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_第1页
浅谈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_第2页
浅谈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_第3页
浅谈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_第4页
浅谈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摘要:企业理论是一门解释企业为什么会出现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经济学意义的学问。现代企业理论是过去20年间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最快、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它与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相互交叉,大大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改进了人们对市场机制及企业组织制度运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企业理论演进过程的回顾,着重探讨了现代企业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从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解释了企业的本质和界线、企业内部的等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如何实现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并对以后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进行了部分总结。关键词:企业;企业理论;主要内容;发展趋势1.企业理论的发展历程现

2、代企业理论,作为经济学最切近实际的部分,吸引了众多经济学家的注意,目前已经有相当的发展。从一开始的萌芽与初步发展到成熟再到后来的发展阶段,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是个曲折发展并不断推进的历程,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1.1萌芽与初步发展阶段1.1.1国富论首先研究企业理论的是古典经济学家,由于当时的企业理论是以工厂为对象,所以称其为“工厂”理论。这一时期集大成的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并没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在其不朽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论证了分工对工厂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分工是工厂形成的原因,而工厂的规模的大小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劳动分工理论强调劳动者个人之

3、间的分工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以及分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把企业看待是一个将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从而增加社会财富的生产单位1。从总体上看,古典经济学家是从如何增加国民财富的角度来认识企业的,强调的是企业的生产功能。“把企业(工厂 作为生产单位,其功能是把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一定的产出。”但由于沿袭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并不是生产过程本身,而是分工与分配2。1.1.2资本论在斯密之后,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等著作中也提出了自己的企业理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两个方面说明了企业的性质。一方面,企业是一种生产职能的组织形式,是劳

4、动和生产资料两大生产要素结合发挥生产职能的组织形式,从这种意义上说,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企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进行生产而使自己增值的场所。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企业产生的原因是资本发挥增值功能的需要,也就是说,企业是资本家雇佣劳动追逐利润的“手段”3。1.1.3企业家理论(1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他理想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把企业家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来说明其作用和能力。作为商人,企业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市场的不均衡性,并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作为生产组织者,企业家以自己的创造力和统率力,使生产要素组织化,并承担生产上的主要风险。第二,以其作为企业管

5、理者而论,企业家必须天生就具备领导他人的才能:一是选人用人的才能,二是决断能力、应变能力和统驭能力。马歇尔赋予了企业家“中间商人”的角色,并认为企业家承担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是资本意义上的4。(2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他认为企业家是以创新为己任的。企业家的职责,就是通过创新,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新的组合。企业家的这种创造性工作,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1.2成熟阶段1.2.1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理论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理论,第一个将企业理论与企业剩余权概念挂钩。他们论证道,在团队生产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搭便车等行为,这就需要一个人来专门监督团队的生产。问题是,如果这个监督者也是“出工不出力”

6、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让他拥有企业的剩余权,这样监督者就会有动力去提高监督效率;因此,监督者成了老板。另一个则是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讲的是一个有效的风险分担和有效的激励之间的两难故事。虽然它在一些问题上很有说服力,但这种理论也很难令人满意。一方面,这种理论都是局部均衡或决策模型,不是全部均衡模型;另一方面,这种理论只能称为合约理论,而不是完全的企业理论,因为它适用于一般市场合约,而没有企业所独有的特点5。1.2.2 张五常的理论直到80年代初期,张五常对科斯的企业理论才有一个实质性的发展。他指出,交易费用的存在只是企业出现的一个必要条件,仅有交易费用还不足以使企业出现。另一个使企业出现的必要条件

7、是,劳动的交易效率高于中间产品的交易效率。1.3丰富阶段1.3.1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企业理论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分别从企业的创立、企业中的计划与协调、企业的边界、企业家理论和资本品的互补性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学派的企业理论观点。他们认为,企业的产生首先是企业家主观远见的产物,是企业家对利润机会成功策划的结果,制度的出现能减少由经济主体制定决策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人为秩序的企业通过引入一些自发秩序元素,可以较好地解决或缓解知识分散的问题;在企业边界研究上,他们从经济核算和中央政府核算影响企业组织、沟通成本高低决定企业是否进行纵向合并等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企业

8、内部,资本品的互补性是以专用性为基础,两者同时出现并彼此不可分割,专用性是指每一种资本品都有其特定功能,而互补性则是指在某一具体生产过程中,具有不同功能的资本品在生产的不同阶段相互配合、补充,完成生产活动;由于资本品是跨期使用的,因此企业家在上期选择的最优资本组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不再最优等6。1.3.2 杨小凯和黄有光的企业理论上世纪90年代后,借助消费者生产者、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这三方面因素,杨小凯和黄有光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的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式。该模型的突出之处是,作者把企业所有权的内部结构与定价成本相联系,同时把企业的均衡组织形式与交易效率相联系。在他们的模型里,选择不存在于

9、市场和企业之间,而存在于自给经济、市场与企业三者之间。他们认为,企业作为促进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与自给经济相比,也许会使交易费用上升,但只要劳动分工经济收益的增加超过交易费用的增加,企业就会出现。在企业存在的情况下,所有权结构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不同的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交易效率。一种非对称的剩余索取权结构能够用以改进交易的效率,并且通过排除直接定价和贸易中交易效率最低的活动,促进劳动分工7。1.3.3 张维迎的企业理论张维迎则提出了“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8”。该理论是在奈特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隐藏行为模型、隐藏信息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等,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内解释了究竟什么因素决定市场经济中企业内

10、部委托权的安排,为什么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工人监督资本家,为什么资本所有者而不是劳动力所有者选择企业经营者,什么因素决定什么样的人将成为企业家等这样一些问题。如果说科斯等人的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存在企业,那么张维迎的理论则从企业内部入手解释了谁应该是委托人,谁应该是代理人以及为什么资本所有者取得了委托人资格等问题。2.企业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企业理论研究企业的本质、边界和企业内部的激励制度。企业理论的开创者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教授,后继者主要包括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与企业理论有关的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的产权理论、企业的激励理论以及其他非主流的企业理论。企业理论始

11、于20世纪30年代。科斯的论文“企业的实质”,及伯利和米恩斯的书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当称开创性的工作。70年代以来,这一领域重新活跃的学术原因有二:一是交易成本学派在科斯影响下的发展,特别是威廉森的工作;二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继一般均衡论后,70年代的革命性突破,即以严格数学模型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合同理论,委托人代理人理论。以上不同名称概指同一理论。企业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 2.1企业的本质和界线企业与市场的界线在哪里?决定两企业合并的因素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不能无限制地合并下去?企业的定义是什么?企业所有权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在现代大公司的经济中

12、,这是极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一般地说,分权与集权各有利弊。科斯指出,企业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明确的企业边界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概念。企业边界是指企业以其核心能力为基础,在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其决定因素是经营效率。企业的经营范围,即企业的纵向边界,确定了企业和市场的界限,决定了哪些经营活动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哪些经营活动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经营规模是指在经营范围确定的条件下,企业能以多大的规模进行生产经营,等同于企业的横向边界9。2.2企业内部的等级制

13、在一个企业内部,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激发雇员的积极性?如何设计竞赛、晋升规则?发放奖金?如何防止雇员合伙行为?这是内部组织结构设计问题。除了个体户外,任何企业内部都有自己的结构。特别是大企业,高效率的生产要求企业能够有效地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调动全体雇员的积极性。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横向关系不同,企业内部的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以等级制中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目标函数为前提,研究最有效的传递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法,一般称为“协作理论”。举例来说,在确定性条件下,可以证明使用内部价格和使用数量作为信息传递工具是等价的。但是在不确定条件下韦茨曼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用价格作为控制变量优于用数量作为

14、控制变量,但在另一条件下,相反的结果成立10。2.3 企业的资本结构在企业全部资本构成中,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是如何确定的?它对经营者有何影响?特别地,破产的经济涵义是什么?为什么破产有清算和重组的区别?最终地,为什么要有破产?企业融资结构,或称资本结构,反映的是企业债务与股权的比例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和再融资能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有资金收益率。资本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于是形成各种资本结构种类,主要有资本的属性结构和资本的期限结构两种。资本的属性结构:资本的属性结

15、构是指企业不同属性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的期限结构。资本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2.4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这种分离既是现实,又是公司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如何制约经营者?经理行为有何变化?不同类型的所有者的利益如何协调?1932 年,美国法学家伯利和经济学家米恩斯联合出版了著名的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他们首次提出“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论点,并且加以证明。他们认为,与所有权相分离的控制权并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它是公司制度的特殊产物。他们界定的公司控制权的定义为选择董事会成员和多数成员的权利。根据伯利和米恩斯的

16、观点,理论上公司控制权由股东所有权派生产生,但实践中伴随着公司制度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在股份公司状态下,“无数个人的财产被集中起来,形成巨大的财富集合体。并且,通过这种机制(投资者放弃的对集中财富的控制权也被集中起来,授予统一的指挥者手中。那些投资于一个现代公司的财产所有者正是将其财富的控制权交给公司的人,由此而转换成了一个独立的所有者,其地位可能变成资本的固定回报的接受者。在公司控制权组织结构的形成方面,伯利和米恩斯的研究结论认为,古典的公司形态中,股东既是公司的所有者,也是公司财产的所有者;现代公司中,股东丧失了对公司财产的法律上的权利,公司资产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公司所有权的对象。然而,从股

17、东全体来看,公司财产和全部利润的最终归属仍属于股东,他们集中拥有公司,公司为他们的利益而存在和运作。3.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归纳起来,现代管理出现以下一些发展趋势: 3.1 战略化趋势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日趋复杂,社会环境变幻莫测,组织与环境联系的日益紧密,管理所涉及到的因素日益增多、日趋复杂,组织(尤其是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能否制定和实现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组织的兴亡。就企业而言,过去企业家往往追求企业战略的稳定性、长期性,期望对企业的发展施以长远地影响。但事实证明

18、,多变的技术革新浪潮,意想不到的环境变化,往往使追求“稳定性”的企业措手不及。企业要适应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战略规划,要在彻底了解和准确把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订出最佳的企业战略。战略经营要求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及时做出反映。3.2信息化趋势随着以微型电脑、激光技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和新能源开发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生产技术、社会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等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进入重要资源的行列。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是正确而迅速决策的前提,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它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跟上时代的要求,首先在

19、于该企业能否及时掌握必要和准确的信息,能否正确地加工和处理信息,能否迅速地在员工之间传递和分享信息,特别是能否把信息融合到产品和生产服务过程之中,融合到企业的整个经营与管理工作之中。企业管理者发挥各种职能作用,都要以掌握大量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前提。可以说,现代企业和组织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11。3.3人性化趋势在传统管理中,大生产以机器为中心,工人只是机器系统的配件,人被当作是物,管理的中心是物。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组织中最缺乏的不是资金和机器,而是高素质的人才。组织中人的作用,在组织中越来越显出重要作用。这就促使管理部门日益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工作的中心也从物转向人。

20、为此,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作和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在管理方式上,现代管理更强调用柔的方法,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鼓励人,以感情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充分地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3.4弹性化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从固定的组织系统向富有弹性的组织系统发展。这是社会管理发展又一个重要趋势。过去在组织管理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组织系统,长期固定不变,显得僵硬。但现在,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组织机构应该趋于灵活而富有弹性,以求信息畅通并行动敏捷,能够具有很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1、。为了简化发号施令和相互沟通的渠道,组织管理者将缩小机构,减少层次。在企业各下属机构变小的同时,将赋予它们更大的自主权,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下放。这既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又有利于使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层战略决策问题上。在新世纪里,21世纪各国企业面临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群雄逐鹿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形成知识化、信息化和的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形成知识化、一体化的趋势。很显然,单纯依靠本土管理模式和管理技巧,很难使企业获得成功。只有追根溯源,从最本质的出发,以现代的观点重新解读,才能碰撞出发现规律,为更好地管理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参考文献1单宝玲. 现代企业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