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及地球仪第一课时_第1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及地球仪第一课时_第2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及地球仪第一课时_第3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及地球仪第一课时_第4页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及地球仪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圆地方天圆地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天如斗笠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地如覆盘后来联后来联 想推测想推测太阳月亮的形状太阳月亮的形状近近代代探探索索现现代代证证实实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天圆地方第二阶段.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第三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球体 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有哪些感想?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要像先辈那样要像先辈那样, ,对待科学要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对待科学要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 ,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们只有细心观察, ,勤于思考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善

2、于总结, ,勇于实践勇于实践, ,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6378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6371千米千米6357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 “ “一球三数一球三数”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2R=22R=23.143.1463716371千米千米 =40009=40009千米千米4 4万千米万千米地球表面积是地球表面积是5.15.1亿平方千米亿平方千米极半径赤道半径1.1.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2.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729729亿亿1010万万地球表面积约相当

3、于多少个中国的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多少个中国的陆地面积陆地面积( (约约960960万平方千米万平方千米) )? 约约5353倍倍地球仪是人们研究地球的一个有效工具地球仪是人们研究地球的一个有效工具二、地球的模型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纬线纬线经线经线地球自转轴纬线:纬线:经线经线:对着北极星对着北极星, ,是地球上的最北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相对与北极相对, ,是地球上的最南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赤道:赤道: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仪上, ,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所有与所有与赤道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仪上, ,连接南、北两极并连接南、北两极

4、并垂直垂直于于纬线纬线的线叫经线的线叫经线, ,也叫子午线也叫子午线. .思考思考1、什么是纬线?纬线是半圆还是圆?、什么是纬线?纬线是半圆还是圆?长度是否相等?纬线指示什么方向?长度是否相等?纬线指示什么方向?2、最长的纬线是哪条纬线?它是几度、最长的纬线是哪条纬线?它是几度纬线?纬线?3、北纬用什么字母作代号?南纬用什、北纬用什么字母作代号?南纬用什么字母作代号?么字母作代号?纬线和纬度纬线和纬度400406006090020904060204090020N90N40N60N20S40S90S北纬都在北纬都在_半球,南纬都在半球,南纬都在_半球半球向北度数变大的是向北度数变大的是_纬,向南

5、度数娈大的是纬,向南度数娈大的是_ 纬纬北北南南北北南南纬线纬线形状特征形状特征:指示方向指示方向:长度特点长度特点:度数范围度数范围:度数变化规律度数变化规律:度数表示方法度数表示方法:半球划分半球划分: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北纬用北纬用N,南纬用,南纬用S圆圆东西方向东西方向090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基多赤道纪念基多赤道纪念碑碑纬度:0 纬线纬线赤道,它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赤道,它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0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赤道南北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

6、北级北级南级南级北纬北纬南纬南纬愈向南越大 愈向北越大赤道北级北级南级南级NS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150 00 150 A B A A:北纬:北纬150(150N) B B:南纬:南纬150(150S) 400 300 500 C 00 C C:南纬:南纬400(400S) 700 800 600 D 00 D D:北纬:北纬700(700N) 纬纬线线纬线:纬线:2.条数:条数:4.长度:最长的长度:最长的由赤道逐渐向由赤道逐渐向两极递减。两极递减。南南北北半半1、经线是圆还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经线是圆还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等?经线

7、指示什么方向?2、本初子午线是几度经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本初子午线是几度经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多少经度?向西各划分多少经度?3、西经、西经180度经线和东经度经线和东经180经线是几条经线?经线是几条经线?4、东经和西经各用什么字母作代号?、东经和西经各用什么字母作代号?5、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哪两条经线?为什么?、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哪两条经线?为什么?2.2.经线经线北极北极南极南极(1 1)经线的形状)经线的形状(2 2)经线是否等长)经线是否等长半圆形半圆形等长等长南北南北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3)经线所指示的方向0经线

8、或本初子午线经线或本初子午线2040802040600 3060306090900 30E60E30W60W90W90E向东度数增大的是向东度数增大的是_,向西度数增大的是向西度数增大的是_。东经东经西经西经0 30E60E30W60W90W90E1. 和和0经线相对的是经线相对的是_经线;经线; 和和20W经线相对的是经线相对的是_经线。经线。2.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这两条线东西经这两条线东西经_,度数之和为,度数之和为_。160160E E180180180180相反相反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100 00 100 A B A

9、 A:西经:西经100(100W) B B:东经:东经100(100E) C C:东经:东经500(500E) D D:西经:西经171700(1700W) C 500 600 700 00 D 1700 1600 1500 00 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0 00 0经线)经线) 0 01801800 0 往东、往西度数越往东、往西度数越来越大来越大 东经(东经(E E)西经()西经(W W) 西经西经20200 0和东经和东经1601600 0的经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_(如图 112)。 图 11220W 和和 160E东西半球的划分 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

10、个大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大圆圈称为圆圈称为经线圈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把地球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半可把地球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半球。国际上规定,球。国际上规定,西经西经20200 0和东经和东经1601600 0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人们为什么不用本初子午线作人们为什么不用本初子午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呢?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呢? 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400 00 400 A B A A:西经:西经400(400W) B B:东经:东经400(400E) C C:东经:东经1 100(100E) D D:西

11、经:西经111100(1100W) C 100 200 300 00 D 1100 1000 900 00 纬线纬线经线经线概念概念顺着东西方向,环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线垂直相交的线形状特征形状特征圆圆半圆半圆指示方向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指示东西指示南北指示南北长度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不等,最长的是赤道道相等相等度数范围度数范围0900180度数的变化规律度数的变化规律以赤道为中心,向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向北,递增至南向北,递增至90度。度。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向西,递增至向东向西,递增至180

12、。相同度数的区分相同度数的区分方式方式南纬(南纬(S)、北纬)、北纬(N)东经(东经(E)、西经()、西经(W)0的确定的确定赤道赤道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划分半球的界线划分半球的界线赤道把地球平分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半球南北两半球20W与与160E组成的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半球西半球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下列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度最大值为经度最大值为90 B经度最大值为经度最大值为1 80C经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经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少 D经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经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2下列有关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B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圆圈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圆圈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地球仪上可画地球仪上可画360条经线条经线3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增大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B从东向西逐渐增大从东向西逐渐增大C从赤道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