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脑梗死与血清NGF的关系研究临床医学专业_第1页
急性期脑梗死与血清NGF的关系研究临床医学专业_第2页
急性期脑梗死与血清NGF的关系研究临床医学专业_第3页
急性期脑梗死与血清NGF的关系研究临床医学专业_第4页
急性期脑梗死与血清NGF的关系研究临床医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文摘要急性期脑梗死与血清NGF的关系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地加快,脑血管病在我国已升至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近年来国内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的发病率高居不下,其病死率和致残率也呈现连续攀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高致残率不但给病人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压力,而且使家庭背负的经济负担变得沉重。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脑梗死的防治有了明显进步,但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仍是临床一线医师的关注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可以调控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其具有的促进损伤神经修复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具有了重

2、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众多国内外研究机构对NGF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对于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关于急性期脑梗死与血清NGF的关系研究甚少。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NGF含量,探讨血清NGF与急性期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研究组为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47人,女性43人,年龄在4378岁,平均年龄为62.19±6.34岁;对照组20人均为门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11人,女性9人,年龄在4475岁,平均年龄在63.57±6.22岁。根据郭玉璞脑梗死病灶大小分型原则,将急性期脑梗死研究组分为小梗死灶组(病灶最大直径15m

3、m)、中梗死灶组(15mm病灶最大直径50mm)及大梗死灶组(病灶最大直径50mm)。脑梗死组研究对象均于发病后1d、7d和14d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5ml,标本置于-70冰箱中保存,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法测定血清NGF含量水平。用相同方法检测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NGF含量。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含量(ng/L)分别是16.04±1.33、12.26±

4、1.90、9.70±2.73,对照组为5.43±1.27,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急性期脑梗死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脑梗死组内各发病时间点血清NGF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2.急性期脑梗死不同病灶大小及不同发病时间患者血清NGF含量的变化,大梗死灶组患者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含量(ng/L)分别为18.31±0.46、14.94±0.62、13.71±0.63;中梗死灶组患者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含量(ng/L)分别为16.20±0.42、13.08&

5、#177;0.73、10.76±1.11;小梗死灶组患者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含量(ng/L)分别为14.96±0.39、10.54±0.81、7.32±1.06。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不同发病时间点内的大中小梗死灶三组患者血清NGF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NGF含量有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2.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NGF含量与脑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3.检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NGF水平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急性期脑梗死,酶联免疫吸附法。第1章 引言脑梗死

6、是指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脑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相应部位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发生组织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近年来,由于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CT和MRI的普及让罹患脑梗死的患者能够及早及时地被检出,这些在早期就被发现的脑梗死患者使得脑梗死的发病率大幅升高,患者不但要承受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还要经受疾病带来的心理打击,所以做好脑梗死预防和治疗的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对脑梗死的进一步探究和寻求更优化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 NT)是神经细胞生长与存活所必需的一类蛋白质分子,NGF隶属于神经营养因子

7、家族,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神经营养因子。NGF可以调节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维持成熟神经细胞生存以及对损伤神经的修复,它的这些特性使得众多国内外专家十分重视NGF在脑梗死领域的研究。随着NGF的临床价值不断被挖掘,NGF有望成为诊治脑梗死的新切入点,提高内源性NGF的表达以及利用外源性NGF可能成为诊治脑梗死、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一种全新路径。目前,众多研究机构对NGF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其重点多为外源性NGF,对于内源性NGF的研究虽然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与脑梗死相关方面的临床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检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NGF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期脑梗死的关系。第1章 关于急性期脑

8、梗死与血清NGF关系的综述2.1 NGF的生物学基础2.1.1 NGF的基本结构及分布NGF是由意大利科学家Rita Levi-Montalcini于1953年在小鼠肉瘤细胞内发现的首个神经营养因子1,它属于可溶性碱性蛋白质,沉降系数为7S,基因编码位于1号染色体(1P21-P22.1),遗传信息经转录、翻译后形成、三个亚单位,在彼此非共价键的作用力下,按照222的形式连接成为多聚复合体,拥有140×10³k Da高相对分子质量。其中,亚单位承担了NGF绝大多数的活性功能,此亚单位拥有236个氨基酸,是由非共价键所维系的双链多肽,生物学功能相关区域在进化中高度保守。NGF内

9、有6个特殊的半胱氨酸残基,它们共组成3对二硫键,对NGF的生物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硫键一旦被水解,NGF也将失去生物活性2-3。NGF还具有高度同源性,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活性方面无明显种属特异性,从雄性小鼠颌下腺中分离纯化出来的mNGF与人类NGF的同源性已达九成以上且作用于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无明显差异,这一特点使得mNGF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4。在神经系统内,NGF主要在中枢胆碱能迈内特基底核的投射区产生,所以胆碱能神经细胞支配区是其主要分布区,大脑皮质和海马内胆碱能神经元含量非常丰富,所以脑内的NGF在这两个部位分布最高。NGF在脑内其他部位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嗅球、

10、基底前脑、小脑和纹状体,在脑内的不均衡分布也体现了不同脑组织内胆碱能神经细胞的含量差异5。此外,NGF在体内其他部位也有广泛分布:如唾液腺、前列腺和胎盘组织等6。2.1.2 NGF的受体NGF的受体主要有两种,分别为酪氨酸激酶A(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A,Trk A)和神经营养素p75(neurotrophin receptor p75)7。前者亲和力强,能够与NGF特异性结合,引发相关蛋白酶活化,启动信号传导的一系列通路,最终使NGF的生物学效应得以表达,因此Trk A是NGF的功能性受体,遍布于NGF效应细胞的细胞膜上8。p75是富含半胱氨酸的一类跨膜糖蛋白,其

11、分布范围非常广,弥漫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神经系统内也有分布。它的亲和力远远低于Trk A,与NGF结合后也无法直接产生生物学效应,但它拥有许多无可替代的功能9:(1)能够准确辨识NGF家族,并与家族成员结合;(2)可对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加以调控,增强Trk A与NGF的结合能力,使NGF的生物学效应充分表达;(3)逆向输送NGF,特别在修复病损的周围神经中表现明显;(4)加剧神经鞘磷脂的水解速率,引导细胞凋亡;(5)激发鸟苷酸结合蛋白耦联机制,保证生物信号稳定传递。2.1.3 NGF的信号传导通路 NGF拥有Trk A和p75两种受体,因为两者在各方面有着显著差异,所以它们各自介导着不同的信号通

12、路7。(1)Trk A一般介导正性信号,如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和分化等。Trk A与NGF结合后在膜上生成二聚体,引发Trk A 的多个酪氨酸残基自动磷酸化,进而激活下游信号传导蛋白,依照酪氨酸残基被激活的顺序,Trk A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依赖于以下3种途径的协同运作: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Trk A的残基Y490首先被磷酸化,进一步激活MAPK激酶,使MAPK通路开放,MAPK开启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的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磷酯酶C-(phosp

13、holipase C-,PLC-)途径:Trk A残基Y785磷酸化后激活PLC-,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产生增强神经细胞存活力和再生力的生物学效应。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途径:Trk A残基Y751磷酸化后与PI3K相连,PI3K能激活PKB并且可以增强Bcl-2转录,PKB和Bcl-2共同增强神经细胞的存活能力。 (

14、2)p75主要传导诱发细胞凋亡的负性信号,但也能介导少量的促进神经细胞生存的正性信号。p75与NGF结合后传导信号的通路包括:核转录因子-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NF-B)途径:邢雪松等人10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中发现NF-B调控的基因编码产物具有抗氧化和增强细胞防御力的作用。激活NF-B能发挥其抵抗细胞凋亡的效应,同时可提高Trk A的活性。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53-BAX途径:此通路主要能提高细胞凋亡的速度,JNK

15、、p53、BAX依次被启动,其中p53的含量与细胞凋亡有直接联系11。神经酰胺途径:此通路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双重效果12,这一特性与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跟神经酰胺相作用的浓度有关。低浓度的神经酰胺可以激活PKC,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而高浓度的神经酰胺则降低PKC的活性,导致神经细胞快速死亡。如前所述,Trk A介导正性信号,p75主要传递负性信号,但在绝大多数的细胞背景和环境下Trk A能有效地抑制p75诱导负性信号13,最终使NGF的生物学总效应为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和增强病损神经的修复。2.2 NGF的生物学效应(1)NGF在神经系统发育的初期,

16、能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刺激神经纤维的定向生长、调控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途径,拥有调控神经细胞的存活数量,促进神经细胞分化和发育的生物学效应14、15。(2)NGF还能增强多种成熟神经细胞的生存力,促进成熟细胞的轴索与其他细胞间的联系,因此具备了维持神经系统成熟阶段的生物学效应16。(3)当神经系统遭遇损伤时,NGF的表达迅速升高,通过调节细胞周围的环境来保护受损神经细胞。NGF促进轴突定向再生17,使之能与靶细胞形成功能连接,同时增强髓鞘修复力18,最终使损伤的神经细胞完成修复,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目的。NGF保护和修复病损神经系统的生物学效应,对于中枢神经和周

17、围神经均奏效。(4)另外,通过近年来对NGF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对非神经系统也有一定作用,如调控免疫系统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影响炎性反应等19。2.3 NGF的药物学进展 NGF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可能成为许多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如视神经损伤、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颅脑创伤、脊髓损伤和周围神经病等。雄性小鼠颌下腺提取的mNGF具有安全、有效和毒副作用低的特点,是最常用的能够满足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条件的NGF,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已在国内上市,药代动力学显示大鼠肌注后达峰时间越为4小时,24小时内吸收率高于80%,主要从肾脏排泄,极少部分随粪便排出。注射用鼠神经生

18、长因子具有治疗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和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等疗效,给许多患者带来了福音。现在临床应用的NGF多数经肌肉注射给药,绝大多数用来治疗周围神经的病变,NGF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自然状态下难以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对于大脑内部疾患的治疗效果甚微。BBB是血液与脑组织间的一种特殊屏障,由血管内皮、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构成,能够选择性地限制部分物质出入脑组织,对大脑具有一定的保护性。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BBB在某些条件下能够增加通透性:李兵等人发现颅脑损伤后BBB能够一定程度上开放,开放的通透度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NGF能随着BBB的开放而进入脑组织发

19、挥作用20。周文莉、严超英研究组通过对大鼠的实验发现脑组织缺氧能使BBB的通透性增加,利于外源NGF通过静脉抵达脑组织发挥作用21。刘曾旭等人深入研究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发现若紧密连接的结构和功能因外伤、缺血、缺氧、感染、免疫及理化因素发生改变,会不同程度地造成BBB通透性升高22。基于以上多项研究,可以推测NGF在脑缺血时能够透过BBB的机制可能为:(1)BBB的结构被破坏:血管内皮和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是BBB的两大组成结构。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BBB具有选择性的基础,当脑缺血发生时,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变得宽大疏松,导致BBB通透性增加22。星形胶质细胞对维持BBB的功能

20、具有关键作用,脑缺血会使星形胶质细胞的足突变得肿大,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23。(2)特殊转运途径的开启:脑缺血能够启动不饱和的跨膜扩散和需特异转运蛋白的饱和运输24,使得NGF等大分子物质能轻松通过BBB。脑缺血发生后,NGF从脑组织经通透性增高的BBB进入血液,使得NGF能够在外周血中被检测,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血清NGF含量有密切联系。尽管在一些条件下BBB会因通透性提高而开放,NGF能自由进出BBB,但是难以在脑组织中维持理想的浓度,使其发挥稳定的生物学效应。针对NGF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困境,目前许多国内外专家对NGF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重组细胞注入法、置管脑外注药法、特制眼液滴入

21、法、神经通路给药法、聚合物植入法、化学连接法、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技术等新的给药途径25-27;Ding Y等28通过大脑中动脉短暂缺血模型研究发现,运动能提高颅内NGF表达;黄国栋团队将NGF封存于纳米柔性脂质体内,通过实验证明载NGF纳米柔性脂质体能够有效地促进其突破BBB29,以上研究有望拓宽NGF的临床应用领域。2.4 缺血脑组织NGF的含量变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脑组织中NGF的含量较低,但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成熟和损伤后修复的意义重大。刘鹏研究组30发现使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皮层缺血半暗带NGF阳性神经细胞数目高于假手术

22、组,提示脑组织缺血能上调缺血半暗带NGF表达水平,并推测脑组织在缺血情况下其内源性保护机制的开启与脑内NGF表达上调有关。Lindvall O等国外专家31发现脑缺血2小时后即出现NGF mRNA的表达增强,表达程度取决于脑组织缺血时间及病损程度。我国张辉等32采用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在局灶性脑缺血后24h发现NGF在缺血边缘区的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胞浆内的表达均有明显上调,其中单纯脑缺血比合并其他疾病的脑缺血患者NGF表达更为明显。魏孟琳、邹玉安等33通过相关实验也得出相似的NGF表达结果,他们发现

23、实验大鼠的脑组织梗死区NGF的表达在发病初期有所增加,并在2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段淑荣、王海涛等人34则解剖了多例脑梗死患者大脑,研究了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在不同时间点NGF的表达情况,发现脑组织在缺血后4.510小时NGF表达开始增多,缺血后24 70小时达高峰,34天开始下降,缺血56天仍有较多阳性细胞表达,提示NGF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同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表达时间上与NGF相

24、重叠,三者对脑梗死后受损神经的保护作用可能具有协同性。通过以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脑组织缺血后可以提高NGF的释放,使缺血脑组织NGF的含量升高。且NGF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5展望NGF是一种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和修复作用的大分子蛋白,其独特的生物学效应使其在治疗神经病变尤其对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近年来,在探索治疗中枢神经病变的道路上,已有多项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病例35-37表明NGF在治疗脑梗死等疾病中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NGF的研究重点由周围神经逐渐转向中枢神经,NGF与脑梗死的关系也愈加受到密切关注:应用外源性NGF能使脑梗死病人在认知、语言和运动等

25、方面有明显改善,降低致残率;通过检测脑梗死病人血清NGF的含量可能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3章 实验研究3.1 资料与方法3.1.1 临床资料脑梗死组患者的纳入条件: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且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38。纳入标准:(1)入院时尚在发病24小时内;(2)行头部核磁检查,明确显示脑部急性梗死灶;(3)具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的定位体征。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系统的危重疾病者,如严重的心肺疾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2)伴发凶险的感染性疾病者;(3)体内代谢

26、障碍或旺盛,患有代谢性疾病者;(4)免疫调节失衡,免疫功能异常者;(5)具有肿瘤病史、器官移植史的患者;(6)近4周内有手术、外伤史者;(7)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按照以上标准共纳入患者90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43人。年龄在4378岁,平均年龄为62.19±6.34岁。根据郭玉璞39病灶大小分型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三组:小梗死灶组(病灶最大直径15mm)、中梗死灶组(15mm病灶最大直径50mm)和大梗死灶组(病灶最大直径50mm)。经既往病史询问、详细体格检查和多项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共招纳对照组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11人,女性9人,年龄在4475岁,平均年龄为63.

27、57±6.22岁。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2 标本收集脑梗死组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d、7d和14d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ml,血样经检查无溶血后离心处理15分钟,取上层血清置于Eppendorf管中放入-70冰箱保存。采集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1次,采集处理的过程与脑梗死组无差异。3.1.3 实验方法检查各样本无气泡、浑浊沉淀和反复冻融后,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血清NGF含量的测定。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对比度的吸光度(A)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再根据样品的A值在回归方程上计算出对应的样品浓度。3.1.4 统计学方法

28、实验所得的原始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之间的对比采用t检验,用方差处理分析多组间的比较,用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得到的计量数据,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3.2 结果3.2.1 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含量的动态变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的含量(ng/ L)分别为16.04±1.33、12.26±1.90、9.70±2.73,对照组为5.43±1.27。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脑梗死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

29、脑梗死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含量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详见表3.1、图3.1。表 3.1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不同发病时间血清NGF含量的动态变化(±s,ng/ L)组 别 n NGF对 照 组 20 5.43±1.27梗死组1d 90 16.04±1.33*梗死组7d 90 12.26±1.90*梗死组14d 90 9.70±2.73*#注:*表示实验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示发病7d与发病1d比较P0.01,表示发病14d与发病7d比较P0.01。注:*表示实验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示发病7d与发病1d

30、比较P0.01,表示发病14d与发病7d比较P0.01。图 3.1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不同发病时间血清NGF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图3.2.2 急性期脑梗死不同病灶大小及不同发病时间患者血清NGF含量的动态变化大梗死灶组患者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含量(ng/L)分别为18.31±0.46、14.94±0.62、13.71±0.63;中梗死灶组患者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含量(ng/L)分别为16.20±0.42、13.08±0.73、10.76±1.11;小梗死灶组患者发病第1d、7d和14d血清NGF含量(ng/L)

31、分别为14.96±0.39、10.54±0.81、7.32±1.06。经统计学处理,不同发病时间点内的大中小梗死灶三组患者血清NGF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 3.2、图 3.2。表 3.2 急性期脑梗死不同病灶大小及不同发病时间患者血清NGF含量的动态变化(±s,ng/ L)组 别 n 发病1d 发病7d 发病14d大梗死灶组 18 18.31±0.46 14.94±0.62 13.71±0.63中梗死灶组 30 16.20±0.42 13.08±0.73 10.76±1.11小梗

32、死灶组 42 14.96±0.39 10.54±0.81 7.32±1.06注:表示小梗死灶组与中梗死灶组比较P0.01;表示中梗死灶与大梗死灶组相比较P0.01。注:*表示各组间后一组与前一组比较P0.01。图 3.2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病不同时间不同梗死灶大小血清NGF含量动态变化比较图第3章 讨 论NGF是神经生长因子家族中最重要的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之一,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尤其在大脑内广泛存在。NGF与相应受体结合后,经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NGF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维持神经细胞的成熟40;当机体处于病态时,NGF可以促

33、进病损细胞修复,抑制细胞凋亡41。因此NGF拥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NGF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神经系统发育的初期,NGF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NGF能提高成熟神经细胞的生存力,可以维持神经系统的成熟状态;当神经系统损伤时,高表达的NGF可以稳定细胞内外的环境,促进病损神经细胞的修复;此外,NGF对于非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积极作用。脑组织缺血后,受堵塞的血管周围有少量血液渗出,局部缺血脑组织出现水肿,大脑耐受缺血缺氧的程度较弱,短时间内就能引发脑梗死42。脑梗死急性期病灶是由大量神经细胞死亡的中央坏死区和周边仍残存部分侧支代偿性循环的缺血半暗带组成,

34、尽可能地减少神经细胞坏死、挽救缺血半暗带是缺血脑组织上调NGF表达的原因,NGF能通过以下机制来保护和修复缺血脑组织43-45:维持胞内Ca2+浓度稳定:脑组织缺血会导致细胞外Ca2+超速内流,使之在胞内不断积滞造成Ca2+超载。NGF通过对钙调素、钙通道和排钙系统等方面的作用,维持胞内Ca2+浓度稳定,保护受损神经细胞;提高自由基清除率:自由基是体内多种生化反应的产物,具有强氧化性,绝大多数自由基能通过多种途径攻击人体。在健康人体内,自由基处于平衡之中,脑组织缺血会打破原有的秩序引起自由基剧增,导致缺血脑组织的损伤。NGF能增强多种清除自由基的蛋白酶活性,提高自由基清除率,减轻受损细胞的危害

35、;降低谷氨酸浓度: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且作用极强,能够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脑组织缺血时,细胞内谷氨酸浓度往往超标,造成神经细胞坏死。NGF能通过多种途径稳定谷氨酸浓度,并进一步减缓多种具有攻击性的离子的浓度激增;抑制一氧化碳(NO)的负性作用:NO在脑缺血早期能发挥增强缺血半暗带区域血液循环的正性作用,但晚期具有加重中央坏死区损害的负性作用。NGF可以降低生成NO的酶活性,减轻部分负性作用;减缓细胞凋亡速度: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环境促使大量细胞凋亡的因子被激活,NGF控制Bcl-2等多种蛋白的转录翻译,使神经细胞凋亡速度明显下降;其他机制:NGF能提高受损神经细胞代

36、谢率,提高大分子物质合成速度46。NGF能诱导血管再生47,促进髓鞘形成48,抑制海马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通道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7,TRPM7)的表达,延缓细胞死亡49。NGF还能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为神经细胞50,使其能部分替代已受损的神经细胞,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缺损。通过本研究结果表3.1、图3.1可以发现,急性期脑梗死组发病1d、7d和14 d血清NGF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如下:(1)当脑梗死发生时,BBB的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大大增加,使脑内的NGF能够透过BBB进入血液,导致血清中NGF含量增高。(2)缺血脑组织周边区域中,特定的神经细胞、部分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够强力上调NGF的表达51。(3)脑梗死发生后,激活SHH(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使NGF的表达增加52。(4)脑梗死发生后,会诱导一系列特殊基因的表达与蛋白的合成,如即早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IEGs)、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