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填空学案(含答案)_第1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填空学案(含答案)_第2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填空学案(含答案)_第3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填空学案(含答案)_第4页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填空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 .果酒制作的原理(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 ,它的代谢类型是,与异化作用有关的方程式有 生活状态:进行发酵,产生大量 。(2)果酒制作条件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PH呈;(3)红色葡萄酒呈现颜色的原因是: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 的提高,红色葡萄皮的 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 色。(4)在、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它 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2 .果醋的制作原理(1)果醋发酵菌种是 ,新陈代谢类型 。(2)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

2、将糖分解成 ,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 变为 再变成醋酸,其反应式 。3 .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 消毒。(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 的空间。(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时间控制在d 左右,可通过 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时间控制在 d ,并注意适时在 充气。4 .酒精的检验(1)检验试剂:。(2)反应条件及现象:在 条件下,反应呈现 。5 .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挑选葡萄_ _JJ果酒果醋P4旁栏思考题1 .你认为应该先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应该先冲洗葡萄,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

3、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2 .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 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3 .制作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0C?制作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0C?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0C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0C,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 30350co4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醋酸菌是好氧菌,再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

4、养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P4:A同学: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制醋时,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 进行葡萄醋的发酵。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B同学: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 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 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课题2腐乳的制作1 .

5、制作原理(1) .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 和,脂肪被分解 成 和,因而更利于消化吸收。(2) .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 、等,其 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 ,常见、_ 上。(3) .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 条件下,将优良 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 ,保证产品的质量。2 .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 -f_密封腌制。3 .实验注意事项(1)在豆腐上长出毛霉时,温度控制在 ,自然条件下毛霉的菌种来自空气中 的。(2)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加盐,加盐量要随着摆放层数的加高而 ,近瓶口 的表层要。加盐的目的是使豆腐块失水,利于 ,同时

6、也能 的生长。盐的浓度过低, ;盐的浓度过(3)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 左右,它能 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也与豆 腐乳独特的 形成有关。酒精含量过高, ;酒精含量过低,。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同时也有 作用。(4)瓶口密封时,最好将瓶口 ,防止瓶口污染。P6旁栏思考题1 .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2 .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3 .你能总结出王致和做腐乳的方法吗?让豆腐长出毛霉一加盐腌制一密封腌制。P7旁栏思考题1 .我们平常吃的豆腐,

7、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2 .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 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P8练习1 .腌制腐乳时,为什么要随豆腐层的加高而增加盐的含量?为什么在接近瓶口的表面要将盐厚铺一些?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在接近瓶口的 表面,盐要铺厚一些,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2 .怎样用同样的原料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可以不看)在酒和料

8、上作变动红腐乳:又称红方,指在后期发酵的汤料中,配以着色剂红曲,酿制而成的腐乳。白腐乳:又称白方,指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不添加任何着色剂,汤料以黄酒、白酒、香料为主 酿制而成的腐乳,在酿制过程中因添加不同的调味辅料,使其呈现不同的风味特色,目前大致包括 糟方、油方、霉香、醉方、辣方等品种。青腐乳:又称青方,俗称“臭豆腐”,指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以低度盐水为汤料酿制而成的腐 乳,具有特有的气味,表面呈青色。酱腐乳:又称酱方,指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以酱曲(大豆酱曲、蚕豆酱曲、面酱曲等)为主要 辅料酿制而成的腐乳。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 .乳酸菌代谢类型为 ,在 情况狂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9、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 、内都有分布。常见的乳酸菌 有 和 两种,其中 常用于生产酸奶。2 .亚硝酸盐为 ,易溶于 ,在食品生产中用作 。一般不会危害人 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硝酸盐总量达 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 g时, 会引起死亡。在特定的条件下,如 、和 的作用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一一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3 .泡菜制作大致流程:原料处理一 一装坛一 一成品(1)配制盐水:清水和盐的比例为 ,盐水 后备用。(2)装坛:蔬菜装至 时加入香辛料,装至 时加盐水,盐水 要,盖好坛盖。坛盖边沿水槽中 ,保证坛内 环境。(3)腌制过程种要注意控制腌制的 、和。温度过高、食盐

10、用量不足 10%、过短,容易造成, °4 .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 。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 进行比较,可以大致 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步骤:配定溶液一 一 制备样品处理液一 P9旁栏思考题: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 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P10旁栏思考题:1 .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宜多吃腌制蔬菜?有些蔬菜,入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发生变质(发黄、腐 烂)或者煮熟后存放太久时,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11、2 .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 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P12练习:2.你能总结果酒、果醋、腐乳、泡菜这几种发酵食品在利用微生物的种类和制作原理方面的不同吗? 你能总结出传统发酵技术的共同特点吗?果酒的制作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果醋的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将酒精转变成醋酸的代谢,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等酶类,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的乳酸发酵。传统的发酵技术都巧妙的利用了天然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最终的发 酵产物不是单一的组分,而

12、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9专题知识归纳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J果酒和果醋的设计制作装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的制作.I腐乳制作过程的控制条件泡菜制作原理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4泡菜发酵条件I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可将培养基可以分为 和。2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 、四类营养物质,另外 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以及 的要求。3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4 .消毒是指灭菌是指5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此外,人们也常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 用、等。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13、、,此外,实验室 里还用 或 进行消毒。6 .制备牛肉膏蛋白月东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步骤是 , (4),。7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和。平板划线 是指。稀释涂布平 板法指。8 .菌种的保藏:(1)临时保藏: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 ,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 长成后, 放入冰箱中保藏,以后每 36个月,转移一次新的培养基。缺点是:保存时间 ,菌种容易被 或产生变异。(2)长期保存方法: 法,放在 冷冻箱中保存。P15旁栏思考题: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P16旁栏思考题: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

14、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1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2) 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3)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1)、(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P17倒平板操作的讨论1. 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2. 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3. 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

15、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4. 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P18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1. 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

16、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 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3. 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P19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 2 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

17、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P20六、课题成果评价1 .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2 .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 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 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3 .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培养12 h与24 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 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

18、的变化。这一步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P20练习1 .提示:可以从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的角度来思考。例如,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 适宜的温度,食品保存可以通过保持干燥、真空的条件,以及冷藏等方法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2 .提示:可以从这三种培养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等方面分别进行总结归纳。例如,这三种培 养技术都需要为培养物提供充足的营养,但无土栽培技术的操作并不需要保证无菌的条件,而其他 两种技术都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3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答案并不惟一,重点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不同的角度 思考问题。例如,正是由于证明了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微生物学才可能发

19、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巴斯德实验中用到的加热灭菌的方法导致了有效的灭菌方法的出现,而这一灭菌原理也适用于 食品的保存等。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尿素只有被 分解成 之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选择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特点:惟一氮源,按物理性质归类为 培养基。1 . PCR ()是一种在体外将 。此项技术的自 动化,要求使用耐高温的 DNA聚合酶。2 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生长的条件(包括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4 .选择培养基是指 。5 .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即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 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

20、品稀释液中的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 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计数公式是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 关键是。另外,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6 . 一般来说,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这是因为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 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7 .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对照实验是。满足该条件的称为 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 。8 .实验设计包括的内容有: 、和,具体的实验步 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9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 和培养。在实验过程 中,一般每隔

21、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10 . 土壤有“ ”之称,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微生 物、。11 .土壤中的微生物约 是细菌,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 潮湿土壤中生长。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分离不同微生物采用的 的稀释度不同。12 .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 的 、和 等方面。13 .在进行多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标记,其目的是 。14 .对所需的微生物进行初步筛选,只是分离纯化菌种的第一步,要对分离的菌种进行一步的 鉴定,还需要借助 的方法。15 .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 将

22、尿素分解成了 。氨会使培养基 的碱性, PH。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 变化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 生。 在以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说明该细菌能够。P22旁栏思考题1 .想一想,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答: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课本旁栏的公式进行计算。P22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106的培养集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1.第一位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 2.第二位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

23、了三个平板第一位同学只涂布了一个平板,没有设置重复组,因此结果不具有说服力。第二位同学考虑到 设置重复组的问题,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 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 2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P22设置对照A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 或操作失误。究竟是哪个原因,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方案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 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 A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

24、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 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P24旁栏思考题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 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吗?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g)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约为 2 185万,放线菌数约为 477万,霉菌数约为23.1万。因此,为获得不 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P25结果分析与评价2 .培养物中是否有杂

25、菌污染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对照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牛肉膏培养基的菌落 数目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3 .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如果得到了 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 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 行菌落的计数。4 .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学生选取的是同一种土样,统计的结果应该接近。如果结果相差太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 一起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P26练习5 .提示: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也包括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由于瘤胃中的 微生物多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后会死亡,因此分离其中能分解尿

26、素的微生物除了需要准备选择培养 基外,还应参照厌氧菌的培养方法进行实验设计。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 .纤维素是 类物质,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 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2 .纤维素酶是一种 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和,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 。正是在 这三种酶的协同作用下,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同样,也可以为 人类所利用。3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 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 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 ,但并不和水解后的 和 发生这种反应。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

27、分解纤维素,从而使菌落周围形成°4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图如下: 一 一梯度稀释一5 .为确定得到的菌是否是纤维素分解菌,还学进行 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 发酵和 发酵。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 进行定量测定。P28旁栏思考题1 .本实验的流程与课题 2中的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本实验流程与课题 2的流程的区别如下。课题 2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以尿素为惟 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直接分离得到菌落。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 再将菌液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其他步骤基本一致。2 .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

28、素分解菌?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 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3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 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 10 cm左右腐殖土壤中。P29旁栏思考题1 .想一想,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你打算选用哪一种方法?(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 比较)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 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

29、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 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 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 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 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2 .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 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P29六、课题成果评价1 .培养基的制

30、作是否合格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 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如果观察到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 生物。2 .分离的结果是否一致:由于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远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因此最容易 分离得到的是细菌。但由于所取土样的环境不同,学生也可能得到真菌和放线菌等不同的分离结果。 P30练习3 .答:流程图表示如下。土壤取样一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梯度稀释 一将菌悬液涂布到有特定选择作用的培养基上一挑选单菌落一发酵培养专题知识归纳X培养基的类型L培养基的营养物质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无菌技术工实

31、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 L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微生物的实制备牛肉膏蛋白Y月东固体培养基O1 板 算量化菌平 计称溶灭倒专题 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 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一、基础知识1 果胶酶的作用(1) 果胶的成分及作用:果胶是植物以及 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2)果胶酶的作用:果胶酶能够把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 。(3)果胶酶的组成: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和 等。提醒由于原核生物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因此这两类生物的细胞壁均不能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4)果胶酶的来源: 、和 均能产生果

32、胶酶。由 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果汁加工业。2 .酶的活性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酶的活性:是指酶 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 的某一化学反应的 来表示。中反应物的或产物的(2)酶的反应速度:用 内、来表小O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 、和 等。3 .酶的用量酶用量过多,会导致酶的 ;酶用量过少,会 酶促反应的速度。因此要得到适 宜的酶用量,需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二、实验设计1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 定温度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当

33、达到一定温度后,酶的活性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趋势可用下图表示:ti h t匕l混度北29通过测定 内滤出的 大小来判断果胶酶的活性的原理是: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可通过滤纸,因此 和反映了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的能力。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果胶酶的活性越高,苹果汁的体积就 ,同时果汁也越 (2)实验操作流程搅拌牖搅拌制成苹果泥果胶胸水溶液均分装人等fit9支试管9支试管/各取一支分 9组,分另I放入 30C、35C、40C、45C、50 C、55 C、60C、65 c和70 c的恒温水箱中恒温加热待试管内温度稳定后,将果胶 酶加入相同温度的苹果泥内恒温保持10

34、 min比较果汁的澄清度,或过滤果汁,用量筒测量果汁的量,并记录结果(3)记录结果实验温度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果汁量(mL)(4)实验分析本实验的实验对象是 ,温度为 ,属于探究性的定量实验。这类实验的 自变量通常是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第一轮实验设置的梯度差通常较大,缩小范围后,在第 二轮实验中可设置较小的梯度差。酶遇高温变性后,很难再恢复活性,不宜再回收利用。在混合苹果泥和果胶酶之前,要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恒温处理,其目的是相同,避免苹果泥与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从而影响果 胶酶的活性。提醒 (1)探究不同温度(

35、或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温度 (或pH)为自变量,且应严格控制其 他无关变量均相同,通过设置合理的温度(或pH)梯度来确定最适值。(2)在苹果泥和果胶酶混合之前,一定要保证底物和酶先达到相同的条件(温度或pH),避免混合后条件发生变化,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原理大部分酶的活性受 pH的影响,在一定 pH下,酶促反应具有最大速度,高于或低于此pH,反应速度都下降,通常称此 pH为酶反应的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下图表示:(2)实验流程及注意问题用搅拌器搅拌制取苹果泥,苹果泥来源要 (最好是同一个苹果)。注意 制取苹果泥时,可先将苹果切成小块放入搅拌器中,

36、加入适量的水后再进行搅拌;如果 用橙子做实验,不必去皮。将分另装有 和 的试管在恒温水浴中保温。注意 a.苹果泥的用量和果胶酶的用量比例要适当。b.恒温水浴的温度可用上一实验测出的最适温度。将苹果泥和果月酶分别加入9组实验用的试管中(pH梯度可设置为5.0、5.5、6.0、6.5、7.0、7.5、8.0、8.5、9.0),并快速混合调节 pH。注意 a.在探究不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用体积分数为0.1%的NaOH溶液或盐酸调节pH。b.在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 混合物。放进恒温水浴中反应一段时间。将试管中混合物过滤,并用量筒量取

37、果汁体积,比较果汁多少。记录实验结果,确定最适pH。pH5.05.56.06.57.07.58.08.59.0果汁量(mL)3.探究果胶酶的用量(1)实验原理实验中如果随着酶的用量增加,过滤到的果汁的体积也增加,说明酶的 ;当酶的 用量增加到某个值后,再增加酶的用量,过滤到的果汁的体积 ,说明酶的用量已经足 够,那么,这个值就是酶的 。(2)实验流程准确称取纯的果胶酶 1 mg 2 mg 3 mg 4 mg 5 mg 6 m 7 mg 8 m 9 mg配制成 体积的酶的水溶液,取等量放入9支试管中,依次编号为 19号。制取苹果泥并称 45 g苹果泥,分装入 9支试管中,每支试管中分装5 g,依

38、次编号为19号。将上述分别装有果胶酶和苹果泥的试管放入37 c的恒温水浴中平衡内外温度。一段时间后将不同浓度的果胶酶分别迅速与各试管的苹果泥混合,然后再放入恒温水浴中。记录反应时间,约 20 min 。过滤后测量果汁体积。试管123456789果汁量(mL)(3)结果分析及评价温度和pH在很大程度上对酶的空间结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有其他无关变量影响,实际用量比理论值稍多。一般为 50 mg/L左右,因为用此浓度处理 果汁24 h后出汁率增加10淅不再增加。当然,不同果汁的使用量有较大差别。实验中所用的果胶酶尽量使用其纯酶制剂或不含抑制物的粗酶制剂,以免影响对酶用量的估 舁。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

39、粉的洗涤效果一、基础知识1 .加酶洗衣粉(1)概念:是指含有 的洗衣粉。(2)种类: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 、和 四类。(3)作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可将 最终水解为 ;脂肪酶 可将 最终水解为 ;淀粉酶可将 最终水解为 ,以达到去污的目的。 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 或 ,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2 .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和 等,为此科学家通过 生产出了能够 、和 的酶,并制成酶制剂,使其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 。提醒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因此,蛋白质类纤维(羊毛、蚕丝等)织物就不能

40、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以免使纤维受到破坏;(2)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洗涤用水的温度。碱性蛋白酶在3550 c时活性最强,在低温下或70 c以上就会失效;(3)加酶洗衣粉也不宜长期存放,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酶活性损失;(4)加酶洗衣粉不宜与三聚磷酸盐共存,否则酶的活性将会丧失;(5)添加了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可以分解人体皮肤表面蛋白质,而使人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因此,应避免与这类洗衣粉长时间地接触。二、实验设计1 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1) 实验分析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区别时,为自变量,要控制其他条件一致,同时普通洗衣粉处理污渍与加酶洗衣粉处理污渍形

41、成实验;在控制变量时需要将科学实验与生活经验区别开。(2) 实验准备带有污染物的实验用布的制取:称取一定量的污染物制成溶液,取等量污染物滴加在大小、质地相同的新布上。称取等量的洗衣粉:用天平准确称取等量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3) 实验过程取大烧杯两只,用量筒量取等量水倒入其中。将制好的污染布块和洗衣粉( 一组为污染布块与普通洗衣粉,一组为污染布块与加酶洗衣粉)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用玻璃棒同时充分搅拌相同的时间,搅拌可重复进行。经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洗涤效果。2探究使用加酶洗衣粉时的最适温度(1) 实验分析在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时,是自变量,其他条件一致,不同的实验组之间形成;变量的范围应

42、考虑。(2) 实验步骤将等量相同的污染物滴加在相同大小、质地的白棉布上(8块)。取 8 只大烧杯,分别注入500 mL 自来水,编号为1 、 2、 3、 4、 5、 6、 7、 8,温度均控制在37。将 8 只大烧杯中的水温分别调节为20、25、30、35、40、45、50、55;然后分别向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加酶洗衣粉。取制好的污染布块分别放入8 只烧杯中,用玻璃棒同时充分搅拌。相同的时间后观察洗涤效果。(3) 结果分析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可以根据污染物消失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内白棉布上的污渍的消失情况进行判断。在探究加酶洗衣粉使用时的最适温度时,若测出在40 c时洗涤效果比其他条件下好,可设置温度梯

43、度差更小的实验变量,如35C、36C、37C、38C、39C、40C、41C、42C、43C、44C、45 C,进行重复实验,直至测出具体的最适温度。3.探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1)实验分析:在探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时,自变量是 ,污渍应该是 的,其他条件均一致。(2)实验步骤在相同大小、质地的白棉布 (3块)上滴加等量的牛奶。取大烧杯3只,分别注入500 mL自来水,编号 A、B、C,温度均控制在 37 Co在A中加入一定量的加入蛋白酶的洗衣粉,在 B中加入等量的加入复合酶的洗衣粉,在 C中 加入等量的加入脂肪酶的洗衣粉。取制好的污染布块分别放入3只烧杯中,用玻璃棒同

44、时充分搅拌。相同白时间(5 min)后观察洗涤效果。提醒 (1)该实验设计可有两条思路:探究同一种加酶洗衣粉对于不同污渍的洗涤效果。探究多种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渍的洗涤效果。(2)洗涤效果可在洗涤后比较污物的残留程度(如:已消失、颜色变浅、面积缩小等),还可以比较达到同样效果所用的时间长短。(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的种类,要保证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专题六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导学诱思】1 .植物芳香油的来源天然香料的主要来源是 和。动物香料主要来源于麝、灵猫、海狸和抹香鲸等, 植物香料的来源更为广泛。植物芳香油可以从大约50多个科的植物中提取。例如,工业生产中,玫瑰花用于

45、提取 ,樟树树干用于提取 。提取出的植物芳香油具有很强的 ,其组 成也,主要包括 及其思考:你能说出一些用于提取某些植物芳香油的器官吗?并分别可提取哪种芳香油?2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 、和 等。具体采用那种方法要根据植 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它的原理 是。根据蒸储过程中 的位置,可以将水蒸气蒸储法划分为 、和。其中,水中蒸储的方法对于有些原料不适用,如柑橘和柠檬。这是因为 等问题。因此,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使用 法。植物芳香油不仅 ,而且易溶于,如石油醒、酒精、乙醛和戊烷等。不适于用水蒸气蒸储的原料,可以考虑使用 法。萃取法是将 的方法

46、。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只需蒸发出 有机溶剂,就可以获得纯净的 了。但是,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必须 , 否则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3、玫瑰精油的提取玫瑰精油是制作 的主要成分,能使人产生愉悦感。由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难溶毛,易溶于 ,能随 一同蒸储, 通常采用 法中的 法。 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 、。思考:在提取过程中,如何对乳浊液的处理和玫瑰液的回收?4、橘皮精油的提取从橘皮中提取的 ,主要成分为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橘皮精油主要储藏在 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储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储法又会产生原料 焦糊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 法。具体的流程是、二实验案例案例一玫瑰

47、精油的提取5月上、中旬是玫瑰的盛开期,最好是选用当天采摘的鲜玫瑰花。将花瓣用清水冲洗,去掉上 面的灰尘等杂质,沥干水分。由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可采取水中蒸 储法。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称取50 g玫瑰花瓣,放入500 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 200 mL蒸储水。按教科书图 6-2所示 安装蒸储装置。蒸储装置包括:铁架台两个、酒精灯、石棉网、蒸储瓶、橡胶塞、蒸储头、温度计、 直型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以及连接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橡皮管。所有仪器必须事先干燥,保证 无水。整套蒸储装置可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左边的部分通过加热进行蒸储,中部将蒸储物 冷凝,右边的部

48、分用来接收。安装仪器一般都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拆卸仪器的顺序与 安装时相反。具体安装顺序和方法如下。(1)固定热源酒精灯。(2)固定蒸储瓶,使其离热源的距离如教科书中图6-2所示,并且保持蒸储瓶轴心与铁架台的水平面垂直。(3)安装蒸储头,使蒸储头的横截面与铁架台平行。(4)连接冷凝管。保证上端出水口向上,通过橡皮管与水池相连;下端进水口向下,通过橡皮 管与水龙头相连。(5)连接接液管(或称尾接管)。(6)将接收瓶瓶口对准尾接管的出口。常压蒸储一般用锥形瓶而不用烧杯作接受器,接收瓶应在实验前称重,并做好记录。(7)将温度计固定在蒸储头上, 使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与蒸储头侧管的下限处在同一

49、水平线上。2 .蒸储装置安装完毕后,可以在蒸储瓶中加几粒沸石,防止液体过度沸腾。打开水龙头,缓缓 通入冷水,然后开始加热。加热时可以观察到,蒸储瓶中的液体逐渐沸腾,蒸气逐渐上升,温度计 读数也略有上升。当蒸气的顶端达到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在整个蒸储过程 中,应保证温度计的水银球上常有因冷凝作用而形成的液滴。控制蒸储的时间和速度,通常以每秒 12滴为宜。蒸储完毕,应先撤出热源,然后停止通水,最后拆卸蒸储装置,拆卸的顺序与安装时 相反。3 .收集锥形瓶中的乳白色的乳浊液,向锥形瓶中加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氯化钠溶液,使乳化液分层。然后将其倒入分液漏斗中,用分液漏斗将油层

50、和水层完全分开。打开顶塞,再将活塞缓 缓旋开,放出下层的玫瑰精油,用接收瓶收集。向接收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吸去油层中含有的水 分,放置过夜。为了更好地将油、水两层液体分离,操作时应注意正确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如 下。(1)首先把活塞擦干,为活塞均匀涂上一层润滑脂,注意切勿将润滑脂涂得太厚或使润滑脂进 入活塞孔中,以免污染萃取液。(2)塞好活塞后,把活塞旋转几圈,使润滑脂分布均匀。并用水检查分液漏斗的顶塞与活塞处 是否渗漏,确认不漏水后再使用。(3)将分液漏斗放置在大小合适的、并已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中,关好活塞。将待分离的液 体从上部开口处倒入漏斗中,塞紧顶塞,注意顶塞不能涂润滑脂

51、。(4)取下分液漏斗,用右手手掌顶住漏斗顶塞并握住漏斗颈,左手握住漏斗活塞处,大拇指压 紧活塞,将分液漏斗略倾斜,前后振荡(开始振荡时要慢)。(5)振荡后,使漏斗口仍保持原倾斜状态,左手仍握在漏斗活塞处,下部管口指向无人处,用 拇指和食指旋开活塞,使其释放出漏斗内的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以使内外压力平衡,这一步操作也 称做“放气”。(6)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分液漏斗中只放出很少的气体时为止。再将分液漏斗剧烈振荡23min,然后将漏斗放回铁圈中,待液体静置分层。案例二橘皮精油的提取课前准备在实验前一天,教师需要准备新鲜的、没有霉烂的橘皮,用量可根据实验人数来决定。用清水 冲洗橘皮,去掉灰尘等杂质,沥干

52、水分后,将橘皮摊放在干燥通风处。将晾干的橘皮浸泡在pH大于12、质量分数为 7呛8%勺石灰水中,时间为 1624 h,中间翻动23次。浸泡好的橘皮呈黄色、 无白芯、稍硬、脆而不断、具有弹性。这样的橘皮在压榨时不易打滑,橘油的喷射力强;压榨后的 残渣呈颗粒状,残渣中的含水量低,黏稠度不太高,过滤时比较顺利,不易堵塞筛孔。提取橘皮精油的具体步骤如下。1 .将浸泡后的橘皮,用流动的水漂洗,洗净后捞起、沥干。切记一定要将橘皮彻底冲洗干净。 然后将橘皮粉碎至 3mm大小,放入家用榨汁机或手动压榨机中粉碎。粉碎时加入与橘皮同质量的质 量分数为0.25%的小苏打和质量分数为 5%勺硫酸钠溶液,并调节 pH为

53、78。2 .在榨出的油水混合液中加入明矶,使之沉淀并变澄清,然后用布袋过滤,除去糊状残渣。再 将得到的混合物,用 6 000 r/min8 000 r/min 的转速进行高速离心。在正常情况下,离心后获得的香精油将是澄清透明的。3 .分离出的香精油往往带有少量水分和蜡质等杂质,为了进一步除去杂质,可以将分离的产品 放在5 C10 c的冰箱中,静置 57 d ,让杂质与水下沉。然后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的油层,再 通过垫有滤纸或石棉纸的漏斗进行减压抽滤,得到黄色油状的橘皮精油。课题成果评价(一)是否提取出了植物精油观察学生提取出的玫瑰精油或橘皮精油,从颜色、气味等方面来评价所提取的精油的纯度和质 量

54、。从玫瑰花提取的芳香油是浅黄色至黄色的液体,并带有甜韵的玫瑰香;从橘皮提取的橘皮精油 无色透明,具有诱人的橘香味。本课题只是对两种精油进行了初步的提取,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杂 质。(二)出油率的计算根据教科书提供的公式计算出油率。如果出油率高,说明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如果出油率低,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过程的操作等各方面分析原因,改进后再作尝试。答案和提示练习1 .答:植物芳香油一般都是由 23种芳香油混合调配而成的,其中的基底油常取自植物的种子或果实,比如胡桃油、甜杏油。基底油与其他芳香油调配在一起,能够加强功效。从玫瑰花中提取出的玫瑰油称为“液体黄金”,是世界香料工业不可取代

55、的原料,多用于制造高级香水等化妆品。提取出的玫瑰油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是纯天然的护肤品,具有极好的 抗衰老和止痒作用,能够促进细胞再生、防止肌肤老化、平抚肌肤细纹,还具有使人放松、愉悦心 情的功效。杏仁油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一种质地轻柔、高渗透性的保湿剂。熏衣草精油取自熏衣草花,具有怡神、助睡眠、舒缓压力的作用,此外它还具有降压、止痛、 促进细胞再生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疗烫伤和蚊虫叮咬、预防和改善脱发。柠檬精油取自柠檬果皮,具有消除紧张、焦虑、振奋精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关节 炎,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杀菌止痛、平衡油脂分泌、舒缓肌肤老化、滋养头发的功效。茶树精油具有新鲜、强烈的药草香味,能改善毛孔阻塞,净化肌肤,抗感染,对治疗青春痘有 奇效。它也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天竺葵精油能收敛皮肤,平衡、调理、润滑中干性皮肤和敏感性皮肤,改善橘皮样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