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最新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名师完整版精编教案_第1页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名师完整版精编教案_第2页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名师完整版精编教案_第3页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名师完整版精编教案_第4页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名师完整版精编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年级组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 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 习数学的能力。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 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二、本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有:方程、 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有 圆。在“统计与概率”领

2、域有:折线统计图。还有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联系上述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 2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 方法。教材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 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 “练 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板块。例题教学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方 法和数学思想,“试一试”安排在各道例题之后,在简单的情境中再现或应用 例题中的知识,起消化知识的作用。“整理与练习”在回忆中突出基础知识, 在整理中建立认知结构,在练习中灵活应用知识,在探索与实践中培养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三、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 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倍数和因数、 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 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 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 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远 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 初步掌握用折线统

4、计图描述数据 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 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2、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等式和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 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 强数感。(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活 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

5、加、减法计算方 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 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 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 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问题解决方面。(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

6、求法,分 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 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时实践能力。(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 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价值和特点。(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 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 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 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

7、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4、情感态度方面(1)在认识方程、圆、因数和倍数、分数,探索方程的解法,圆的周长和 面积公式,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基于数据获得不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多 样性和趣味性,增强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2)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 规律,列

8、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等活 动中,经历克服困难、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 法等方面的收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及其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 中,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 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 与下落高度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 史发

9、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 的品质。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握圆的 特征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 本性质。五、教学措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 提高。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

10、答等形式的 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 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 的好习惯。5、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 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6、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六、教学进度内容课时简易方程12折线统计图4因数和倍数1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5分数加法和减法4圆10解决问题的策

11、略3整理与复习5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目标要求:1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 象成方程的过程。二、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五、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 12题。教学目标要求: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 特殊的

12、等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 .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 .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 50+50=100'这样的式子 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 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 .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 .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 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

13、说一说 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 .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 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4 .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1 .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 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 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 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 x的等式。2 .完成练习一第2题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

14、有什么问题?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方程的意义X+50=100X+X=100像X+50=150 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 35 题。教学目标要求: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难点:会用等式

15、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过程:一、教学例31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 10克的祛码,这 时天平会怎样?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2 .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3 .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 各是怎样变化的吗?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

16、系?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4 .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 来说一说吗?5 .做练一练的第1题二、教学例41 .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2 .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3 .完成试一试4 .完成练一练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了。三、巩固练习1 .做练习一的第3题2 .做练习一的第4题3.做练习一的第5题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 问题?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等

17、式性质和解方程解方程等式的性质50=5050+10=50+10解:X +10=50X -10=50-1040+10=50, x=40x +a=50+ a 50 +aa =50+a aX=40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是正确的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 “试一试”、“练一练” P6P7练习一第68题教学目标要求: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2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

18、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 .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 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除以一个数时0除 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 .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 .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教学例5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2 .集体核对3 .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X=20 2x=20 X 23x 3x+ 3=60+ 3

19、4 .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 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 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 0吗?5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 .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7 .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8 .P5 “试一试”指名读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三、教学例61 .出示P5例6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 6图2 .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 .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 .在计算时,方程两边

20、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 .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 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6 .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 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7 .P5练一练解方程:X+ 0.2=0.8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四、巩固练习1 .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 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 x+ 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 2 .化简下列各式8 X + 8 50+X-40X 9X9 X-1.4+13

21、 .P6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4 .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0.7=14* 0.9x=2.45 76+x=91x+9=90 x-54=18 2.1x=0.84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X=202x=20X 240X=9603x 3x '+3=60+ 3解:40X+ 40=960+ 40X=24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 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X 24=960,右边=960X=40是原方程的解。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等式的性质

22、与解方程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教学目标要求: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教学难点: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 .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18+17=35 x=1 12-Y=4 S+12=4921-b<24 x=14 +7816 +a=27+ ba +b=6 b-8=100 X+10 4X=602 .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25=37

23、X-23=52 0.7X=3.5X+ 0.5=12 48 X=2次 4.8 +x=20*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3 .在。运算符号,在口填数字。(1) X-20=30解:X=30ODX= (3) 3.6+X=5.7解:X=5.7 ODX= 5x=2.4解:x=2.4 Onx= (4) 4.8+x=12解:x=4.8 On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 式的性质。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 解方程的熟练程度。二、指导练习1 .p7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2 .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24、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3 .P7第13题学生口答练习4 .出示小黑板判断题(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四、作业1 .P7第10题2 .P7 第 12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12x=31.29.6y=48解:x=31.2+12解:y=48+9.6X=2.6y=5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

25、1练习二第15题教学目标要求: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2 .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 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3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 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2 .

26、课件出示例7: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一去年的体重=2.5米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X+2.5=3636-X=2.5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二、完成“练一练”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 解答。三、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1 .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 .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3 .完成练习

27、二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4 .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5 .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 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五、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六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教学目标要求:1 .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 .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

28、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3 .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4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2 .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4x = 56x+15 = 30 x +9 = 23x - 98 = 1005 x - 6 = 9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

29、么办法解方程?二、新授教学1 .学习例8: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 题方法?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2x-22=64 (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2x-22+22=64+22 (等式的性质)2x =86x=86+2x=43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答:小雁塔高43米。2 .在解方程的过程

30、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 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 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 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 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 是多少,要两步解。揭题:两步解的方程3 .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 哪里还有些困难?三、专项练习1 .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放养的蝙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 3倍还多1厘米2 .练习二第6题在括号里填上

31、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3 .练习二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 .练习二第8题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四、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 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五、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七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12练习二第915题教学目标要求:1 .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 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 .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3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

32、验。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 2.8元二、巩固练习1 .练习二第9题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2 .练习二第10题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3 .练习二第11题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4 .练习二第12题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 两问。5 .练习

33、二第13题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 2问。集体交流。6 .练习二第14题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 12瓶,总价25.10元。7 .练习二第15题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三、总结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四、作业补充习题教学反思:第八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8 P10练一练、P11练习二第47题教学目标要求: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

34、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 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 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 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 .谈话引入:(出示相应图片)今天我们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 问题。二、自主探索教学P9例82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

35、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 出来?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小雁塔高度X 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高度X 2-大雁塔的高度二2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 整地表述3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 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5 .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 这个方程吗?6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36、7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三、巩固练习1 .做P10 “练一练”(1)先将练一练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2 .做练习二第5-6题。四、你知道吗?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方程的由来,了解古代数学就家李冶五、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六、课堂作业:P11练习二第78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九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71教学内容:

37、教科书P12第915题教学目标要求:1 .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 题。2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 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i、基础训练1 .列方程,不计算。(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 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 票55张.(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0.6千米.(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

38、子200千克.2 .我当包公,判一判.(1) 0.5 是方程 3x+0.7=1.6 解(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3)方程3x+3=27与方程2x+2=18的解相同4 4) X+2=2+x是方程5 .择优录取,选一选(1)方程4x-2=10的解是()A.x=2 B.x=3 C.x=32 D.x=48(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 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 是()A.65 X4+4x=480 B.4x=480-65 C.65+x=480 +4 D. (65+x) X 4=480(3)六(1)班植树6

39、8棵,比六(2)班植树棵数2倍少8棵,六(2)班 植树多少棵?解:设六(2)班植数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A.2x-8=68 B.2x=68+8 C.68=2x+8(4)张强今年a岁,李东今年(a-7)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 岁.A.7 B.c C.c+7(5) x=1.5不是方程()的解。A.5x+6x=165 B.10 X 5-6x=41 C.3x-1.8=2.7二、综合训练1 .P12第9题解方程下面3条2 .解决问题,我能行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独立解方程(1) P12 第 11-12 题小瓶容量X 3=1.5大瓶单价-3.2=1.8此题出现了两个未知数,怎么办?学

40、生说一说:一个用x表示,另一个用y表示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2) p12第 14题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方程12个墨水的价格+1个文件夹价格=25.1(3) P12第 15题读题理解“华氏温度=摄氏温度X 1.8+32”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堂作业1.P12第9题上面3条。第10题。第13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十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8】教学内容:教科书P13例9、P14 “练一练”、P16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要求: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 .

41、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 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 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P13 例 9(1)指名读题,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 x呢?(2)列方程并解方程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

42、面积呢?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检 9佥:A、72.5+72.5 X 3=290 (公顷) B、217.5+72.5=3(3)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三、巩固练习1 .P14练一练第2题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陆地面积X 2.4 陆地面积=2.12 .解方程2x+3x=60 3.6x-2.8x=12 100x-x=198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3 .根据线段图列出方程.!工I工 X一/ 一:''_I_1 /

43、 tfX4 .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1)柏树松数共有75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少棵?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2) 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四、全课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P16练习三第2-3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9】教学内容:教科书P14P15例10、练一练P16第47题教学目标要求: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

44、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2 .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3 .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 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甲速x相遇时间+乙速x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x相遇时间=路 程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3小时相遇。客车的 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X相遇时间:(95+85)X

45、3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 x 3+85X 3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2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 相遇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 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 .出示P14例10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 54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3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95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甲速X相遇时间+乙速X相遇时

46、间=路程(甲速+乙速)X相遇时间=路程(1)列方程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95 X 3 + 3x = 540(95+x) X 3=540285+3x=146395+x=540+33x=540 28595+x=1803x= 255x=180-95x=255 + 3x=85x=85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4)检验三、拓展应用1 .P15练一练(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3)列方程并解方程2 .P16第4题1.5x-x=1 4x-8 X5=20 0.2 X 2+0.4x=53 .看图列式(1)求路程(2)

47、求相遇时间能逗隹每分用器暴1 *ETO冰(3)求乙汽车速度400+/耳穴罕如千某乙汽车T干果A|1 B相酶旬4 T钥4 .P16练习三第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P16练习三第5、6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相遇问题甲速X相遇时间+乙速x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X相遇时间=路程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千米/时95X3+3x = 540(95+x) X 3=540285+ 3x=146395+x=540+33x= 540-28595+x=1803x=255x=180-95x= 255 + 3x=85x=85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千米/时。教学

48、反思:第十二课时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10】教学内容:教科书P17第915题。思考题。教学目标要求: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 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 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 基本练习1 .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1) 一个数的12倍是84,求这个数。(2) 2.9比什么数少1.5 ?(3)什么数与2.4和是6?2 .根

49、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1)果园里有124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 3倍。桃树梨树各有 多少棵?(2)书架上层有36本书,比下层少8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师生交流。二、指导练习1.P17第9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天鹅只数十丹顶相I只数=960(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X+2.2x=960(3)解方程2.P17 第 10 题(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 =24(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1.5x x=24(3)解方程3.P17 第 13 题李老解某两种书,一名用去83元.其中历史故事看4A:总林历陛记,

50、:. 有多少拿"_(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二83(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7x+12 X4=83(3)解方程三、综合练习1.P17第1112题IL K二两用转胧从同T点蚊,和新土,24帼后加 晅216秣 畔的返U 42秣忖,把轴运嗖12.污里熄婢煽2加叶麓用从上海相而审同时撤拚出,林率的造盘是1184千林t燧车的喙切叶囹H搴讥俎龌依中鲤 0,加”,1 .q4(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4)解方程(5)集体评讲四、思考题N入对入已寻物未的坏微鲤员刨洞时从再塌 L"蚁,聃而生甲犍度是280檐,乙的献走240米区经过纱摊幅一

51、城上5(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速度差X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二路程差(2)列方程(280 240)x=400280x 240x=400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天鹅只数十丹顶相I只数=960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X+2.2x=9601.5x x=24历史故事总价+森林历险记总价=83速度差X追击时间=路程差甲路程-乙路程二路程差7x+12 X4=83(280 240)x=400280x 240x=400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 整理与练习 【1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回顾与整理”、“练习

52、与应用”的 16题。教学目标要求:1 .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 程的方法。2 .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3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反思1 .全班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

53、问题。2 .出示小组讨论题:(1)像 3.4x + 1.8=8.65x-x = 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 明。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把各自思考的情况在小小组内进行 交流。二、练习与应用1 .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1题。全班交流时说说判断的理由2 .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2题。全班交流: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订正。3 .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3题。 学生想象展开的薄膜形状,说说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哪些条件, 要求的量 与两个已知量的关系。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4 .完成P18“练习与应用”第4题。5 .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5题。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 随机板书: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X 5+ 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武汉长 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X 3-421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 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6 .完成P19练习与应用第6题。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 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 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