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与凝华教案2_第1页
升华与凝华教案2_第2页
升华与凝华教案2_第3页
升华与凝华教案2_第4页
升华与凝华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升华与凝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视频展示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并从中分析得出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2)在教学活动能识别出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与方法(1)学生们运用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以视频展示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为基础,得出升华与凝华的现象的存在及其原理,同时,学生们能正确掌握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2)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能运用学过物理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自主的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并揭示物理学道理;(2)通过介绍一些利用

2、升华与凝华现象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科学第三章 第三节。学生在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已学到一些物态变化的知识,同时,在前两节已对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四种现象有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但对于实际生活中并不罕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却没有直观的认识与理解。他们总以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结构的特点,我将以大量形象直观的讲解展示过程为主,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的展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原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并对物态变化有系统的理解

3、。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四、教学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特点,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学法主要侧重自己收集资料、互相讨论、合作学习为主。五、教具 多媒体工具六、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七、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PPT上出示四句短句:寒冬腊月河水结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雨过天晴湿草地变干、掀开饭盒水珠落下。师:同学们能用前两节学过的知识,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物质变化的过程,是放热还吸热?生:凝固,融化,汽化,液化师:那请大家一起回答下这些现象的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回答,如什么态变为什么态是凝固的过

4、程?设计如下图)分析:让学生联系上两节课学过的内容:凝固与融化、汽化与液化,说出上述四句短句的物理状态变化过程,以便巩固旧知,起到复习效果,同时,根据图标的展示,自然的引出新的知识。(二)学习新课一、实验展示利用ppt上的直线状态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联系:物质气态与固态之间的转化部分。师:物质固态与气态之间,到底是否能转化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用到科学中常用到的方法科学探究。让学生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1.提出问题:物质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化?2.建立假设:能或不能。3设计实验:视频展示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师:在观察实验之前请同学发到书本p135页,同时思考活动中的问

5、题:(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加热,玻璃容器里的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播放碘的升华与凝华视频,一边播放,同时有时暂停对实验的进行解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实验完成后,师: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生:紫色的碘蒸汽生成。师:停止加热,玻璃容器里的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烧瓶底部有碘晶体生成。师: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物质固态与气态之间可以转化。分析:让学生自发得出固态与气态之间可以转化的。师:碘从固态变气态的过程我们称为碘的升华,反之,碘从气态变为固态称为碘的凝华。那么,哪位同学不看书本,从中对升华凝华得出定义呢?生:物质

6、从固态变为气态加升华,反之,凝华。师:如果物质先从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是升华么?生:不是从而得出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师:碘的升华实验过程中如过不用酒精灯加热,碘能升华吗?生:不能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升华需要吸热,反之,凝华需要放热。师:在学习了升华凝华后,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所有的物质状态变化,我们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利用三角图) 分析:学生们对物质的变化有系统的了解,强化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二、升华和凝华的日常生活实例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吗? 学生讨论:举例:实例1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卫生球)到哪里去了?实例2 猜想隆冬时节,针状雾凇这种自然现象是怎么

7、形成的?实例3 冰棍外表的“白粉 ”是怎么形成的?实例4 药店里的药味实例5 冰冻的衣服晾干师:请同学们用刚学过的原理解释p136页探讨的问题(灯泡永久了为什么会发黑?)分析:用刚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加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三、讨论师: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运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原理,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应用吗?应用: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舞台的烟雾。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教师指导。资料的展示并结合P137页的图,引导填空的方式,请同学们回答(加黑的字体为填空内容)。:这里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

8、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溶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分析:了解降雨的过程,同时巩固知识点。练习题的巩固:四、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自然现象图片展示云,重点讲述降水的形成过程图片展示雪,让同学讨论、教师指导形成过程: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雪图片展示雾,同学讨论形成过程:在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图片展示露:间的气温比白天低,所以,在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液化)在植物和其他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露。图片展示霜:在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

9、物时,会凝华而形成白色的霜。总结:分析:通过总结对自然天气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加深记忆。(四)课堂小结让学生小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一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概念。二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三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四 学到了探究物理、学习物理和触摸物理的方法。(五)课堂质量检测1、用久了的灯泡里的钨丝会变的很细,这是 ( ) A.钨丝的升华现象 B.钨丝的凝华现象 C.钨丝的汽化现象 D.钨丝的熔化现象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A.樟脑丸变小. B.露水的形成 C.湿衣服变干. D.地面上的霜3、人工降雨是人们用飞机把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撒在高 空,使空中结云,再降雨,其形成原因是 ( ) A.干冰能熔化成雨滴. B.干冰变成云,再降雨. C.干冰升华吸热,先降温使水蒸气形成云,再降雨.4、如果我们能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种固态物质具有 ( ) A.升华的特点 . B.凝华的特点. C.熔化的特点. D.蒸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