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于识字教学_第1页
有助于识字教学_第2页
有助于识字教学_第3页
有助于识字教学_第4页
有助于识字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有助于识字教学; (参见彭礼梅(参见彭礼梅 古文字与简笔画相结合,探讨古文字与简笔画相结合,探讨小学识字教学学号:小学识字教学学号:20001211082000121108;吴颐人编;吴颐人编常用汉字演变图说上海书店出版社常用汉字演变图说上海书店出版社 ) 让学生观察图形与小篆里的瓜字字形,找出两者的联系:上面是瓜藤或者瓜蔓,下面是结的瓜的形状。然后解释古人的造字思维:因瓜的形状用简洁的线条表现出来之后,不能使人一看而知是瓜。为了准确表示瓜,古人在造字时就连带把瓜蔓也画了出来 。 人:像侧视垂手站立的人形。本义是指人类,是所有人的总称。以“人”为形符的字,大都与人类及其行为状态有关。人字做

2、偏旁时变为“亻”。 大:像一个两手伸平、两脚分开正面而立的人形。本义指大人,后引申指在面积、体积、力量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自:像人的鼻形,本义即指鼻子。后来多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而在“自”下增加一个“畀”字作声符,另造一个“鼻”字来表示鼻子。 王:像无柄斧状的兵器钺的形象。古代的军事首领用它来指挥士兵作战,钺因而成了权力的象征物,王也成了君主的称号。 ) 斤:像一把曲柄的斧头之形,斧头上加箭头表示它的锋利。斤的本义即指斧头。现在的斤字,则多用作重量单位名称。斤可作声符,亦可作义符。从斤的字多与斧头及其作用有关。 ) 衣:衣字是古代上衣的局部图形:上为衣领,左右为

3、衣袖,中间是交衽的衣襟。故衣的本义是上衣,又泛指衣服、服饰。从衣的字多与衣服和布匹有关。 云 :像云气回旋飘动的样子,其本义是云气。 ) 石:像山崖下一块石头之形。本义:崖石、石头,泛指各种各样的石料。因石性坚硬,故从石的字多与石质及其坚硬的属性有关。 气:三横画而中间一横短,像云气层叠而中虚。为了有别于三字,后来把上面一横往上翘,表示接着天;把下面一横往下拉,表示接着地。本义:空气、云气,引申为泛指一切气体,或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后还用来指人的精神状态或作风习气。从气的字,与云气以及各种气体或气息有关。 牛:像牛头,突出牛角和大耳朵。从牛的字多与牛、牛属动物及其动作行为有关。 羊:像羊头

4、,突出了卷角、耳和面颊。从羊的字与羊和美食有关。 犬:像一只竖立起来的狗,突出瘦腹、翘尾。本义:狗。从犬的字与狗或兽类有关。 一头牛/一头羊 一条狗 禾:像一棵粟,有茎、叶、根和穗。本义:粟,后多指稻。从禾的字,多与农作物或农业生产有关。 )户( 门( 门:甲骨文的门字是一个双扇的门形。从门的字多与门有关。 户:单扇的门。一扇为户,两扇为门。甲骨文的户字是一副门扇的形状。其本义指门扇,又泛指门窗,引申指人家、住户。从户之字多与门、窗、房屋有关。 会意字 保:甲骨文的保字,像一个人把婴儿放在背上并伸出一只手在后面加以保护的样子,后来这只手形与人形分裂,变成右下的一点,为了平衡,又在子字的左下增加

5、一点。本义:人背着孩子,背负。引申为护理、抚养、养育之义,进一步引申为保护、保佑、保卫等义。 采:甲骨文的采字,像人用手摘树木上的果实或叶子的样子。本义:摘取。引申为采集、收集、取得等义。 休:休字从人从木,像一个人背靠大树乘凉歇息的样子。本义:休息。休息必须停止行走或劳动,故引申为停止。停止是运动过程的终结,故有完结之义。休息用以解除疲劳是好的,故又有美好、吉祥等义。 三、有助于纠正错字;(参见曹兆兰正字指南,1992年海天出版社; 谈谈常用汉字易错字的教学, 载深圳教学研究1996年总第11期 ) 有些容易混淆、容易写错的字往往是不明字源、不晓字理所致, 对这类易错字进行字源分析, 就会明

6、确字形与词义联系的理据, 加深对字的理性认识和感性印象, 自然就不会写错了。如:例1:即 j / 既 j即 jA书何易于:“益昌民多即山树茶。”(靠近山种茶)B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当日)C干将莫邪:“王怒, 即杀之。” (立即)D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就)E论积贮疏:“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 国何以相恤?” (即使) “即”与“既”形近音近,特别不易分清。“即”的古文字字形是“”,是一个人面向食器长跪挺身的形象。字义就是人靠近食器将吃饭,引申指一般的“靠近”、“就近”。A句“即山树茶”意思是“靠近山种茶”,还如: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即席、即位、即景生情。再

7、引申就指时间的接近, 如B句“即日”意思是“当日”。c句“即”意思是“立即”。再发展就指在前一情况下就便出现后一情况,如D句“即”意思是“就”。由“就”、“就便”的意义再进一步演变为“就便”、“假若”、“即使”义,E句为“即使”义。既 j a六国论:“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已经) b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已经) c 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 (已经)“既”的古文字字形是“”,右边是一个人口朝外的形象,表示已经吃完了(“既”的右上部分是朝外的口),所以“既”有“完了”、“已经”的意思,a、b、c句都是“已经”的意思

8、。还如:既往不咎、一如既往、既定方针、既得利益、既然。“即“既例2:丹 / 舟 核舟记:“又用篆章一,文曰 初平山人,其色丹。”(红) “丹”的古文字字形是“”。说文解字:“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象丹形。”由于赤石是红色,故丹有“红”义,A句的“丹”即用“红”义。 核舟记:“舟尾横卧一楫。”(船) “舟”的古文字字形是“”,象船形。中有三横,将船分为船头、前舱、后舱、船尾四个部分。“舟”的两点实即上下二横所变。 四、有助于理解古诗文的词义; (参见曹兆兰古文字与中学古诗文的教学,载深圳教育2002.10.18 ) 古代诗文中出现频率颇高的某些常用词,其古今词义不同。如果只是简单地列出句

9、中释义,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只能囫囵机械记忆。如果写出古文字形,讲清演变脉胳,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文意义。如: 例1:走(走马观花/败走麦城/鹏城走笔) a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 b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乃亡赵走燕。” (逃跑) c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逃跑) d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迫使操军逃跑) e赤壁之战:“豫备走舸g,系于其尾。” (“走舸”指轻快的小船。) 跑-逃跑-轻快 (走马观花-败走麦城-鹏城走笔) “走”的古文字字形是“”。下从止,表示与脚的动作有关;上象大人的正面形象,两臂一前一后甩开,正象一

10、人快步走即跑的形象,所以其本义是“跑”,a句即“跑”义。有时译为“逃跑”。b、 c句即“逃跑”义。d句用作使动, 是“迫使(操军)逃跑”义。跑步比正常走路速度快, 快艇比普通船只速度快, 所以“走舸”指轻快的小船。 例2:引 a塞翁失马:“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拉弓弦) b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 “拉”铁链 ) c乐羊子妻:“妻乃引刀趋机。” ( “拉”过刀来, 即“拿起”刀) d荆轲刺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拉”直身体, 即由坐席挺身而起) e 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带领) f赤壁之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11、” (向后拉, “引退”、“退兵” ) 拉弓弦-泛指一般的“拉”( “拉”铁链 , “拉”过刀来, “拉”直身体)-引导,带领-引退,退兵 引的古文字字形是“”, 象弓上之弦被拉开之形,本义即“拉弓弦”, a 句即用此义。 由拉弓弦泛指一般的“拉”。b句是“拉”铁链 ; c句是“拉”过刀来, 即“拿起”刀; d句是秦王“拉”直自己身体, 即由坐席挺身而起。 拉弓弦是将弓弦导向后方, 故又引申为“引导”、“带领”义, e句即“带领”义。 拉弓弦是将弓弦退后, 故又引申为“引退”、“退兵”义, f句即此义。 例3:去a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离开)b两小儿辨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

12、中时远也。” (离开)c卖油翁:“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 (离开)d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 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离开)e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离开) 例4:舍a桃花源记:“屋舍sh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屋舍)b李将军列传:“而广行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sh止,人人自便。” (住宿)c赤壁之战:“而操舍sh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 ( 放弃、舍弃”)d劝学:“锲而不舍sh,金石可镂。” (放弃、舍弃)e殽之战:“夫人请之,吾舍sh之矣。” (释放)屋舍-住宿-停留、停顿-放弃、舍弃(事物)

13、-释放(俘虏) “舍”的古字形是“”, 象在高地上建造的房舍, 本义是“屋舍”, a 句 即用其本义。 屋舍的功用是住宿,所以又用作动词“住宿”,b 句中的“舍止”即“住宿”。 住宿就意谓着停留、停顿,由停留、停顿引申为放弃、舍弃, c、d二句均为“放弃”、“舍弃”义。 又引申为“释放”义,即e句。例5:兵a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武器)b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武器)c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武器)d赤壁之战:“悉使羸li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士兵)e鸿门宴:“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士兵)f论积贮疏:“兵旱相乘。” (战争) 武器-

14、士兵-战争 “兵”的古字形是“” , 上是“斤”,即“斧斤”,是一种武器;下是两只手。上下会意, 即两手握持武器。所以,兵有“武器”义,又指握持武器的人即“士兵”。a、b、c三句用“武器”义,d、e二句用“士兵”义。 又由“武器”、“士兵”引申出“战争”义,f句即用“战争”义。例6:间a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ji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空隙)b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jin至赵矣。” (抄小路)c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n。” (一小会儿)d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15、间隔。” (间隔)e屈原列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jin之。” (离间)f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n焉?” (插入) -空隙-抄小路-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一小会儿)-人的距离(间隔)-使人的关系产生距离(离间)-插入“间”古字形是“” , 象月光透入门的空隙,本义即“空隙”。既然门的空隙可以透入月光, 自然也可以透入日光, 所以后来写作从门从日的“间”字。a句即用作“空隙”义。门的空隙是光线的通道, 小路是人的通道, 所以又用作“抄小路”义, b句即此义。门的空隙表明门框与门框有小小的空间距离, 又引申为小小的时间距离, c句即“一小会儿”义。由空间、时间距离又

16、引申指人与人的距离, 即d 句“间隔”义。又用作动词, 指挑拨人与人的关系, 使之产生距离, 即e句 “离间”义。光线由门的空隙透入、插入, 故 f 句又用作“插入”义。 例7:奋a祭妹文:“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 (张开双臂)b冯婉贞:“拔刃奋起。” (人腾跃而起) c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振奋、发扬)鸟展翅奋飞-张开双臂-人腾跃而起-振奋发扬“奋”的古字形是“” , 象鸟儿(隹)从田上展翅而飞,本义即“展翅奋飞”。鸟儿展开两翅与人张开双臂类似, 故a例“奋臂”即张开双臂。鸟儿展翅奋飞与人腾跃而起类似, 故b例“奋起”即指人腾跃而起。又引申作抽象意义“振奋”、“发扬”,

17、 c例即用此义。五、有助于掌握古代诗文的词法。(参见曹兆兰古文字与中学古诗文的教学,载深圳教育2002.10.18 ) 在古代诗文的教学中,经常有“名词活用作动词”、“动词用作使动”等之类的内容。古代诗文中的这一现象应当如何理解,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其中有些用例可以从古文字的角度加以重新审视 ,以帮助正确地历史地理解这一词法现象。.如:例1:鼓a曹刿论战:“齐人三鼓。” (击鼓)b庄暴见孟子:“今王鼓乐yu于此。” (演奏音乐)c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 (弹奏琴)击鼓-演奏音乐-弹奏琴 “鼓”的古文字字形是“”,其左边象一只立着的鼓,而右边是一支手持鼓槌击鼓

18、,其本义正是动词“击鼓”。现代汉语中,“鼓”用作名词而不用作动词,由于学生是先掌握了现代汉语,然后才学习古代诗文,以现代汉语的习惯,自然,“鼓”是名词,而“齐人三鼓”之“鼓”是“活用”了。这是以今律古,即以现代汉语的立场现代汉语的立场去分析古代汉语。其实,从古代汉语的古代汉语的历史历史演变来看,“鼓”本是动词,用作动词是其本用,不是“活用”,倒是后来演变为“击鼓”的表达方式,使其中的“鼓”字变成名词了。 由击鼓又引申为“敲击”、“演奏”义,b句、c句即用此义。例2:雨a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动词:下雨)b论积贮疏:“失时不雨。” (动词:下雨)c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名词:雨) “雨”的古文字字形是“”,象天下雨之形, 下雨必有雨水、雨水自天而下, 故“雨”字既用作名词“雨水”、又用作动词“下雨”。a、b句即用作动词“下雨”义。甲骨卜辞中已常用作动词“下雨”义。如“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