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四节 乙炔 炔烃教案3_第1页
4-4第四节 乙炔 炔烃教案3_第2页
4-4第四节 乙炔 炔烃教案3_第3页
4-4第四节 乙炔 炔烃教案3_第4页
4-4第四节 乙炔 炔烃教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 人教版 化学 第三节 乙烯、烯烃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制法。 2. 了解加成、聚合以及不饱和烃的概念。 3. 了解烯烃在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异同。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难点:聚合反应、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三、知识分析: 1. 乙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1)结构:平面结构,键角为,结构式是 H HHCCH,结构简式是。(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比空气略轻的气体。(3)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聚乙烯 2. 乙烯的制法和用途(1)工业制法以石油为原料制得(2)实验室制法药品:浓硫酸、酒

2、精原理:装置:与制取、等的装置类似。收集:排水法收集。(3)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 烯烃(1)组成:通式是(2)结构:链烃,分子中只含一个碳碳双键。(3)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能燃烧,燃烧通式为:. 加成反应,与、等加成。如: . 加聚反应,如: 4.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在170和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酒精分解生成乙烯。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注意事项: 烧瓶、导气管等仪器,要在加入药品之前先检验其气密性,气密性合格的仪器才能使用。 实验中所用的药品之一是浓硫酸,其作用是酒精分解的催化剂和脱水剂,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脱

3、水性,硫酸要用98%的浓硫酸,酒精要用无水酒精,浓硫酸和无水酒精的体积比以为宜。 将浓硫酸与无水酒精混合时,要遵循浓硫酸稀释的原理,按浓硫酸溶于水的操作方法混合无水酒精和浓硫酸,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无水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不规范的操作或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导致热的、有强腐蚀性的液体飞溅,酿成人被灼伤等不良事故。 由于反应物都是液体而无固体,所以要向烧瓶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剧烈跳动。 烧瓶的耐热性较差,直接接触火焰时易炸裂,一旦烧瓶炸裂,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溢漏的不良后果是严重的。因此,烧瓶要垫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在无水酒精和浓硫酸

4、的混合物中生成乙烯气体的适宜温度是170左右。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 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问题讨论: 为什么实验室中制取乙烯气体的实验装置中没有分液漏斗?实验中所用的浓硫酸和无水酒精两种液体是按体积比预先混好后一次性加入烧瓶内的,这样可不用分液漏斗。还有,烧瓶的瓶塞上已有导气管和温度计了,若再使用分液漏斗也难以设计。 是否可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气体?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气体,因

5、为乙烯气体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排空气法收集到的乙烯气体纯度不高。疑难辨析: 实验室中用无水酒精和浓硫酸制取乙烯气体,加热不久,烧瓶内的液体就变成了黑色,这是为什么?浓硫酸有多种特性。在加热的条件下,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反应除可生成乙烯等物质以外,浓硫酸还能将无水酒精氧化生成碳的单质等多种物质,碳的单质使烧瓶内的液体带上了黑色。浓硫酸将无水酒精氧化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其中有 由上述的无水酒精和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知,实验室中用无水酒精和浓硫酸为试剂,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往往混有、等气体。 实验室中用无水酒精和浓硫酸为试剂制取乙烯气体时,为什么要使反应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在170左右?无

6、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反应,反应产物种类与温度密切相关。在170的温度下主要产物是乙烯和水,在140的温度下主要产物是乙醚和水。 当温度高于170时,无水酒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更加突出,反应产物有、等多种。【典型例题】例1 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干燥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 )A. 澄清石灰水,浓 B. 酸性溶液,浓C. 溴水,浓 D. 浓,酸性溶液解析:要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必须满足试剂能吸收乙烯而不能吸收甲烷,不能引入新杂质,且最后甲烷中不能含水蒸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乙烯易被酸性溶液氧化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被浓硫酸除去。答

7、案:C 例2 现有两种烯烃:和(R为烃基),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产物中可含有( ) A. B. C. D. 解析:两种不同的烯烃混合发生聚合反应,可能发生自聚得产物和,也可能发生共聚得产物和。答案:D 例3 有机物能与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后的产物是2,2,3三甲基戊烷,则此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 、 。分析:首先写出2,2,3三甲基戊烷的结构简式:因有机物与发生加成反应且生成烷烃,所以原有机物为烯烃。在加成产物的结构简式中,凡CC上的碳原子都结合有氢原子的,原来都可能为C=C。答案: 例4 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

8、上述混和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1)、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 ;II ;III ;IV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A. 品红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浓硫酸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3)使用装置的目的是 ;(4)使用装置的目的是 ;(5)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解析: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乙烯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不与品红溶液反应。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是否褪色来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除尽二氧化硫后,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确证乙烯的存在。答案:(1)A、B、A、D;(2)装置中品红溶液

9、褪色;(3)除去二氧化硫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实验;(4)检查二氧化硫是否除尽;(5)装置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例5 把1L含和的混和气体通过催化剂,使和发生加成反应,反应完全后,气体体积变为Y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在1L混和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X%,则X、Y的关系一定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当时,和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所以C有可能。(2)当时,过量,不足,此时,所以A有可能。(3)当时,不足,过量,此时,所以B有可能。答案:D【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选择题1. 用乙烯为原料制取聚氯乙烯,需

10、经历的反应有( )A. 取代与加成 B. 加成与加聚 C. 氧化与聚合 D. 取代与加聚 2. 在标准状况下,某和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耗用相同体积氧气,则和的体积比是( )A. B. C. D. 任意比 3. 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同,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是( )A. B. C. D. 4. 在20时,某气态烃与氧气混合,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后,又恢复到20,此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反应前的一半,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真空,此烃的化学式可能是( )A. B. C. D. 5. 把摩跟摩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P摩,若将所得平衡混合气

11、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氧的物质的量为( )A. B. C. D. 6. 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甲烷、丙烷、乙烯,如生成相同质量的水,则甲烷、丙烷、乙烯的体积比是( )A. B. C. D. 7. 可以用于区别乙烯和乙烷的试剂是( )A.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溴水 C. 溴化钠溶液 D. 浓硫酸 8. 下列关于乙烯与乙烷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长大于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长B. 乙烯分子中的碳、氢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而乙烷分子中的碳、氢原子不处在同一平面上C. 乙烯和乙烷分子中碳氢键的键角都是D. 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大于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能,

12、但略小于碳碳单键的两倍 9. 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和,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有甲烷 B. 可能有乙烯 C. 一定没有甲烷 D. 一定没有乙烷 10. 某乙烯与氧气组成的混合气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由此可知该混合气中乙烯的体积分数为( )A. 25% B. 27.6% C. 75% D. 72.4%二. 计算题 1. 将某烃与标准状况下的氧气通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反应,将燃烧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使石灰水增重,并生成白色沉淀,将余下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使氧化铜的质量减少,试推断这种烃的化学式并写出在上述条件下的燃烧方程式。 2. 甲烷、乙烯的混合气体8L(标准状况),通过装有足量溴水的洗气装置后,该装置质量增加,计算:(1)生成1,2二溴乙烷多少克?(2)混合气体中甲烷、乙烯的体积各为多少升?【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 1. D 2. A 3. C 4. CD 5.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