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1_第1页
中国古代服饰1_第2页
中国古代服饰1_第3页
中国古代服饰1_第4页
中国古代服饰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服饰一、服装与配饰(一)头衣(二)体衣(三)足衣(四)配饰一、头衣(一)冠(一)冠1.上古文献中没有“帽”这个称呼,直到秦汉时期,头衣还没定名为帽。2.上古贵族男子的头衣有冠、冕、弁3.冠,是一般贵族所戴的普通帽子。男子长到二十岁要行冠礼。(天子、诸侯可提前至12岁)行冠礼之后,其一举一动都要合乎封建道德。子路“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来结缨,被对方所杀。当冠不冠是“非礼”的。又因为戴冠就要束发,所以古人用“结发”“束发”表示二十岁。“结束”冕冠冕冠长冠长冠通天冠通天冠武冠武冠远游冠远游冠却敌冠却敌冠忠靖冠忠靖冠 古人不戴冠的只有四种人:小孩、罪犯、异族人和平民。 小孩二十岁之前是垂

2、发,称为“髫”。古人不剪发,小孩头发长了,就紧靠着发根札在一起,叫做“总发”。如果不是把头发扎成一束,而是扎成左右两束,叫“总角”,因它像兽的两只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指年幼之时。(二)冕 冕是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后来只有帝王才能戴冕有旒(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于是“冕旒”成了帝王的代称。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

3、12旒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区别,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没有后旒。 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于规定的礼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许越位穿高于规定的礼服,否则要受到惩罚。天子为十二旒,周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三)弁(bian4) 弁也是贵族穿戴的比较尊贵的头衣。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有皮弁、爵弁之分。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由几块拼接而成,缝制的形式类似后代的瓜皮帽。大明诸司职掌:“皇帝皮弁,用乌纱皇帝皮弁,用乌纱帽之,前后各十二缝,每缝各缀五采处十帽之,前后各十

4、二缝,每缝各缀五采处十二,以为饰。二,以为饰。”爵弁与皮弁只是颜色不同,形制完全一样。 爵弁是祭祀典礼时所戴的,皮弁是田猎攻伐或者平日所戴的。这种区别至迟在周代初期就已经出现。 一般人所戴的弁,据说作合手之形,下广上锐。制作的时候,取鹿皮一幅而裁剪,每片都是宽者在下,狭者在上,片片缝合,做成合手锐顶合手锐顶之状。弁的缝合之处,或有缝上各色的玉以为装饰者。 诗经诗经鸤鸠鸤鸠:“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其弁伊骐。”在诗人的笔下,“淑人君子”系着用丝做成的大带,戴着装饰了黑色美玉的皮弁。诗人笔下的另一位君子,他的皮弁,在缝中装饰着许多美玉,如星光灿烂。

5、由于受到周代等级制度的影响,在弁的规格和形制方面有比较严格的区分。周王所戴的皮弁,要在其缝中装饰五彩之玉,据说每串要用12枚,弁的下缘要装饰以象骨,并且以玉笄来束札头发。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髡”,即剃去头发。留全发、戴冠,是当时中原地区装束。远离中原、文化落后的地区,披发为常。总结总结:冠、冕、弁虽是三种物品,但由于都是男子的头衣,大同小异,所以冠又是三者的总名。胄“胄”,打仗的时候所戴,秦汉以后叫做“兜鍪”,后代叫盔盔。“年少万兜鍪,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意思是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大军。1. 1.胄不但保护头顶,也能保护面部,胄不但保护头顶,也能保

6、护面部,“全全面覆盖面覆盖”,这是古代的胄与今天的头盔,这是古代的胄与今天的头盔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2. 2.戴胄时并不摘掉冠,而是在冠上加胄,戴胄时并不摘掉冠,而是在冠上加胄,见到尊者、长者就要摘掉。见到尊者、长者就要摘掉。 非贵族人不戴冠,但也要留全发,上罩头巾,称为“帻帻”,盖住发髻,并一直盖到前额。从汉代起汉代起,“帻”为戴冠者所用。汉以后帻、冠可以并戴,也可以只戴帻。幞(fu2)头 自古庶民就用幞头,大约从后周开始上层社会加以美化,创造了多种形式。幞头正式定名时,除保留前额上的结之外,又在脑后札成两脚,自然下垂,南宋时已取消了前边的两脚,后边的两脚左右各一,用金属丝札起,因幞头经

7、常用青黑色的纱做成,所以也叫乌纱,即后代俗称的乌纱帽。妇女的头饰 唐以前妇女无冠,现在戏台上用的凤冠出现的很晚,女子十五而笄十五而笄,即同男子二十而冠一样,把头发盘到头顶上包住,插笄固定,表示从此成人,可以婚配了。 古代很重视妇女头发的美丽。陈书高祖记:“张贵妃发长七尺,黑如漆,其光张贵妃发长七尺,黑如漆,其光可鉴。可鉴。” 古人要留全发,如果有人生就的秃顶或头发脱落,为了跟受髡刑的犯人区分,同时也为了美观,就需要假发。古代的假发叫“髢(d)”。世说新语贤媛载,陶渊明年轻时家境贫困,又一次,一位朋友在冰雪天带着很多仆从来投宿,陶家一无所有,无法招待,“侃母语侃曰:汝但除外留客,吾自为计。侃母头

8、发委地,下为二髢,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为薪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髻1.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不分男女一般都将长发散披在肩上。长发散乱颇有不便,就用绳带系束,以骨簪插别。 2.夏商时期,人们开始以梳辫子来装饰自己,春秋战国之后,女子开始挽髻于头。 3.秦汉之际,妇女及成年,开始梳髻。从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中,可以见到“倭堕倭堕髻髻”、“堕马髻堕马髻”等发髻式样。 4.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的妇女除出家为尼外,一律是蓄发梳髻,视发髻为珍宝,绝无一丝一毫剪发的念头。螺髻螺髻堕马髻堕马髻一种偏垂在一边的发髻。后汉书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扮(薄施脂粉于眼角下,视若啼痕,故名)、

9、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女子故意做作的状若齿痛的笑容)。”花髻花髻牡丹髻牡丹髻鹅胆心髻鹅胆心髻束发的配饰 笄、簪是一个东西,细长,一头锐,一头钝,先秦时叫“笄”,汉代起叫“簪”。作用是横插过头发与冠冕,使之固定。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一般是用竹子做的,所以笄、簪字从竹。 妇女的笄簪都是很讲究的。西京杂记:“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笄、簪后来稍稍演变就是钗,钗就是两个细尖的簪。 簪子上不但镶玉,后来又在簪的根部缀上珠玉垂下来,称步摇,因为人一动它就摇晃。 上述都是贵妇人的首饰,至于穷苦人,就只能用骨、竹乃至荆条作为簪、钗。后汉梁鸿的妻子“荆

10、钗布裙”,也是因为梁鸿家贫,而且他立志隐居深山,希望妻子朴素节俭,后代以“拙荆拙荆”谦称自己妻子,其中的“荆”即“荆钗”之省。衣服的形制和部件1.衣领。古代的衣领有两种。最常见的是交领,即衣领直连左右衣襟,衣襟在胸前相交,领子也随着相交。现在舞台上古装戏的男子服装多是交领。另一种是直领,即领子从颈后沿左右绕到胸前,平行地直垂下来,也就是古装戏里的女子服装或官员、员外等在家时穿的那种衣服。2.衣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正襟危坐”。衣襟与领是对应的。交领交领的衣襟向右掩(左襟压右襟)的衣襟向右掩(左襟压右襟),在右腋下用两根细带相系。衣襟又称衽,右衽是中右衽是中原地区之服原地区之服,左衽与披发是边远、文化不左衽与披发是边远、文化不发达地区的服饰发达地区的服饰。如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3.袖子 古代袖子较长,垂臂时手不露出,所以古代作品中常提到“长袖”“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1. 1.汉代董贤因为美貌受到汉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