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前颅底肿瘤临床分析_第1页
37例前颅底肿瘤临床分析_第2页
37例前颅底肿瘤临床分析_第3页
37例前颅底肿瘤临床分析_第4页
37例前颅底肿瘤临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7例前颅底肿瘤临床分析联系人:熊科亮 地址:南昌市民德路1号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330006邮箱:xkl3132手机在四川时用)在江西时用)作者简介:熊科亮(1969-),男,学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耳鼻咽喉肿瘤。37例前颅底肿瘤临床分析熊科亮 刘月辉 罗英 张少容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摘要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与颅底缺损修复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37例前颅底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侧切开或“H”鼻侧切开4例(颅底脊索瘤2例、内翻

2、性乳头状瘤2例)、面中掀翻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鞘膜瘤1例)、上颌骨外旋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经口腭入路1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经鼻内镜下手术26例(垂体腺瘤16例、骨化纤维瘤4例、脑膜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浆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根据颅底缺损大小选用肌肉、阔筋膜、鼻中隔黏骨膜片、筛骨垂直板作为修补材料,如果缺损较大,则采用上述复合组织进行修复。结果: 37例患者中,完全切除瘤体30例,大部分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半年5年。术后除浆细胞瘤1例失访外,其余病例均获随访,良性肿瘤28例中,完全切除瘤体

3、的21例中均无复发,瘤体大部分切除的7例带瘤生存良好,未见残瘤体明显增大。随访的恶性肿瘤8例中,低分化鳞癌1例术后2年死亡,软骨肉瘤1例术后16个月复发,再次手术,现随访半年无复发,其余病例生存良好。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1例,经体位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停止。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颅内外感染、修补物坏死和脑膜脑组织膨出等现象。结论: 要提高前颅底肿瘤切除的手术疗效,必须谨慎选择手术入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安全地修复和重建颅底。关键词:肿瘤;前颅底;手术发生在前颅底的占位性病变因解剖位置深且颅底及其毗邻结构,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有可能损伤某些重要结构而危及到患者生命。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前颅底的手术日益

4、增多。我科自2002年3月-2008年1月共收治37例前颅底肿瘤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7例中 ,男27例,女10例;年龄12-62岁, 平均年龄38.6岁。病程2个月14年不等,平均3.7年。临床表现:头痛31例,呕吐2例,视力障碍4例,嗅觉下降或消失8例,声音嘶哑1例,多饮多尿9例、说话含糊不清1例。术前都作CT或/和磁共振检查,肿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9例。按病理结果,计垂体腺瘤16例、骨化纤维瘤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其中恶变1例)、颅底脊索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脑膜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浆细胞瘤1例、神经鞘膜瘤1例、软骨肉瘤1例、低分化

5、鳞状细胞癌2例。所有恶性肿瘤病例中均无颈淋巴结转移及全身转移。2 方法2.1 手术入路 37例中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 (1)鼻侧切开或“H”鼻侧切开4例:颅底脊索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2)面中掀翻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鞘膜瘤1例。(3)上颌骨外旋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4)经口腭入路1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5)经鼻内镜下手术26例:垂体腺瘤16例、骨化纤维瘤4例、脑膜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浆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上述手术入路方式除经鼻内镜下手术外,其余入路方式,部分术中使用显微镜或鼻内镜辅助手术。2.2 手

6、术方法2.2.1 鼻侧切开: 自鼻根和内眦中点,沿鼻侧绕过鼻翼切开至鼻小柱,必要时转向人中上端,垂直皮肤全层切透。分离暴露鼻骨、上颌骨额突及梨状孔周围骨质。分离鼻腔外侧壁软组织,内眦平面以下磨除或咬除鼻骨,扩大梨状孔边缘,切开鼻腔粘膜,病变范围较大或(和)鼻侧壁恶性肿瘤,剪除足够范围的鼻侧壁,显露肿瘤后切除肿瘤。“H”鼻侧切开则行双鼻侧切口,顶端相交于眉弓间,两侧达鼻翼水平,连同鼻骨下翻,暴露鼻中隔、鼻腔粘膜、上颌骨额突,去除上颌骨额突,剪开鼻中隔上段,切开鼻腔粘膜,自下而上去除筛骨水平板,直视下切除前颅底、双侧鼻腔、鼻窦、眼眶的病变,甚至可处理累及中颅底的病变。对硬脑膜被肿瘤侵犯轻微者用电灼

7、加以烧灼硬脑膜表面,如硬脑膜被肿瘤浸润,可切除硬脑膜,同时探查颅内,并将肿瘤切除。2.2.2 面中掀翻:行双侧相连的唇龈沟切口。沿骨膜向上分离切口上半组织至眶下孔和鼻根部,内侧通过鼻背达鼻梁,将鼻中隔前端自上而下完全切开,分离鼻中隔软骨与大翼软骨内侧脚和上颌骨前鼻棘处的连接,使鼻小柱与中隔前端离断,将上唇、鼻小柱、鼻尖、鼻翼连同面中部组织,一起越过鼻部翻到眶下缘水平,根据病变的部位切除相应的骨质,暴露鼻腔、鼻窦及前颅底病变,切除肿瘤。2.2.3 上颌骨外旋:取WeberFerguson-Longmire切口,横切口自右侧内眦部向外至颧弓中部,切线距下眼睑5 mm,纵切口由内眦部向下作鼻侧切口,

8、绕过鼻翼横向鼻小柱,至上唇中点后转向下至上唇及牙龈,腭部切口沿硬腭中线至软硬腭交界处折向外至第3磨牙后方,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黏膜,稍分离切口两侧软组织,暴露颧弓、眶下缘、梨状孔周围及硬腭的骨壁,保留眶筋膜完整。于颧弓中部、上颌骨额突及上齿槽骨稍上方相对位置电钻钻孔,锯开上颌骨额突、眶下缘稍下方的上颌骨、颧弓中部及硬腭正中,骨凿凿开上颌结节与翼板的骨性连接,剪开鼻底及上鼻道的黏膜,眶底骨壁保存完整,形成以咬肌为蒂的上颌骨骨瓣并带有面颊部全层软组织皮瓣,将其向外侧翻起,暴露颅底,直视下完整分离切除肿瘤。2.2.4 经口腭入路:全身麻醉后,取垫肩,取仰卧垂头位。开口器暴露口腔与口咽部,纵形裂开

9、软腭和部分硬腭,并向两侧牵引,纵形切开隆起的咽后壁,直达肿瘤包膜,在包膜外尽量向四周分离,在显微镜下切开瘤壁,行囊内分块切除肿瘤。2.2.4 经鼻内镜下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在0度内镜的引导下,结合影像学,根据处理颅底病变的需要开放筛蝶窦(若窦内有肿瘤则切除窦内肿瘤),扩大蝶窦开口,切除蝶窦中隔,暴露鞍底、双侧颈内动脉突及斜坡。30度镜观察前颅底或蝶窦内各壁,充分止血,根据需要磨除瘤体周边骨质、切开硬膜,从而切除肿瘤。2.3 颅底修复:37例中,有26例颅底有缺损,缺损大小0.4-2.8cm左右不等;根据颅底缺损大小选用肌肉、阔筋膜、鼻中隔黏骨膜片、筛骨垂直板作为修补材料,如果缺损较大

10、,则同时采用上述多种材料进行颅底修复。尽可能修复硬脑膜及颅底缺损,外加用明胶海绵填压,医用耳脑胶固定。2.4 9例恶性肿瘤术后均施行放化疗。所有恶性肿瘤病例,术前均未触及颈淋巴结转移,术中未行颈淋巴清扫术。3 结果37例患者中,完全切除瘤体30例,大部分切除7例(垂体腺瘤6例、骨化纤维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除浆细胞瘤1例失访外,其余病例(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半年5年不等;良性肿瘤28例中,完全切除瘤体的21例中均无复发,瘤体大部分切除的7例带瘤生存良好,经多次复查CT或/和磁共振未见残瘤体明显增大。随访的恶性肿瘤8例中,低分化鳞癌1例术后2年死亡,软骨肉瘤1

11、例术后16个月复发,再次行鼻内镜下手术,现随访半年无复发,其余病例生存良好,未见复发。 手术并发症: 面中掀翻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持续8天,经体位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停止。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颅内外感染、修补物坏死和脑膜脑组织膨出等现象。4 讨论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颅底肿瘤的基本要求,根据病变范围及性质选择正确的手术人路及术式是成功的保证。前颅底肿瘤手术以前方入路为多见,前方入路对前中颅底暴露较好,包括经鼻蝶入路、鼻侧切开、鼻锥下翻、扩大上颌骨切除、上颌骨翻转及面中部翻揭入路、经口腔径路等。鼻侧切开可进行鼻腔、鼻窦病变累及前颅底的手术;外鼻“H”形切口可用于双侧鼻腔上部、筛窦病变

12、向上侵犯前颅底及颅前窝和向后达中间颅底及斜坡的病变切除。本组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采用鼻侧切开、颅底脊索瘤2例采用“H”鼻侧切开均过到瘤体切除彻底,颅底缺损使用阔筋膜、鼻中隔黏骨膜片和肌肉修复,术后效果良好。该径路几乎与前颅窝平行,在分离颅底硬脑膜时不易损伤硬脑膜,只需轻微抬起额叶即可切除侵犯颅底的肿瘤,不易造成脑组织损伤,术后脑水肿较轻。此途径可清除鼻腔、各组鼻窦、眼眶和前颅窝底病变,必要时借助鼻内镜和手术显微镜可彻底去除病变,减少损伤正常结构的机会,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面中部翻揭术面部不留切口,双侧鼻腔顶、筛骨水平板、筛窦、鼻咽部、斜坡等处可获得良好的暴露。荣宝刚等1指出面中掀翻入路适合鼻

13、窦、翼腭窝及前颅底的肿瘤,若恶性肿瘤已侵犯颅内,需加额冠状切开,形成联合的手术人路,以便能彻底切除颅内的肿瘤并加以修补硬脑膜和颅底的缺损。本组面中掀翻入路4例中,瘤体切除干净;其中1例神经鞘膜瘤术中颅底缺损采用肌肉、阔筋膜和筛骨垂直板作为修补材料,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经体位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停止。面中掀翻入路手术手术视野开阔,在直视下操作,病变暴露充分,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侵袭范围,彻底切除肿瘤,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手术对脑组织、脑神经及血管的损伤。但可引起鼻泪管、鼻前庭狭窄及眶下神经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经腭进路手术包括软腭裂开、硬腭部分切除等,适用于颅底肿瘤达中颅底手术,如累及斜坡腹侧、鼻咽部及

14、部分侵入翼腭窝的病变手术;主要优点是用于明显突入咽部的斜坡肿瘤手术,路径较近, 手术操作简单,可用于活组织检查或肿瘤切除。本组中1例颅底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选择经口腭入路手术,达到了瘤体切除彻底。上颌骨外旋入路,可使鼻腔、鼻窦、鼻咽部、翼腭窝、颞下窝和前颅底的肿瘤清晰地暴露于术野之中,能够完整、彻底地切除肿瘤 。而且根据上颌窦受累范围的不同,可采用部分或全上颌骨外旋。尤其对于恶性肿瘤的病例,因术野足够宽大,手术操作十分方便1。本组病例中2例采取该入路(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获得成功;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病变累及鼻腔后部、上颌窦、鼻咽部、翼腭窝、前颅底;1例颅底缺损患者采用阔筋膜修

15、补颅底缺损,外用鼻中隔黏骨膜片加固,术后效果良好。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该项外科技术简便、迅速、安全、副损伤小、并发症少。主要用于原发于前颅底的疾病如脑膜瘤、鼻内型脑膜脑膨出,以及鼻一鼻窦侵犯颅底的疾病如内翻性乳头状瘤、嗅神经母细胞瘤、蝶筛窦其他恶性肿瘤、垂体腺瘤、鞍内型颅咽管瘤、以及空蝶鞍综合征等2。孔锋, 张秋航等3对14例前颅底肿瘤采用了此入路手术,达到了病变全切。认为该入路可暴露范围前起额窦口,后至蝶鞍, 两侧可至眶内侧壁。在内镜引导下切除前颅底骨质及双侧筛骨纸样板, 能够很好地处理该区域以及累及鼻腔和鼻窦的病变。但内镜经鼻前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适应证, 要根据病变范围和性质决定。陈峰

16、,高下等4指出鼻内镜颅底手术的适应证是在应用和探索中不断成形的,首先是内镜的可控范围,即内镜可暴露及器械能操作的空间,前颅底外侧不超过筛外侧壁,上界在脑组织之下且不超过颅内3 cm,中后颅底外侧不超过蝶窦外侧壁、鞍旁(海绵窦和颈内动脉)和鼻咽外侧壁,上界在鞍膈之下和斜坡后硬脑膜之前;还要根据疾病病理特性、病变侵犯部位决定能否内镜下手术。鼻内镜颅底外科手术是在脑膜与颅底骨质之间(硬膜外)进行,即硬膜外手术,造成颅内脑组织损伤和颅内出血的机会不多,减少了对脑组织牵拉。与显微外科相比较有以下优点:视觉效果好、方法简便、可迅速到达手术区域、手术时间短、微创,值得临床上普及应用。本组鼻内镜下手术26例中

17、,除6例垂体腺瘤越过鞍上、鞍旁范围,1例骨化纤维瘤累及海绵窦及颈内动脉,未能切除彻底,其余病例均完全切除;26例中1例软骨肉瘤术后复发,再次鼻内镜下手术,其余获随访的病例(浆细胞瘤1例失访)中,瘤体全切除者均无复发,瘤体大部分切除的7例带瘤生存良好,经多次复查CT或/和磁共振未见残瘤体明显增大。颅底修复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颅底肿瘤切除后,在脑颅与面颅之间重建屏障极为重要,颅底重建可将颅内容、鼻腔、鼻旁窦等腔隙隔开,主要在于防止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消灭肿瘤残腔,防止大块颅底缺损导致脑组织下垂膨出。一般认为直径大于2cm的缺损需要进行颅底修复,颅底骨缺损直径大于4cm常需骨修复5

18、。陈杰等6采用带蒂复合组织瓣,如骨膜、肌肉及肌筋膜等加医用胶固定,效果满意。许庚、李源等7认为鼻内镜下手术对超过1 cm×1 cm 以上的颅底骨质缺损应使用筛骨垂直板修补,然后再使用肌肉填塞和筋膜覆盖。文卫平等8 曾用肌肉碎浆、翻转鼻中隔黏膜或中鼻甲黏膜、游离的鼻腔黏膜、阔筋膜等,在鼻内镜下对54例病人进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一次修补术治愈50例,占92 。前颅底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分布紧密,功能复杂重要,术野狭小深在,因此要想达到整块切除肿瘤,整复颅底缺损的目的,必须谨慎选择手术入路。应根据肿瘤的具体部位、涉及范围、病理类型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手术。要提高前颅底肿瘤切除的手术疗效,对良性肿瘤应完整地切除,安全地修复和重建颅底;而恶性肿瘤,则需根据肿瘤的性质、有无转移采用综合治疗。鼻、鼻咽部恶性肿瘤,术前需了解颈淋巴结有无转移,术中行颈淋巴结根治性清扫或上颈部清扫有助于提高疗效,术后放化治疗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1、荣宝刚,陈玮伦,丁元萍等. 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探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2005,40(4):291-194.2、李源.鼻内镜鼻眼、鼻颅底外科技术进展.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J.2004,11(1):33-35.3、孔锋, 张秋航, 严波.内镜经鼻前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J.2006,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