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能力课能力课3 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一一) )-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超重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方向。大于向上小于向下等于0g 竖直向下-3-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4.实重和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2)视重:当物
2、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无关不等于-4-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动力学图像问题1.图像类型(1)已知图像分析运动和情况;(2)已知运动和受力情况分析图像的形状。2.关联知识通常要先对物体受力分析求合力,再根据求加速度,然后结合运动学公式分析。受力牛顿第二定律-5-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称为连接体。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2.外力系统之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3.内力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力。
3、物体系统外各物体间-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超重与失重超重与失重(自主悟透自主悟透)1.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判断超重和失重的方法 -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思维训练思维训练1.(2018天津塘沽模拟)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弹跳高跷表演中,一名质量为m的演员穿着这种高跷从距地面h0高处由静止落下,与水平地面撞击后反弹上升到距地面高h处。假设弹跳高跷对演
4、员的作用力类似于弹簧的弹力,演员和弹跳高跷始终在竖直方向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该演员()A.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D.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演员在空中时,加速度为g,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当演员落地加速时,加速度a向下,处于失重状态;落地后期减速,加速度a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所以演员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选项C正确;同理可知,演员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C-9-考点一考
5、点二考点三2.(2018天津六校联考)(多选)如图所示,竖直运动的电梯底面上放有托盘秤,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托盘中,当电梯运动时,发现托盘秤的示数为24N,g取10m/s2。电梯的运动情况是()A.电梯可能以2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B.电梯可能以2m/s2的加速度向下做匀减速运动C.电梯可能以12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D.电梯可能以12m/s2的加速度向下做匀减速运动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 答案解析关闭-1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师生共研师生共研)1.常见的动力学图像v-t图像、a-t图像、F-t图像、F-a图像等。2.图像问题的类型-
6、1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解题策略 -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例题(2018全国卷)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思维点拨 以物块P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F与物块P的位移x的关系式,再选择图像。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 答案解析关闭-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方法技巧解决图像综合问题的三点提醒1.分清图像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
7、程,会分析临界点。2.注意图线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3.明确能从图像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像中反馈出来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思维训练思维训练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O处有一质量为m=2kg的物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1=4N,方向向右,F2的方向向左,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如图乙所示。物体从零时刻开始运动。(1)求当t=0.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在t=0至t=2s内何时物体的加速度最
8、大?最大值为多少?(3)物体在t=0至t=2s内何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值为多少?-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F2=(2+2t)N当t=0.5s时,F2=(2+20.5)N=3NF1-F2=ma-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F合=F1-F2=2-2t(N)作出F合-t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02s范围内当t=0时,物体有最大加速度amFm=mam当t=2s时,物体也有最大加速度amFm=mam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向左。-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画出a-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t=1s时速度最大,最大值等于a-t图像在t轴上方与横
9、、纵坐标轴所围的三角形的面积v= 11m/s=0.5m/s。答案 (1)0.5m/s2(2)当t=0时,am=1m/s2;当t=2s时,am=-1m/s2(3)当t=1s时,v=0.5m/s-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连接体问题连接体问题模型建构模型建构1.连接体问题具体类型(1)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2)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3)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度相等。分析方法:(1)这类问题一般多是连接体(系统)各
10、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2)建立坐标系时也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解题思路(1)分析所研究的问题适合应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2)对整体或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整体或隔离体的加速度。(3)结合运动学方程解答所求解的未知物理量。-2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例题(2018海南海口质检)(多选)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个物体放在斜面上,中间用一个轻杆相连,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2,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12,m1=m2,则杆受到压力B.若1=2,m1m2,则杆受到拉力C.若12,m1m2,则杆受到压力D.若1=2,m1m2,则杆无作用力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 答案解析关闭-2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思维点拨 (1)A、B在斜面上一起加速下滑,求它们的加速度以谁为研究对象?(2)研究杆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4年公务员考试阿克陶县预测试卷含解析
- Unitech数据采集器PA690产品介绍
-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解析版)
- 2024年体育个人工作总结
- 《特斯拉电动汽车》课件
- 新闻业的变革与挑战
- 保险公司人事工作总结
-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课件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
- 保护濒危动物宣传方案万能2022
- erdas2015操作手册给客户imagine
-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设计
- COMMERCIAL INVOICE 商业发票
- 大气课程设计-—袋式除尘器
- 普天超五类检测报告
-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培训制度
- CMM2-18锚杆机(新)说明书
- 12吨汽车起重机基本技术规格资料
- WEB开发基础-2021秋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复习资料-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安徽省政协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 本质安全理论综述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