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精品文档.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特别申明:因时间仓促和能力有限,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1、 省略句(1) 省略主语1待君久不至,已去。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两则>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两则>3渴,欲得饮,饮于河、渭。应为“(夸父)渴,欲得饮”。夸父逐日4北饮大泽。省略主语“夸父”,同时在饮和大泽之间省略介词“于”。应为“(夸父)北饮(于)大泽”。夸父逐日5未至,道渴而死。弃
2、其杖,化为邓林。应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6“顾野有麦场”。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狼7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应为“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8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省略主语:佛印核舟记9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三峡10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应为“(浙江之潮)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应为“(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12斗折蛇行。应为“(溪水)斗折蛇行”。
3、小石潭记13属予作文以记之。应为“(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4局促一室之内。应为“(余)局促一室之内”。满井游记1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句主语均为“臣”)出师表16乃入见。应为“(曹刿)乃入见”。(省略主语“曹刿”)曹刿论战17聚室而谋曰;杂然相许。应为“(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 省略介词1“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应为“肃遂拜(于)蒙母”。孙权劝学2北饮大泽。省略主语“夸父”,同时在饮和大泽之间省略介词“于”。应为“(夸父)北饮(于)大泽”。夸父逐日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场主积薪于其中”。狼 4“一狼
4、洞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一狼洞于其中”。 狼5“屠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应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狼6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各隐卷底衣褶中 。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左者执蒲葵扇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以上五句中,“居”、“隐”、“题名”后面均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核舟记7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应为“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于)此。湖心亭看雪8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9坐潭上。应为“坐(于)潭上”。小石潭记10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11局促一室之内。应为“局促(于)一室之内”。满井游记12帝感其诚
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应为“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愚公移山(3) 省略宾语.可以为师矣。省略了“以”后的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二章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应为“果得(之)于数里外”。河中石兽3不使学。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指代方仲永。伤仲永4令作诗。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伤仲永5愿为市鞍马。应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木兰诗6“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应为“投之以骨”。狼 7“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应为“一狼仍从之”。 狼8问所从来,
6、便要还家。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应为“问(渔人)所从来,便要(渔人)还家。此人一 一为(之)具言所闻。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桃花源记9应以为号。应为“因以(之)为号”。五柳先生传10上使外将兵。应为“上使(之)外将兵”(“使”后省略宾语“之”,代指公子扶苏)陈涉世家11君与俱来。省掉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即“君与之俱来”。隆中对12乃入见。应为“乃入见(鲁庄公)”。(省略宾语“鲁庄公”)曹刿论战13可以一战。应为“可以(之)一战”。(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曹刿论战(四)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为“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再”和“
7、三”后省略谓语“鼓”)曹刿论战2、 倒装句(一)宾语前置1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世说新语<两则>2其此之谓乎。“此”是“谓”的宾语,译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虽有佳肴3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木兰诗4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口技5何陋之有。为了强调宾语“何陋”,用“之”将其提到动词谓语“有”之前。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大道之行也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大
8、道之行也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为“对于菊的喜爱,对于莲的喜爱,对于牡丹的喜爱。”爱莲说9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10弗之怠。应为“弗怠之”。送东阳马生序11吾谁与归。应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12城居者未之知也。应为“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13时人莫之许也。“莫之许”,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许之”,译为:当时的人不赞同他这样相比。隆中对14宋何罪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应为“宋有何罪之”。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呢?15何以战?应为“以何战”。曹刿论战16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否定句中代词“自”作“信”的
9、宾语。邹忌讽齐王纳谏17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充当“置”的宾语。愚公移山18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愚公移山(二)状语后置1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世说新语<两则>2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语序为“当于上流求之”。河中石兽3蒙辞以军中多务。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4天倾西北。应为“天西北倾”。共工怒触不周山5投以骨。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狼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应为“细若蚊足,了了钩画”。核舟记.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应为“怀民亦未寝,相与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并
10、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应为“ 并有于水面乘骑弄旗标枪舞刀者”。观潮.更有痴似相公者。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五柳先生传1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1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岳阳楼记13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应为“负者于途歌”。醉翁亭记14述以文。应为“以文述(之)”。醉翁亭记15冷光之乍出于匣。应为“冷光之乍于匣出”。满井游记16祭以尉首(即“以尉首祭”,介宾短语“以尉首”作状语修饰谓语“祭”。)陈涉世家17受地于先王。即“于先王受地”。译为:从先王那
11、里接受过土地。唐雎不辱使命18欲信大义于天下。介宾短语“于天下”作“信”的状语,即“欲于天下信大义”,译为:想在天下伸张大义。隆中对19欲报之于陛下也。应为“欲于陛下报之也”。译为:想向陛下报答先帝的特殊恩遇啊。出师表20胡不见我于王。应为“胡不于王见我”。译为: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2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应为“于鲁起”。译为: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动身。公输22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应为“于地有余而于民不足”。译为:楚国在土地方面绰绰有余,而在百姓方面却不足。公输23舜发于畎亩之中。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译为:舜从田野耕作中被起用。孟子两章2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应为“于国中搜
12、三日三夜”。译为:在国都中搜查了三天三夜。庄子两章25战于长勺。应为“于长勺战”。曹刿论战2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应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于朝廷”作“战胜”的状语。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定语后置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应为“无乱耳之丝竹,无劳形之案牍”。陋室铭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应为“盖简修狭桃核者为之”。核舟记4吴儿善泅者数百。应为“吴儿数百善泅者”。观潮5马之千里者。应为“千里之马者”马说6居庙堂之高。应为“居高之庙堂”。岳阳楼记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
13、夫”。愚公移山(四)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三、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的句式表判断。)译为:陈胜是阳城人。陈涉世家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的句式表判断)译为:这三个人,都是平民出身的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唐雎不辱使命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类判断)桃花源记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7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8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也”是判断的语气词。译为:宋国是人们所说的连野兔、兔子、鲫鱼都没有的地方。)公输9鱼,我所欲也。“也”是判断
14、语气词。译为:鱼是我想要的东西。鱼我所欲也10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曹刿论战1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邹忌讽齐王纳谏1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也”表判断)邹忌讽齐王纳谏四、 其他类(一)感叹句非人哉!(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二)反问句孤岂欲卿之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三)被动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爱莲说2 山峦为晴雪所洗。译为“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满井游记3贤能为之用。为,表被动,译为:贤才被他任用。隆中对(四)固定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文言固定句式,译为“和相比,哪一
15、个”。邹忌讽齐王纳谏.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把怎么样?愚公移山.如有所语。(“有所”,固定格式,意思是“没有的人,或东西,或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核舟记课内文言文考查样题说明:针对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考查的变化,中心组命制了以下样题,内容涉及实词、虚词、诵读节奏、文意理解、翻译和古文化常识(其中古文化常识不做为2016年考查范围),供大家参考。1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君臣情义最打动人的地方是蕴含着一个“信”字。让我们看看下面四句话,哪个“信”字的解释更符合他们君臣的关系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B
16、谓为信然 隆中对C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D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答案:D(信任。A、诚实;B、确实;C、伸张)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正确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有效积累课内文言实词的含义并理解课文内容灵活运用。能力层级为B级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类 (出自 曹刿论战)B徒属皆曰:属于 (出自陈涉世家)C神情与苏黄不属:相同,同类 (出自核舟记) D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出自岳阳楼记答案:B(部属、属下)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正确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有效积累课内文言实词做出判断。能力层级为B级3.周敦颐的爱莲说里“
1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字和下面哪句话的“之”字用法相同 A、而两狼之并驱如(蒲松龄狼)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C、公将鼓之。(左丘明曹刿论战D、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答案: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必译出)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正确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有效掌握课内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4.“而”字,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脸颊上的络腮胡子。随着文字的变化,它早已不是这个意思,以下四句话中有个“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是A、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B、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18、而改之。论语D、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答案:B(表修饰,其他表顺承)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正确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有效掌握课内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5.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句子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B(应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诵读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正确把握课内文言文的诵读节奏。能力层级为B级。6.下列各句中诵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肉食者
19、/谋之,又何/间焉?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潭中鱼/可百许头。答案:C(应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诵读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正确把握课内文言文的诵读节奏。能力层级为B级。7.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答案:C(应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诵读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正确把握课内古诗词的诵读节奏。能力层级为B级。8.
20、湖心亭看雪中有这么一段话: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下列对于文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饮三大白而别” 中“强”字表明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展现了作者的欢欣和豪爽心情。B.“拉余同饮”中“拉”字颇有幸逢知己之乐,给冷寂的湖山倍添暖意,前文的凄清色调为之全然改变,表达了人生的无限喜悦之情。C.“痴”的含义: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情致;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D
21、.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答案:B(“前文的凄清色调为之全然改变”有误。“拉”字颇有幸逢知己之乐,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内容和手法综合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某一局部的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力层级为C级。9.以下关于各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慰
22、勉和规箴之意。B.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一到秦国,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了严厉的指责。他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并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对方屈从他的意志。C.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委婉规劝齐王纳谏,这种比喻说理的方法,非常贴切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D.曹刿论战一文,从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问答中,可以看出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而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而且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答案:B(鲁庄公虽然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是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鲁庄公备战接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战后询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
23、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综合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对课内文言文的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写作手法进行准确的判断。能力层级为C级。10.孟子二章中有这样的文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24、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意思是:“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都归顺他。”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意思是:“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的侵犯,这个国家时常会灭亡”。D“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意思是:“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答案:C(敌国,指的是地位、势力相等的国家。故此项表述为“敌对”是错误的)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理解的能力。要求考生疏通文意,准确把握重要文言词语。能力层级为B级。1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但战争往往不可避免。我们的史书里有不少关于战争的故事,表达了我们的古人对战争的看法。曹刿论战 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下列语句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是一项是A 当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