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民版第1课人是万物的尺度教案2_第1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第1课人是万物的尺度教案2_第2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第1课人是万物的尺度教案2_第3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第1课人是万物的尺度教案2_第4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第1课人是万物的尺度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蒙昧中的觉醒 【教学分析设计】:1、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的第一节。人民版必修三的主要内容是中外思想文化史。专题六的内容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人文精神是西方思想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西方民主思想和政治产生的重要基石,对人类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蒙昧中的觉醒作为本专题第一节,正是阐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历史教学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以后西方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的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这部分内容在以前的旧教材中从未涉及,而且内容理论性极强,对于中学生来说显得生涩难懂,因

2、此在教材处理上如何做到深入浅出就显得至关重要。 2、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求知欲较高。但他们的历史学习多数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认为学历史就是“背书”,缺乏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易生搬硬套书上的观点,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久而久之失去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体会不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而本课内容初中阶段没有学过,平常生活中也很难接触相关的知识,因此缺乏必备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缄默知识基础。加之本课理论性太强,纯理论的东西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更加感觉过于抽象,也很枯燥,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在分析观点产生的背景时必然涉及到必修I和II的知识,跨度大,学生

3、容易产生畏难情绪。3、 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和学习的理念作了如下的表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当前随着我国大力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观当今社会一些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频频曝光,社会关注度极高,由此可见对重视人尊重人的人文精神的研究不仅是历史课程的要求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反思、审视社会现象,更能培养他们的自身人文素养。因此本课人文精神的起源的内容正是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探究历史的真实,感悟

4、历史,提升自身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历史学科最主要的关联体验有以下几大类型:一、历史知识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体验:主要分为因果分析的关联体验和异同比较的关联体验;二、历史知识与历史学科思想方法之间的关联体验:主要分为历史知识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联体验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史证论的关联体验(“论”主要指历史唯物论,包括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三、跨学科的关联体验:主要是指历史与现实的关联体验,也包括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体验。本节课便是根据以上关联体验来展开我的教学设计。本课新课标的要求是:了解古代希腊

5、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基于课标要求,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情况,在本课教学准备中我设计了核心问题“梳理并解读西方先哲的观点,讨论其产生的背景及影响,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来整合教材,调动学生。针对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我补充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并配以问题课前印发给学生,提前阅读思考为新课做好准备。新课开始我以学生非常崇拜的乔布斯入手一下子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从关注偶像到关注偶像的偶像,从而顺利地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本课教学中贯穿新课程理念,打破老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相关观点,并根据材料和教材加以解读

6、。既能让他们根据相关历史材料分析整理并提炼出有效信息、还能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不断修正及反思,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主动学习体验中达到知识扩容、能力提升、积极情感体验的多重效应。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到以学生“学”为主的宗旨。其次,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历史教学“背景内容影响”的模式,在学生自主解读内容观点的基础上,学生分析形成这些观点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学生必然要联系到必修I和II的内容,形成历史学科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体验。在此关联体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得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的关联进行历史

7、分析的学科思想方法。学生自然又获得了知识与学科思想方法的体验。基于前面活动成果之上,学生理解并阐述人文精神自然水到渠成了。第三,我设计了提升环节:同学就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加以发掘,帮助学生在历史学科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异同关联体验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最后在教学反馈环节中,我请同学就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闪耀或缺失举一例,凸显了历史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体验中,进一步加深对人文精神的感悟,提升人文素养,达成目标,同时也检测同学体验学习的结果。4、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对如何从整体上

8、认识事物有所体验(即对“事物是什么”、产生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之间的关联体验)。在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联体验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感悟,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5、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讨论人文精神产生的背景和影响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6、 核心问题:“梳理并解读西方先哲的观点,讨论其产生的背景及影响,阐述人文精神的 内涵。”7、 教学媒体多媒体:图片、文字、表格;文字材料:学生探究活动补充材料【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现场观测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提出核心问题导入:图片乔布斯,他说,“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一个下午的相处。”苏格拉底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9、,以他为代表的西方古代哲学家给人类思想史上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人文精神。提出核心问题并板书: 看图、思考由学生对乔布斯的崇拜,引发学生对古代西方先哲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提出核心问题。形成活动框架为下一步教学活动搭好脚手架使学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体验中对本课内容更加关注解决问题梳理解读活动讨论活动阐述活动请学生梳理西方先哲的派别(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并加以解读。板书知识框架梳理完知识后进一步提出问题:讨论希腊先哲观点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根据形成的知识框架归纳阐述 “人文精神的内涵”。老师引导总结。学生阅读教材、补充材料梳理西方先哲的主要观点,并填学案学生结合必修I和补充材料分

10、组讨论观点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并自由发言填学案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刚掌握的新知识自由发言填学案学生自主活动,理解材料,梳理材料,掌握人文精神的起源过程中的派别、观点等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填学案做到知识落实学生解决问题需结合补充材料和必修一专题六的知识,使学生明确知识间的关联,讨论中相互补充完善容易形成思想交锋,使学生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观点。并做到知识落实在体验中丰富自己的学科思想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能不断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品质,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反思提升引导学生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基础上探

11、讨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中人文精神的体现积极思考发言,找出中国先哲思想中人文精神的体现并加以解释。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体验中进一步反思深化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感悟,既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达到知识和方法的内化,能力的提升。最终丰富学生的缄默知识。运用反馈课外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联系现实生活,有哪些人文精神闪耀或者缺失的人、言、行?举例说明。学生根据课堂获取的知识和体验,积极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并完成作业。设计此环节既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又使学生在对历史与现实、人与社会等方面的关联体验中,进一步加深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现实,辨别真善美丑,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人

12、文素养。板书设计:派别 背景 主要观点 影响(及代表人物) 智者学派 ( )苏格拉底 斯多亚学派 ( )共性认识 民主政治的产物 关注人、人的尊严 觉醒和价值(人文精神) 【教学流程图】开始CAI课件提出核心问题读教材补充材料梳理、解读西方先哲的观点的的观点教师点评CAI课件教师点评讨论观点产生的背景和影响CAI课件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反思提升: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运用反馈:作业: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人文精神的闪现或缺失结束【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反馈调整】:一、学生课堂表现本节课是在两次试讲基础上加以修改完成的。第一次试讲的班级没有预习,而本课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几个学生活动,必须建立

13、在学生充分预习本节内容和复习专题一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所以展开活动时学生都在忙着熟悉知识,无法和别人参与讨论中。于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讲课我都提前让学生进行了充分预习,讨论效果很好,学生参与度很高。就连学生下来都说,以前上课从来没有这么多同学举手争相要回答问题。本课教学围绕核心问题,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课前准备了一份补充材料,从人物生平、言论、当时的背景这些方面完善学生对这节内容的全面把握。关于材料的选取,第一节课从学生的反映看,普遍偏难,后来增加了些趣味性的故事,舍弃了一些过难的材料。再有就是一开始材料中没有设置问题,由老师在课上提出,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在后面

14、两次讲课前,均在补充材料中设置了问题,让学生阅读材料更有针对性,能够明确理解材料的方向,更好地提取有效信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最先的设计是“梳理西方先哲的观点”,紧接着就探讨其产生的背景及影响。但第一次上课后发现学生对于观点的真正含义并没有理解。于是及时修改了核心问题, 并把第一个环节改为:梳理并解读西方先哲的观点。一个“解读” 使得历史学科的味道增强了, 并且正是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故事,真正走近西方先哲,感受他们的思想魅力。学生在第一个环节中就可以初步认知那个时代的风貌,那么后面两个环节也就呼之欲出了。本次课堂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最后两个环节改动过几次,最先设计的是和中国诸子百家

15、的对比作为反思提升。但由于出示的材料和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后来改为: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人文精神闪耀或缺失的例子。由于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学生能够在理解了人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认真地审视现实生活,积极性比较高,效果也比较好。第三次讲课由于考虑到希望学生能够在运用反馈环节写出自己的认识,于是把有难度的“找出诸子百家中人文精神的闪现”放到课堂上解决,效果一般。看来下一次上课还是得联系现实比较贴近学生的思维广度。二、教师评课从课堂表现看来,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真正调动了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真正能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联体验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感悟,体验性目标配合课文设计得十分得当、

16、明确到位。这是各位评课老师提到的比较满意的地方。老师们还指出一些需改进的地方:1、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点拨没有到位;2、要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真正说出自己的理解,较少照抄书上结论;3、板书过于简略,应该与PPT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要尊重学生的发言,副板书与正板书相结合;4、讲课中得出“人文精神”有点仓促,对于人文精神内涵的总结需加大力气;5、对于最后两个环节,中西对比和联系现实只能选一个的情况下,最好选择联系现实的活动。三、目标检测恰当的体验性目标是否能够达成,需要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检测。本节课布置的作业题目为“联系现实生活,有哪些人文精神闪耀或者缺失的人、言、行?举例说明。” 在评价前先根据学

17、生的选择分为人文精神闪耀、缺失抑或二者兼有三大类。批改作业时,我主要按照类似于SOLO分类评价法的原则来分层评价:评价时分为三个层次:1、举例层次。学生仅能举出例子。所举例子能够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等关联。2、分析层次。学生能够根据例子进行分析,一是能够将人文精神迁移到现实情境中,分析实例中哪些是人文精神闪耀或者缺失,为什么会缺失。二是能够说出自己对人文精神内涵的独特见解。3、提升层次。学生能够基于前面的分析,说出自己身处现实生活中的应然反应,能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课后共收有效作业45份。51.1%的学生选择了人文精神闪耀的例子,35.6%的学生选择了缺失的例子,还

18、有13.3%的学生二者兼有。其中20%的学生举例体现了人与人的关联体验,没有学生单独举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联体验,17.8%的学生是人与社会,53.3%的学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兼有,8.9%的学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联体验兼有,没有同时兼有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联体验的例子。这是横向所反映出的整体情况。纵向将学生的答案进行分类评价,11.1%的学生审题有误,所举例子并不是现实生活的,而是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22.2%的学生处于第一层次,仅能举出例子。51.1%的学生达到第二层次,能够对例子进行分析。如李睿奇同学写道:“小悦悦事件路人都不帮忙,都很冷漠,就这样让一个小生命陨落,完全忽视了

19、道德而漠视人的生命;校车事件,则更是无视道德,完全去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令人发指。”举例后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其中也体现出他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是对生命的尊重。15.6%的学生能够达到第三层次,展现出自己人文素养的提升。如张明铭同学在分析事件后,最后一段总结时写道:“在面对小悦悦这类事件时,我们应体现的更多的是人文精神的闪耀,始终对自己说一句话:有人摔倒我一定去扶,有人被撞我一定去救。”分层统计表明,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人文精神的内涵可能尚未真正理解,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七分之一的学生不但真正理解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并且能够化为己有,提升自身人文素质。四、教师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实践结束后,通

20、过同组老师和学校相关领导的评课,再收集了同学在参与本课过程中的感想、收获及建议,并结合自己对本课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过程的回顾,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成为今后教学很好的借鉴: 第一,课前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本节课的内容我自己也比较陌生,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首先,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如罗曼·罗兰西方哲学史,了解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主张;房龙宽容,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这些人提出这些观点的不易;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试图从其哲学世界的漫游中找到灵感。对本课内容从大的历史背景了解了之后,我又查看了相应的人教版和岳麓版教材的呈现,

21、在相互补充的基础上比较熟悉地掌握了本课内容。其次,我参考了很多地方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开始看到很多地方都是把本课的三个派别“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统一作为“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来讲。这与自己所查资料有所不符,于是特地打电话向大学里哲学系的同学求救。被告知苏格拉底和斯多亚学派不能和智者学派混在一起被看在“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所以得重新设计本课子目间的编排。同时我也参看了学校校本教研通讯,认真学习学校的核心问题研究,试图以此为突破口解决教学环节设计的难题。最后在组内老师和陈老师的指导下,顺利设计了本课的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将教材很好地进行了重组和发掘。在此基础

22、上,经过两次共构电子教案讨论的打磨,形成详备的教学设计。我自己也从不断的学习、思考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为上好这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促进了自己今后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辅之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最先的设计是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完成对每一个派别观点、其产生背景及影响的认识,再进行总结归纳。陈老师当时就听完设计反问:“也就是所有活动都是老师牵着学生走了?”这一问,我才恍然大悟认识到这样的设计仍然是强调老师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包办了过多的学习过程,就像牵着风筝在飞一样。经过和组内老师、陈老师的多次探讨,最后决定将分散的活动重新整合

23、。这次将所有补充材料和问题制成预习资料发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配合教材自行阅读理解,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完成学案,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仅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修正、归纳、提升。从课堂表现看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人,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活动,并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氛围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也正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第三,学习过程中要促成学生的深度关联体验。由于自己到校时间不长,对于校本教研还不是很熟悉,于是我把学校教研讲座的内容认真学习了一遍,也认真阅读了校本通讯上的文章。一开始对于本课的关联体验,自己只能认识到知识与知识的关联(中西对比)、过程与学科思想方法的关联(思想主张要在必修一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关联体验中完成)、历史与现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