以产量(Y)货币数量论更适合解释长期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影响收入再分配效应菜单成本:在通货膨胀时,企业调整价格所支付的成本短期通货膨胀的原因总供求模型总需求上升或总供给下降均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总需求上升引起“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供给下降引起“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总需求上升与总供给下降引起“供给需求混合型通货膨胀”总供求模型更适合解释短期通货膨胀劳动的供给劳动供给是劳动者配置时间的结果工资升高对劳动供给影响:替代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越高,人们越愿意增加工作时间收入

44、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收入会增加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从而减少工作时间工资刚性与失业工资可调整时,劳动需求量=供给量,劳动市场均衡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并且不可往下调整(工资刚性),劳动力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产生失业工资刚性的原因:合同、工会力量、政府最低工资限制、效率工资理论失业: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三个条件:1)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2)没有工作;3)正在寻找工作。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它包含有工作和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换言之,劳动力等于就业人数加上失业人数。失业原因和种类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短

45、期变动相联系。实际生活中,工作机会和人们择业行为不断变动。有人可能不满意目前工作而辞职“跳槽”,有的职工被雇主辞退等等。这些人通常能找到新工作,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找到新职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总会有一部分人处于这种“转岗之间(between the jobs)”的失业状态中。结构性失业指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随着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同地区,行业,工种的劳动力供求不断发生结构变动,夕阳部门和朝阳行业此消彼长。劳动力需求结构随着技术、经济、偏好等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动劳动力供给结构通常难以立刻作出充分反应,而是需要或长或短滞后期才能完成必要调节即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总量大体相等

46、,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也会导致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指由于技术进步或采用了节约劳动的机器而引起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指某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1)周期性失业2)增长不足型失业:需求的增长速度慢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3.失业的影响经济代价:造成人力资源浪费;退化劳动力素质;拉大收入差距社会代价:失业是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的最基本链条大量农民工失去了土地、银行贷款加剧了人们的焦虑、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极不健全政治影响:过高失业率还可能影响政治稳定4.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描述失

47、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取舍关系解释:失业率高时,工资上升压力小于产品成本,从而产品的价格上升缓慢,通货膨胀率低菲利普斯曲线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依据。如果经济现处在c点,可以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来降低失业率或实现充分就业;同样,如果经济现处在b点,也可以采取紧缩性的政策使失业率提高,来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物价。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内部均衡 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均衡(外部均衡)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减少各种干扰对宏观经济的冲击,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价格、利率、汇率、税收、政府转移支付等1)税收经济繁荣时,税收随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税后

48、可支配收入上升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消费需求增长自动得到抑制。税率越高,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就越显著经济萧条时,税收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下降比收入下降的幅度小,从而消费支出下降的幅度也会小一些2)政府转移支付经济萧条时,失业人数增加,有条件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费的人数增加,这可以抑制人们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费支出减少,进而抑制了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仅靠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消除经济波动,还需要政府的干预。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是政府干预的原因。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需求管理政策: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财政政策、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