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_第1页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_第2页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_第3页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_第4页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第一框第一框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成及其作用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情境一:情境一:P79探究探究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A.从当进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看,从当进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看,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基本完成后,国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基本完成后,国家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什么?家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B.在在“一穷二白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完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呢?这一任务呢? 1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之初,要改变我国落后的

2、经)新中国成立之初,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必须发展工业,尽快建立起完整的济面貌,必须发展工业,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国民经济体系。 (2)建国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建国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础薄弱,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财、物,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参照苏财、物,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参照苏联的模式,在联的模式,在“一五一五”计划期间,建立起高计划期间,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 剖析: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剖析:国家运用

3、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物资源;权力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定的范围内进行。 这一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办法为特征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办法为特征的管理体制。在计划管理上,一般是国家自上而下地层层下达指令性计划,在计划管理上,一般是国家自上而下地层层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企业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成本、利润等;在财务规定企业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成本、利润等;在财务管理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的纯收入和基本折旧全部或大管理上,实行统收统支,企业的纯收入和基本折旧全部或大部分上缴,开

4、支由国家拨给;在物质管理上,国家对绝大部部分上缴,开支由国家拨给;在物质管理上,国家对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资料实行统购统销、统一分配、限量分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资料实行统购统销、统一分配、限量供应的办法;在劳动管理上,实行由国家劳动部统一分配制供应的办法;在劳动管理上,实行由国家劳动部统一分配制度;在价格管理上,许多产品由国家统一定价;在中央与地度;在价格管理上,许多产品由国家统一定价;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把企业划分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把企业划分为中央管理的企业和地方管理的企业,把物质计划分为中央为中央管理的企业和地方管理的企业,把物质

5、计划分为中央管理的物质和地方管理的物质等。管理的物质和地方管理的物质等。 情境二:情境二:P80探究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过哪些积极作用?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1“一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取得,计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计划体制的作用计划体制的作用 (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

6、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政治独立; (2)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3)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提高对国民收入)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提高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了社会公平。 情境三:情境三:P81探究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A.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实?

7、 B.这一社会现实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发这一社会现实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吗?展状况相适应吗?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其影响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与当时生产制结构过于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与当时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政企不分,忽视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

8、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分配中的平均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热点透析:热点透析: 1957年,我国年,我国“一五一五”计划的任务超额完成。五年间,计划的任务超额完成。五年间,我国对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到我国对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到493亿元。在实际完成亿元。在实际完成的国家投资总额中,工业部门占的国家投资总额中,工业部门占56%。在工业基本建设。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重工业占投资中,重工业占87%,轻工业占,轻工业占1

9、3%。1957年我国的年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分别比工、农业总产值分别比1952年增长年增长141%和和25%。随着各。随着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达到年,我国的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万吨,比1952年增年增长长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原煤产量达倍。原煤产量达到到1.3亿吨,比亿吨,比1952年增长年增长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的2.1倍。飞机、汽车、化纤、大型机械等一大批旧中倍。飞机、汽车、化纤、大型机械等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开始

10、建立起来,一个比较完整独立国没有的工业部门开始建立起来,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分析点拨:分析点拨: 1“一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计划期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财力,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经济的独立,进而巩固

11、了国家的政治独立;同经济的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同时计划经济体制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时计划经济体制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在生产力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经在生产力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经济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济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练习题练习题 1“一五一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和建立时期,成和建立时期,“一五一五”时期末主要经济表现是:时

12、期末主要经济表现是:在所有制方面,形成过于简单划一,对小工业、小商在所有制方面,形成过于简单划一,对小工业、小商业、手工业合并过多。业、手工业合并过多。在工业管理方面,中央直接在工业管理方面,中央直接管理的企业过多,中央直属企业由管理的企业过多,中央直属企业由1953年的年的2800个增个增加到加到1957年的年的9300个。个。在财力支配方面,中央支配在财力支配方面,中央支配的比例偏高,地方财政和企业的奖励基金超额分成比的比例偏高,地方财政和企业的奖励基金超额分成比较少。较少。在计划管理方面,直接计划的比重大大增加。在计划管理方面,直接计划的比重大大增加。在物质分配方面,集中太多,由国家计委

13、统分的物在物质分配方面,集中太多,由国家计委统分的物质质1952年为年为55种,种,1957年达年达230种。种。在劳动工资管在劳动工资管理方面,用工形式逐渐向单一化发展,形成理方面,用工形式逐渐向单一化发展,形成“大锅大锅饭饭”“”“铁饭碗铁饭碗”的劳动制度。的劳动制度。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答案: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经济体答案: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第一,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制的主要弊端:第一,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一统天下”。第二,政企不分、。第二,政企不分、中央管得过死,表现在直属企业数量、财务

14、中央管得过死,表现在直属企业数量、财务分配和计划管理等方面。第三,分配中平均分配和计划管理等方面。第三,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继续坚持主义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继续坚持这一体制,就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这一体制,就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到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到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到了非改年代末,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可的地步。 2有人认为: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有人认为: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那么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使反作用,那么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使公有制范围扩大,公有制程度

15、提高,就会公有制范围扩大,公有制程度提高,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答案:(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应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应时起促进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起促进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不顾生)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实际,人为地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全面产力发展的客观实际,人为地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全面强调公有制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就必强调公有制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就必然导致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这不仅不

16、能促进生产力的然导致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这不仅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认为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认为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是错误的。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是错误的。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律。第二框第二框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探索 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情境一:情境一:P83探究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A.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突破? B.你知道“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

17、为辅”的含义吗?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为辅”思想的提出思想的提出 (1)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以家庭联产)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业的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发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响了中国改革的第一炮,责任制的实施,责任制打响了中国改革的第一炮,责任制的实施,为以后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理解家庭联为以后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

18、任制对于理解打破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产承包责任制对于理解打破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经济体制至关重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营的同时,集体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合同权限,独立进行经营生产。根据责、承包户根据合同权限,独立进行经营生产。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

19、完成国家集体任务的前提下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完成国家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分享经营成果,“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全是自己的”是其典型写照。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是其典型写照。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大大锅饭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我国农业的大发展。责、权、利相结合,多劳多得,少国农业的大发展。责、权、利相结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为后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分配劳少得,为后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分配框架。这一变化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改革,逐步发展,框架。这一变化引发了后来的一系

20、列改革,逐步发展,最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为辅”实现的突破实现的突破 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实,我们党提出“计划调节计划调节”为主,市场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打破了我国过去由计划一统天调节为辅,打破了我国过去由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下的局面。 情境二:情境二:P84探究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在这一阶段,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有何突破?二、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二、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

21、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念。 2党的十三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党的十三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从属和次要机统一,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从属和次要的地位。的地位。 情境三:情境三:P85探究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A.应当如何理解“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命题? B.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有什么意义?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

22、经济体制的目标的目标 1党的十三大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化,党的十三大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突破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我们突破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来的传统观念。 2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框架。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框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为随着我国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为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发展而发展。这一过程大致经历

23、了三个阶段。会改革的发展而发展。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这一的思想。这一提法虽然仍坚持了计划经济的总体框架不变,但是已为市场提法虽然仍坚持了计划经济的总体框架不变,但是已为市场调节作用提供了现实的基础。调节作用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第二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提

24、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和体制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经济运行模式的要经济运行模式的要求,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把市场调节放求,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把市场调节放在从属和次要的地位。在从属和次要的地位。 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标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形成。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25、论的初步形成。 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中,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中,邓小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界定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属性,指出计划明确界定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属性,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都是经济手段。这就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人们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促们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进了我国社会主

26、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1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 2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业的蓬勃发展。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7、理论的意义 剖析: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剖析: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极大地范畴的思想束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19世纪以来,马克思曾设想未来社会将有计划地组织全社会世纪以来,马克思曾设想未来社会将有计划地组织全社会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列宁在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列宁在1906年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

28、济年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对立的两种社会基本制度来看待,列宁逝世后,由于一作为对立的两种社会基本制度来看待,列宁逝世后,由于一直以来理论上未突破计划与市场对立的观点,由此形成了一直以来理论上未突破计划与市场对立的观点,由此形成了一种传统观念: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种传统观念: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搞社会主义只能实行指令性的高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搞社会主义只能实行指令性的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我国改革前向苏联学习,曾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我国改革前向苏联学习,曾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八大八大

29、”前后,对计划经济问题曾前后,对计划经济问题曾有过一些批评,但由于有过一些批评,但由于“左左”的指导思想干扰,权力过分集的指导思想干扰,权力过分集中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中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党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探索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经过近上探索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年的不断发展、探索,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探索,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这一问题上

30、表现了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这一问题上表现了一个革命家的胆识和气魄。他曾说:一个革命家的胆识和气魄。他曾说:“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提出三个提出三个“有有利于利于”的工作得失标准,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的工作得失标准,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主义事业的发展。 掌握这一问题,我们应从思想上理解市场经济理论创立掌握这一问题,我们应从思想上理解市场经济理论创立的伟大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理的伟大

31、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理解邓小平同志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解邓小平同志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热点透析一:热点透析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包方,以家庭为承包方,以承包合同为纽发包方,以家庭为承包方,以承包合同为纽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承包使用合同,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承包使用合同,把承包户应向国家上交的定购粮和集体经济把承包户应向国家上交的定购粮和集体经济的提留粮款,同承包土地权结合起来,明确的提留粮款,同承包土地权结合起来,明确各自的责、权、利,把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各自的责、权、利,

32、把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与收入结合起来。与收入结合起来。“大包干,大包干,直来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下都是自己的”是其生动写照。是其生动写照。分析点拨:分析点拨: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这个经济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这个经济改革的开始。改革主要是实行所有权(土地公有)和的开始。改革主要是实行所有权(土地公有)和 经营经营权(农户自己管理)的相对分离,集体的作用主要体现权(农户自己管理)的相对分离,集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如生产信息)和大型农田基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如

33、生产信息)和大型农田基本建设(水库、水井)等。承包制的核心是一个本建设(水库、水井)等。承包制的核心是一个“包包”字,包土地、包分配、包干到户,责任明确,利益直接。字,包土地、包分配、包干到户,责任明确,利益直接。这克服了原有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这克服了原有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生产积极性。 2这种做法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的状况(大多数是手这种做法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的状况(大多数是手工劳动,适合分散经营)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增强了工劳动,适合分散经营)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增强了农民的责任心,促进了粮食的增长,首次把责、权、利农民的责任心,促进了粮食的增长,首次把责、权、利结合在一起,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同时为后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