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1页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2页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3页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4页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检测(提升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青报:在书房写作和在其他地方写作,感觉有什么不同? 冯骥才:作家的书房,是作家最不设防的地方,因为你的一切想象、思想在书房里都是赤裸裸的,都要真诚地表达出来,读者不需要看一个虚假的字。同时,书房又是作家向外射子弹的战壕,是安顿自己

2、心灵的地方,是诗情画意的地方。 中青报:你觉得中国文人的书房有什么共同的特质吗? 冯骥才:中国文人的书房,我觉得有两个特质:一是很强的书卷气,没有浮夸没有享受,是一个纯精神的地方;二是琴棋书画,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屋子里一般有一些相关的东西。 中青报:你去过别人家的书房吗?喜欢谁家的书房? 冯骥才:我进过不少作家的书房,从冰心、孙犁到贾平凹,我相信那里的一切都是作家性格的外化,或者就是作家的化身。 (摘自冯骥才:书房是作家不设防的写作场) 材料二: 书房,是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书房不但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助力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3、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本身就是一个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间。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 科举取士,本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实现政治抱负的唯一通道。一些文人墨客却因时运不济、命途乖蹇,不是屡试不第,就是遭受打压,不得不寄情于山水与诗酒之间,形成了中式生活美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名士之美。 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一番情趣。最知名的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千古名篇陋室铭而流芳百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们的生活美学。 既是“陋室”,当然不求气派奢华

4、,也不求满壁藏书,不必有“丝竹”声这种奢侈品,更不能堆满案牍公文,变成一间要务繁忙的办公室,但一定要具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自然朴实,要有“鸿儒”们的雅集,从而满足名士们清新淡雅的精神需要。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两宋以降,中国的海外贸易逐渐兴盛,及至明清两朝,器物之美到达顶峰。各类文房雅物、金石碑版,竞相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最爱,书斋应运而生。 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有两部书,就是讲书斋的陈列、布置,一部是文震亨的长物志,另一部是高濂的遵生八笺。在长物志中,文震亨认为,书桌应当

5、“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而高濂更是要求书斋里要准备“卧榻”,目的在于读书劳累了可以“偃卧趺坐”,宛如今日许多人在书房里放置的沙发。 当时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得有一只大水缸养鱼,还必须要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需陈列一些金石碑、名家字画等古玩艺术品,经常邀请朋友来鉴赏分享。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是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明清书斋,见证了中式生活美学的极致:繁复之美。文人们不但践行、推崇这种繁复之美,而且还将其理论化,除了前文所述文震亨与高濂的两本书之外,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等著述,均对此颇

6、有研究。 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要说藏书,其实都不能算规模宏大,多半收藏一些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因为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私人书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书。 但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真正对得起“汗牛充栋”这个词的书房。那就是兴起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它们以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 最著名的代表,当属宁波范氏的天一阁,其主楼是一栋“面阔六间的两层硬山顶”“坐北向南,左右砖登为垣,前后檐上下俱设窗门,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的楼阁,并且“凿一池于

7、楼下”,其风景“曲岸弯环,水漾涟漪,堂之影、亭之影、山之影、树之影,皆沉浮波中”。这种奢华的园林景观与几十万卷藏书交相呼应,可谓极致之美的典范。 清代,江南藏书楼数不胜数,除了宁波天一阁之外,还有嘉兴项氏的“天籁阁”、朱彝尊的“抱曝亭”以及晚清陆心源创办的“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乾隆帝曾称这类藏书楼之多令他“指不胜屈”。这也是当时江南经济繁盛的重要见证。 (摘编自韩晗书房里的生活美学) 材料三: 我们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因而书房以多“斋”命名。如王安石的“昭文斋”。 除了“斋”字,古人书房取名还有用堂、室

8、、屋、楼、馆、阁、轩、舍、居、庐、庵、山房等等,各有寓意。 堂,许慎说文解字:“堂,殿也。”其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文人学者起斋名用“堂”者颇多。也有种说法,“堂”有学堂之意,书斋名里头带着“堂”的,有不少是在里面教学生的。敢以“堂”为名,自然是大方之家,兼有老师的身份了。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 阁,原本指置放物品的架子,宫廷里收藏图书,便以“阁”为宫之名。藏书家所造的楼也用“阁”命名,“阁”因此也就有了“楼”的意思,如唐伯虎的“魁星阁”、刘海粟的“存天阁”、吴青霞的“篆香阁”等等。 轩,从车旁,原指有帷幕的车子。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辛弃疾的“稼轩”

9、。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字用在斋号里头,如洞、簃、牖、庋、榭、园、岩、巢、村、蓬、窝等等,此处也就不再赘述,而有些人取名,不限于此中,反而有趣,不妨一谈。 任继愈先生晚年的书斋取名叫作“眼科病房”,他说岁数大了,无论做点儿什么工作,都必须点点儿眼药才能干活儿,可不是名副其实的“眼科病房”么? 无论斋号为何,用了何字,其中都蕴含了主人的哲思和希望,斋号之中,往往透露出其主人的性情、经历和思想。因而这些斋号早已不仅仅是些文人为自己的书房起的名字,而是书斋文化的长卷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中国文人思想史。 (摘编自寒食中国文人书斋命名及文化释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10、是()(3分) A材料一属于人物专访,根据冯骥才的说法,琴棋书画与文人是相关的。因此,文人的书房里一般会有这些东西。 B名士之美、极致之美、繁复之美都是中式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这些生活美学在我国古代书房文化中均有所体现。 C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收藏等多元功能,而今天的书房则只是阅读写作的地方。 D材料二运用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不同“书房”进行了介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书房的生活美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通过纵向比较,阐述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书房的不同之处。 B透过文震亨的长物志和高

11、濂的遵生八笺,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明清之际书斋的陈列、布置的情况。 C兴起于明清时期的江南藏书楼常常既有园林景观,又有几十万卷藏书,可以说是古代书房极致之美的典范。 D归有光将书房命名“项脊轩”,辛弃疾将书房命名“稼轩”,这与他们的书屋外形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有关。 3下列书斋命名中,可以反映书斋主人“达观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3分) A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把书斋命名为“学老庵”,寓意为活到老、学到老。 B明代张薄,读文章时边抄边诵边记,反复六七次,于是把自己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C清人蒲松龄常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把闲谈加工整理成小说,于是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聊斋”。 D中国近代歌舞之父黎

12、锦晖于新中国成立前住在一个茅草屋里,却将自己的书斋起名“嘉禾”别墅。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4分) 5根据上述材料,请归纳从古至今“中国书房”的共通之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碱蓬草 胡修江 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金秋的菊花开放时,天空蓝得像一个童话,于是人们就登上高坡。高坡上满是文人的诗情,亲朋们精致的思念。而此时,我的心灵却被一丛丛红红的野草完全占据了。乡人说,那是碱蓬草,是沿海滩涂特有的一种植被,也叫碱蓬菜。说它是菜,是怀了亲切;说它是草,是因为野生野长。五月长出新芽时,草叶还翠绿如滴,然后由于生长在海陆之间,潮来潮往间

13、,叶子就逐渐开始变红了,九十月间,简直是漫滩遍野的红。它喜欢盐碱地,喜欢和海浪亲吻,丛丛簇簇,扎根于荒凉,向翱翔的海鸥铺展野性的美丽。 碱蓬草生长在海滩上,一年又一年,蛮横、执着,看惯的人觉得是顺理成章,初到的人觉得惊讶神奇。我虽不是伴着碱蓬草长大的,但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所以,我和它就有了一种若即若离的默契,它正适合我细细阅读。暂时的逃离城市,既非归隐,也非从俗,就是想在作秀般的喧扰中寻到一点朴实的宁静。登高赏菊,很多人是因为陶渊明,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结,我不想这样。陶渊明的归隐,因着文人的清高,并非本愿,乃逃禄而归耕,不论外表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

14、苦。他种的豆从来就长不好,草长得太茂盛;他的田园就像一个装饰好背景的舞台,一个人粉墨登场,耕种就是演戏了。但当你面对这一丛丛犹如红色的地毯般一直铺到天边的碱蓬草时,你就会直面最朴素的生命诠释:自然。你能炫耀一种坚强么?坚强是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中的勇敢生存,碱蓬草不是,它就适合盐碱地,土地肥沃,就会死亡。你能赞美一种热情么?热情是无时无刻不在的青春的涌动,碱蓬草不是,秋天过后就会凋萎。 当年在大沽河边,英雄战死在疆场,鲜血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河岸海边的漫山遍野的碱蓬草,从此野草涂上了英雄的光辉。今天,理想主义的时代渐渐远离我们而去,但草却依然在顽强地生长,铅华洗尽,本色如初。20世纪60年代,“

15、瓜菜代”的岁月,碱蓬草成为救命草。滩边的渔民村妇采来碱蓬草的籽、叶和茎,掺着玉米面蒸出来红草馍馍,几乎拯救了一整代人。今天,也不会再有人会钟情于它,只有一些都市人,在厌倦了生猛海鲜、大鱼大肉后,买上一两个碱蓬菜的包子,调节一下已被油腻堵塞的肠胃。碱蓬草依旧鲜红亮丽,依旧春天发芽,秋天枯萎。它能觉出自己地位的变化、曾经的荣辱么?草木无情,多情的只是人类自己,但往往又是自作多情。草依旧是草,就如同人依旧是人。 碱蓬草环绕的,是一处处的养虾池,那些赤脚的农民经常从碱蓬草上走过,每一天夕阳坠落的时候,家人送来饭菜,一家人就这样在晚霞的余晖中享受着最平常的幸福。为了看虾,他们晚上经常睡在只能放下一张床的

16、小屋中,夜风吹送,送来大海的涛声,与之相伴的就是这丛丛的碱蓬草,一生的匆忙岁月,几世的艰辛劳碌,都融进瞬间的永恒中了。他们说,这里没什么风景。风景就是每天一如既往的生活。 如今,对都市人而言,单纯玲珑的风景已经不再具有太大的诱惑,粗犷与坦荡反倒吊足了一些人的胃口。于是更多的人开始走马观花般地浏览“荒凉”,对此,我只想说,向往一种勾人魂魄的旅程的同时,不要玷污了一份朴拙,一份厚重。 对于那丛红草,我也只是一个过客,回归都市,心依旧茫然,脚步依然匆忙。该忘掉的就忘掉吧,不能忘怀的,就存在心底,一切随缘,自由地生长吧。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以

17、金秋时节,人们登高赏菊,抒发诗情、思念开头,意在暗示碱蓬草从未被人们关注。 B碱蓬草的形象是对生命最朴素的诠释,它们在荒凉、寂寞的环境中生长,展现出朴拙而厚重的美。 C作者围绕着碱蓬草组织情思,叙写不同时代人们对待碱蓬草的不同情感态度,并由此延伸到对自然、风景和人类生活的思考。 D文中将现代都市人与“赤脚的农民”的生活形态作对比,并融入自身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深刻的自省意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第一段就铺写碱蓬草的美丽,绘形更绘色,“丛丛簇簇”是形,从“翠绿如滴”到“逐渐开始变红”再到“漫滩遍野的红”是色。 B作者说碱蓬草“正适合我细细阅读”,这

18、是把碱蓬草比作一本可以阅读的书,借以暗示作者平时喜欢读一些有关大自然植物类的书籍。 C“在作秀般的喧扰中寻到一点朴实的宁静”这句话很妙,使用了两种手法,一是比喻,把“喧扰”的生活比作“作秀”;二是对比,“作秀般的喧扰”与“朴实的宁静”形成对比。 D这篇散文在词句的选择上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褒贬对应,比如“油腻堵塞的肠胃”“自作多情”含有明显的贬义,而“鲜红亮丽”则含有明显的褒义。 8.碱蓬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4分) 9.作者说“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后文又说很多人因陶渊明而登高赏菊,“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结”,这是否矛盾?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

19、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

20、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

21、,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B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C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D公之功德/

22、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本文是“引言”“前言”一类文章。 B“三秦”,项羽灭秦后,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秦朝三个降将,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现将中国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C“孝弟”,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弟通“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

23、”“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D“举”,科举,是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两千多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经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

24、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2)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14.第四段写范文正公为什么还要写伊尹等古人?(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唐)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柳州:柳宗元当时被贬柳州。楚客:指楚国

25、诗人屈原;皇树:即橘树,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橘树。荆州利木奴:据水经注.流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木奴:指柑橘的果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期间,诗人在无奈之下种下很多柑树,“新”字写出柑叶的嫩绿,“遍”字写出了柑叶的繁盛,用词精准。 B颔联提及两个典故,一是以屈原作橘颂自勉来自比作者的高洁品行,二是以李衡的典故表明自己不以柑树谋取私利的决心。 C颈联想象奇特,以“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以“闻”字把柑橘花开的形态和香味一笔写出,渲染出热闹的气氛,显得形象生动。 D在尾联中,诗人说如果让他等到柑树

26、成为柑林的时候,果实的滋味还能够供养他这个老人,暗藏担忧之情,唯恐贬谪的时间太长。 16.苏轼评价此诗“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平缓中隐藏着丰富情感。这首诗抒发了什么丰富的情感?请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的句子是“_,_”。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句子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7、成1820题。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近邻”最近距离5500多万公里、最远距离4亿公里的火星,是“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目的地。因为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所以探测火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可以促进对人类生命乃至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把握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最终的命运。大量迹象表明,火星以前很可能与目前的地球一样,只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变成大气层稀薄、温度较低、水源枯竭的样子;()所以,不少天文学家推断:火星是地球的未来,而金星是地球的过去。因此,深入探测火星对研究地球的演化,防止它变成人类难以生存的第二个火星具有促进作用。 18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28、A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 C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D那时的人们虽然“足不出户”,却能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像金星这样也是离地球很近的行星,正好与此相反。 B而像金星这样也是离地球很近的行星,与火星不一样。 C而另一颗离地球很近的行星金星,正好与此相反。 D而另一颗离地球很近的行星金星,与火星不一样。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

29、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

30、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22请依据文段的主要意思,以“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为开头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