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_读后感读书心得_第1页
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_读后感读书心得_第2页
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_读后感读书心得_第3页
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_读后感读书心得_第4页
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_读后感读书心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 读我的训练信条有感3000字 陈 望南枝 近日读了杜威的我的训练信条,让我产生不少启发。这些感想不是推翻当下某些认知理论,而是就像转到房子背后从而窥得其某些本已存在但与以往所见有所区分的方面。有些问题好像从未细加思索,被社会的商定俗成所遮挡。对于自己的工作,从来都是想着如何直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却不去想想这方向为何会往这而不是往那儿。孩童为什么学习?为了人类种族的连续吗?他们内在的动力是什么?这些看似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些看似与我的工作生活略有一点距离(假如不去思索我依旧可以从事我的工作),其实都是很有必要仔细对待的。就此写下自己在读书中的一点小

2、小思索,表述应当有点混乱,仅作记录。 一、学习的源头 孩子为什么学习?从诞生开头,孩子在家里便有“学习”行为,他们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有着情不自禁地仿照行为。而当认知系统发育到肯定程度,便需要得到更为系统的学习。 “当儿童的爱好集中在学习家庭以外的社会方式时,学校就消失了。学校的目的在于使他开头学习如何与同侪群体进行互动的细节,使他熟识蕴含在文化之中的观念,并且将其作为必需使用的思维工具去观看和理解他四周的人类生活之进展状态。”(P70)为什么学习?由于他从最初的无意识仿照到后面发生“爱好”,比如他不满意与父母进行最原始的沟通方式后,便要学习父母间在实行的沟通规章,他不满意只与父母沟通时便会自发地

3、学习与其他人之间可以实行的沟通规章。所以学校的消失,使由于儿童有必要通过学习参加到社会,是一种从个体参加到集体中的途径。这是一种宏观的统筹支配。而儿童学习的原始动机是“爱好”。 那么“爱好”又是从何而来?杜威说“我认为唯一的真正的训练是通过对于儿童的力量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受到所在的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自己行动和感情的原有的狭隘范围里显现出来;而且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爱好”来自“刺激”。当他进入社会群体中,力量便受到刺激。当他与群体成员无法沟通时,便会由于这样的刺激而对群体成员中的沟通规章产生爱好。而这刺

4、激与爱好的最终源头,是儿童想融入群体的动机。既然学校时关心孩子进入“社会”群体的机构,那就必需明确儿童的“刺激”与“爱好”对他们的意味,不应抛却、遗忘训练、教学于人类而言最原始的目的。 二、学习的误会 宏观地来看,学校的存在、儿童学习的原始动机是那样紧密相连。而当下,谈训练、谈同学等等,好像已经有些舍本求末。尤其于我等一线老师而言,谁会去细想儿童于学校意味什么,学校于“人类”意义上的“儿童”意味什么。在杜威的书中,儿童的“爱好”是从“个人”到“集体中的一员”,从“家庭”到“学校”的,是其在家庭中无法满意而需要连续深化学习的动机。但我们当下的各种学习,其实于生活的联系好像不太亲密。“学习”高于“

5、生活”,“生活”称为“学习”的基础(帮助),本应是“学习”服务于原本就存在的“生活”通过学习从而更好地生活。这样的结果,与中国历史、传统观念都有关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掌握着古人,也影响着当代人。于是儿童学习的“爱好”从一开头就显得过于生硬与枯燥,可以说它也是与儿童的生活需求相脱节的。我们学习生字词语等等,变成了获得成人确定的行为。“语言当然是一种规律的工具,但基本的、最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的工具”(P99),“我们肯定不要遗忘,这些形式只是符号”(P150)。 常常会听到一句“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老师依据自己的阅历凭自我意志为儿童选择的教学材料,然后再通过肯定的方式

6、方法“激发”爱好,有点像在温室里种反季蔬菜。“毫无疑问,娴熟的老师常常能够胜利地唤起儿童对这些事物的爱好;但这种爱好或多或少是以人工的方式激发的,而且,当激发时,爱好有点做作,与儿童生活中的其他爱好没有关系。”儿童一开头进入集体中必定还保留着从家庭转向学校时的爱好,那种爱好从他们内心动身,真是而生气勃勃。但我们可以惊异地发觉到了学校高段,有点难以辨别他们的“爱好”,而有很多的“爱好”则是后发的,像在黑板上擦掉原有的内容而加以重新书写。在学校中学习学问,儿童的思维模式更像是被集中统一扭到一个频道上。“他的思维集中在对形式的纯粹辨认和表达中”(P153),“书本上的资料与儿童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资料

7、与分别在儿童处理后者的良好的组织力量形成之前,前者就强加给了儿童是非自然的分别,它只能产生有缺陷的观赏标准,只能让感性的和短暂的爱好高于有价值的和永恒的爱好。”不得不说,学校的训练与最初的目的有些不相符了。我们现在教学目标中时常会消失刻意服务于生活的目标,也许也是发觉学习行为与生活习俗等越趋越远。假如一开头便不曾分别,为何之后还要“回归”?儿童一开头便是从生活中而来。可以看出,我们在让儿童进入学校后是先让他们适应、听从群体生活方式,然后再回过头来关怀他们一开头来这里的“爱好”,很惋惜到了那时儿童自己都忘了“爱好”为何物。 三、学习的方向 学习,当然首先得正视儿童的爱好。这里的“学习”,不是单指

8、语言、计算等在学校里通过各种方式考核是否把握的形式,而是指作为人类需要尝试、把握的基本以及拓展性的技能。如烹饪、缝纫等,如对自然事物的了解等,作为一个人类(群体中的一员)应了解把握这些生活中的技能。而的确,入学前的儿童对家中大龄人员的行为有着极大的爱好,他们会仿照大人的样子握着锤子敲打,他们会仿照大人的模样给洋娃娃剪衣服,他们的爱好全在这种仿照上。但是进入学校后,“爱好”会被刻意更改,这无疑是一项违反生命成长的举措。并不是指我们学校训练就该抛弃语言学习等,而选择锄地、耕种、缝纫等生活技能,而是应当保留儿童的最初爱好,不应像现在这样侧重形式如此明显。 “在我们很多学校中流行的以不自然的、机械的单

9、调低沉的和歌咏方式阅读的现象,恰恰是缺乏动力的表现,阅读被变成了一种孤立的技能。”(P152)新的“爱好”被人为强势“培育”以后,简单变成“基因异变”。“没有人能估量这种纯粹形式上的连续不断的操练所带来的麻木和僵化的后果。”假如在长期的学习之后,儿童对形式已足够习惯以及把握,当他们离开校内发觉最初的对于自己力量的刺激照旧存在,又该如何看待自己这些年的受训练。 学校学习与儿童“爱好”的脱离有很多呈现,比如我们让学校阶段的孩子阅读名著。有很多书并不适合学校生,但当下社会可能给人一个假象读名著才算爱读书。或者老师未加选择就将大量书籍推给同学读,也是对他们的损害。儿童在少年时期读了某本名著,他当时的确

10、读懂了一些,但与这本书能给人带来的内容而言可能是九牛一毛,而在他接下来的人生中一般不会再次阅读。这便是铺张了这本书的价值,同时从另一角度而言,这个孩子也可能对该书做了错误的学习。“由于文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压倒一切地要求儿童在学龄初期就学会阅读,我觉得这种思维好像是一种曲解。正由于文学如此重要,所以才适合把书面语言的引入推迟到儿童能够观赏和理解其真实含义的时候。”(P155)假如强硬加入,儿童也会适应,但终究阅读只是为了阅读。 假如我们刻意关注儿童的学习,可能也会消失问题。“我们不是为了享受关注而关注这些事情,而是心中的目的打算了我们的视阈范围。假如我们心中有了儿童即将要适应的固定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只能在儿童身上看到与该目的有关的事情。”(P109)毫无疑问,这使得我们的观看也有了局限性。杜威认为“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爱好不断地予以怜悯的观看,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