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中考题_第1页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题_第2页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题_第3页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题_第4页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陋室铭中考试题集锦2005年浙江省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825题。   (一)(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    )  

2、60;  (2)谈笑有鸿儒(     )   (3)无丝竹之乱耳(    )  (4)无案牍之劳形(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3、0;                 (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4、    2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2分)   21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5、60;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8(1)有名(出名、闻名)(2)大(3)干扰(扰乱、使乱)(4)形体(身体)(4分,每小题1分)   19(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每空1分)   21A(2分)2005年山东省东营市(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3题。   (一)

6、0;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以:(      ) 期:(      ) 劳:(      ) 之:(      )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既醉而

8、退,曾不吝情去留。译文: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文:      &#

9、160;                                 10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分)   11甲、乙两段

10、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3分)   二、阅读(共50分)   8答案: 用、把  希望、愿望 使劳累  助词,将宾语前置。   评分: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   9答案: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的庸人。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

11、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   11答案: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005年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2、160;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适:满足。 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蓄”。 徽: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

13、劳形   A B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

14、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4B(3分) 5D(3分)   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

15、辞。(4分)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3分)2006年广西河池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10题。                            (一)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

16、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5、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仙则名                  名:名气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 

17、;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D、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身体劳累6、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4分)     答:            

18、;                                            。      

19、60;(二)鱼我所欲也      孟  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0;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

21、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人不知而不愠  C、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受任于败军之际8、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也?9、翻译句子。(2分)  是

22、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                                 10、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趣和态度的?(4分)答:      

23、                                                   

24、;            二、文言文阅读(16分)(一)5、C(2分)6、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芳草的颜色映人帘里,帘内满目青葱。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地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着佛经。(每句按照句翻译只能得1分,加上一定修饰语得2分)(二)7、(2分)B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每处停顿1分,共2分)9、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失掉了人的天性。(2分,每半句1分。)l0、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

25、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围绕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  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围绕舍生取义表明观点的1分,能作分析1分)2006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

2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  名:()(2)惟吾德馨  德馨:()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                     

27、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答:               

28、60;               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   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29、1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   (共3分)2008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30、陋之有?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31、60;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

32、160;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

33、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答:          

34、0;                                                 

35、0;                                                 

36、0;                     (二)文言文阅读(15分)9.(共4分)(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每题1分)10.(共4分)(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

37、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每小题2分,其中每小句1分)11.(共3分)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12.(共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2008年山东济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二)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8、60;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谈笑有鸿儒       鸿儒             人不堪其忧       不堪  

39、;       9翻译下列句子。(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_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译文:_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

40、160;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答:                               

41、60;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6答案: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评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8答案: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无法忍受。  评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共4分。9答案: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42、60; 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      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评分:共3分。态度2分,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2010年福建省漳州市)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7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43、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茸,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44、0;   注释漉:漏下。垣墙:筑围墙。冥:静悄悄。三五之夜:每月十五日夜晚。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    (3)每移案(      )    (4)以当南日(    )6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5、(3分)  A小鸟时来啄食      食不饱,力不足  B可容一人居        居无何  C可以调素琴        吴玠素服飞  D室始洞然          冥然兀坐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46、#160;   译文:                         (2)余稍为修茸,使不上漏。译文:                  

47、0;      8根据要求填空。(3分)    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的手法。  9对于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3分)   

48、60;                                                 

49、60;                      二(17分)5(1)出名;著名  (2)使劳累  (3)桌子  (4)挡、挡住6D7(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对比9示例: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

50、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评分意见:第5题4分,每小题1分。(2010年湖南省岳阳市)(二)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5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案牍之劳形      (        )11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52、;    )(2分)A、臣不胜受恩/感激                    B、今齐地方/千里B、朔气传/金柝                      &

53、#160; D、水/不在深12翻译(2分)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                                            

54、60;      13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2分)答:                                      

55、                11 、D(2分)1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解释了“陋”1分,注意了句式和语气1分)13、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答出“类比”或“以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1分,答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突出陋室不陋”1分)  2003年山东省潍坊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

56、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7、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周元公集)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

58、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藉,皆并列盘餐,而王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简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节)注:荷钱:措初生的小荷叶。 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 异馥(fù):异香。18将甲文中横线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2分)予独爱莲之,       

59、;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摘而藏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乃记之而去 D溪深而鱼肥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   

60、; )(2)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已:(   )21翻译下列句子。(2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译文:22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4分)答:                         

61、60;                                          2005年福建省泉州市(非省级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爱莲说,完成711题(

62、16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  

63、;      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水陆草木之花(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可爱者甚蕃(&

64、#160;      )濯清涟而不妖    (            )9.翻译句子。(4分)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

65、0;                   10.理解填空。(3分)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_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的生活态度。11.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3分)答:               

66、60;                                       (一)(16分)7、(2分)B8、(4分。每空1分)的 却、可是多洗涤9、(4分。每句2分)莲花,是花中的君子。我只

67、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10、(3分。每空1分)追求隐逸   贪慕富贵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思对即可)11、(3分。花名1分,理由2分)略浙江省丽水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一)阅读爱莲说,完成第 8 11 小题。(11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68、分)香远益清(         )                 陶后鲜有闻(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译文:           

69、;                    10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    

70、          的生活态度。(4分)1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欢哪种花?并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3分)                                

71、0;                                        (一)8更加  很少  9我唯独喜爱莲从水底沉积的烂泥里生长出来,但又不沾上污秽,经过清澈的水波

72、洗涤而不显得妖冶。  10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贪慕富贵(意思对即可)  11示例:我喜欢桂花。在秋季,桂花小小的淡黄色花朵散布在绿叶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陶醉,而它却丝毫不张扬。    评分标准:第8小题2分,每小题1分。  第9小题2分,大意答对即可。  第10小题4分,每空2分,大意对即可。  第11小题3分,写出花名给1分,写出理由,语句通顺的给2分。2006年湖北省襄樊市(非课改区)(一)阅读下文,完成 11-15题。(l0分)    

73、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74、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可爱者甚蕃 (    ) 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75、宜乎众矣。译文: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答:     

76、0;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答:        &

77、#160;                        (一)(10分) 11多(0.5分)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

78、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2007年泰州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16题。(1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

79、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荷钱:初生的荷叶。逸致:情趣。迨:及,等到。(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日上日妍(     )

80、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                                        &

81、#160;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译文: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

82、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3分)   句子:                           启迪:      

83、;                            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1)洗,洗涤。(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4本题2分。(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

84、   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本题3分。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   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

85、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2007年湖北省鄂州市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6、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

87、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不蔓不枝(        )                  陶后鲜有闻(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88、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89、; 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    乙文:_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    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答:_20长枝节,生出枝节  少  停止&

90、#160; 合宜,适合(2分)  21C(2分)  22(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  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  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2007年山西省新课改区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10分)甲饮酒 陶渊明结庐

91、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 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结庐在人间( ) (2)亭亭净植( )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C晋陶渊

92、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译文: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

93、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8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答:                      

94、0;                                                 

95、0;      4(1)简陋的房屋(2)立或树立5D6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7C8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2007年广西百色市(实验区)(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96、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可爱者甚蕃  蕃:            不蔓不枝   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

97、丹之爱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                                         

98、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

99、”,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答:                                              &

100、#160;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3分)答:                      

101、                                   (二)9、多  长枝蔓  10、C   1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

102、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四、文言文阅读(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103、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亭亭净植 

104、0;                  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                

105、0;   莫能肖也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06、(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