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油气分离器设计规范_第1页
摩托车油气分离器设计规范_第2页
摩托车油气分离器设计规范_第3页
摩托车油气分离器设计规范_第4页
摩托车油气分离器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布2011-XX-XX实施2011-XX-XX发布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油气分离器设计规范Q/LXQ/LX M42011前 言为控制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0998-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的规定,在摩托车油箱上设置油气分离器,以利于收集燃油蒸气。为规范油气分离器的设计、明确相关要求及方法,特制定本规范。油气分离器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以下统称摩托车)用油气分离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原则、方案选择及检测方法等。本规范适用于全新或改进设计的摩托车。2 规范性引用

2、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0998-200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3 基本要求3.1 通气性:油气分离器应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以保证摩托车燃油箱内部的大气平衡,避免油箱内部产生负压而导致供油不畅,出现发动机熄火等现象。3.2 密封性:按照GB 20998-2007的要求,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因昼间换气损失和热浸损失而排放到大气中。油气分离器通

3、大气的燃油蒸发管接头及油箱出油口堵上后,整个油箱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4 设计原则及方案选择4.1 设计原则4.1.1 为保证油气分离器的通气性及密封性,油气分离器应设计成为油箱内部与燃油蒸发收集系统的唯一通道。4.1.2 为减少摩托车在运动过程中燃油蒸发管接头的燃油溢出量,油气分离器应尽可能设置于燃油箱的最高位置(摩托车处于水平位置)。4.1.3 为保证油气分离器具有良好的油气分离效果,在油气分离器内部应设置类似迷宫或单向阀结构。4.1.4 燃油蒸发管接头“孔径”需根据车型设计匹配确定。4.2 方案选择4.2.1 外置式油箱的油气分离器从整车商品性和安全性考虑,油气分离器应设置在油箱内部

4、最高位置,油气分离器燃油蒸发管接头出口在油箱底部(见图1)。该结构的油气分离器为三层两腔式“迷宫”结构见图2,可有效阻止燃油箱内的燃油在摩托车颠簸状况下直接进入油气分离器燃油蒸发管内。 4.2.1.1 外置式油箱油气分离器工作原理(见图2)a) 燃油箱的油蒸气经过孔1进入第一腔室,再途经孔2和孔3进入第二腔室,通过孔4进入燃油 蒸发管被炭罐吸附。b) 反之,空气则通过燃油蒸发管接头,通过孔4途经孔2和孔3进入第二腔室,再经过孔1进入油箱,保持油箱内的大气平衡。c) 当燃油箱内的燃油窜入油气分离器腔室后,燃油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小孔回流到燃油箱内。图1 外置式油箱油气分离器安装示意图图2 外置式油

5、箱油气分离器结构示意图4.2.1.2 外置式油箱油气分离器材料选择:4.2.1.2.1 油气分离器燃油蒸发管材料可选用铜管或不锈钢管。4.2.1.2.2 由于油气分离器第一、第二腔室小孔直径为1.5 mm,为防止因生锈将腔室里面的小孔堵塞,造成不供油和油气分离失效等现象,因此油气分离器本体材料可选用不锈钢。4.2.2 内置式油箱油气分离器内置式油箱油气分离器处于燃油箱的最高位置,燃油蒸发管接头设置在油箱盖上端面,见图3。4.2.2.1 内置式油箱采用的油气分离器与油箱盖集成为一体,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4。4.2.2.1.1 密封原理:在油箱盖内衬下部设置一油箱盖阀片,当燃油在振动过程中向上冲进

6、锁壳底部,进入阀盖后推动阀片,阀片贴紧内衬底部小孔,燃油不能进入内衬内,从而保证燃油不能进入燃油蒸发管接头,即不能从油箱中溢出。4.2.2.1.2 通气原理:在油箱盖内衬上端面设置一小孔,保证外部的空气能通过小孔进入油箱内;在燃油回落时,油箱盖内衬下部的油箱盖阀片由于自重自由下落,打开内衬底部小孔,空气从油箱盖阀片处进入油箱,保持油箱内的大气平衡,以满足摩托车正常供油的需求;图3 内置式油箱油气分离器安装示意图图4 内置式油箱油气分离器结构示意图4.3 油气分离器设计、使用注意事项4.3.1 为避免油箱内燃油因液面过高而通过油气分离器进入炭罐,造成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熄火或冒黑烟等现象,在油

7、箱加油口处应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挡油圈,其高度不小于30 mm±3mm。4.3.2 应在油箱显著位置张贴标注加油的最高液面高度的警示标识,见图5。图5 警示标识5 检测方法5.1 通气性试验堵上油气分离器通大气口,向燃油箱施加3.63 kPa±0.1 kPa压力,压力稳定后,断开压力源,打开通大气出口,系统的压力应在30s120s内降到0.98 kPa以下。5.2 密封性试验堵上油气分离器通大气口,向燃油箱施加3.63 kPa±0.1 kPa压力,压力稳定后,断开压力源,5 min内压力降低不得大于0.49 kPa 。6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6.1 标志6.1.1 每套产品均应有永久性标识且易于识别。6.1.2 标识的内容包括:制造厂厂名或厂标;6.2 包装6.2.1 外置式油箱油气分离器焊接在油箱内部,随油箱装入包装箱。6.2.2 内置式油箱油气分离器为全车锁部件,分别包装后装入包装箱。6.2.3 包装箱应有如下标志:6.2.3.1 制造厂名称和地址;6.2.3.2 产品型号和名称;6.2.3.3 出厂日期、数量和总质量;6.2.3.4 包装箱外廓尺寸(长mm×宽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