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知识大全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2CLA 、|-r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此书与 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词语积累1 .通假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 .一词多义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2、去人可是)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 .词类活用患故患有所不辟也 (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 .古今异义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 .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5 .行道之人弗受 (弗:不)6 .乞人不屑也 (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 .妻妾之奉 (奉:侍奉)9 .如使人
3、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10 . 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 . 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12 . 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 .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14 .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 .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 .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 .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 .舍生而取义者也 (义:正义)19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
4、也。2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 .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 .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7 .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五、重点句子默写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那么我 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2 .生
5、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3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逃避祸患的手段,有 哪一种不能采用呢?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7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
6、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8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不也是可以停止了的吗?9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唐雎不辱使命、|-r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_ 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里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十二册。为国别体史书。二、通假字1 .故不胃意也(“错”通“措”,放置)2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三、词类活用1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2 .请
7、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3 .天下镐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 .伏尸二人,流血千里(伏、流均为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四、一词多义以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2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3 .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使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动词,派遣) *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 徒1 .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2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夫1 .此庸去之怒也(读fu,名词,指成年男子)2 .方专诸之刺王僚也(读fu ,句首发语词,无意义)1 .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 .勺臣
8、而将四矣(连词,力口,同)五、古今异义1 .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 “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2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与难相对)3 .长跪而训之(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4 .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成直线)5 .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一分句用“也”表判断;后一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2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倒装句1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
9、受地”)2 .休福降于天(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休程于天降”)七、重点词语解释不辱使命(辱没、辜负)易安陵(交换) 其许寡人(表示祈使语气)(答应)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故不错意也(所以)(错同“措,放置”)因使 唐雎使于秦(于是)(派) (出使)逆寡人者(抵触,不顺从)非若是也(这样) 虽千里不敢易(即使)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11)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布衣之怒(平民)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14)以头抢地耳:碰,撞; (15)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7)休福:吉凶的征兆(18)秦王色挠(屈服)寡人肺矣(明白,懂得)(20)免
10、冠徒联(脚)八、翻译句子1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来交换。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3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5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拿一千晨十地,也不敢才换:难道只(换)面
11、积为五百里的(十地)吗?6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7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福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8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镐素,今日是也。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9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九、常考点1 .本文选自哪部作品?答
12、:战国策2 .秦王是怎样一个人?答: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3 .唐雎是怎样一个人?答:从容镇定、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4 .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5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
13、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一、注音叱咄(chidu。) 俟(si) 负箧曳屣(qi6)仅i) 软裂(jun)媵人(y ng ) 衾(q n) 容臭(xi u )炸然(ye) 袍敝衣(y加)二、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有赠序和书序之分,这是一篇赠序三、通假字1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四、古今异义1 .录毕,M送之走古义:跑; 今义:表行走。2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热水;今
14、义: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借; 今义:表虚伪的,不真实的。4 .右备容臭古义:气味,文中指香气今义: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5 .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 今义:表示又一次五、一词多义以1 .以衾拥覆(介词,用)2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3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介词,因,以是,即“因此”;第二个“以”,介词,把)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从1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介词,向)2 .当余之从师也(动词,跟从)足1 .以中有足乐者(副词,足以,足够)2 .足肤饿裂而不知(名词,脚) *至
15、1 .礼愈至(形容词,周到)2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至IJ,到底)若1 .炸然若神人(好像)2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如)之1 .弗之怠(代词,抄书)I2 .走,送(代词,它,指书)3 .当余二从师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 .益慕圣贤上道(助词,解释为"的”)六、重点词解释1. 致:得到。2. 假借:借。3. 走:跑。4. 以是:因此。5. 弗之 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6.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7. 硕 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8. 既加冠 :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
16、,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9.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 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 请教。 10.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1. 叱咄:训斥,呵责。12. 至:周到。13. 援 疑质 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4.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 稍降辞色 :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16. 俟:等待。17. 穷冬:隆冬。18. 皲 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19.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0. 汤:热水。21.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17、22. 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23. 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24 .沃灌:浇洗。25 .衾:被子。26 .缨:帽带。27 .炸然:光彩照人的样子。28 .腰:腰佩。腰,用作动词。29 .容臭:香袋0臭, 气味,这里指香气。30 .胡袍畋衣:破旧的衣服。旧絮。 敝,破。31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七、重点句子翻译1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
18、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饿裂而不知。译: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3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5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6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7 .略无慕艳意,以
19、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8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9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0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八、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 .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 .写借书的句子:
20、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6 .写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7 .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8 .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9 .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饿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10 .衣食简陋的句子:(1)细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11 .忸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是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12 .能体现作者求学“艰”的句子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饿裂而不加11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12 .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
21、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出比 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13 .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勤学事例: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勤学成语: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韦编三绝圆木警枕勤学的名人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一一华罗庚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一一韩愈词四首知识点归纳渔家傲?秋思1 .渔家傲 ?秋思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2 .渔家傲?秋思全词分为
22、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写景以一 “异”领起, 描绘了 “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 ”三个画面。分别写了 雁去、 边声、孤城、长烟、落日, 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 气氛。下阕先以“浊洒 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 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 思想忧国的情怀。3 .重点字词渔家傲,词牌名(2)塞下:指西北边地。(3)千嶂:崇山峻岭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5 .考点归纳(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 笔力雄健,感情
23、沉郁。“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运”(限2个字)o(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句中的“寐”?Jf逅(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 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8) “千嶂里
24、,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9)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10)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不眠、头生白发?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11)卜司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工 衡阳雁去无留意。(12)卜司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句子是浊洒一杯家I 里.燕然未
25、勒归无计。江城子?密州出猎1 .江城子 ?密州出猎作者:江,字士峻,号“东坡居士”,位(朝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则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2 .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出,描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 场面;下阕立在,抒写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3 .重点字词聊:姑且,暂且。足rx黄:黄大。苍:苍鹰千骑:形容随从之多。骑:一人一马。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微霜:稍白。会:定将。天狼:星名。这里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4 .考点归纳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
26、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2)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 词牌名 ,“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 题目。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岸将招弓如得如圆月一样夫参加战斗: 夫柢抗西北的传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4)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幽丫 。(6)请用自己
27、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7)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8)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9) “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都用典故;“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10)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运用典故的作用)通过“挽、望、射”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了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
28、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天狼”代指西夏军队.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 建功立业的豪情壮(11) “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林权那样樵弓马前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阐然年纪不小: 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12)眄中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 (13)卜司中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西? 射天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弃疾,南宋(朝代)豪放派词人。破阵 子,词牌名2 .重点字词(1)赋:写作(2)八
29、百里:牛(3)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4)翻:奏(5)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6)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7)沙场:战场(8)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9)霹雳:特别响的雷声(10) 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11)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大事。3.考点归纳(1)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 看佥口、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一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 骑快马、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
30、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 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5)最能体现壮词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6)表现作者政治远大理想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7)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8) |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抒发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厂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9)
31、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10)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1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运用比喻;从视觉、听觉角度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12)请分析“可怜白发生”中“可怜”的表达效果。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可怜” 一词,是全词情感抒发的转折点。由“雄壮”转为“悲壮”。这句话表 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 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13)
3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14)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从题材上写出了军营中的勇猛、雄健的生活情景;语言风格上壮丽而不“纤巧”, 情感上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所以叫做“赋壮词”。满江红1 .满江红,作者秋瑾,字睿卿,近代革命烈士,中国女权和女学倡导者2 .重点字词拭:擦徒:空,徒然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类:属类,范围。(5)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3 .上阙表达了作者 自己初离家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下阙写作者虽有凌云壮 志,但知音
33、难觅,内心充满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一个革命者刚踏上征途的思 想状况。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对外国入侵国土,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5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引用典故,抒发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6 .人人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 思浙。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r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二、词类活用1 .神弗福也 (名词作
34、动词,赐福,保佑)2 .一鼓作气 (名词作动词,击鼓) *3 .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向下)三、一词多义故:1 .故逐之(连词,所以)2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其1 .公问其故(代词,那样做)2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3 .其乡人曰(代词,他的,指曹刿)加1 .弗敢加也(动词,虚夸,夸大)2 .万钟于我何加焉(名词,益处)之1 .肉食者谋之 (代词,这件事) *2 .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3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4 .公将鼓之(助词,无义)5 .故克之(他们,指齐师) *以1 .何以战(介词,用,凭,靠)2 .必以分人(介词,把)3 .必以信(介词,按照)从民弗从也(动词,听
35、从)战则请从(动词,跟随) *信1 .必以信(名词,实情)2 .小信未孚(名词,信用)四、古今异义词1 .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2 .又何问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空隙)3肉食者邮(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4 .小大之诚(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5 .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 己的生命。)6.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倒装句1 .何以战(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2 .战于长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五、重点词语解释1 .既
36、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 .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问:参与)3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 4 .肉食者避(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5 .望其旗靡(靡:倒下) *6 .公将3电之(驰:(驱车)追赶)7 .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8 .小信未孚(孚:使信服)9 .必以信(信:实情)10 .神弗福也(神:赐福,保佑)11 .战则请从(从:跟随)12 .俱有伏焉(伏:埋伏)六、重点语句翻译1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2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3 .可以一战
37、。战则请从。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5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6 .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7 .小惠未懦,民弗从也。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8 .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9 .一鼓作气,冉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10
38、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11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1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13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七、理解性默写1 .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
39、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5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限四个字)1.1 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耍的理由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 .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 辙 乱旗靡之时。8 .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9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0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1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惧有伏焉(限4个字)12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夫大国,难测
40、也,惧有伏焉。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一、通假字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二、词类活用1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私:形容词 用作动词,偏爱)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做状语,当面)4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5 .暮寝而思之(暮: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三、一词多义朝1制服衣冠(名词,读zh 8早晨)2 .于是入期见威王(名词,读ch g朝廷)3 .能皆叫于齐(动词,读ch S,朝拜)孰1 .我以与城北徐公美(代词,怎么)2 .孰视之(形容词,通“熟”,仔细)上1 .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
41、)2 .上书谏寡人者 (动词,呈上,上交 )下1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形容词,等级低的)2 .乃下令(动词,颁布,发布) *而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并列连词)2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顺接连词)之1 .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2 .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词,指徐公)4 .暮寝而思之(代词,指这件事)于1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介词,对,向)2 .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 *3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介词,在)四、古今异义1 .四日徐公来(古义:次日,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2 .能面则寡人之过
42、者 (古义:指责 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3 .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古义:偏爱今义:自私)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五、文言句式1 .判断旬(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断)2 .省略句“皆以美于徐公” “以"后省略了 “我”。3 .倒装句“忌不自信” 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宾语前置)。(2)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正确语序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六、重点词语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接受。谏(ji山):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修:长,这里指身高。映
43、(y )丽:光艳美丽。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私:动词,偏爱窥(ku )镜:照镜子。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乃:于是,就甚:极了及:赶得上,比得上。旦日:明日,第二天。期(j )年:满一年孰,通“熟”(shu),仔细。朝:朝廷见:拜见。蔽,受蒙蔽间进:偶然进谏,问,偶然。闻:使听到的意思。面刺,当面指责。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谏七、句子翻译1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3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
44、与徐公美?”译: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然后再问他的妾侍:“我与徐公比谁更美?”4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译: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5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译:宫廷里的侍女、侍卫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廷的百官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王。6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7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8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9 .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熟视之,自以
45、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沅以。10 .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 令初下,群臣讲谏,门庭若市Q1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12 .拽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的句子是 寡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3 .卜的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出师表2CLA 、|-r 一、文学常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本文是作者出师伐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子给皇帝的上书,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以 这迨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二、重点词语解释1 .崩殂(崩:古时指皇帝
46、死亡,殂:死亡) 2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3 .盖追先帝”遇(笏啰:优待,厚遇)4 .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 5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6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展) 7 .引喻失义 (引喻:称引,譬喻)(义:道理)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提升)(臧否:赞扬和批评) 1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表明) 12 .是以先帝倒拔以遗w谷陛下 (简通“拣”,选拔)(遗.给予)13 .季以落之(蚕:者B冷:询问)14 .必能裨补网漏(网通“缺”,缺点、疏漏)15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 1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47、 17.猥自枉屈(屈: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18.遂许先帝以驱驰(遂:于是)(许:答应)(驱36 :奔走效劳)20 .®佟忧叹,恐托付不效.(M佟:早晚)(秋:实现)22 .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庶:希望)(攘除:铲除) 23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25 .以些其他(作:公布)(性:过失)26 .冷理善道,察纳雅言。(咨理.:询问 耶:正确)27 .临表涕零 (涕:眼泪)(零:落下) 28 .性行淑均 (淑:善良 均:公正) 29 .斟酌埃诚 (良:除去)(杨:兴办,增加)三、一词多义1 .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陛下(动词,给予)深追先帝遗(y )诏(遗留下来的
48、)2 .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介词,用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文中表示原因) 3 .益至于斟酌损益有所广益(名词,益处) (动词,增加)4 .以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连词,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以致)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5 .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动词,取得成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6 .行性行淑均(名词,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指军队)然后施仃(动词,做,执行)7 .道先帝创业未平而中道 崩殂 (名词,路途) *以咨取善道(名词,道理)8 .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四、古今异义1
49、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义:指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义:指品质恶劣、 不道德)2临表涕零(涕零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指十分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5遂许先帝以犯驰(跟妈 古义:奔走效劳。 今义:策马快跑)6陟罚臧否(否古义:批评。今义:否定) 五、词类活用1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做名词,德才高的人和德才低的人) 2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3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4卷.贤臣,匹.小人(米,匹: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5 .
50、深入不毛.(毛:名词用作动词,生长草木)6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 .以当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六、特殊句式1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也表判断)2 .不求闻达于诸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不求于诸侯闻达”)3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4 .受任于败军之际(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败军之际受任”)5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草庐之中三顾臣”)七、理解性默写:1 .赏罚同一标准: 陟罚臧否,不官异同。2 .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句子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 .条
51、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 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3 .9明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 .文中劝谏后主广开纳谏之门、鼓舞士气的句子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入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5 .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骂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6 .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7 .出师表中的成语: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8 .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9 .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
52、帝遗诏,以国家的兴亡为重。10 .中写出先汉兴隆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0 .本文的名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11 .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12 .有关出师表的名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问。(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13 .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八、重点句子翻译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翻译: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人们)忠言进谏的道路啊。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宫里的近臣和朝廷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3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盛发达的原因。4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委托审计服务合同协议书
- 驾校合同解除协议
- 报名协议合同
- 全款购车协议合同
- 卡车租车协议合同
- 耗材合同空档期补充协议
- 补充协议增加合同当事人
- 违反合同赔偿协议
- 油漆合同协议范本
- 包过协议合同
- 2025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便携式超声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习作:我的“自画像”》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001
- 2025无人驾驶视觉识别技术
-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含解析
- 企业职务犯罪法制讲座
- 【农学课件】瓜类蔬菜栽培
- IATF16949体系推行计划(任务清晰版)
- 2024年军事理论知识全册复习题库及答案
- 2023年江苏皋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任务 混合动力汽车空调系统典型构造与检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