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 Ø 额叶最大枕叶最小Ø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Ø 帮助求助者完善人格是心理咨询师的远期工作目标Ø 感觉知觉思维萌芽(猩、猴)思维:人类心理发展经历的阶段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Ø 心理现象 心理特性 对实践活动的适宜性(能力) 心理活动的动力(需要、动机) 人格特征(气质和性格)Ø 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Ø 德国艾
2、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Ø 心理学发展初期的学派纷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和精神分析a)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创立,机能主义反对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做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心理学。b) 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反对构造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Ø 当代心理学:人本主
3、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a) 人本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心理学认为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理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Ø 心理学发展简史构造主义冯特,1879年内省实验,元素机能主义杜威、詹姆士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反对构造心理学观点)华生、斯金纳S-R,通过控制环境塑造心理、行为格式塔(完型学派)魏特海墨、科勒、考夫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霍妮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第三势力、价值与尊严、尊重Ø 组成神经系统
4、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树突接受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或接受前一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将神经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再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即神经冲动的传输是:外界刺激或前一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树突细胞体轴突其他神经元Ø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部分组成。ØØ 脑干是脑最古老的部位,是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Ø 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上分布着灰色的象渔网的组织,调节着脑结
5、构的兴奋水平,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的刺激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Ø 丘脑是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是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Ø 小脑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随意运动Ø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的不同机能: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颞叶以听觉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脑神经(12)脊神经(31)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脊髓脑Ø 神经系统的结构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脑干:延脑、脑桥、中脑间脑:丘脑、上、下、底小脑端脑(大脑皮层)
6、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Ø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单侧化Ø 惯用右手的人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也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与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音乐、美术、情绪表达和识别)Ø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Ø 痛觉即是外部感觉又是内部感觉Ø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两者成反比Ø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Ø
7、;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是感受性变低感觉阈限变高的变化过程,阈限可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Ø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Ø 联觉:本来是一种刺激引起一种刺激,却同时引起别一种感觉的现象Ø 各种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痛觉)Ø 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Ø 视觉的适应刺激:380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a)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细节和颜色
8、,明视觉)和杆体细胞(明暗和轮廓,暗视觉)b) 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是相加的混合(电视),颜料混合是相减的混合(画、布、印刷)c) 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女性色盲的人数仅是男色盲的1/10;d) 色觉异常绝对多数是遗传,男孩子:外祖父妈妈自己,女孩:外祖父爸爸自己Ø 听觉的适应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a) 对10004000赫兹最敏感(人说话的频率)b) 人类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青春期是顶峰c) 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d) 听觉的特征: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
9、波形)Ø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嗅觉和味觉是一对,有密切的联系Ø 最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Ø 内脏感觉和痛觉是一对;痛觉遍布全身所有的组织中,痛觉没有适宜的刺激,痛觉和痛苦的情绪联系在一起,但是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Ø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Ø 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看到白云的联想)Ø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Ø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Ø 时间知觉的产生可以借助的线索,包括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交替、四季周期性
10、变化、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周期性变化等;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节律,一般是以24小时为一个单位的Ø 错觉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错觉所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Ø 能否经过现实的检验是区别心理正常与否的关键。Ø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a) 记忆按内容可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b) 按照是否意识到可分:外显记忆、内隐记忆c) 按照能否加以陈述可分:陈述记忆(死记硬背)、程序记忆(做操)d)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11、/再认Ø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自己为主试者,又以自己作被试者;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Ø 过去感知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形象也叫表象;再现过程和事物形象都是表象Ø 表象的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可操作性、概括性a) 正是表象的可操作性使表象成了想像的素材b) 表象的概括性是很初级的c) 表象即具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概括性,这使它起到了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作用Ø 三个记忆系统:容量编码持续时间能否被意识瞬时记忆<9bt形象图像<1s
12、声像<4s大部分<1s否短时记忆7±2组块听觉+形象+语义<1m是长时记忆无限形象+语义>1m是图式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Ø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Ø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Ø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Ø 思维的种类:a) 根据思维的形态:动作思维(婴儿)、形象思维(幼儿)、抽象思维(儿童)b) 按探索问题答案方面不同要辐合思维(求同)和发散思维(求异)c) 按思维是否具创造性:再造
13、性思维(山寨)和创造性思维(原创)Ø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以词来标示和记载;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运行的单元。Ø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内涵和外延是反比关系。Ø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作用、原型启发作用、定势作用a) 迁移作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b) 原型启发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c) 定势作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随后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的影响Ø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
14、程叫言语;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Ø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书写中枢a) 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不会说):表达性失语症,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受损;不能说或说不流畅,发音器官正常, b) 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听不懂):接受性失语症,听觉器官正常,听到但不能分辨语音,顶叶、枕叶、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受损c) 视觉性言语中枢(看不懂):失读症,顶叶、枕叶交会处角回受损,能看到字词,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d) 书写中枢(不会写):失写症,运动机能正常
15、,不能写字绘画,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受损,Ø 意识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睡眠和梦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Ø 睡眠的四个阶段要经过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做梦)Ø 梦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Ø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a) 注意广度:简单任务下7±2项目,互不关联的字母46个;决定短时记忆的容量b) 注意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分心),任务不变对象变化c) 注意转移:任务变化对象变化d) 注意分配:e) 注意
16、的种类:无意、有意、有意后(随意后)Ø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是发展的,是永远也不会彻底满足的Ø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是生理性的动机Ø 兴趣、爱好都是人的社会性动机Ø 需要激发动机Ø 兴趣的4个品质互不干扰: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Ø 人本主义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7、16;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少性需要(活不了,生理和安全),高的叫生长需要Ø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Ø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Ø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4个方面度量Ø 情绪理论:a) 美国詹姆士兰格情绪外周理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人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b) 美国沙赫特情绪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之间相互作
18、用的结果。认知行为疗法依此原理。Ø 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a) 基本情绪:喜、怒、哀、惧b) 复合情绪: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Ø 按情绪的状态即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心境、激情、应激a) 心境(心情):微弱、持久、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b) 激情(意料之中):强烈、爆发式、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c) 应激(意料之外):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Ø 意志: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Ø 勒温动机的冲突4种类型:双趋、
19、双避、趋避、双重趋避Ø 意志品质: a) 自觉性:自觉支配自己的行动、不随波逐流,不屈服于压力。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b) 果断性:迅速、不失时机的作出决定。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鲁莽。c) 坚韧性: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相反的是虎头蛇尾和执拗。d) 自制性:善于管理情绪和行动。与之相反的品质是怯懦和任性。Ø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Ø 能力结构的理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吉尔福的智力结构理论Ø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发展水平、类型、早晚Ø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
20、、教育和环境)Ø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Ø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和社会性的统一Ø 人格理论:a)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b) 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c)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d)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PFe)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EPQ/气质类型f) 人格五因素模型(OCEAN)Ø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a) 无条件
21、反射和条件反射b)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带来,不学就会的反射。c)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d) 食物 流唾液(无条件反射)铃声 + 食物 流唾液铃声 流唾液(条件反射)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 Ø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Ø F.H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Ø 德国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Bf(P,E),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Ø 美国霍兰德1976年,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3
22、个阶段:a) 哲学思辨: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b) 经验描述:在观察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c) 实证分析: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向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Ø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对客观事实歪曲和臆测)、系统原则、伦理原则Ø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劳动教养、下岗再就业)Ø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a) 人类的较长的生活依附期b)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Ø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
23、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载体Ø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a) 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b) 性别角色社会化:性是生物学概念,性别是指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男女在思维与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是社会化的结果;性生物;性别心理;性别角色社会c) 道德社会化Ø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Ø 社会角色分类:a) 按角色获得方式:先赋角色(父母)和成就角色(教师)b)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规定性角色(公务员、军警)和开放性角色(朋友)c) 按角色的功能:功利型
24、角色(银行家、企业家、商人)和表现型角色(学者、教授)d) 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演员)和不自觉角色(性别角色)Ø 一般来说,农民属于( ABC )。(A)成就角色(B)规定型角色(C)功利型角色(D)不自觉角色Ø 角色失调的4种形式: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Ø 自我: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Ø 主我与客我是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念,主我是认识的主体,客我是认识的对象,被观察者,主我是自我的动力成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制约我的活动Ø 镱我是由他人
25、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Ø 自我概述的功能:1) 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2) 解释经验3) 决定期待Ø 自我概述的形成与发展:1) 生理自我(8个月3岁)2) 社会自我(313岁)3) 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Ø 詹姆士:自尊成功/抱负,自尊与成功成正比,与抱负成反比Ø 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Ø 图式:a) 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b) 图式的主要作用:1) 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2) 影响记忆3) 影
26、响自我知觉4) 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Ø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a)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最早或最近;熟悉的人亲密的人容易出现近因效应,不熟悉或少见的人易产生首因效应b) 光环效应:以偏概全c) 刻板印象:主观意识、偏见,在有限经验的基石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作用Ø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平均、加权平均、中心品质模式(主要方面的特征,真诚是最受欢迎的中心品质模式)Ø 常用印象管理策略:a)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b)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c)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d) 投其所好Ø 归因: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
27、过程Ø 控制点理论:a) 罗特,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b) 内控者: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相信自己能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c) 外控者: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安排、命运、机遇,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d) 凯利: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1) 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只讨论A不讨厌他人2) 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大家都讨厌A3) 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
28、一致:我一向讨厌A4) 特异性低,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外部因素的归因5) 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都高内部因素的归因Ø 主要的社会动机:亲合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侵犯动机、利他动机、Ø 亲合动机1) 亲合动机: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2) 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的层次:亲合喜欢爱情)3) 亲合起源于依恋4) 亲合的作用: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5) 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Ø 侵犯动机1) 侵犯动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的心理倾向2) 侵犯是由伤害行
29、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因素构成的3) 挫折侵犯学说: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前提的4)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Ø 利他动机:1) 利他行为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2)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会情境、时间压力、利他对象的特点)、利他者心理特征(心境、内疚、人格)、利他技能Ø 社会情绪:焦虑、嫉妒、羞耻、内疚Ø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a)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社会焦虑是仅次于抑郁酗酒的第三大危害
30、美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b) 嫉妒情绪的特点: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Ø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c) 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d) 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态度的三成分是协调一致的,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e) 态度的功能: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性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f) 态度的维度: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g) 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h)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1) 传递者(威信、吸引力、立场、说服的意图)、2) 沟通信息(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信息提供方式
31、)、3) 目标/接受者(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人格、个体心理倾向)、4) 情境(预告警告、分心、重复)i) 态度转变理论:1) 海德平衡理论:人们在态度转变遵循“费力最小原则”2) 认知失调论:认知失调的原因(逻辑矛盾、文化价值冲突、观念矛盾、新旧经验相悖)减少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一方,使两方的认知因素协调;二是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三是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各方的强度3) 社会交换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态度是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代数和j) 态度测量: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测谎仪的工作原理)Ø 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者和交
32、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人众沟通a) 沟通的结构7要素: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视听交流为主)、信息接受者(根据图式转译)、反馈、障碍、背景b) 沟通的功能:1获得信息的手段、2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3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5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c) 人际沟通的分类:按组织系统分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信息流动方向分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按信息源与流动者的关系分单身沟通与双向沟通、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现实沟通虚拟(对方身份角色不清楚)沟通d) 比较沟通网络的沟通质量的常用指标:信息传递速度、准确度、接受者接受的信息
33、量与满意度e) 沟通网络:正式网络(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非正式沟通网络小道消息(流言式、集束式、偶然式)f) 身体语言沟通: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妆饰、人际距离g) 人际距离:公式距离(1225英尺,大于3米)、社交距离(412英尺,1.5米3米)、个人距离(1.54英尺,0.5米1.5米)、亲密距离(0.5米以下)Ø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a) 特点: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b)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阶段c) 自我暴露也叫自我开放,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是人际关系
34、深度的敏感探测器:情趣爱好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隐私d)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交换性、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e) 人际关系三维理论舒茨:f) 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g) 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社会情境的联系,不能满足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h) 人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满足方式i) 6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包容式、被包容式、支配式、被支配式、主动情感式、被动情感式Ø 人际吸引:a) 按层次的从低到高可分为:亲合、喜欢、爱情b) 影响喜欢的因素:熟悉与邻近、相似与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c) 相似包括:信念、价值观、人格特征;
35、爱好、兴趣;社会背景、地位;年龄、经验d) 三种互补社会关系会增加吸引和喜欢:需要的互补、人格特征的互补、社会角色和职业的互补Ø 人际互动:a) 互动内容:信息、情感、动作、行为b) 互动的组成:自我互动、人际互动、社会互动c) 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d) 合作的基本条件:目标一致;共识与规范;相互依赖的合作氛围e) 竞争的基本条件: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目标较为稀有或难得;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或双赢结局;竞争是有理性的,按一定社会规范进行f)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伊奇:个体行为的目标与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如存在依赖关系,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这个理论用来解
36、释竞争与合作行为Ø 社会影响:从众Ø 从众:a) 从众: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b) 从众的特点: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真实存在或是想象的;群体压力可在个体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c) 从众有时不符合个体本意但是个体自愿行为d) 自愿是从众的重要特点e) 从众的功能: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f) 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领导)g) 从众行为原因: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h) 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因素、个体人格因素、情境的明确性、其他因素i) 群体规模的临界值34人
37、216; 社会促进:a)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干扰,指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包括:实际在场、想象在场和隐含在场b) 社会促进相反的是社会抵制c) 社会促进的两种效应:结伴效应、观众效应d) 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e) 社会懈怠:磨洋工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Ø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a) 模仿的特点:1)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模仿是自愿的2)相似性,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榜样b) 模仿的意义:1)是学习的基础2)适应作用3)促进群体形成c) 塔尔德的“模仿律”:1)
38、下降律2)几何级数率3)先内后外律Ø 暗示:a) 通过语言、表情、姿势、动作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暗示用较含蓄、间接的方式进行b) 暗示的分类:1)按信息来源分: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2)按暗示者的目的: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3)按暗示双方的接触方式: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4)暗示和反暗示c) 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1)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影响明显2)被暗示者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暗示效果就明显3)被暗示者所处情绪是暗示发生的客观环境d) 社会感染:较大范围内信息与情绪传递的过程,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特点:双向性、
39、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e) 社会感染的分类:个体间的感染;大众的传媒的感染;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Ø 爱情:a)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b) 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c) 爱与喜欢的区别:依恋、利他、亲密d) 爱情的发展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e) 爱情的形式:浪漫式、好朋友式、游戏式、占有式、实用式、利他式f) 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斯坦伯格:爱情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g) 印度学者古普塔:
40、由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5年,彼此爱的情感开始不断减少h) 婚姻的动机:经济、繁衍、爱情(包括性)i) 夫妻关系的类型:爱情型、功利型、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建设型、惰性型、失望型、一体型心理测验技术类别名称创始人适用年龄时间功能得分综述智力测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韦克斯勒1955龚耀先198116岁以下;农村城市两版本评估智力高低7级级差10,平常90109智力缺陷的4级15/15/20Ø 先言语后操作Ø 常一次做完Ø 操作项+算术有时间限制Ø 20标准10均分3标差Ø 应用最广泛Ø 用离差智商代表比率智商WIS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
41、克斯勒1949616岁城市农村共用5580分钟间隔不超过1周5069轻教育85%3549中可训练10%2034重3%20以下极重2%(50%癫痫发作早年夭折)Ø 言语操作交叉进行Ø 背数短时记忆,顺背8倒背7低下者顺5倒3Ø 20标准10均分3标差Ø联合型瑞文测验CRT瑞文576岁;有言语障碍的智力测验40分钟Ø 瑞文的激进矩阵的标准型和彩色型联合而成Ø 二级评分Ø 离差智商计算法Ø 智力二因素理论:G的推断性能力Ø 瑞文测验:标准型6岁到成人,彩色型5.511.5岁或智力低下,高级渐进型对得分55更精细
42、区分Ø 超30人助理12人,不超过50人Ø 72道题中国比内测验吴天敏218岁70智力缺陷5069愚钝2550痴愚1025白痴Ø 平均100,16标差Ø 离差智商计算法Ø 51道题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哈特卫和麦金利宋维真16岁以上,小学4590分钟可做诊断Ø 两种形式:手册式、卡片式Ø Q原始表566超30或399超22无效Ø L超10无效Ø Si超50其他超60异常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初中以上;青壮年;老年约40分钟否Ø 187道题Ø 03低分,810高分&
43、#216; 卡特尔特质论:人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特质Ø 16种根源特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艾森克及夫人,龚耀先儿715成16岁以上否Ø 分成人101和儿童97Ø 50平均分10标准差Ø T分数,43.356.7中间4.8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90项症状清单SCL90德若伽提斯否精神症、了解心理卫生问题Ø 5级评分Ø 一般人群一般生活事件的描述Ø 筛选阳性:总分160;阳项数43,任项2Ø 评定现在或近一周Ø 统计项目:总分、因子分Ø焦虑自评量表SAS成年人否标准分分界值505059轻6069中70以上重Ø 20个项目10正10反,相加得粗分*1.25Ø 评价轻重程度和治疗中的变化Ø 过去一周抑郁自主量表SDS成年人否标准分分界值535362轻6372中72以上重Ø 20个项目10正10反,相加得粗分*1.25Ø 评价轻重程度和治疗中的变化Ø 过去一周儿童行为量表CBCL416岁30分钟否识别和评价行为和情绪问题高危儿童Ø 四种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银行喜迎国庆节活动方案
- 圣诞节主题活动方案2025年模板
- 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件 单元1 汽车信息识别-汽车辅助控制功能
- 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件 1.1.1 汽车结构认知
- 江苏版必修一2.2《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 2025年玻璃钢复合天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牡荆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春新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基础概念知识点期末复习
- 弋阳县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医学三维重建与虚拟现实》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架子工班组管理协议和奖罚制度
- 汕尾品清湖新区揭牌仪式活动V1-0110
-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和像差公差
- :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版)
- 12J1 工程做法 天津市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12版)
- 腹部按压技巧肠镜检查辅助技巧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地籍与地籍管理
- TCACM 1307-2019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孤独症谱系障碍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八 第1课时 稍复杂的排列问题》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成器”和“不器”导写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