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及其本质配套练习_第1页
创业及其本质配套练习_第2页
创业及其本质配套练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创业及其本质配套习题一、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 为什么要研究和学习创业?创业发生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前端,是比较特殊的经营活动,从中能够学习到创业精神和技能;伴随着社会转型,创业活动越来越活跃;创业活动可以增加就业,富于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贡献。2. 创业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创业与创新紧密相关,与创新相比,创业更加明确地强调顾客导向,强调创造价值和财富。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并实现快速成长。3. 创业过程包括哪些活动?创业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大体来说,创业过程包括了识别机会、开发机会、实现机会价值三个大的阶段,具体来说,包括产生创业动机/

2、决定成为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整合资源、创建新企业或是新事业、管理新企业、收获回报等主要活动。4. 创业过程包括不少具体的活动,但创业者从识别到创业机会到创建新企业的时间一般都很短,这是为什么?创业的实质在于识别和把握机会,机会存在时间很短,这要求创业者必须快速甚至超前行动。5. 说说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网络平台对创业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有助于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门槛,有助于发挥创业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6. 为什么要对创业活动进行分类?创业活动相对复杂,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创业活动,发现其内在的基本规律;分类也有助于创业者发现影响创业活动及其效果的重要因素,提

3、升创业活动的成功率和效果。7. 结合本章介绍的创业分类,你还可以说出哪些创业类型?在众多的创业活动中你喜欢哪种或哪些类型的创业,为什么?答案:略。8. 创业研究从关注创业者特质转向创业活动和行为,这种转变有什么意义?只有研究对创业过程中活动和行为,才有可能揭示创业活动的规律并从中可以识别到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和技能。另外,这种转变也意味着创业研究越来越走向深入。9. 阅读完本章,你理解了大多数创业管理教材都从创业过程展开的原因了吗?答案:略。二、判断题1. 创业就是创建新企业。 对; 错2.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相应的专利才能考虑创业问题。 对; 错3. 创业活动经常表现为机会导向而非资源导向。 对;

4、 错4. 创业与创新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对; 错5. 一位妇女喜欢为家庭聚会制作开胃食品,朋友们经常称赞她,告诉她这些食品有多么的美味。后来她建立了一家公司来制作和销售开胃食品。这不属于创业行为。 对; 错6. 给别人打工的收入构成了创业者创业的全部机会成本。 对; 错7. 收获回报就一定意味着要把企业卖掉。 对; 错8. 一般来说,与机会型创业相比,生存型创业的成长性要弱。 对; 错9. 个体创业和公司创业在创业精神方面不存在本质的差异。 对; 错10.在毕哈德构建的投资、不确定性与利润的动态模型中,冒险型的创业的利润率最低。 对; 错11.创业者特质研究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创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

5、度取决于创业者的天赋。 对; 错12.基于创业活动的创业研究有助于挖掘和发现创业活动的一般规律。 对; 错13.创业研究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前端。 对; 错14.创业技能是无法培养的。 对; 错15.创业只是会改变创业者的命运,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大。 对; 错答案:1.X;2.X;3.;4.X;5.X;6.X;7.X;8.;9.;10.X;11.;12.;13.;14.X;15.X三、实践题1.找你身边的一个创业者,去和他或她聊聊,看看他或她在干些什么,然后总结看你有没有什么收获?2.周天勇说数字 周天勇:中小企业发育不足 谁来拯救就业危机,新青年权衡2007-07-26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

6、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约34万人待业;2002年,约37万人待业;2003年,52万人待业;2004年,69万人待业;2005年,79万人。到了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突破400万,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不乐观。不仅如此。从整个城镇就业形势来看,按照1990年的城镇人口从业水平推算,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17%左右。今后5年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企业改革和产业调整劳动力、消化往年失业等四大就业压力,需要每年平均提供24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不能拓宽就业渠道,到2010年,我国城镇将积累1亿左右的失业劳

7、动力。就业,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获得经济收入与生活保障的基本形式。如果就业形势艰难,人们对收入来源与生活保障没有信心,会导致很多社会经济问题例如我国当前出现的内需不足、过度储蓄、盲目投资房地产等,甚至会威胁到整个社会的治安与稳定。问题的严重性,迫使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我国就业形势艰难的原因和对策。中小企业社会就业的命脉在具体分析我国就业形势艰难的原因之前,来看两组关于就业状况的数字:2004年,我国新增就业的837万人,其中私营企业449万人,占新增就业的53.6%;有限责任公司175万,占新增就业的20.9%,个体工商户144万,占新增就业的17.2%;而国有企业不但没有增加就业,反而减少了16

8、6万个工作岗位,集体企业也减少了103万个工作岗位。也就是说,2004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91.7%是被个体、私营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小企业所吸收。再看2005年经济普查反映的中国各地区每千人拥有企业的数量:上海12.4、北京9.32、天津5.7、浙江5.4、江苏3.7、广东3.3,其余省市区都在每千人3个以下,其中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在1.5个水平以下;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最多的地区是浙江,每千人达58.5户,最少的省市是贵州,为每千人19户左右(上海的数字与贵州相同,但上海每千人企业数量为全国第一位)。这些数字表明,在我国,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较多的地方,是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实际失业率

9、不高、能大量吸收外地劳动力就业的地区;反之,则是经济不发达、城镇实际失业率高、向外挤出剩余劳动力的地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统计上的规律: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中企业总数的99.5%以上是中小企业。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每千人口的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平均在4055个;全部劳动力在灵活职业、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的比例在6580%。以经济升级成功的日本、韩国和台湾为例:2000年的日本,中小企业共508.9万家,占企业数99.7%,每千人口企业数量为41个,从业人员4168万人,占总就业人员比重72.7%;2004年的韩国,人口为4829万人,企业数量为280万个左右,

10、每千人企业数量将近58个,微型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比率占总就业的80%;2001年的台湾,中小企业数量为107. 8万家,占岛内全部企业98.18%,每千人口企业数量48个,就业人数为728万,占全部就业劳动力比率的74%。与上述东亚国家或地区相对照的是拉丁美洲。从拉美的发展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除了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道路外,对于企业资本,特别是国外资本实行了国有化改革,但是许多国有国营企业效率较低,长期亏损。而且,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中,创业和投资的政府管制障碍很大,严重影响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其结果是:拉美经济的一个特点是企业规模结构中,特大和大型企业相对多,每千人微型和中小企

11、业相对比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少,失业人口多比东亚国家更多。我们来看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就业和产值比重的一个比较:东亚与拉美部分国家和地区工业领域里的中小企业和就业比较表国家或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占整个就业的比重中小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产值的比重韩国199061.744.3台湾199156.540.9巴西198541.324.0墨西哥198638.017.1智利198445.422.3哥伦比亚198434.817.4注:韩国中小企业雇工人数低于300人,其他国家或地区低于100人。转引(德)蕾吉娜 克瓦尔曼,耶尔格 梅耶尔-施塔莫尔:中小企业的生存性促进:着眼点及互补性,

12、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编:德国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分析与评估,第8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再看东亚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与拉美一些国家失业率的比较:东亚与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失业率的比较国家和地区198082199092199497200002日本2.02.23.45.4韩国2.52.63.1中国台湾1.36(1981)1.7(1988)1.8(1995)3.0(2000)阿根廷2.36.716.319.6巴西2.86.56.99.4智利10.44.45.37.8秘鲁9.47.78.7委内瑞拉5.97.710.315.8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0、世界发展指标2005,中国财政经济

13、出版社2000和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劳动工资统计资料(19491985)、中国劳动工资统计年鉴(1990)、中国统计摘要(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1990、2002年版。这些数据反映的规律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地区,如果要正常地实现就业结构转型和容量扩张,全部人口每千人平均拥有的企业数量(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上升。按照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经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挤出的劳动力中的大部分,即6580%的劳动力,要向微型和中小企业转移。比照这样的规律,来看中国的情况:根据2004年全国

14、经济普查的数据,我国企业数量为325.0万个,就业劳动力为16668万人,每个企业就业规模51人,其中私营企业198.2万个,就业人数3700万左右,平均规模为19个人;按照13亿计算,每千人口拥有企业仅为2.5个,低于1960年日本每千人4.5个和台湾1952年4个的水平。2004年,我国的个体工商户3921.6万户, 就业人员9422.4万人,每户规模2.4人,我们将其大部分比照为国际上的自由职业者,或者有一定技能和资产的灵活就业者,并且假设其中算得上中小企业规模的经营者为总数的10%,按照国际上中小企业平均12人规模,可折算为78.5万个中小企业。把这些数目加上,中国2004年每千人口拥

15、有企业数量也仅为3.1个,也低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甚至低于我国建国初期的水平。与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50个企业的水平,差距在15倍左右。由此不难理解,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为何如此艰难。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发育与发展严重不足。“两座大山”压倒中小企业企业是社会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在国家制度存在的条件下,其诞生和运营往往有政府准入和管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由于规模很小,利润相对于大企业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政府的准入和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诞生数量和企业在运营中的生死。在市场制度规范的国家,企业资本金标准门槛低,注册登记时间短、经营范围方式等

16、限制少,注册登记前置审批和许可环节少,微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保障。但在体制转轨的国家,政府的行政规制体制和行政行为没有转变,但随着市场化的扩大,通过权力寻租的机会就越多,寻租获利的收益水平也就越高,由此可能导致政府管制向寻求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方面倾斜和强化。从我国的情况看,在投资、创业、准入、企业运营等政府管制和管理方面,虽然对企业审批项目进行了大幅度的清理,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障碍。一是创业准入的门槛高、环节多、时间长,一些在国外不需要纳入管理的非正规个体和微型企业,也要注册登记;二是政府各种规定的弹性太大,并交叉重复和矛盾,能不能批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与办事机构和公务员的关系。三是对企业随

17、意检查太多,政府执法部门也太多,容易或者已经形成机构或者公务员为寻租而恶意进行检查和执法的局面。由于这些因素,中国企业法人和个体工商户增长情况很缓慢。按照统计局普查数据,1998年我国企业法人为262.8万家,2004年为325万家,19992004年期间,关闭与新增相抵后,只增加了62.2万家,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每年仅增加10万家法人企业。每个企业按大中小和微型统算,如果平均吸收20人就业,年平均由企业增加的就业关闭与新增相抵后,年新增企业解决的就业每年只有200万人。另据国家工商局的登记统计,1999年,我国个体工商户为3160万户,2004年时,下降为2350万户,19992

18、004年在工商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减少了770万户,平均年减少128万户。 当然,工商局的统计中缺少一部分没能管理的非正规个体经营户,但是,可以看出,无论是微型和中小企业数量,还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在现行的行政管制和管理体制下,增加速度异常缓慢,甚至会萎缩。影响到企业的创业活力和生存数量另一个因素是政府向企业收取的税费。道理很简单:高税率导致新拟进入的投资者不愿投资项目;原有的企业由于税率太高,利润太低,不愿意扩大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一些企业可能由于政府的税率太高,发生亏损而倒闭。这样,企业生存数量与税费负担成反比。现实中,中国目前的投资、创业和企业经营的实际税费负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征税税率较高

19、。具体表现在:1、企业所得税率较高,为33%,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在25%以下;2、对一些微型和中小企业,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业主又要征收个人所得税,重复征税;3、虽然正在试点改革,但是,绝大部分地区企业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不能进行税收的抵扣。二是政府各部门的收费和罚款较多。政府收费的部门有:工商管理、质检、城管、劳动、交通、公路、卫生防疫、教育、消防、环保、林业、土地、规划、建设、人防、公安、交管、民政、人事、计生、街道办事处等等,不收费的政府部门没有几个。2005年进入统计的预算外资金可能超过5000亿,没有进入统计的预算外资金,也收了5000亿。根据世界银行专家的看法,政府收入比较规范、人

20、均750美元左右的国家,最佳税负只需维持在18%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一般在16-20%的水平,如1990年泰国为21.3%,印度为20.5%,韩国为18.5%。如果仅仅按照税收计算,2004年我国GDP税负率仅为15.1%;加上政府征收的社保费,上升为18.7%;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则实际的GDP税费负担率为25%,到了发展中国家的上限。 在政府各部门的收费和罚款中,相当部分落在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中小企业身上。例如,小商小贩每月向税务部门缴纳50元左右的税,但按规模大小不等向工商管理部门每月大约要交150350元的工商管理费,向工商或者城管要交每月150300元的场地费,工商户和私营企

21、业年审时还要交一大笔年审费,还有办照费、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费、订报订刊费、办班培训费等等,一年工商系统收取的各种收费和罚款,估计在500亿元以上。其他还有食品卫生系统办理卫生许可证收取300多元,餐具检验费几百元;质检部门办理QS认证要1万多元,锅炉检验1000多元,地磅检验2000多元,机构代码证要150元;药检部门办理药品零售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等,需要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卫生部门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医师许可证,证照费几百元,另外资料费还要收几百元,等等。中国政府各部门,只要与企业的开业、运营、管理有关,无不千方百计向个体工商经营户、微型和中小企业收费,或者罚款。三是企业和个

22、体工商户用于应付行政审批、执法、融资的灰色和黑色成本较高,主要支出于执法中的吃拿卡要、疏通行政审批许可和融资关系中的贿赂。 2005年银行发展报告指出,投资环境政策是企业、政府官员和其他利益集团寻租行为的一个引诱目标。腐败会增加业务经营成本。腐败蔓延到政府高层时,则可能导致政策严重扭曲。政府的高税率,从体制上讲,源自于中国税收制衡上,不是纳税人纳税人代表政府之间的协商制,而是政府主导制定和颁布制;而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灰色及黑色支出,主要应归因于立法的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机构和公务员的不依法行政,以及执法没有监督。财税体制扭曲雪上加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财政对行政部门和行政性事业单位实行了

23、经费完全自收自支、财政拨款和自己筹集相结合、允许党政机构办企业补充经费、全额财政拨款等等体制。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党政机关办企业进行了清理,此项改革较为彻底;后来又对行政性收费进行了清理,但是,由于许多收入项目已经进入了供养机构和人员的支出,财政又无力也不想弥补,量大的收费并没有被清理掉;而财政进行的所谓的“收支两条线”改革,实际上将许多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费合法化了。各级财政希望通过各机构多收行政性收费和罚款来增加财政收入,因而普遍实行超收奖励、罚款分成的体制。这样,许多行政性机构为了超额完成收费和罚款任务,正式和非正式地(如口头)确定目标和下达任务,并与行政人员的工资奖励等挂钩,导致各行政部

24、门设置较高收费和罚款标准,并且各部门各机构重复收费和罚款.这一目前世界上可能中国特有的财政收支体制极大恶化了个体工商户、微型和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我国工商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数量,从1999年时的3160万户减少为2004年的2350万户,其统计的就业人数也从最多的1999年的6241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4587万人。而2004年统计局经济普查数据,个体经营户3921.6万户,个体经营人员9422.4万人,比工商局数据分别多1571.6万户和4835万人。这说明,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导致的企业规费成本太高,使许多个体工商户成为非正规个体经营户。如果将其纳入工商局的正规管理,估计至少还要减少1000

25、万个体经营户和2400万人的就业机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各部门对于微型和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收费和罚款动力,很大程度上是1994年以后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改革所迫。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78%下降到2004年的42.7%;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却明显上升,从1993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57.2%。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相应的变化,一直在70%左右的水平上波动。特别是县乡级财政在整个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更低。地方政府用43%左右的相对财政收入支撑了70%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与分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用

26、68.4%的相对财政收入仅仅支撑59.0%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恰恰相反。这说明我们的分税制在明显提高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事权与财权不统一、收支不平衡等问题。从开支来源结构上看,中央与省靠税,市地靠税、土地和收费,而县乡开支的30%、甚至50%只能靠收费和罚款来维持。这样在县域经济中,收费、罚款越多,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越少;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越少,由于税费来源少,其向他们的收费、罚款就越重,甚至向过路的汽车等打主意,让路政、交管、城管等上路收费和罚款;越是这样,县乡经济越是投资少、生意少、创业难、就业机会少,其失去了吸收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功能,使

27、剩余劳动力过度向大中城市转移和流动。总之,我估计,在中国,由于政府过度的行政管制,加上税费太重,抑制创业和企业活力,每年丧失的个体经营户在180万户左右,失去就业机会430万个;丧失的微型和中小企业在50万户左右,失去的就业机会在600万左右。两项共计每年损失900多万个就业机会。除了就业问题,贫富差距也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2005年至今,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社会的公平问题予以了激烈的讨论。许多学者忧虑,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会步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较大、贫富两头极端化的后尘。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拉美陷阱”概括起来就是:在传统农业占很大比重的情况下,走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

28、优先发展重工业,借债发展特大和大型企业,微型和中小企业数量少,这样剩余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无法得到发挥,中等收入人口比例少,失业人口较多,贫困人口较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农村的农民到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在城市边缘形成贫民窟;而较早的民主化进程,又迫使政府给大量的失业者、低收入者提供与国力和财力不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于是外债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严重,金融潜伏着危机,或者发生动荡。我认为,如果不改变目前重视特大和大型企业发展,忽视、歧视和抑制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体制和政策,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缺乏相当数量的中等收入者,并且因大量劳动力的失业,低收入和绝对贫困的人口也将增多,在分配差距方面

29、必定会象拉美一样,陷入急剧扩大,威胁社会稳定。你也可以进一步找一些资料,然后进行分析。也可以围绕周教授的观点进行讨论,看看创业的贡献以及环境对创业及中小企业的影响。四、测试题测试题1:关于创业导向的测试下面是人们经常用来测试创业导向的9个问题,你可以适当改造成适合个人填写的表格,然后测试。看你的状况是偏左还是偏右?创业导向强的人是应该偏左还是偏右?1总体上,贵企业更倾向于强调对成熟产品(服务)的经营 1 2 3 4 5强调研发、技术领先和创新2总体上,贵企业在最近三年里没有新产品(服务)线上马 1 2 3 4 5有很多新产品(服务)线上马3贵企业新产品(服务)大多只是小部分的改良 1 2 3 4 5新产品(服务)大多是大幅度的创新4贵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具有低风险、低回报的项目 1 2 3 4 5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5基于外部经营环境,贵企业倾向于通过小心、渐进的行动逐步摸索前进 1 2 3 4 5采取大胆的、迅速的行动来达到企业目标6 面对不确定性情况进行决策时,贵企业更倾向于采取慎重的态度,以避免损失 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