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蒙古族草原上的婚礼分析研究工商管理专业_第1页
科尔沁蒙古族草原上的婚礼分析研究工商管理专业_第2页
科尔沁蒙古族草原上的婚礼分析研究工商管理专业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尔沁蒙古族草原上的婚礼科尔沁旅游民俗文化资源的探析摘要:科尔沁“horcin”的称呼历史悠久由来已久。在蒙古秘史这本古籍中便把它称为“弓箭手”或者“携带弓箭者”。根据相关文献表明,该称呼一开始指的是成吉思汗队伍里携带弓箭筒的士战士。在北元时期,“科尔沁”的内涵延伸出了部落的涵义,新中国成立后,相关文献资料中就把“科尔沁”当作地名来使用。科尔沁蒙古族婚礼既有蒙古族鲜明的特征又加入了蒙、汉、满等不同民族的特色习俗。笔者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式深刻剖析和探究科尔沁旅游文化资源,对科尔沁草原婚礼的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同时就科尔沁草原婚礼的婚礼过程,文化符号象征问题等进行了阐述,提出

2、自己的构想和实施措施。关键词:科尔沁;草原婚礼;民俗文化;旅游业引言科尔沁蒙古族婚礼既有蒙古族鲜明的特征又加入了蒙、汉、满等不同民族的特色习俗。婚礼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订婚程序包括寻媳、提亲、设小型哈达宴、大型哈达宴、聘礼宴等几个阶段;第二,婚庆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算好日子定下结婚具体时间、派发喜帖、新郎新建蒙古包落成庆祝,新娘定制新婚嫁衣等物品和送新娘出门茶宴等;第三,送亲迎亲环节,包括新郎赠行箭袋及新娘的欢迎喜宴,新娘家护送新娘出面及新郎的欢迎喜宴等;第四,婚礼后结束工作,包括新娘家看女儿及女儿在选定日子后“回门”(回娘家)等等。除了上述程序之外,还会增加有宗教因素及象征性质的闹

3、洞房活动,新郎新娘两者间的智力竞猜游戏等传统仪式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科尔沁婚礼习俗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慢发生了变化,很多冗繁复杂的仪式慢慢被淘汰了。不过仍然在定亲、成亲等环节中继承了很多欢快又好玩的新婚礼仪。婚礼中的每个环节都融入了某些蒙古族独有的习俗,寄托着大家对新郎新娘两人未来生活的美满和快乐的希翼。在科右中旗地区的个别旅游观光区内,就有为旅客表演科尔沁蒙古族婚礼的结婚仪式,在表演过程中还会邀请旅客来参与互动,亲自体验异域风情。另外,如果旅客中有情侣关系的,也会根据他们自身意愿为其量身定制“科尔沁蒙古族民族婚礼”。笔者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式深刻剖析和探究科尔沁旅游文化资源,对

4、科尔沁草原婚礼的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同时就科尔沁草原婚礼的婚礼过程,文化符号象征问题等进行了阐述,提出自己的构想和实施措施。一、科尔沁及科尔沁文化概述(一)科尔沁概况 1、科尔沁历史沿革 科尔沁“horcin”的称呼历史悠久由来已久。在蒙古秘史这本古籍中便把它称为“弓箭手”或者“携带弓箭者”。根据相关文献表明,该称呼一开始指的是成吉思汗队伍里携带弓箭筒的士战士。2、地理范畴 从地理位置上看,科尔沁领域处于内蒙古东边同东北三省相接壤的区域。曾经的科尔沁地域广阔,就像海浪徐徐翻滚的蓝色大海。科尔沁北边跟大兴安岭南边的嫩江交接,东北来到吉林省长春市的饮马河流域,南部跟辽宁省北镇、法库接壤,西边到

5、达松辽平原西边。从行政规划上看,科尔沁区域包括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兴安盟、吉林省内白城区域和松原市、辽宁省内西边区域以及黑龙江省内大庆区域。在所涉及到的行政区域中,科尔沁文明的主要区域是通辽市和兴安盟这两个地区。(二)科尔沁民俗文化 1、物质习俗 在科尔沁区域发展初期,科尔沁尽管是以游牧作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兼具少量的农业。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的占比逐步增加,科尔沁也慢慢成为游牧和农业共同生产的区域。尤其是清代中期至今,由于统治者制定了“借地养民”的政策,所有皇亲国戚都提出“招民垦荒”的建议,这使得汉族人民不断进入科尔沁草原开荒种田。越来越多的地区也随着持续将牧地开垦变成农地,农

6、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使得以往辽阔的大草原渐渐出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居住区,以往单一的游牧生产方式转变为亦农亦牧的复合型生产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尔沁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不同民族思想的结合成为了科尔沁物质习俗最为显著的特色。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该区域人民的房子、日常饮食、服装等细节,我们都可以发现其鲜明的多民族特色。2、社会习俗在科尔沁民间习俗中,最具特色的习俗就是科尔沁婚礼。尽管它跟所有的蒙古族婚礼同样,具有非常悠远的历史,不过在其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在明清时代,因为被周边地区和中原文化的洗礼,科尔沁婚礼亦产生了非常大的转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婚礼文化。总的来说,科尔沁

7、结婚流程大概包括提亲和定亲、婚前准备活动、迎亲和送亲、喜宴进程和婚后的结束工作等五个部分构成。和蒙古族其余地区的习俗相比,尽管其内容和流程有非常多是一致的,不过在个别细致环节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之处。比如鄂尔多斯地方在准备婚礼之前只需要进行一次定亲礼仪,但是科尔沁地方却需要两次定亲礼仪才算完成;再如,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婚礼过后第三天新娘“回门”看父母,但是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却是新娘家里人在婚礼过后第三天得先去看女儿,之后再看好某个日子,让新娘“回门”看父母。除了以上两个实例之外,还有存在着非常多的细微差异,本文就不再举例说明了。科尔沁婚礼有着非常多的民间文化要素及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拥有着较强

8、的不可替代性,也能够吸引旅游观光者的眼球,可以成为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特色文化资源,由于目前草原旅游产品类型过于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利用这个特有的文化资源,肯定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二、科尔沁蒙古族得草原上的婚礼(一)科尔沁蒙古族婚礼综述科尔沁蒙古族婚礼既有蒙古族鲜明的特征又加入了蒙、汉、满等不同民族的特色习俗。婚礼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订婚程序包括寻媳、提亲、设小型哈达宴、大型哈达宴、聘礼宴等几个阶段;第二,婚庆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算好日子定下结婚具体时间、派发喜帖、新郎新建蒙古包落成庆祝,新娘定制新婚嫁衣等物品和送新娘出门茶宴等;第三,送亲迎亲环节,包括新郎赠行箭袋及

9、新娘的欢迎喜宴,新娘家护送新娘出面及新郎的欢迎喜宴等;第四,婚礼后结束工作,包括新娘家看女儿及女儿在选定日子后“回门”(回娘家)等等。除了上述程序之外,还会增加有宗教因素及象征性质的闹洞房活动,新郎新娘两者间的智力竞猜游戏等传统仪式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科尔沁婚礼习俗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慢发生了变化,很多冗繁复杂的仪式慢慢被淘汰了。不过仍然在定亲、成亲等环节中继承了很多欢快又好玩的新婚礼仪。婚礼中的每个环节都融入了某些蒙古族独有的习俗,寄托着大家对新郎新娘两人未来生活的美满和快乐的希翼。在科右中旗地区的个别旅游观光区内,就有为旅客表演科尔沁蒙古族婚礼的结婚仪式,在表演过程中还会邀请旅客来参与互动,

10、亲自体验异域风情。另外,如果旅客中有情侣关系的,也会根据他们自身意愿为其量身定制“科尔沁蒙古族民族婚礼”。(二)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婚礼过程在1954年之后,科尔沁地区的人慢慢迁到呼和浩特市,在与当地长期交流中,使得自身的民俗习惯,教育制度,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了较大的转变观,逐渐融入了呼和浩特该地的民俗文化中去。笔者本人多次亲自来到呼和浩特市参观和深入调查了该地科尔沁蒙古族独具特色的的婚礼,同时剖析和整理对每一次参与的婚礼仪式的各项细节,尝试总结出科尔沁地区的人在呼和浩特举办结婚典礼的特殊性过程。1、通婚原则首先,在大的民族概念上,当地的科尔沁蒙古族并没有严格限制本族人与其他民族人通婚,只需对方

11、的民俗习惯、社会道德等与本族没有太大差异就可以。再者,蒙占族自古以来就有同姓族人间不能通婚的约定,因此正常来说科尔沁人更加避讳跟同姓的族人谈婚论嫁。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人们对于这个约定也看得比较谈,只需了解清楚双方家庭的过往及环境,没有涉及到近亲关系即可结婚。2、婚礼流程跟以往的科尔沁婚礼比较,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结婚典礼中,并没有非常多的习俗被完整继承下来,大多数时候均糅合了本地其他民族的礼仪习惯,不过仍然有许多具有特色及美好意蕴的礼仪被简化后采用简洁的象征方式继承下来了。实际上,在呼和浩特地区,不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抑或是其他民族,在结婚典礼的很多环节通常都有非常多类似的地方,只是在每

12、个环节的具体细节上会因为每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因素而有所差别。呼和浩特蒙古族结婚典礼的主要程序通常是:求亲、订亲、宵夜喜宴、迎亲、婚礼、送亲。接下来将详细介绍一下这几个流程:第1, 求亲。男女双方在订亲前,男方家人需向女方家人求亲。一般情况下都是男方的亲人抑或请媒婆亲自来到女方家里求亲,假如女人假如都赞同便可进入定亲的阶段。不过,根据蒙占族的传统习俗,男方家人必须经过很多次的求亲才会获得女方家人的允诺。假如订亲获得同意后,通常男方家人需要带上礼物到女方家里“下定”,礼物一般包括哈达、烟、酒和全羊。正常情况下,女方家人一般亦不会规定男方家人送那么多礼物。不过通常有一样礼物是必备的,那就是

13、全羊,其他的礼物就不是一定要送的了。第2, 订亲。通常均是在男女两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过后,认为彼此间合适结婚却又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比如经济条件不允许、今年没有合适的好日子结婚等,不能立刻进行结婚仪式的时候,会先进行一个比较简易的喜宴将男女双方的婚事确定下来。这种喜宴一般需要邀请男女双方主要的家人和长辈来出席,作为定亲的见证人。虽然订亲没有法律约束力,不过在蒙古人的观念中,订亲具有非常高的道德约束力,其约束力有时候甚至高于法律。因为假如双方某一方定亲之后没有履行约定,日后就很难得到社会其他人的信任,而且这种“劣迹”会在当地迅速传播开来,因此,已经订亲的人正常情况下都会结婚的。随着社会风气越

14、来越崇尚仪式简化,因此目前只要男女间的婚事得到了各自家长的同意后,便可一次性举行求亲喜宴和订亲喜宴。接下来,订亲另一项关键议程是谈论结婚的相关事宜,例如确定结婚的日子、举行婚礼的场地、确定喜宴人数以及商讨聘金的数额等等。第三,婚礼仪式: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的结婚仪式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程序,分别包括宵夜喜宴、迎亲以及送亲。在举行结婚典礼之前,女方家里人一般就得提前备好嫁妆,正常情况下,嫁妆主要包括三样物品,第一,两个代表喜庆颜色的深红色旅行箱,旅行箱里面要置办新娘的嫁衣,女方家长还要在衣服下面放上数额在几千到一万不等的钱,传统上把这笔钱称为陪嫁的压箱钱。由于蒙古族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那就是说

15、女方给女儿陪嫁压箱钱时,男方家长也需要给新婚夫妻压箱钱,而且必须翻倍,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女方陪嫁的压箱钱也不适宜过多。第二,同样代表喜庆颜色的深红脸盆,盆子里要盛放成双成对的牙刷、肥皂盒、圆镜、大毛巾。第三,两套全新的棉被,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大红色的被套。通常来说,新娘自家的祖父母会保存一套全新的蕴含着家人美好祝福的蒙古袍,同时女方父母也要准备一至两套全新蒙古袍。而新娘自己则需要准备好三套新衣服,其中一套叫作蒙古袍,是在娶亲时穿的,另一套也是蒙古袍,这一套则是在敬酒时穿的,第三套就是婚纱。女方在结婚前还要确定好伴娘,一般来说,机灵能干、伶牙俐齿、能跳能唱甚至还有一定酒量的,都会成为新娘选择伴娘

16、的首选。男方家里人要做的准备工作也很多,首先,要准备彩礼,也就是传统上所说的四合礼,主要有乳羊、喜糖、喜酒、喜茶等。同时,还需要为未来的岳母定制一套新的蒙古袍。紧接着要确定举办婚礼的的酒楼,因为工作时间的原因,大多数结婚的人都只能将婚期选在假期较长的节假日,比如五一、国庆等,导致能承办婚礼的酒楼短时间内供不应求,所以确定举办婚礼的酒楼显得非常重要,需要提前预定有的甚至需要提前一整年定好酒楼。另外,还需要估计参加婚宴的人员数量,才能确定需要预定多少桌酒席。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来说,酒席的桌数越多就显得越风格,这也跟父母的社会交际关系,家族人数,社会地位、名望等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男方举办婚礼时

17、需要选择一家婚庆公协助策划、主持结婚典礼,同时为婚礼活动进行录制、摄影以及后期处理。另外还得准备好一到两辆婚车,以备迎亲之用。之后,男方也需要选择伴郎,条件基本跟选伴娘是一样的,一般都会选那些机灵能干、伶牙俐齿、能跳能唱还要会喝酒的。最后,男方要确定迎亲人选,也就是陪同新郎去女方家迎接新娘的人员。(三)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婚礼中的禁忌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或村规民约等,既能对当地人们的正常社会秩序及生活关系起到了维系作用,同时又能守护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及价值追求。因此,在科尔沁地区的婚礼中,人们也非常忌讳某些细节,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科尔沁人婚礼中较

18、为忌讳的礼俗。第1, 客人不能拒绝主人端到他面前的食品,比如羊奶牛奶、羊肉牛肉以及茶酒等,而且客人在接过奶茶时一定要用右手亦或是用双手去接。另外,在吃肉时不能够直接用嘴去咬,必须使用小刀一点一点割下食用。第2, 婚宴上不能食用狗肉及马肉。因为牧民马与狗当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第3, 婚宴上忌讳有人穿黄衣服或者黑衣服,所有人的穿着必须得体大方,不能解开衣服扣子露出前胸后背等,特别是小孩子和女人。第4, 不可以在宴席上吵吵闹闹,训斥小孩,也不允许讲一些不吉利的话。第5, 亲朋好友在戏弄新郎的时候,新郎和家里人不能够生气,人们戏称这个叫“结婚二日无人小”。第6, 迎亲时,新郎的姐妹不能同行,这被看作是

19、不吉利的行为。第7, 在迎亲时,到了新娘家门口了也不可以直接进去,得先将送给新娘家的全羊以及其他礼品送进去。第8, 新娘来到新郎家时不能踩到门槛,因为在科尔沁地区,门槛代表的是父亲,踩到了门槛相当于踩到了父亲的脖子,同时也不能够让新娘的脚碰到地面,确保新娘的新鞋不带任何尘埃,这主要表明新娘全身干干净净地嫁进了婆家。第9, 新娘不能够随意去串门,因为随意串门会被其他人当作这是个不守家女人。三、解析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婚礼中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涵人类社会涉及的关系相当复杂,因此对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结婚典礼中的文化符号进行探究便显得愈加具有实践意义。一方面,深入探究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人婚礼中的文化符

20、号及其象征意义,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科尔沁、蒙古人婚礼中的优良传统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亦有利于促进浩特科尔沁蒙古人婚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1、婚礼前在女方家过夜,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族婚礼中有一个特殊的风俗,跟其他民族差别也非常大,就是新郎新娘在婚礼前要到女方家过夜。在女方举办酒席的那一天,新婚夫妇被要求酒席结束后要一起回去女方家里,而且还要住上一晚。在当晚,也会有亲朋好友去闹洞房的传统习俗,一般来说,大家都是选择在新郎新娘结婚的婚房里闹洞房,但是科尔沁地区闹洞房的地方却选择在女方家里,这也是和其他民族差异最大之处,。在传统的科尔沁风俗中,男女双方的

21、家人均要给新婚夫妇置办酒席,同时还有着特定的先后次序。通常情况下,要求新郎上女方家里“求”到新娘,同时顺利通过女方家里置办的酒席后才可以迎接新娘回家,因此在科尔沁蒙古族的风俗中,新娘家置办的酒席必须在新郎家酒席之前,这个先后次序是不容颠倒的。与此同时,做完所有应做的仪式和礼节以后,因为时间的关系,新郎也只能留住新娘家里住上一晚。因而,虽然原有的传统科尔沁蒙古族古籍中没有详尽记录这个习俗,但由于实际情况也使得新郎在参加完女方置办的酒席之后在新娘家过夜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渐渐地,这个没有明文规定的习俗也慢慢成为了所有人都愿意去遵循的一个仪式。因此,笔者认为,如今生活在呼和浩特的科尔沁蒙古族在

22、结婚仪式上仍然遵循着新郎婚前去新娘家过夜的这一习俗并不可以单纯的当作是一类特殊现象,而应看作是对传统风俗习惯的继承和保留。虽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及思想观念的转变,科尔沁地区的人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不去遵循这个以往婚俗礼中很少出现过的没有明文记载的荤素,不过人们依旧没有抛弃它,这从侧面也说明了科尔沁地区的人们对本族婚俗习惯的认同,对科尔沁蒙古族这个身份的认同。2、戏新郎戏新郎既能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也有利于活跃新婚气氛,这个习俗一直都是结婚典礼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中,因为历史传统的差异,结婚典礼上戏弄的对象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地方是“戏公婆”,有的地方是“戏新人”和“习难新郎”。

23、在传统的科尔沁风俗习惯中,戏新郎的这个环节采用制止箭袋这个专用词汇来指代,一方面可以逗乐现场,活跃新婚气氛,另一方面也能够延迟新郎去洞房的时间,让新郎感受到能够娶回这个新娘是来之不易的。时至今日,尽管在如今的呼和浩特科尔沁蒙古族婚礼中已经很难再见到“制止箭袋”及传统意蕴上的“抢羊騍骨”,不过现在科尔沁人依旧会以他们独特的形式来继承这个“戏新郎”的习俗。比如,从新郎进门前堵住其去路、要求对歌后才能通过,通过了之后还要吃五味饺子、掰羊腔子等,这都是在渲染气氛的同时,表达了对新人将来生活的一种祝福。本人认为,虽然目前在方式上各种习俗有了较大的转变,但其所要展示的精神都是一致的,不论是传统的习俗中新郎

24、制箭袋和抢羊踝骨,亦或是现在时兴的戏新郎的新颖方式,本质上均是为了活跃新婚气氛,同时又寄托着亲朋好友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3、马镫之歌马镫之歌,即上马酒,是指在新娘家人将新娘送至新郎家后,新郎专门的在新娘的人襟上压上七头,同时为即将回家的女方亲人敬送双杯酒,同唱的祝愿幸福安康的歌;这个习俗发展到现在,则演变成新郎在酒席结束之后,在送别女方亲人回家时,向众人演唱马镫之歌,意味着祝愿上马返家的人一路顺利,平平安安。虽然目前科尔沁地区的马镫之歌已然不全是传统习俗中所记载的那样,比如不用跨上马背也无需敬酒,不过这个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意义仍然被保留和继承下来,没有被人们遗忘。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 (

25、一)文化旅游存在的困境 1、重视不够,意识不强 本文所说的重视不够、意识不强,意思是说科尔沁旅游也在成长历程中没能充分挖掘和运用当地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致使当地的旅游产品没有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内涵。第一,从运营旅游业的业主角度来看,基本都是商业化运营,其文化素养不高,这些业主中很多人对本地的民族文化习俗了解得并不多,更谈不上怎样将当地的民族风俗资源利用起来塑造独有的旅游产品,大多数人都仅是追求短期利润,没有进行长远的商业规划。第二,从旅游规划者方面来说,大部分规划者在设计旅游业发展方案过程中都没有重视当地的文化资源,甚至没有深入了解该地区的风俗习惯。这些工作人员在其设计过程中也很少

26、进入到一线实地调查,所以也就无法有效的开发及利用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及精髓。第三,旅游业管理机构的角度来说,没能正确引导当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对旅游业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这也导致了无论是业主亦或是规划者都没能在开发当地民俗资源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发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利于该地区的民俗文化可以在旅游产业化的大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应该引起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业主及相关规划人员足够的重视。2、创意不足,措施不到位 前文已经详细提到,在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业的过程中,不论是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业主及相关规划人员都有着“重视不够,意识不强”的弊端,这都必须引起反思和重视。重视不够

27、,就无法提出科学有效的创意和措施,想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就必须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创新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规划,不但是发展当地经济商业活动,同时还是关乎整个民族发展进步长远规划。假如规划的创意不足,措施不到位的化,不但会导致当地的旅游业停滞不前,无法取得有效发展成果,也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损害及对当地民俗艺术的亵渎。因此,要促进文化旅游的快速有效发展,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设计符合当地文化发展需求的措施。(二)发展文化旅游的几点建议 1、坚决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发展道理 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和形成起来的,因此民族文化也会根据社会的不断演变而发

28、展。民文化旅游是利用该民族当地的风俗习惯及民族活动而发展起来的文化旅游产业。所以,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挖掘当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着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能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假如对民族文化资源过度开发,就会给当地的民族文化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损坏了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这也会误导该地区的民众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失去了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得该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逐步丧失等不良后果。虽然,追求利润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最终目的,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遵循民族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当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

29、展。切忌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而不重保护,以致于破坏和歪曲民族应有的文化精髓。2、要注重开发新型的文化旅游产品目前,科尔沁地区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意不足,这要求相关利益主体应该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断革故鼎新,提高创新能力,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将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完美的展示给游客,从而提高科尔沁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打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和旅游文化,同时也能够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民族文化的有效利益和发掘,有助于继承和发展该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为传统民族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更能够提升该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为该民族未来的发

30、展打造一个更加优质、开发的发展环境。总而言之,科尔沁地区开发新型的文化旅游产品还面临着重重困难,这急需有关管理部门,旅游产业业主,旅游规划机构集思广益,不断创新,也急需社会相关专家学者立足于实践,辛勤探索,齐心协力打造一个关注度高和竞争力强的旅游文化产业。结 语科尔沁民族文化是内蒙古民族自治区民族文化的精华,蕴含着非常多优质的的旅游文化资源及挖掘价值。因此,本文选取了科尔沁地区民族文化资源舞台化开发和利用这个角度,作为探究的切入点和探索方向。笔者将利用资料研究法、类比研究法等探究方式,深刻分析和总结科尔沁地区民族文化资源舞台化目前的发展状态,对科尔沁草原婚礼的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同时分析和解毒就科尔沁草原婚礼的婚礼,文化符号象征等要素,总结出具有一点参考价值思路及建议。但又因为本身能力所限、学术素养仍有很多不足,使得本文的研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在此,希望老师、同学们能够尽可能多的为我提供意见和建议,我才能够借取得更大的进步,以期在今后的研究或工作中取得更多的突破。致 谢本文是在导师的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