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基站接收性能测试分析_第1页
LTE基站接收性能测试分析_第2页
LTE基站接收性能测试分析_第3页
LTE基站接收性能测试分析_第4页
LTE基站接收性能测试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 02 47LTE基站接收性能测试分析摘 要 分析LTE系统中PUSCH信道的HARQ技术、UE上行同步技术,PUCCH信道技术特征以及PRACH信道技术特征,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案和指标要求,提出明确的测试体系要求。关键词 长期演进;性能测试;上行物理共享信道;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王湘宁中国联通研究院 北京 100032前言在L T E 基站系统中,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物理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

2、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三个十分重要的物理上行信道,其信道性能的指标直接决定了基站接收性能的优劣。本文将以3GPP TS36.141规范Chapter 8的测试过程为主线,针对涉及三个LTE上行物理信道的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说明如何测试这三个信道的性能。无特殊说明,本文以描述FDD-LTE基站特性为主。1 PUSCH信道关键技术分析与性能测试PUSCH信道用于上行数据的调度传输,是LTE物理层主要的上行数据承载信道,可以承载来自上层的不同的传输内容,包括控制信息、用户业务信息和广播业务信息。其中涉及PUSCH信道的关键技术主要有HARQ技术和上行时间同步技

3、术。1.1 HARQ技术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通信系统中一直使用两种差错控制方法:前向纠错(FEC和自动重复请求(ARQ技术。FEC技术效率较高,但对信道的适应性比较差,无论信道优劣,它的效率是恒定值,它只适用于没有反向信道的系统中。ARQ技术实现简单,对信道的自适应性强,但其效率是信道误码率的函数。在无线传输信道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没有额外的前向纠错比特被加在基础传输数据之上,ARQ的工作效率比较高。当信道条件变差时,由于连续的重传,导致频谱资源的利用有效性变差。HARQ将两者进行组合,可以实现比FEC高得多的可靠性和ARQ的传输效率。LTE采用HARQ技术来降低系统的误码率以确保传输质

4、量,有效地克服了无线信道的时变和多径衰落对LTE信号传输的影响。HARQ不能应用到所有的业务类型。例如,广播业务需要将相同的信息发送到多个用户,所以通常不会使用HARQ机制。HARQ机制仅支持DL-SCH和UL-SCH。HARQ系统传输的信息包括三个部分,即有用数据、检错编码和FEC比特。同时,HARQ系统又分为I 型HARQ和II型 HARQ。I型HARQ在信道传输质量好的情况下,全部的传输错误将被纠正,接收机可以正确地解码。如果信道质量变差,全部的传输错误不能得到纠正的话,数据包将被丢弃,接收机要求发送端重传。II型HARQ是比较复杂的解决方案,它每次传输一个由有用数据、检错编码和FEC比

5、特组合而成的集合体,而这个集合体将会随着重传次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传输的有用数据没有被正确地接收,第二次传输的集合体将包括有用数据、检错编码和FEC比特重新排列,接收端将把首次接收和二次接收的信息进行组合来进行纠错,称之为增量冗余(IR。如果能被无差错地接收,发送端将准备传输下一个数据块。在信道质量较好的情况下,I型HARQ额外增加的FEC比特明显地降低了用户的传输速率和信道利用的有效性,将使整个系统效率有一定的降低。II型HARQ使Systems & Solutions系统与方案Systems & Solutions信息通信技术 48用1/3turbo编码

6、,首次传输有用信息和检错编码将占此次传输的绝大部分比例,FEC比特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而在后续的传输中,有用信息和检错编码的比例将逐渐减少,FEC比特占据的比例上升。具体说来,传输层把从物理层接收到的数据块进行CRC计算、块分割、信道编码后开始进行速率匹配,为了进行速率匹配,首先把编码后的数据流分成三个分量,分别交织后,把三个分量首尾连接,形成一个环形的缓存区,然后根据采用的不同RV版本和比特数目选取本次发送的比特序列。参见图11。这里所说的RV是指选择发送比特序列的不同起始位置,来自信道编码后的系统比特(包括有用信息和检错比特被交织后,放在一个环形的缓存中;校验冗余比特被交织后,也跟随系统比

7、特放在同一个环形的缓存中。环形缓存中经HARQ被传输的比特取决于RV(冗余版本,RVn目前有四种版本,分别是RV0/RV1/RV2/RV3,其传输的起始位置近似于整个环形缓存的n/4,如果信道质量比较差,在每次HARQ重传时,RV可能使用环形缓存中的全部比特;如果信道质量比较好,在每次HARQ重传时,RV可能仅使用环形缓存中的部分比特。参见图2。LTE系统使用II型HARQ,由于码率在随后的传输中反复降低,II型HARQ在信道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其信道能力与ARQ能力相当,排除了不必要的带宽损失。LTE II型 HARQ使用四种RV格式来反复传递数据直至数据包被正确接收或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如果达

8、到最大重传次数还不能被正确接收,HARQ将放弃该数据包并产生误码率。LTE HARQ采用多个进程的“停止-等待”(stop-and-wait实现方式,即对于某一个HARQ进程,在等到ACK/NACK(肯定确认/否定确认反馈之前,此进程暂时中止,待接收到ACK/NACK后,再根据是ACK还是NACK决定发送新的数据还是旧的数据的重传。一个上行HARQ的环回处理时间大约为8ms,在一个HARQ进程发出后,剩余的时间不能被浪费,必须发起其他HARQ进程,为此LTE 上行HARQ的并发进程为8个1。对于上行传输,HARQ传输为同步传输,即每个HARQ进程的时域位置被限制在预定好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通过一

9、个HARQ进程所在的子帧编号导出该HARQ进程的编号。因此,同步HARQ不需要发送额外的显性信令指示HARQ进程号,每隔8个子帧的时间,UE将重复相同的HARQ进程1。1.2 HARQ技术测试方案HARQ技术测试要求在静态传播环境(即白噪声基础之上,叠加不同的信道模型,以模拟真实的环境,来检验LTE系统在实际的复杂信道环境中,正确解调UE发送数据的能力,来验证HARQ技术的能力。信道模型主要有多径衰落传输和高速运动火车传输两种,其中多径衰落传输模型使用不同环境参数文件(徒步环境、车辆环境和城市环境和多普勒频移(5Hz、7Hz、300Hz的组合;高速运动火车传输模型主要与多普勒频移有关(开放环境

10、最大多普勒频移1340Hz、隧道环境最大多普勒频移1150Hz ,与衰落传输无关。上行参考信号模拟不同带宽和不同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HARQ的取值按照表1要求,与实际LTE系统的HARQ的设计要求一致。在上述信道模拟环境的不同组合下,按图3进行测 傼 图1 速率匹配与交织过程系统与方 案图2 HARQ冗余版本2011 02 49试连接,对信号源发出的数据进行吞吐量统计,来检验LTE系统是否可以满足规定的指标要求2。1.3 UE上行同步技术信号在空间传输是有延迟的,如果UE数据传输期间远离基站,则从基站发出的信号将“越来越迟”的到达UE,与此同时,UE的信号也会“越来越迟

11、”地到达基站,延迟过长会导致基站收到的UE在本时隙上的信号与基站收其它UE信号的时隙相互重叠,引起码间干扰。因此,在LTE中,不同UE的上行信号到达eNodeB时要时间对齐,以保证UE之间上行信号的正交性,从而有助于消除小区内的干扰,这种上行传输的时间对齐是通过TA(Timing Advance命令来实现同步的。相关的同步过程包括两种,一是初始随机接入的传输时间调整,二是连接状态下的上行同步保持。对于UE在初始随机接入的传输时间调整,UE首先发送上行的PRACH前导序列,eNode B通过测量UE的前导序列,在随后的反馈消息中返回给UE. 11位的初始TA值(在0到1 282之间取值。TA调整

12、颗粒度为16Ts,即16/(15 000×2 048s。UE根据反馈消息中的初始TA值,做相应的上行时间调整N TA =T A ×16. Ts。TA的时间调整范围为00.67ms。UE在获得初始同步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信道情况的改变或者UE(以及eNodeB的时钟漂移,UE可能重新变为失步状态。为此eNodeB会周期性的为UE发送TA命令,指导UE进行上行的同步,并且eNodeB为每个UE配置了一个Time Alignment Timer,规定了TA的有效期,为此eNodeB需要在UE的能力和系统的开销之间进行折中。UE在每次接收到eNodeB的TA命令后,都将此定时

13、器重置为零。在Time Alignment Timer超时以后,如果UE未能收到任何的TA命令,那么UE认为上行已经失步,此时UE不能再进行任何的上行数据传输,而必须通过随机接入的过程来对上行的TA进行重新初始化。对于处于连接状态下的上行同步保持,UE接入到LTE系统以后,获得初始的上行同步,开始可以发送上行信号。eNodeB通过对UE上行信号(包括SRS,CQI,HARQ以及PUSCH中的数据等的时间进行测量,来决定TA的时间并在适当的时机发送相应的TA命令给UE。与初始接入相应中的TA不同,此时的TA为6个Bit,在0到63之间取值,代表现时的TA与上一个TA之间的偏移值,即:N TA,n

14、ew =N TA,old +(TA-31×16. Ts。对于收到调整命令后,UE将延时6ms,即对于在子帧N收到的TA命令,UE会在子帧N6应用相应的时间偏移3。1.4 UE上行同步技术测试方案UE上行同步技术测试主要考察移动中的UE与静止的UE各自发送的信号同步到达基站的能力,其中静止UE发送的信号为时间参考基准。如果移动UE发送的信号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正确地被基站接收,则说明基站给移动的UE发送的TA命令起到了效果,克服了因信号到达不同步而产生的误码现象。测试方案要求在静态传播环境(即白噪声基础之上,叠加不同的信道模型,以模拟真实的环境,来检验LTE系统在实际的复杂信道环境中,正确

15、解调移动UE发送数据的能力。信道模型以多径衰落传输为主,其中多径衰落传输模型使用多普勒频移200Hz下的车辆环境参数文件;上行参考信号模拟不同带宽和不同调制方式(QPSK、16QAM。HARQ的取值按照表一要求,与实际LTE系统的HARQ的设计要求一致。在上述信道模拟环境的不同组合下,按图4进行测试连接4,对模拟移动UE信号源发出的数据进行吞吐量统计,来检验LTE系统是否可以满足规定的指标要求2。参数值最大HARQ重传次数 4RV 序列0, 2, 3, 1, 0, 2, 3, 1表1 HARQ的取值 图3 HARQ技术测试方案连接图Systems & Solutions信息通信技术 5

16、0 Resource Grant向UE发起CQI测量命令,UE把CQI测量结果通过PUSCH信道反馈给基站。如果在发送周期性的CQI子帧中恰好也要发送非周期性的CQI,那么周期性的CQI测量结果就不用通过PUCCH信道发送了,只通过PUSCH信道发送非周期性的CQI信息即可1。ACK/NACK信息用于对下行数据的HARQ反馈。2.2 上行控制信息在PUCCH信道中传输PUCCH信道中的ACK/NACK和CQI的发送将持续一个子帧(1ms,如果不能被正确接收,则可以在多个子帧中重复发送。根据PUCCH信道承载的内容不同,PUCCH信道被分成多种格式,参见表25。2.3 上行控制信息复用在PUSC

17、H信道中传输由于LTE物理层采用单载波(DFT-SOFDM作为多址方式,为了保持上行单载波的特性,LTE物理层不支持PUSCH信道和PUCCH信道的复用,即一个用户不能在一个时刻同时发送PUSCH信道数据和PUCCH信道数据,当用户有上行数据PUSCH在发送时,如果需要同时发送物理层上行控制信息(CQI、ACK,那么这些信息将与数据信息一起复用在PUSCH信道上传输,参见图56。2.4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测试方案LTE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测试主要检查PUCCH信道的控制信息和PUSCH信道中的控制信息能否正确地被基站接收。测试方案要求在静态传播环境(即白噪声基础之上,叠加不同的信道模型,以模拟真实的

18、环境,来检验LTE系统在实际的复杂信道环境中,正确解调UE发送的控制信息的能力。根据2.1和2.2节所述,测试方案应分别针对PUCCH信道的不同格式和控制信息复用在PUCCH 格式 调制方式控制信息内容format 1 N/A N/A 调度请求信息(SRformat 1a BPSK 1bit ACK/NACK format 1b QPSK 2bitsACK/NACKformat 2 QPSK20bits CQIformat 2a QPSK+BPSK 21bits CQI+ACK/NACKformat 2bQPSK+QPSK 21bits CQI+ACK/NACK表2 PUCCH信道的格式每子帧

19、传送比特数系统与方案2011 02 51 图7 LTE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格式Systems & Solutions1,2,3。同时,针对TD-LTE,设计了Preamble 4, 主要面向较小小区的热点覆盖,参见图8。 Subframe Subframe Subframe 当执行随机接入尝试时,UE从这64个前导序列选 择一个序列进行接入。只要小区内的其他用户不在相同 的时间里使用相同的序列,那么就不会发生接入冲突。 如果发生冲突,系统将通过后续的竞争判决过程来决定 Tcp: 101.13µs Tseq: 800µs TGT : 96.88µs Preamb

20、le Format 0 Tcp: 684.38µs Tseq: 800µs Preamble Format1 TGT: 515.63µs 谁是“胜利者”。 系统与方案 3.2 PRACH信道性能测试方案 Tseq: 1600µs TGT: 196.88µs Tcp: 203.13µs 测试方案要求在静态传播环境(即白噪声基础之 TGT: 715.63µs Preamble Format 2 Tcp: 684.38µs Tseq: 1600µs 上,叠加不同的信道模型,以模拟真实的环境,来检验 LTE系统在

21、实际的复杂信道环境中,正确解调UE发送 的前导序列的能力。根据3.1节所述,测试方案应分别 针对PRACH信道前导序列的不同格式来进行,连接方 案按图六进行测试连接2。 不同的信号格式如图8所示,要求模拟的preamble 0格式信号每1ms发送一次,共发送1000次,总计1s统 计时间;模拟的preamble1和preamble2格式信号每2ms 发送一次,共发送1 000次,总计2s统计时间;模拟的 preamble3格式信号每3ms发送一次,共发送1000次, 总计3s统计时间。 另外,全部格式的preamble序列移位以50%的 Ncs(循环移位长度为起点,进行连续调整,每一个 Pre

22、amble移位较前一个Preamble移位增加0.1微秒,连 续增加9次,直到增加0.9微秒.然后timing offset恢复到 50%的Ncs,随后反复进行。全部格式的Preamble前导 序列正确检测概率应大于99%。 Preamble Format 3 图8 PRACH信道前导序列格式 格式1和格式3使用了较长的CP,适用于小区半径 较大的情况。格式2和格式3中重复的前导序列,适用于 路损较大的小区环境。格式0占据一个子帧的长度,格 式1和格式2占据两个连续子帧的长度,格式3占据3个连 续子帧的长度。从图8可以看出,PRACH信道中的CP 和前导序列并没有占满整个子帧的时间,剩余的部分

23、即 为保护时间(Guard Period。具体参数详见表35。 表3 Preamble格式参数值 Preamble 子帧数 格式 0 1 2 3 4 1 2 2 3 UpPTS CP长度/ s 103.13 684.38 203.13 684.38 14.58 序列长 GT长度/ 小区半径/ s 度/s km 800 800 1600 1600 133.33 96.88 515.63 196.88 715.63 9.8 14.53 77.34 29.53 100.16 1.41 PRACH信道中前导序列是由一个或多个ZC序列的 根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通过广播信息SIB2中的参 数rootS

24、equenceIndex(在0到837之间取值来广播第一个 ZC根序列。对根序列按一定的循环移位长度(Ncs进行 位移,生成相应的PRACH前导序列。在LTE基站小区 中,网络侧配置小区内可以使用的前导序列,每个LTE 小区有64个前导序列。由于PRACH上行传输的不同步 以及不同的传输延迟,相应的循环移位之间需要有足 够的间隔,并非所有的循环移位都能够作为正交序列使 用。如果可用的循环移位的前导序列数目不够64个,则 按一定的规则选择下一个ZC根序列,通过循环移位生 成新的PRACH前导序列5。 1 沈嘉,索士强,全海洋,等.3GPP长期演进(LTE技 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25、社, 2008.11 2 3GPP. TS 36.141 V10.1.0. Evolved Universal 4 结束语 LTE基站接收性能测试是LTE基站测试中重要的一 环,在分析了该测试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测试方法后, 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架构,对今后的实际 测试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52 信息通信技术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 Base Station(BS conformance testing(Release 10S/OL.(2010102011-03-11. p-139489207.html 3 3GPP. TS 36.213 V10.0.0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0S/OL.(2010-10 2011-03-11. a660d10af78a6529647d53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