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_第1页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_第2页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_第3页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_第4页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关键词 数学 教学 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师生“

2、原汁原味”生活情景的再现。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呢?下面就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一、 渗透生活,设疑激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景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如在教学相交与垂直时,我是这样设置的: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一幅小明到河边去的情景图(小明:我想去那条河边,怎么走最近呢?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同学们看到这种情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激动不已(师从学生表情感悟)。师:大家能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生:能(齐)!生自动合组,行动迅速。有的组拿着自己的小绳子在沿尺子边转动着,有的组在纸上画一条小河(小明用点表示),用尺子沿点到河边画着很多的线,有的组在书桌边沿用小手比划着此时,整个课堂和谐有序地进行着,我心情比较激动。这种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注重提高学生自主

4、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师指引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提倡“操作、模拟、画图、讨论”形式,提倡“交流、讨论、合作”形式,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地发展和提高。因此,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地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提供广阔的时空,使学有所得、有所进。例如:在相交与垂直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活动:“看一看、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摆一摆、

5、画一画、说一说”等。这些活动的编排,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教学中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然地闪现智慧的火花。我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还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比比哪组做得最好,最后在全班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学规律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强调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三、抓好教学契机,关注课堂生成中科院王梓坤院士说,对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我们只看到了成功的结果,那些逐步抛弃的

6、中间假设则从不公布,是很可惜的,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经验教训。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资源。面对如此之多的有价值的数学资源,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必将在

7、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例如:在相交与垂直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正方体的哪些边是互相垂直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并不时的做着各种小实验:有的小组拿着三角尺测量着、有的小组用小绳子在正方体面上做出对角线,然后用三角尺测量着、有的小组拿着学具模型用小手比划着在全班交流时,同学们尽可能多的展示着自己的发现,结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大胆的说:“我们小组发现正方体有12条边,6个面,每个面有4组互相垂直的线,6个面有24组互相垂直的线,每个面有一组对角线互相垂直(边说边用手比划),每个对角线和正方体的一条边垂直,所以6×7 =42(组)”。此时,同学们安静片刻,随即掌声响起。学生的

8、回答和我原先预设的大不一样,没想到、想不到学生会有如此强的探索能力。这样有弹性的教学活动,不但让学生对“相交与垂直”的概念真正达到了理解,而且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可见,学生精彩的发言也能为知识的构建指引良好的方向,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赏识学生、不关注课堂的“生成”呢!四、 评价促使,激发热情数学教育不单纯是知识传授教育,而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人格和智能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他们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索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对有所创建、思有特点的学生要

9、及时表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有成功感,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总之,在新形势、新课程、新理念、育新人的感召下,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教学模式从“被动接受型启发引导型参与研究型无模式型”的方向转化,但不论那种课堂教学模式,至少要贯穿上述 “四条原则”,否则便不是一堂好课了。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究竟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对数学课堂教学有几点粗浅的认识,偏颇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不少教师把“教学过程顺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色”等作为评价的标准,但却往往忽视了现象背后

10、的深层追求,即学生通过一节课到底有多少收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否扎实,数学思维是否得到有效提升。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一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明确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利用和挖掘课程资源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二、注重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

11、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课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如“大数目的认识”,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大数目,提供一万人、几万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数一数一万粒大米有多少。如此这样的一些活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和谐的气氛。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

12、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并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比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的还不够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如认识圆时,给学生不同的工具,让学生选择几种,通过交流合作画出一个圆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圆的特征,也体验了“做”数

13、学的乐趣。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具有双向性。师生的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而教师要充分地尊重、相信、理解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成教学活动中的朋友和同行,进行平等探索与协作,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共创一种融洽、和谐、协调的教学环境,达到教学相长。如在讲课时允许学生插话,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评价观点,师生还可以在作业和试卷中进行情感交流等。使学生在学习中信心十足、情绪饱满、心情舒畅地接受各种知识,即使遇到较难的问题,也能不断激励自己,战胜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转变学生的状况,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要注意因

14、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五

1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求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例如教学“利息、利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亲身经历存款和取款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走访及在互联网上查询,获得大量的信息,懂得为什么要征收利息税,计算出了哪种储蓄最合适等,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

16、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为高年级学生设计的活动情境与为低年级学生设计的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

17、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总之,课堂教学评价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如何把握上好一节课的突破点。除从教学活动的整体上考查一节课应当提倡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特征外,还可以从另外一些角度入手,如:学生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在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创造性、灵活性等)。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需要,把自己的教学认识、想法和思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

18、过程中,大胆尝试新的、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还需在操作层面上、在实践探索中努力反复思考、认真总结和勇于创新,逐步积累和改进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何更好地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 刘小英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新课程下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共同发展,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老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就针对如何让每一位学生自由的发展,浅谈以下几点。一、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学生。重点是关注

19、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往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教育的“救世主”,把教材奉承为“圣经”,捧着不放,忽略了对学生各方面的关注和发展,尽管想着极力把教材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但学生却像个顶礼膜拜的信徒,教材至上,我想这就是传统教育所造成的不良现象。美国心理学家吉乐福特说:“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我国的章志光教授说:“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政党、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即潜在的创造力。人人都有创造欲,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作为小学教师,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见到许多

20、小学生所迸发出的创新火花。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对乘法的初步认识只懂得将3+3+3+3可以改写成3×4,但当教师提出4+4+4+3怎么办时,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写出4×3+3、4×41、5×3等算式,这就是创造性。现代的教育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看法,应该带着一种诚挚的心,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以外,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老师给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兴趣与自信。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加聪明与自信。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被迫进行学

21、习都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凡事关注度低,持久性差,往往会影响到学习效果。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所言,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无论合理与否,正确与否,只要学生自己发现的、想出来的、讲出来的,就应给予一定的鼓励,不应简单的给予冷处理。二、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各学科课程要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那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因此学生最需要的能力是学会如何判断和选择信息,我们的教学不仅要看重学生对目前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拿人才招骋来说吧,没有一家公司招骋人员时会要求:“小学阶段每一单元测试成绩一定要高于90分。”因此就需要我们把握好学生发展的方向,不能太计较学生每个单元成绩的好与否,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们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终身发展愿望和能力的提升。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八种智能,而且每个人这八种智能的发展也将不同,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