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1页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2页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3页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技巧总结这几年的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设题的角度,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析语言,想画面,悟感情,辨技巧。在鉴赏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四个由表及里的步骤来读懂、读透、解答诗歌:1、析语言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察往往体现在对关键词语、关键诗句的品味理解上。常见提问:(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3)与某字比较起来,评论高下优劣。预测提问:从以下几个词中选一个填入诗中的空缺出,你会选哪一个?简说理由。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2、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针对方式三,选准某字,揭示该字在句中(或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5)针对预测的题型,参见步骤四,但不同的是立足考生所选字词来谈,还可与其他几个词比较高下,增强所选答案的说服力。例如2006年福建卷诗歌鉴赏第1题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思路分析:这里如果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字除了含有“

3、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步骤一)。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传的凄怆之情(步骤三)。2、想画面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所以这种题型非常常见。常见提问:(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预测提问:根据诗中的某句或句中的某词,展开合理想象,用文学性的语言描绘一幅画面。答题

4、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记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4)针对预测提问,要抓准扩展点(关键诗句或字词),理清画面展开的层次顺序,选用恰当的修辞格,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如2006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部分第一题问: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

5、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思路分析:上片集中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前三句描写了这样一番景象:彤云密布,山色阴暗,天下着濛濛的细雨。花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夺眶欲出。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景图。【参考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步骤一)。作者写这句不是为惜春伤怀(步骤二)。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步骤三)3、悟感情一首诗歌,从遣词造句到营造画面,从选择物象到融情于景,无不深深打上作者的情感烙印,

6、所以在品读诗歌时要结合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下面所列古诗文常见感情,希望同学们注意体会:(1)感情基调:迷恋、忧愁、愁苦、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压抑、沉郁、欢快、风趣、平淡。(2)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3)不同诗歌类别的不同感情:边塞征战诗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

7、原的风光;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常见提问:(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这首诗(或诗中某字、某词、某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甲感情,有人说表达了乙感情,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观点。(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预测提问:请你自主归纳或提炼诗中的感情。(属创新开放题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要因袭前人)答题步骤:(1)纵

8、观全诗,仔细体会,结合上文所列基调仔细斟酌。(2)从诗歌中找出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句,说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用什么方式或手法抒发情感的。(4)这种情感对于主旨的表达有怎样的好处。(5)针对预测,参见步骤一、二、三,不要囿于陈见,在事实的基础上略加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例如2006年浙江卷古诗文鉴赏部分第二题问: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正宫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思路分析:曲中描绘了青山白云、门前流

9、水、轻舟小径这样一个幽邃缥缈的极其澄净的世界,字里行间表现出超然尘世的脱俗和隐逸情怀。写法上,隐约回环,先造其境,使人产生强烈的探询感,结句借人们熟知的“鹦鹉洲”指称“渔父”,点出意旨。【参考答案】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步骤一)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步骤二)4、辨技巧同学们的复习备考资料中所列表达技巧(包括常见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方式、修辞方法等)应作为重点逐一深研。常见提问:(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结合某字、词、句)谈谈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3)诗人在使用某种手法时,对于主旨的表达有何效果?预测提问:试析某种手法在本作品中的作用或某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运用的,请作简要赏析。答题步骤:(1)抓总体,抓典型,其余可稍作一提,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例如2006年安徽卷诗歌鉴赏部分第二题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