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精练解析)_第1页
《论语》十则(精练解析)_第2页
《论语》十则(精练解析)_第3页
《论语》十则(精练解析)_第4页
《论语》十则(精练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又百又七上一论语十则一、又学常识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时习:时常复习说:同“悦”,愉快。知: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谋:办事忠:尽心竭力交:交往信:诚实,真诚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罔:迷惑。殆:有害诲:教导女:同“汝”,你是:这知:同“智”,聪明。思:想,想要齐:看齐省:反省士:读书人弘毅:刚强,勇毅仁:实现仁已:停止然

2、:这凋:凋谢可以:能够行:奉行其:大概,也许恕:恕道欲:想要的勿:不要施:施加【一词多义】1 .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 身行之者乎。一一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 但是,却任重而道远。 表 并列:拔山倒树而来。一一表 修饰2 .焉:见贤思齐焉,一一语气助词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其:兼词“于之”,在其中。 其恕乎。一一大概,也许,表猜测。 择其善者而从之。一一 代词,他们的、其中的、 自己的。4 .之:知之为知之。一一代词: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一一代词:它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一一代词:它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一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5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可以为师矣。一一动词:做,当。仁以为己任。一一动作:当作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论语十则分别选自论语中的学而、为政、公治长、述而、雍也、子罕、卫灵公几篇,讲的是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修养。【重点问题】1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 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3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4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6 .喜迎来客,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7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这句话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考验。8 .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 表现在“死而后已”。9 .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

5、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作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0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1 .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 别人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 他人造成伤害。)12 .写出本课出现的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四、阅读题典【题源】2015届四川宜宾中考阅

6、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司马牛忧日:“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

7、在天。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8 .下列词语解释正砚.的一项是()(,2分)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9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D.我独亡(亡:死亡)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学而时习之B.仁在其中矣C.与人恭而有礼D.如日月之食焉学而不思则罔其恕乎未复能有与其奇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1 .翻译(3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 自己的理解。(3分)【答案

8、】8. B9. D10 .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患”、“己知”各1分,句意畅达1分)11 .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1分)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2分)(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事例加以说明也可,但不能偏离这句话的 主旨)【解析】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古文.根据所学所记口 了解内容.弄清各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判断字义, 注意文言词语的活用母本题用反选排除法,息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斯适从i

9、 C切问:恳切地提问, D亡;通"无,':设有,答案为正【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解题思路同上,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内容,弄清各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判断字义,注意文言虚语多义性的特点。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 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答案为Do【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攫中大致了嗣福金恿翻语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 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恚""己知翻译后要疏通句

10、子。所 学课文做过翻迳练习要力理记忆,可直接写出修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句的意思,即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要求别人去 做,结合生活实际从“自律”或“宽容”等方面谈感想。【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五、牛刀小试【题源】2014中考湖北襄阳卷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2-16题。(10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

11、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二章【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传:左传。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天:指 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诱:教导。12 .解释下列

12、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以天下之所顺以:(2)传称师克 在和不在众克:(【答案】(1)以:凭价。(2)克:战胜.取胜。【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以 ”就凭着之意,注意在课下总结“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经常考到。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3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天时不如地利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吾,楚国之小子也 C.环而攻

13、之而不胜而早丧所天 D.生,亦我所欲也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为H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言吩。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 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询语的解释迷亍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宣熟读,书读 百遍,其父自现。总项中的叫卜解释为:有利的川子虬m项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c项中的"而“ 解释为:译为“却”,表转折3表炳承口 D项中的的“生和解释为;生命,生长,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o1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14、下不以兵革之利。【答案】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 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把“域”、“以”、 “固”、“威”翻译出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5 .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 ”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 “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 的词语填空)(2分)【答

15、案】和天地君臣九族t解析】诚题分析:相是湖北省襄日师2M4年中考语文试题蔽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 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卬巴提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女章摹据文章,两文都围绕“人和” .之文从“此言 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冢平,九族和髀劭得所求”这句话中看出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 论述的“和”字O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o16 .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 ;乙文则是告诫子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答案】 施行仁政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

16、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把“今但贫耳; 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o【题源】(2015届福建福州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 中书书)。(3 分)B .实是欲界之.仙都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

17、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17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C.于我如浮云 皆以美于徐公 D 6 .解释加点词。(3分)(1)古来共谈共:(2)夕日欲颓颓:(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8 .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 ( 4分)【答案】B(1)共:都(2)颓:落下(3)与:共同(1)早晨云雾将要散去,到处响起猿声鸟鸣。(2)枕着弯曲的胳.膊睡觉,能在其中享受快乐。甲文:赏景之乐。乙文:生活淡泊无忧之乐。【解析】试题分析二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时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 义 , 注意清析词义用法的变化比菽各顼,可用反选孔滁法来判断答案。3"见”一为,看见“一为“了解3 十之V防I助词”的* 1于"一为.对"一为仃比D“卓 一为“从“一为.如果J故答案为房【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 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颓”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同,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 .试题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