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6_第1页
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6_第2页
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6_第3页
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6_第4页
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6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本节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讲述了万有引力发现的过程及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万有引力的一般规律的思路与方法.这节课的主要思路是:由圆周运动和开普勒运动定律的知识,得出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由引力的相互性得出引力也应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定律的发现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高中阶段无法证明椭圆轨道的情况而只能近似以圆轨道来处理的一种“近似”的物理思路.这是一种极好的研究物理的方法.本节内容包括: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及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教学重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教学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使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教学方法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方法.2.

3、对疑难问题的处理采用讲授法、例证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如下问题:1.行星的运动规律是什么?2.开普勒第一定律、第三定律的内容?同学们回答完以后,老师评价、归纳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那么行星为什么要这样运动?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这类问题从17世纪就有人思考过,请阅读课本,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结论,可见,我们科学的研究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艰巨的过程.二、新课教学1.同学们阅读完以后,知道到了牛顿时代的一些科学家,如胡克、哈雷等,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进了一步,把地面上的运动

4、和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了.事实上,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离心率很接近于1,我们把它理想化为一个圆形轨道,这样就简化了问题,易于我们在现有认知水平上来接受.根据圆周运动的条件可知行星必然受到一个太阳给的力.牛顿认为这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那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应该为行星运动所受的向心力,即:再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代入上式可得到:其中m为行星的质量,r为行星轨道半径,即太阳与行星的距离.由上式可得出结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太阳吸引行星的力与行星吸引太阳的力是同性质的相互作用力.既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那么行星对太阳

5、也有作用力,也应与太阳的质量M成正比,即:F用文字表述为: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用公式表述:公式中的G是一个常数,叫万有引力常量.进而牛顿还研究了月地间的引力、许多不同物体间的作用力都遵循上述引力规律,于是他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2)公式: (3)疑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各自之间或人与物体间,为什么都对这种作用没有任何感觉呢?这是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与星球的质量

6、相比太小了,它们之间的引力太小了,所以我们不易感觉到.下一节课的卡文迪许的精巧的扭秤实验将为我们验证.(4)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r表示两个具体物体相距很远时,物体可以视为质点.如果是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r为它们的几何中心间的距离.单位为“米”.G为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单位为N·m2/kg2.这个引力常量的出现要比万有引力定律晚一百多年哪!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来的,我们下节课就要学习.(5) 扩展思路牛顿想验证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与月地间、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他做了著名的“月地”检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05页有关内容.然后归纳一下他的

7、思路.如果重力与星体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都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那么月球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就应该是重力加速度的1/3600.牛顿计算了月球的向心加速度,结果证明是对的.如果我们已知地球质量为5.89×1024kg.地球半径为6.37×106m.同学们试计算一下月球绕地球的向心加速度是多大?同学们通过计算验证, 为了验证地面上的重力与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是同一性质的力,还提出一个理想实验:设想一个小月球非常接近地球,以至于几乎触及地球上最高的山顶,那么使这个小月球保持轨道运动的向心力当然就应该等于它在山顶处所受的重力.如果小月球突然停止做轨道运动,它就

8、应该同山顶处的物体一样以相同速度下落.如果它所受的向心力不是重力,那么它就将在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以更大的速度下落,这是与我们的经验不符的.所以,是同性质的力.(6)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重要意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在科学文化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的信心,人们有能力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三、巩固练习(用投影片出示题目)1.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下列办法不可采用的是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

9、1/4,距离不变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D.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1/42.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一半,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那么地球表面50 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约是火星表面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火星吸引力的倍.3.两个大小相同的实心小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两个半径为原来2倍的实心大铁球紧靠在一起,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A.4FB.2FC.8FD.16F参考答案:1.D2.2.253.D四、小结(用投影片出示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并知道:1.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及方法.2.任何两个物体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的一般规律:即其中G为

10、万有引力常量,r为两物间的距离.五、作业1.P107,2,3,42.思考题:(1)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若从地球上高h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60米,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应为多少?(2)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地球的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在赤道上空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10米(2)六、板书设计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 七、素质能力训练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说法是( )A.天体间万有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B.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

11、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C.万有引力与质量、距离和万有引力恒量都成正比D.万有引力定律对质量大的物体适用,对质量小的物体不适用2.地球的质量为5.89×1024kg,月球的质量是7.27×1022kg.月球表面到地球的距离是3.84×108m.月球的半径为1.68×106m,则月球表面上质量为60kg的人,受到地球的引力为 ,受到月球的引力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是卡文迪许发现的B. 中的G是一个比例常数,是没有单位的C.万有引力定律只是严格适用于两个质点之间D.两物体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此两物间距离平方成反比4.地球对月球有相当大的万有引力,而且月球对地球也有万有引力,为什么它们不靠在一起,其原因是( )A.不仅地球对月球有万有引力,而且月球对地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B.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还不够大C.不仅地球对月球有万有引力,而且太阳系里其他星球对月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D.万有引力不断改变月球的运动方向,使得月球绕地球运行5.如图所示,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且远小于r,而球质量均匀分布,大小分别为m1和m2,则两球间的万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