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双毅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005_第1页
黄双毅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005_第2页
黄双毅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005_第3页
黄双毅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005_第4页
黄双毅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00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 班级 怂哥 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005 2016年3月12日星期六 姓名 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005十春节抢红包别让“手机抢红包”成为唯一的年俗莫让“抢红包”变成隔阂“抢红包”也是一种年味十一建议三大节日放假记住宪法,不能靠宪法日放假宪法日放假并非不可行建议元宵节放假 一边倒支持不等于正确“重阳节是否该放假”真的很重要?十二莫言建议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十、春节抢红包春节里发红包本是传统的习俗之一,但由于网络支付平台的发展,今年春节里最流行的还是“手机抢红包”,对此很多人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挺新鲜的;有的人认为这无非又是一次商家们营销的把戏,还有的人认为网

2、络平台缺乏安全性,还是传统的比较靠谱。请问你对当下通过网络来发红包这一现象怎么看?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评论:观点?理由?做法? 1别让“手机抢红包”成为唯一的年俗2016-02-17 长江时评郭元鹏 一岁一新年,互联网时代会让过年发生怎样的变化?2月13日,蚂蚁金服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推出首份互联网新年生活方式报告,用数据的方式为我们解开互联网时代的年节新象。数据显示“手机抢红包”成为了新的年俗。在福建省发红包排名前三的城市是泉州、福州和厦门,分别在全国城市中名列第23位、25位和31位

3、。(2月15日福建日报)节后,传统媒体都陆续恢复出版了。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手机抢红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各地报纸电子版看看,有多少报纸没有关注这一现象?对于“手机抢红包”也是众说纷纭。不过,无论其观点如何,不争的事实是抢红包成了春节期间最为火爆的事情。孩子在玩,青年在玩,中年在玩,老年也在玩。有专家疾呼:别让抢红包再毁了一代人。这话说的有点严重,还到不了这种地步。但是,必要的关注还是需要的。抢红包成为新年俗的背后问题是什么?抢红包成为新年俗,就是真正的年俗失去了领地。不是说,春节期间抢红包存在多大问题。而是说,不应该让抢红包成为唯一。抢红包占领了年俗的领地,是传统文化的失守。这几

4、天有一条新闻很火,安徽农村出现了“春节豪赌”现象,有的人甚至输掉了一年工钱。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都在谴责社会治安管理部门的失责。的确,有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可是,为何人们春节期间都在赌博?仔细想想,春节期间农村的豪赌与手机抢红包成为新年俗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传统年俗已经渐行渐远了。笔者是70后,我小的时候,尽管家乡是贫穷的,可是一到过节的时候就热闹起来了。玩把戏的,搞杂耍的,猜谜语的,看花灯的,扭秧歌的,可谓是丰富多彩。而眼下是什么?春节期间我们除了能打开电视机之外,还有什么娱乐项目?在富裕的年代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实比以往还贫困。试问,当公众娱乐活动越来越少的时候,人们不抢红包还能

5、干啥?我们的春节年俗是珍贵的,可是我们并没有人去珍惜这些年俗。恰恰是这些土的掉渣的年俗比央视的春晚都宝贵。当韩国将很多属于中国的民俗文化拿去申遗的时候,我们除了谴责是否也该反思?今年除夕夜,有超过1亿观众通过支付宝咻一咻抢到春晚红包,共瓜分了8亿元。加上集齐五福平分的大奖,幸运用户除夕夜咻到的支付宝红包,最小为1元,最高超过280元。这样的活动也是不错的。问题是,当抢红包成为唯一新年俗的时候,我们失落的传统文化是否还能有寻找回来的时候?(长江网)2莫让“抢红包”变成隔阂 张漫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羊年春节最热的关键词,非抢红包莫属。“红包狂欢”从1月底拉开序幕,至今已红红火火持续了近一个月。有人抢

6、得不亦乐乎,也有人抢得心理疲劳“现在见到群红包都懒得点了”。如此变化不禁让人陷入思考:人们为何逐渐逃离红包?红包大战中我们得到了什么、错过了什么?从“不亦乐乎”到“累觉不爱”“你抢了多少红包?”成为不少中国人羊年春节问候的新方式。据腾讯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微信红包席卷全国,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尤甚。仅除夕一天,微信用户红包总发送量达到10.1亿次,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漫天飞舞的红包让不少人“抢”到手软眼花、“摇”到屏幕粉碎。放下手机,却分外寂寥。抢了200多个红包的福州网友王权安不时向群里发个“反馈”红包,被很多群友追捧为“土豪”,“高帅富的体验感确实不错,激励我越发越多、停不下

7、来,哪怕同学聚会,坐在一起也是发红包。问题在于,一停下来心里空荡荡的。”大年初三这天清晨,手机3天不离手、抢了50多个小时微信红包的刘倩雯终于在朋友圈里宣布:“爱在手机关闭时。我要放下手机过一天,回归现实世界。”发完状态,她马上关掉wifi,带着一个堂弟和两个妹妹外出爬山,在没有wifi和红包的大自然中交流情感。“一觉醒来,突然觉得抢红包一点意思都没有。回家4天,只顾低头刷手机,都没顾得上陪家人说上几句话。”在回家路上,刘倩雯曾在脑海中憧憬了关于过年的几个场景:一家人围着餐桌调馅、擀皮、包饺子,躺在沙发上边看春晚边吐槽,与兄弟姐妹拆开红包买票看电影可如今回家过节,下馆子代替了下饺子,抢红包、刷

8、朋友圈代替了看春晚、话家常,探亲更像“签到”,缺席了“走心”的陪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抢红包。红包大战挤压了亲人之间的情感分享,放下手机后,空虚感袭来。可是,年怎能在敷衍中错过?”刘倩雯说。是“新民俗”还是“新隔阂”“红包狂欢”培养了大批回家过节的“低头族”,只盯屏幕,不陪父母。不少网民感慨:互联网红包堪称春节的“新民俗”。曾经的春节,是父母那代人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奢侈”,劳作十天半月亲手炮制出的宅堂繁华,寄托着一家老小一年的渴望。因为只有那一天,可以换新衣、戴新帽、挑花灯、放鞭炮。“说到年,脑海里还是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队的喜气洋洋的场面

9、。拿到年货,母亲姐姐就忙着打年糕了。”84岁的王永祥老人回忆,“碰巧的话,初七初八还有舞狮队来寨里表演。”一回忆年味,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47岁的北京市民赵女士说:“不论是年夜饭还是看春晚,笑语喧哗明显少了,没有交流的年,越过越没意思了。”老同学、老朋友干脆建个群,改聊天为抢红包,更有应景的微信聊天表情“请用红包砸我羞辱我”“一不留神,错过几个亿”出现,在聊天群里广为流传。人与人之间,看似多了小屏幕上的互动,却少了现实中的交流;多了隔空的热闹,却少了面对面的关怀。手机抢红包的横空出世,虽然令亲友互动变得妙趣横生,却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传统节庆的原滋原味、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而被红包分散了注意力的

10、亲情友情,逐渐让人们感到空虚和不安。听长辈讲一次礼仪,重温一次家庭传统仪式,借“祭祖”“跪拜”等仪式绵延对祖辈的敬畏之心;与老同学坐下来叙一叙旧,相互揭底童年趣事;与亲人谈谈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春节传统的过法,如今似乎变得遥远,“只有贴近传统文化的东西更能唤醒乡愁、孝心与亲情。”赵女士说。若不能稳固亲情,恐怕昙花一现诚然,互联网红包的走俏和盛行捕捉到了大众的心理与趣味,不少网民表示,“抢红包让大人们找到了儿时的童真”“陪父母一起抢红包拉近了两代人的距离”。然而,那份对运气的好奇和执著引人陶醉,却模糊了传统红包那份真挚祝福、祝愿的痕迹。互联网红包固然有趣,传统的春节红包却不止于此。长辈提前

11、买好红纸,折叠成一个信封,在背面写好祝愿,并根据数字的谐音,装进一笔吉利的金额,寄寓对晚辈来年生活的美好祝愿。待大年初一,前来拜年的晚辈一到,把写好了祝愿的红包塞进他们口袋,连同祝愿和福气一起送出去,收获一份心灵的安稳,维系并加深亲情。市民王权安对记者说:“抢红包确实好玩,但适可而止,否则会因冷落家人,留下遗憾。”不难发现,红包大战最大的得益者当属互联网巨头,他们通过“红包大战”成功布局了O2O生态系统,培养了一大批用户及其消费习惯,腾讯股价因此大涨近4。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百姓的“图开心”还是企业的“抢商机”,亲情永远不容错过。年,终归还是百变的外形,不变的亲情。不少花样繁多的新民俗,如

12、果不能稳固亲情,大多是昙花一现,产生审美疲劳的人们还将回归到传统的民俗里面。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向云驹等专家表示,春节作为一个文化容量巨大的节日,涵盖饮食、书法、对联、龙灯、团圆、祝福吉祥、天人合一等多元的文化元素,民俗是一个逐渐融入、逐渐积累的过程,对传统民俗的理解与认同将在代代传承中逐渐强化。2“抢红包”也是一种年味2015-02-27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多样化的过节方式,是和现代社会、多元文化高度匹配的。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过节方式,只要核心主题不变,呈现的形式就不该被拘囿。羊年春节已过,回过头盘点春节关键词时,人们似乎发现这个春节多了很多现代元素,比如“抢

13、红包”无可置疑占据关键词头把交椅。有手机的地方就有红包,这个春节,很多人都紧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红包。“抢红包”虽然以年轻人为主,但很多老人参与其中,也玩得不亦乐乎。“抢红包”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娱乐产品”,“抢红包”的风靡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交革命”,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过节方式。春节刚过,一些舆论便开始反思“抢红包如何毁掉了春节”,指出“抢红包、刷微信不应成为生活的主题”“一些人为抢红包没有看上完整的春晚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这样的春节过法,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等等。反思抢红包对春节传统的冲击和影响,其实

14、也是在反思传统年味是如何消逝的。那些“远离红包、靠近亲人”的善意呼吁,其实也是对传统的“团圆守岁”“围炉夜话”的怀想。不只是羊年春节,每一年的春节前后,如何过一个有意思的春节都会成为舆论热点。而在主流舆论视野中,“有意思”和“传统年味”几乎是画上等号的,哪怕是一个“抢红包”的冲击,都会让很多人担心,春节期间好不容易聚拢到一起的朴素亲情,都被电子产品毁掉了。或许正是基于对传统年味丧失的恐惧,我们总是饱含深情地去“指导”人们如何过年。但这样的“指导”到底又有多少成效?几年前,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在饭店吃“年夜饭”还被视为“另类”,如今,饭店团圆饭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选择。现代城市家庭的规模都不算太大,亲

15、戚也不会太多,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在自己家里张罗十几口子的饮食,折腾个天翻地覆。从传统的角度看,饭店里的年夜饭是对年味的破坏,但当传统的“家族”逐渐被核心的“家庭”取代后,饭店里的年夜饭也不再见怪了。有故乡的人回故乡,没故乡的人去远方。纵观这几年春节,举家出门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能说那些出门旅游过春节的人不再怀有乡愁,但骨子里的乡愁,并不影响他们“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年味就在哪儿”的现代生活方式。年味是共通的,但同时也是个体的,每个人有每个人心中的年味。从这些多样化的过节方式来看,无论一些媒体如何深情指导人们怎样过春节,但过节再也不可能归集成“大一统”的形式。与此相对应,无论过年的方式如何变化,

16、“团圆、快乐、唱响亲情”这些核心主题并没有变,现代生活只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将欢乐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已。多样化的过节方式,是和现代社会、多元文化高度匹配的,而“团圆守岁、围炉夜话”这样的过年方式,是和传统的农耕社会相匹配的。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过节方式,只要核心主题不变,呈现的形式就不该被拘囿。当然,如果过年的核心主题遭遇严重的消减或冲击,舆论的引导就会显得必要而有意义。随着网络环境的大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电商业务也越来越频繁,这也促使了网络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涌现出了很多新生的事物,而我们所提到的“网络红包”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同时

17、还一举成为新春里较为流行的一种派送红包的方式。对此很多人觉得新鲜积极参与,很多人也表示担忧不置可否,而我认为我们应该全面地来看待这一问题。首先,传统结合创新,老少皆宜。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这种新颖的派送红包的方式是符合当下时代主题的,那就是创新。众所周知,近些年里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汇便是创新二字,创新无疑也成为当今的社会主题之一,而对于“手机抢红包”这一现象,它一改传统的理念和方式,无疑就是一种时代的创新,同时还与中国传统的民俗习惯相结合,这种创新不仅符合时代潮流,还更能很好传承我们中华名族的习俗和文化;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正是这样一种新颖的方式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捧,很多年轻人对于传统的

18、发红包已经兴趣不大了,此法一出却迅速的成为很多年轻人所热衷的迎新方式之一,这无疑是对于这种方式一种极大的肯定,同时吸引到年轻人才能更好的引领潮流、引领市场,才能更好的促进网络支付平台的迅猛发展。其次,平台需要保障,安全第一。对于企业而言,不少电商平台已然很完善了,但是也有部分的平台存在着安全隐患,很多资金得不到很好地保障,同时还有一些不负责的企业只是为了博取一时的眼球,根本不考虑消费者的利益所在,也导致了很多消费者的利益受损的重要原因;对于个人而言,特别是一些年纪稍长的人群,对于电子支付平台并不是很熟悉,使用和参与的主体更多的还是年轻人,这样也就让很多人享受不到这种方式所带来的便利。最后,对于

19、传统的创新应该继续发扬下去,不仅仅只局限于春节抢红包,也可以衍生到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例如中秋节、端午节等。同时完善电商平台,提高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也是需要始终坚持进行下去的,一方面一些网络监管部门的监管广度要能跟上新生事物出现的频率和步伐;又一方面各大电商平台也要提高自我的责任意识,从技术上不断的完善平台的安全性;最后一方面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保护意识,面对新鲜事物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静。相信今后的网络支付一定会越来越繁荣也会越来越让人们放心的。十一、建议三大节日放假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节假日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把国家宪法日、重阳节、元宵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

20、对此,网友表达了一边倒的支持。评论:观点?理由?做法? 宪法日该不该放假? 2015年03月02日 新京报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建议将12月4日国家宪法日设立为法定假期,以更好地宣传宪法。 记住宪法,不能靠宪法日放假 徐明轩 就目前来说,让全民知晓宪法、敬畏宪法,不应该靠“放假”这种消极的方式,而是要靠宪法进入公民的日常生活。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建议将12月4日国家宪法日设立为法定假期,以更好地宣传宪法。据了解,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设有宪法节之类的节日,如日本、丹麦、西班牙将宪法日作为国家的宪法节,

21、全民放假休息。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国人也度过了自己的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立宪法日的本意,旨在强化宪法的权威,彰显宪法根本大法的地位。 但将宪法日与放假挂钩,甚至要通过“放假”让公众记住宪法、敬畏宪法,显得有些本末倒置。这让人想到1980年代牛群相声里所讽刺的“巧立名目”,逢到一个科学家的诞辰纪念日,就去吃一顿公款以示纪念。结果,公款没少吃,正经的科学家贡献没记住,只记得巴普洛夫那条流着哈喇子的狗。 就目前来说,让全民知晓宪法、敬畏宪法,不应该靠“放假”这种消极的方式,而是要靠宪法进入公民的日常生活。 首先,综观外国的宪法日,各国会根据本国的制宪历史,并参考其他

22、政治、文化因素,而做出不同的规定,并不是说宪法日就一定得放假,也不是说宪法日放假才能突显出宪法的重要地位。比如,挪威宪法于1814年5月17日签署,宣告了挪威脱离丹麦400年的统治,成为独立国家,所以挪威直接把宪法日作为国庆日,这天也是挪威的公共假日。而美国的宪法日是在每年的9月17日,这一天并不是公共假日,但没人会觉得宪法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不重要。 而且,各国宪法日的核心活动,还是宣扬宪法在本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包括政府机关向公众开放、举行新移民的入籍仪式等等,这都需要政府机关的积极运作。 其次,就现实来说,要让公众记住宪法,还在于让我国的宪法走进日常生活,成为公民与公权发生矛盾时的“

23、权利清单”,成为判断是非对错的直接依据。 正所谓“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是要用的,而不是被膜拜的。宪法所赋予公民的那些权利,不应该只躺在法学家的著作中,而是落在实处。公民房屋被征收拆迁、捡到“狗头金”能否归个人所有、政府部门禁这个禁那个的“红头文件”是否合宪,这些日常问题其实都可以放在宪法的维度下量一量,“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也只有当宪法成为裁判是非对错的根本标准时,当宪法成为公民权利受损时的“第一反应”时,宪法才算真正进入公民的心中,成为国家的根本信念。 民众能品尝到宪法的“甜味”,宪法自然不会被忘记,这是单纯的宪法日放假所无法做到的。 宪法日

24、放假并非不可行 将国家宪法日设立为法定假期,看得见的休假福利和实惠,恐怕是最能让广大民众铭记宪法日的方法。 笔者认为,将国家宪法日设立为法定假期并非不可行。而且一定程度上,宪法日放假,可操作性强,还能起到多重积极作用。 其一,能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仅是宣传宪法的第一步,进一步增强民众意识上对宪法和法治文化的认同,还需要更深入持续的宣传。将国家宪法日规定为法定假日,更能起到共鸣效果,引起民众注意和重视。而且,如日本、丹麦、西班牙等国家均规定宪法日全民放假休息,我国当然也可加以借鉴。 其二,可增进全民福利。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目前我国法定假日为11天。人民日报20

25、13年12月12日一篇文章指出,对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的有关调查比较,62个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平均为11.7天。我国(11天)排在并列33位,属中等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越来越重视国家福利。增加一天法定假日,可让劳动者得到更多的休息。即使仍然放弃休息的劳动者,也可获得高于正常工资的加班收入。看得见的休息福利和实惠,恐怕是最能让广大民众铭记宪法日的方法。 其三,操作成本低。设立国家宪法日需要全国人大的立法性文件,立法成本高。但规定法定节假日只需要国务院作出有关规定即可,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即属于国务院制定的法规性文件,将国家宪法日规定为法定节假日,仅需国务院修改此

26、规定,并由国务院办公厅每年对放假调休日期作出具体安排即可。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法治国家,既要普及宪法知识教育,树立全民守法的良好风尚。也要让民众享受到国家宪法日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以此带动宪法知识的普及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史洪举)建议元宵节放假 一边倒支持不等于正确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节假日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把国家宪法日、重阳节、元宵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对此,网友表达了一边倒的支持。(中新网3月4日)一边倒的支持不等决策就科学和正确,而且容易造成盲目冲动和后悔,当初进行假期改革取消五一长假就是这样情况。要知道鱼和能掌不可兼得这个深刻的道理,凡事有得必

27、有失,只有权衡利弊尽量让大多数人满意。就休假改革这个问题我还是有几句话要说。一是宪法日、重阳节、元宵节设为国家法宝假日,那么,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大年三十更要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我们的假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放假越科学越好。前者是只是为了设节而设节,后者是放假让更多的人们参与活动,方便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烈士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如果没有假期,许多人就无法参与其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人生洗礼。因此,对这些假期设的必要性显然不亚于前者,前者是空的,后者是实的。同时要改革休假方法,比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除周三增一天假外,可以用调休的方式解决,宪法日、重阳节、元宵节都可以参照进行,而且大年三十则可

28、以放上一天,让春节假期多一天,则可以缓解出行和回程的较大压力。二是恢复五一长假是民心民意更是反映政府智慧。春节期间,各大景区都是人山人海,说明人们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利用假期举家出游,舒解压力,有利于全民健康,也是民意的集中反映。新形势下带薪休假画饼充饥的忽悠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除了尽力做好外,更重要的还是让全民休假更多些,不管是一个家庭的相聚团圆,还是举家出游,还是集中休假比较靠谱,就是带薪休假再落实,让一家人团聚都比较难的尴尬,才是最不实事求是的,也是一些专家忽悠了多少年还在忽悠的不可能的事情,必然导致人们的反感,特别要防止他们的这种错误言论误导决策,伤了广大群众的心,给决策者背上黑锅。五

29、一长假恢复后可以调到五一九,相对时间比较适中,而且气候南北皆宜了。三是对长假改革要有个谱不能争论不休年年讨论。决策不能总是这样随意,损害政府的权威和威信。就长假问题建议,尽可能五年或十年一定,除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增假外,一般按照这个规定执行,这样有利于人们安排工作,日历印刷更加准确,没完没了的假期折腾是对资源的浪费是对群众精力的浪费。第五年或第十年年中前对下五年或十年的休假进行征求意见或调整公布。这样让人们安心工作,科学安排生活。包括节日期间结婚等,不要年底才公布下一年的假期,弄得广大百姓和单位措手不及。“重阳节是否该放假”真的很重要? 高君波2013年10月14日13:13 新华网 10月13日是重阳节,也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形式明确的首个老年节。一方面是老年人对天伦之乐的渴望,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