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教案2_第1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教案2_第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教案2_第3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教案2_第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 教案2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几个一样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络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考虑考虑的习惯,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3、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才能。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络和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教

2、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宝塔,不过,要想到达最高层,我们必须找到开启每一道门的金钥匙,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一、引入新课1、让我们先进入第一层,门上写着一组算式:2+3+6 5+5+5 9+1+2 2+2+2+2 4+4+42+3+6中的三个加数一样不一样?5+5+5中的三个加数一样不一样?谁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追问:你是怎样分的?左边一组加数都一样,右边一组加数不一样这些算式的一样加数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一样加数呢?二、感知几个几相加小朋友真聪明已经得到第一把钥匙,进入第一层,如今我们要争取进入第二层啦!1出例如1图提问:图中几只小白兔?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答复相机板书:2+2+2=6只,3+3+3+3=12只。这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3个2相加 4个3相加追问:这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连加;每一题的加数都一样2完成第页的试一试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继续要求学生摆小棒:每堆摆4根,摆3堆。提问: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三、认识乘法1、出示第2页的例题。提问: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板书:2+2+2+2=8。添加电脑图片为6个2是几个几相加,你能把加法算式写

4、下来吗?添加电脑图片为10个2如今呢?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费事了介绍: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问题。提醒课题:认识乘法像: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板书42 24 分别读作4乘2和2乘4板书: 2 4 = 84 2 = 8乘数 乘号 乘数 积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读写乘法算式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10个2呢,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四、练习1、完成

5、想想做做1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学生填空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2、完成想一想做做21 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答复,摆了几个几?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答复:摆了几个几?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一样的地方?3、完成想想做做3评讲时反过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4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五、连系实际谈话:在完成了上面的题目后,我们已经冲刺到智慧宝塔的最高

6、层,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庆贺一下,好吧。拍手游戏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六、总结课前考虑1: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入手。设计时,老师采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对给出的算式进展比较,从而发现算式的不同之处,这个教学环节很好,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连加算式中加数一样和不同的两种情况,为下面的新知学习打下了根底。教学例题1时,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激活学生认知构造中对连加的认识,并突出一样的数加,为认识乘法含义造就生长点。教学例题2时,学生看图写出连加算式不难,在学生

7、再次注意到加法算式是4个2连加后,继续增加电脑的台数,假如是5个2相加呢?6个2相加呢?10个2相加呢?50个2相加呢?100个2相加呢?这时写加法算式多费事啊!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计算电脑的数量呢?应到学生考虑得出用乘法表示。这样既可以引出乘法的意义和必要性,还可以得出乘法的读写等。课前考虑2:加法是旧知识,通过观察加法算式的不同导入到乘法的学习是在旧知识上的迁移。利用旧知识和经历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要擅长利用这一点。本课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基于此。教学中要抓住几个几,让学生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计算感到,连加的次数越多,计算所花的时间就越长,从而产

8、生探究新方法的欲望。另外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多让孩子说和做,要让他们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前考虑3: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络,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一样加数连加有着互相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一样加数和一样加数的个数的根底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一样加数连加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出示:545,555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一样加数的概念,掌握一样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一样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2加强直观

9、,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到达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详细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一样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课后反思1:1、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因此很难体会到乘法计算的简便。假如在教学中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如流行般转瞬即逝,不会有强烈的感受。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对电脑一例的拓展提问,使得学生强烈感受到乘法算式的简便,也初步感受到学习乘法的必

10、要性。2、在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多乘法结果的由来比较混淆,有的同学甚至会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老师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考虑加法算式2+2+2+2=8,为了简便,我们把这样的4个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课后反思2: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在详细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一样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

11、学生通过看图数数 操作体验 比较感知,在鲜活的详细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事实,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只有赋予抽象概念一实际含义,并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历和学习方法根底,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与共享精神。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比

12、照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各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详细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根底。课后反思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学习起点,激活学生认知构造中对连加的已有认识,并突出一样数的连加,为认识乘法含义造就生长点。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相加,再通过增加电脑的台数,来列加法算式,让其体会出比较费事从而引出对于几个几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进一步完善对乘法的认识。与当今“老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13、:“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老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老师或“教习。可见,“老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老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老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老师为“教员。课中参插的练习让学生从直观中体会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和推得乘法算式的积,进一步沟通加法和乘法的内在联络。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14、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让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解决新问题的冲动或愿望,继而探究新方法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本课一开场让学生在练习连加的时候发现有些算式的加数是一

15、样的,从而引入几个几的概念。继而把几个几写成加法算式的过程中发现个数多写成加法就比较费事,从而产生用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即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新课程要求孩子能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乘法的出现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出现的,因此也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内需,而学习乘法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主动的,积极的。教学中孩子从图到加法算式,再到乘法算式,又从乘法算式追溯到加法甚至图,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来进展表述,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就是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