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高二下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高二下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高二下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高二下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西汉 宋朝 经学 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 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 孟子)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

2、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人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A孔子祭祀规格不

3、断提高                        B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C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4、0;  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5、#160;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6、60;D民贵君轻4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A否认“天理”的存在                           

7、0;B认为“理”“欲”相统一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5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最能体现这一论点的是 选项 人物 史实 A 毕昇 活字印刷 B 贾思勰 齐民要术 C 李四光 地质力学 D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

8、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于之外。元曲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A元曲语言过于通俗自由                        B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C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                

9、60;       D清政府实行的文化高压7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A捍卫平民的权利                         

10、;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11、0;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8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A                    B       

12、0;         C                    D9 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

13、映了当时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                        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                   

14、60;    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10晚清有学者认为:“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其礼教政俗,已不免于夷狄之陋,学术义理之微,则非彼人所梦见矣。”这一认识A摆脱了自我中心的传统文化意识        B有利于洋务运动的正常开展C克服了评价异域文化的心理屏障        D反映了急功近利的变革思想11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

15、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A            B             C 

16、;           D12北京大学在1923年时进行了一次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位居第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得51票列第二。这一结果,折射出当时中国知识界榜样转移的思想状态。“榜样转移”是因为A探索西方政体失败                    

17、60;           B西方文明渐趋衰落C民主共和渐入人心                                D国共合作初见成效13 1920年,陈独秀

18、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19、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4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欧美各国从这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极有进化,大多

20、数便享福。”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A准备致力于发展实业                            B主张学习欧美进行革命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              

21、      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革命15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对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发表评价指出,“他仿效列宁工农民主专政的说法,提出了与列宁主义颇为不同的观点,认为新政府应当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联合政府”。费正清所评价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 

22、                             D论十大关系16 “对我国的诗歌创作来说,1958年乃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诗歌界“出现了普遍繁荣的、盛况空前的图景”,各地出版的油印和铅印的诗集、诗选和诗歌刊物,不可计数。诗写在街头上,刻在石碑上,贴在车间、工地和高炉上。诗传单在全国飞舞。这一现象

23、反映了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17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 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

24、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18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25、;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19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

26、,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 。”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A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B寇乱息,而威势强矣C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27、0;        D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20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A青苗法                B市易法     &#

28、160;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21下列措施,对旧贵族政治特权产生直接冲击的是 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爵级制”取代“世卿世禄制” 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日本“废藩置县”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A          

29、60;     B                 C                D22改革是不同的阶级和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在下列的欧洲宗教改革中,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是A路德教派 &

30、#160;          B卡尔文教派         C英国国教            D英国清教23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

31、7 42000 51937 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32、;             D生产关系的变革24日本思想家佐久间象山(18111864)认为“宇宙实理无二。斯理所在,天地不能异此,鬼神不能异此,百世圣人不能异此。近年西洋所发明许多学术,总之皆实理,祗足以资吾圣学,而世之儒者,类皆凡夫庸人,不知穷理,视为别物。”由此可以推断他 实为明治维新的中坚力量 认为东西文化间可以调和 其思想与洋务派主张类似 深受中国程朱理学的影响A        

33、;        B                 C                D二、材料题(共计52分)25 (25分)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34、其中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活动具有代表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他们的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实在太远,他们率先在中国办起了教会学校以传播教义。鸦片战争后,他们先后在广州、宁波、福州、上海等地创办教会学校。19世纪60年代,中国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上海同文馆、广州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有许多都效仿教会学校。此外,全国各地兴办的新式私立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程式,也仿效教会学校。 1838年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撰写一部名为美理哥合省国志略的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来源、组织与功能作扼要叙述,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增补的有关美国的材料,几乎三分之二来自这部书。1866

35、年,在清政府的支持下,第一部翻译成中文的完整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问世,清政府中央和各省以及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与外事有关的各级官员均获得此书。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翻译和出版的书籍的数量没有精确的统计,但属于自然科学著作的为数不少,如介绍西方科技的格物入门、格物测算、地学浅释和大量的西医西药书籍。 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较早且影响较大的当推裨治文的英文报刊中国丛报。该报在其创刊号中,毫无掩饰地指出其主要宗旨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出版中国丛报广泛了解中国各种情况,中美望厦条约的一些不平等条款就是根据该报提供的情报拟定的。19世纪下半期,传教士主办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要算介绍西学的万国公报。康有为、梁启超

36、的许多主张出自于那里,连光绪皇帝也阅读万国公报。 摘编自梁碧莹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6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并说明西方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对近代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分别作出简要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分)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右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37、,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现象。逮到隋初,这种局面依然存在,故文帝下令“大索貌阅”,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如堂兄弟)以下,兼令析籍贯,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同时又接受高颎的建议,以“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文帐出没,复无定簿,难以推校”为由,推行“输籍定样”,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便近,五党三党,共

38、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入册籍。至炀帝初年,裴蕴再行“貌阅”,规定“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纠,若纠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服役。”据统计,文帝和炀帝时期的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 万余。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代括户制度改革的特点。(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括户制度改革的作用。(8 分)答题卷说明:1请将选择题答案规范的填写于答题卡上;2请将主观题答案工整的书写于答题卷指定位置,边框外答题不得分。25. (1) (2) 26. 27.(1) (2) 参考答案及解析1【

39、答案】D 【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2【答案】C 【解析】学习内容的变化与宗法制度的瓦解无关,故A项错误;仁政理念是先秦思想家孟子所提倡的政治思想,故B项错误;宋朝时期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其决定了教育的内容,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在宋朝并未成为统治思想,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祭祀规格只是现象,与题中“这表明”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升格为国家仪式”的实质是儒学的正统地位加强,故B项正确;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本身,与材料中“孔庙礼仪”“对孔子的纪念”不符,故C项错误;宋代与材料中“唐太

40、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不符,故D项错误。4【答案】C 【解析】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5【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得出戴震并没有否定“天理”的存在,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得出理在欲中,欲望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礼欲关系,朴素唯物主义与其不符,故C项错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指对封建

41、的政治制度、经济主张、正统思想等方面进行的激烈批判,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属于首创,不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故A项错误;齐民要术是对之前中国农业方法、经验的全面总结,只是继承没有创新,故B 项错误;李四光创建“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属于创新但没有继承,故C项错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故D项正确。7【答案】B 【解析】材料“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不等说元曲语言通俗自由,故A项错误;清

42、朝将|“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排斥主要是夷狄观念使然的结果,故B项正确;元杂剧揭露黑暗现实材料并未提及,故C项错误;清朝统治者排斥元曲是观念使然而非文化政策的结果,故D项错误。8【答案】B 【解析】梭伦的观点是他要保证平民的荣誉同时也使贵族不遭受不当损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他是主张政府需要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故选B项。9【答案】A 【解析】英国日本式道路也即由清政府主导,走君主立宪,故正确;美国式道路即辛亥革命导致中国历史巨变,故正确;俄国式道路在中共成立后所走即城市中心论道路,故错误;中国式道路指大革命失败后,农村包围城市,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0【答案】C 【解析】该报纸评

43、论认为留学教育改变了学生的习性,对国家没有贡献,但未反映出危及清朝统治,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该评论强调学生要首先“明中国大道”,以封建纲常伦理安身立命,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这一传统观念影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制约近代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教育被西方国家控制,未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故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摆脱了自我中心,与材料中“其礼教政俗,已不免于夷狄之陋,学术义理之微,则非彼人所梦见矣”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可知属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点,既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44、以作辅助之用,又强调维护封建统治和纲常礼教,是不利于“洋务运动的正常开展”,故B项错误;“克服了”,与材料中“其礼教政俗,已不免于夷狄之陋,学术义理之微,则非彼人所梦见矣”不符,故C项错误;举办洋务新政,是为了挽救清王朝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属于器物层面的改革,与材料中“急功近利的变革”相符,故D项正确。12【答案】D 【解析】项思潮主张维护共和体制,主张国民之自觉,也就是思想自觉,应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即1915年,项思潮是维新派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应为维新变法时期,即19世纪90年代,项主张常经和兵商,应为早期维新思想,即19世纪60年代,项思潮主张民族主义,应为三

45、民主义,即1905年,联系所学可知顺序应为,选择D项符合题意。13【答案】A 【解析】材料“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位居第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得51票列第二。”表明中国知识界学习的榜样转向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原因就是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对西方政体学习的不成功,导致榜样的转移,故A项正确;1923年美国处在社会经济较快发展阶段,西方文明渐趋衰落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榜样转移是开始学习苏联,民主共和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故C项错误;国共合作是从1924年国民党一大开始,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4【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

46、在1915年,而且初期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是在1924年兴起,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表明此时的陈独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已经表现出怀疑态度,可见是受到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与题干时间“1920年”不符,故D项错误。15【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社会革命)的主张,未提及发展实业,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欧美社会调和社会矛盾的方式,而非学习欧美进行革命,故B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

47、阶级革命派的领袖,主张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故C项错误;在民生方面,孙中山主张调和的方式缓和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缓进的方式,故D项正确。16【答案】C 【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探索革命道路,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与题目中的 “工农民主专政”不符,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是1940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倡各党派政治协商,与题意“民主联合政府”相符,故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是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17【答案】C 【解析】由题干1958年这一年诗歌界“出现了普遍繁荣的、盛况空前的图景”得知,新中国文化教

48、育水平快速提高不符合当时实际,故A项错误;1958年我国经济领域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故B项错误;受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58年文学领域也开始出现“跃进”的现象,故C项正确;由于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实际上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因而发展是片面的、畸形的,故D项错误。18【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的影响中“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是采取了“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的举措,“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采取了奖励军功的举措,故A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变法中的市易法对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一定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的内容虽然有设立

49、农工商总局,但是由于当时形势所迫并没有执行,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更无从谈起,故C项错误;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得特别迅速,故D项错误。19【答案】B 【解析】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是从社会发展角度体现出了均田制的作用,故A项错误;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体现出了物质文明的进步,故B项正确;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与均田制的作用无关,故C项错误;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与均田制

50、作用无关,故D项错误。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的作用。根据所学,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它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收入,故A项正确;B项为保甲法的作用,C项为市易法的作用,D项为青苗法的作用,故B.C.D项错误。21【答案】A 【解析】青苗法内容是: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秋后偿还,农民由此免受地主豪绅的高利贷盘剥,符合材料内容,故A项正确;市易法内容是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

51、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不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方田均税法内容是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不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错误;募役法主要内容是纳钱代役,享有免疫特权的官僚地主也要收取免疫钱,故D项错误。22【答案】C 【解析】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打破了贵族的“世卿世禄”,故正确;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解放了农奴,但并未对旧贵族产生直接的冲击,故错误;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故正确;日本“废藩置县”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3【答案】C 【解析】路德派在

52、教义上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 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个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于上帝给人的恩赐。其观点符合资产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卡尔文教派的基本思想同路德的相似,主张“信仰得救”,反对繁缛的仪式和教阶制,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英国16世纪亨利八世,因为不满意教皇不批准他和他的西班牙妻子离婚,所以在英国发起宗教改革,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会,其思想主张是维护英王的权利,故C项正确;英国清教徒就是主张“纯洁”国教会,他们“以资产阶级早期思想反对封建主的奢侈游乐生活,故D项错误。24【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俄国从1860年1879年企业数

53、、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变化的原因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改变俄国政治制度,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制度国家,故A项错误;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是改革造成的结果,不是其企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861年改革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俄国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变化,故生产关系改变是最主要原因,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是次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正确。25【答案】D 【解析】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故错误;据“宇宙实理无二”“ 西洋所发明许多学术,总之皆实理”等信息,可知思想家认为西方技术发明在本质上与东方的“实理”是一个体系,故正确;思想家的意思是强调以本民族的“实理”为根本,然

54、后用西方“学术”“ 资吾圣学”,实际上就是“中体西用”的模式,故正确;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理”,强调“穷理”,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程朱理学对他的影响,故正确,选项D项符合题意。26【答案】示例: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角度一:文化理念的达变求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角度二: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

55、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角度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角度四: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等国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文化自古至今富有创新精神,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解析】本题审题分为三步,首先是结合设问与材料,搞明白材料中的基本观点是“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中国历史”,其中蕴含三个细节,一是“创新”,二是“贯穿”,实际上就是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尽量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都要考虑到,三是要结合所学;第二步是分析题目说明,注意题目是不限定角度的,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题目设定的四个角度的某一个或多个,或者是修改、补充、否定、创新,这一块不求答题角度过度铺开,能够根据考场时间和自己的知识掌握,针对一个角度准确分析是比较理想的,在能力不足以支持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可以退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