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5 Let's eat Part B 课时2人教PEP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5 Let's eat Part B 课时2人教PEP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5 Let's eat Part B 课时2人教PEP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Unit 5 Lets eat! Part B 教材分析本部分以口语交际为主要形式展开,教师首先以实物引出单词,再结合自身的肢体语言和动作表情来引出本课时重点句子“Can I have some,please?”,接着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句型。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做到了由单词到句子,由句子到对话,循序渐近,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第二课时以学习食物和饮料单词为主要教学任务。老师在热身的时候以接力游戏的形式复习本单元的重点句型:“Can I have ,please?”接着,教师以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如:猜谜语、动画、看看说说等来引导学生学习新单词。第三课时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听、说、读、写

2、来进行训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听、说、认读单词:“water” “cake” “fish” “rice”。2.能听、说、认读句子“Can I have some water, please?” “Here you are.”。【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听懂指令,并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单词:“water” “cake” “fish” “rice”【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灵活运用所学句型。 教学过程Multimedia, PPT,单词卡片等St

3、ep 1: Warm-up(1)学生五人一组运用所学句型和单词进行句子接龙对话,如:S1:Can I have some water, please?S2:Here you are. Can I have some juice, please?S3:Here you are. Can I have some bread, please?S4:Here you are. (2)学生二人替换角色表演“Lets talk”对话。Step 2: Presentation(1)教师提问:What kinds of food do you like? 让学生回答已经学过的食物。接着图片呈现本课要学的食物图

4、片,引出新单词的学习。“米饭”“rice”,并说:“Im hungry. Id like some rice. Can I have some rice, please?”S1:Here you are.教师做吃米饭状,并说:Im eating some rice.并板书:rice, eat some rice。(2)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图片学习新单词,同时引出短语:Drink some water. Cut the cake.等。板书单词和短语,并教读。(3)播放“Lets learn”部分情景图,带读对话,学生跟读录音,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4)Play roles.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St

5、ep 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完成“Lets do”部分的任务。根据刚刚所教的指令,教师播放“Let,s do”部分录音,学生边跟读边做动作,熟悉指令;然后学生熟悉指令之后,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然后找“小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好。(2)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五人一小组,一人充当服务员,其它四人充当顾客,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如:S2:Can I have some water, please?S1:Here you are.S3:Can I have some cake, please?S1:Here you areStep

6、 4: Exercise1、 连线。2、 选出与所给单词同类的选项。“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

7、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Step 5: Homework将所学单词抄写在四线三格里。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

8、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反思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