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轶事资料_第1页
白居易轶事资料_第2页
白居易轶事资料_第3页
白居易轶事资料_第4页
白居易轶事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关白居易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白居易轶事资料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导语:白居易11 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 4 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下面是白居易的相关轶事典故。(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白居易轶事典故】爱恋湘灵白居易 11 岁那年, 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 岁、湘灵15 岁时,

2、 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 邻女 , 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贞元十四年 (798) ,白居易27 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 寄湘灵、 寒闺夜和 长相思。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 年的相处和8 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 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 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 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

3、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 )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 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 感秋寄远和 寄远 。在近 8 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白居易 37 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 夜雨 、 感镜等。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

4、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 岁,湘灵也40 岁了,但未结婚。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直到白居易53 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 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樊素小蛮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 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

5、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 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据 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 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方勺 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素口蛮腰,蓄妓(这里的妓,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妾或家庭歌舞妓 )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他蓄妓

6、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荣本事诗事感中记载 : “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 杨柳小蛮腰”。 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揄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

7、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 “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 ;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 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嫩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他在 67 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 年官

8、,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 竹竿、 乔木、 台榭、 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 弹琴, 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家酿名酒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中,玉液黄金脂 特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 ;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心瞩洛阳贞元十五年(799 年 ),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贞元二十年 (804 年 )二月,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长庆四年(824年

9、 )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回洛阳隐居。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又加上两匹马作价的钱,在洛阳履道里(今洛阳市东南赵村东狮子桥一带),买下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 不久白居易又奉召出任苏州刺史。宝历二年(826 年 )他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太和元年(827 年 ),他奉使到洛阳,与皇甫镛、苏弘、刘禹锡,姚合交游。太和三年(829 年 ),白居易 57 岁,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 18 年后终老。正象他自己所说:“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

10、唐代名诗人之首。会昌二年(842 年),白居易71 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 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他做官 30 多年,以清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记老百姓的疾苦。他73 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被称为“八节滩”的伊河险段, 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 朝径从今免苦辛”, 自居易对这件事十分欣慰,他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就有这么二句:“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太和六年(832 年 )七月,白居易把自己为元稹撰墓志的钱,捐献给僧人修正香山寺,使香山寺面貌一新。开成元年(836 年 ), 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65 卷, 共诗文 3255篇。 藏于洛阳圣善寺

11、钵塔院,为后人研究唐代的社会情况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史料。他留下的3000 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就有800 多首。如洛城东花下作中的“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柳枝词八首中的“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在白居易的笔下,人们了解了洛阳的美容,对洛阳更加热爱。正如唐代诗人徐凝在诗中写的“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会昌四年(844 年 )春,白居易已73 岁了,他还到赵村(今洛阳市东南部 )观赏杏花,写了游赵村杏花诗。会昌五年(845 年 ),自居易和在洛阳的6 位年过 70 的朋友,组成 7 老会。后来95 岁的僧人如满和136 岁的李元爽,也参加了7老会,号称“九志图”。

12、他们饮酒赋诗,在诗坛上传为佳话。会昌六年(846 年 )八月,白居易与世长辞。临终前,他遗嘱“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满之侧”,想永远与洛阳山水为伴。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埋在龙门东山琵琶峰上。人们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在琵琶峰上对其墓加以扩建,建成了“白园”。整个白园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布局结合地形,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依山筑房建亭,高低错落。西湖白堤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整治。遇到干旱天气,西湖水很浅,不够灌溉农田;每到下大雨,又会湖水泛滥,不能积蓄。 这种情况使西湖不能尽到最大的效用,造成农用和民用的水源都发生问题。白居易是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

13、到任以后,就把彻底治理西湖这一工程提到议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绩之一,就是在西湖东北岸一带筑成捍湖大提,有效地蓄水泄洪,保证农田有水灌溉,人民有水喝。这个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离任前的两个月得以竣工。824 年三月, 白居易亲自写了钱塘湖石记一文, 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这篇碑记就成为关于西湖水利的重要历史文献。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提,人们就称它为“白公堤”,表达了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当然白居易在筑堤捍湖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麻烦。例如, 当时有些人对筑堤设闸、决放湖水来灌溉农田的举措十分担心,而且提出了反对意见,白居易对此一一作出了解释与批驳。并且,白居易也对湖堤筑成后西湖的蓄水量与放湖

14、水灌农田的实际功能作了细密的测算。当然,最后捍湖大堤的建造是十分成功的。到明代,白公堤仍然存在,它不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而且还是当时杭州一条热闹繁荣的交通要道。只可惜白公堤的原址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人们游览西湖,就以白堤为白公堤的替身,来寄托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之情。当然, 其实我们今天说的白堤并不是白居易建造的白公堤。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前后三年,实际时间仅20 个月。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白公却为杭州做了多件大事,对杭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杭州这个山明水秀的城市,三面环山,山泉淙淙不竭,又有周边三十里的西湖,蓄着一湖淡水,按说水源还是相当充裕的。但是在唐代,居民的饮水却大成问题。

15、原来,杭州濒临钱塘江,由于受钱塘江咸潮的长期侵蚀,地下水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喝。唐代的杭州范围比今天要小得多。城中居民大多住在井边,取井水饮用,而井水却是咸苦的,到西湖取水还有一段距离,到四周山中溪涧取水,路途更远。居民为解决日常引用水问题,往往跑来跑去,浪费时间又浪费力气。第一位浚六井,解决饮水问题的官员是李泌。李泌所始建的六井,不是从地表向下深挖而取地下水的井,而是引西湖水通过管道到一定位置而蓄水的井,类似于蓄水池,其水源就是西湖。只要西湖水不干涸,城内井中就淡水不竭,居民们就可免除远途取水疲于奔波之苦。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距李泌建造六井已经四十年。这时,地下引水管道已常常淤塞,水流不畅,影

16、响了城内六井的供水。白居易发现了这个问题,决心继续李泌这一利民业绩,彻底治理西湖,疏通六井。他在823 年秋天到824 年春天,亲自主持并完成了西湖水的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长安居大不易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 ! 老夫前言戏之耳。”( 典出唐摭言卷七)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自称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先是山西太原人,后来又迁居到陕西韩城,最后定居在陕西下郭。据说白居易刚生下来才两个月,奶妈抱着他,并指着家里的书让他看,他虽然口不能言,但心里却

17、早已认识“之”、“无”二字了。 所以后来人们在谦逊地称说自己所识别的东西不多抑或知识有限时,便往往会用上这典故,说是“略识之无”。稍微长大了,白居易尤其喜欢读书,而且他的记忆力之好极为惊人,凡是他过目的书,就没有不把它紧紧记在了脑子里的。而他诗文里所透露出来的非凡才华,便更是让人吃惊不已了。诗才已经不同凡响的白居易,在16 岁那年便只身来到了京城长安。 他闻名去拜访当时掌管编纂国史以及为朝廷起草文告诏令的著作郎顾况, 以便请顾老前辈对自己的诗作进行亲切指点。而苏州人顾况却是一个自视甚高、很少对他人有所推许的著名诗人,尽管他家门口车水马龙,来拜访和求教的人很多。那天傍晚,仆人就要掌灯开饭了一个行

18、色匆匆的小青年竟在此时此刻递上了他自己的名刺,并在他诗稿的封面署上“白居易”这三个工整的楷体字。因频繁接待来访客人业已有些疲惫了的顾老诗人,一眼瞥见“白居易”三字,遂禁不住大笑起来:“呵呵,好大的口气 ! 要知道,京城长安现在米价高得很,平时就是想居住下来也挺不容易呀,更何况居然要想白白居住! ”说完, 他趁家人还没有把饭菜摆上桌来的当儿,便漫不经心地浏览起白居易呈给他的诗稿。一打开扉页,里头第一首就是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五律,其诗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当他看到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眼睛蓦然一亮,顾老诗人就再也不能移开目光了。可以想见,此时他固然已不敢再漫不经心了。他一手捻着他那把略已花白的胡须,一手紧握着诗稿,转而细细地品味起来,并不时点了点头。然后他又腾出了那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