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施工机具设计基本要求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篇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c4544c15-c23c-426a-911a-b838b6c2067a/c4544c15-c23c-426a-911a-b838b6c2067a1.gif)
![电力建设施工机具设计基本要求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篇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c4544c15-c23c-426a-911a-b838b6c2067a/c4544c15-c23c-426a-911a-b838b6c2067a2.gif)
![电力建设施工机具设计基本要求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篇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c4544c15-c23c-426a-911a-b838b6c2067a/c4544c15-c23c-426a-911a-b838b6c2067a3.gif)
![电力建设施工机具设计基本要求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篇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c4544c15-c23c-426a-911a-b838b6c2067a/c4544c15-c23c-426a-911a-b838b6c2067a4.gif)
![电力建设施工机具设计基本要求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篇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c4544c15-c23c-426a-911a-b838b6c2067a/c4544c15-c23c-426a-911a-b838b6c2067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力建设施工机具设计基本要求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电力建设施工机具设计基本要求 (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篇)部标准的通知 (87)水电技字第41号 由我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起草的电力建设施工机具设计基本要求(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篇)部标准,经审查会议通过,现予颁发,编号为SD16587,自1987年9月1日起实施。 各单位在执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告电力建设研究所(地址:北京良乡)。1987年5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标准电力建设施工机具设计基本要求 SD16587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1987-05-19发布 1987-09-01实施
2、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输电线路施工机具的设计、研制及改进(机具包括机械设备及工具)。 2 一般要求2.1 一般要求适用于本标准以下第3、4、5章中无具体规定的场合。2.2 设计技术文件内容 设计文件一般应包括设计计算说明书、图样、试验报告、产品技术条件及使用说明书等内容。设计文件应经有关人员签署负责,签署不全的文件无效。2.2.1 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包含本款以下各项内容。需方有特殊要求的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2.1.1 额定工况选定及工作原理分析,其内容如下: a.额定工况选定; b.工作原理说明; c.受力分析; d.运动分析; e.功率、效率、散热计算及原动机选择。 2.2
3、.1.2 强度验算,其内容如下: a.额定载荷的确定; b.疲劳计算载荷的确定; c.动载荷分析及必要时进行振动验算; d.应力计算及安全系数验算。 2.2.1.3 寿命的确定。 2.2.1.4 刚度及稳定验算。 2.2.1.5 电气、液压及气动工作与控制系统分析和元件选择。 2.2.1.6 制造成本和经济效果分析。2.2.2 图样,包括外形图和整机、部件、组件的装配图及零件图。图样应符合国家标准、水电部标准的规定;图样也应符合机械工业通用标准JB/Z15681产品工作图样基本要求的规定。2.2.3 使用说明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工作原理说明及基本性能参数; b.外形图及外形尺寸、重量;
4、c.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及保修、保换、保退条件和出厂检验证明; d.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e.备件清单及必要的备件图纸; f.维修保养规定。2.3 对设计与计算的一般要求2.3.1 设计计算方法及所用数据凡引用国家标准、水电部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和水电部劳保、安全、环保与卫生等有关规定内容时,要注明标准及规定代号及条款序号。2.3.2 凡属2.3.1款所述标准及规定中没有规定的(或推荐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数据,但在高校教材中或国内外正式出版的著作中有论证者可直接引用,免于论证,而只注明出处(著作名称、作者、章节)。2.3.3 凡不属2.3.1及2.3.2款中所规定的设计计算方法及数据,使用时必须对
5、设计计算方法进行论证。论证可作为附件列于设计计算文件之后,简短论证可在计算书正文中说明。2.3.4 对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应按照国家标准局的有关规定执行。2.3.5 其他各有关部标准如与本标准抵触时,应按本标准执行。2.3.6 委托设计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有权对设计进行审查,对不符合2.3.1款所述标准规定及计划任务书者,有权要求改正。2.3.7 出国产品应按订货方要求的标准设计。2.3.8 施工机具应尽量采用标准化零部件,并应力求结构轻巧、拆装方便、安全可靠。2.4 一般零件的强度要求2.4.1 工作最大载荷静载屈服安全系数一般不得小于1.4;对特殊载荷,静载屈服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1
6、5。静载屈服安全系数是指引起零件发生超过图纸规定尺寸上限0.2%的残余变形的屈服载荷对载荷(或屈服极限对载荷所生应力)之比。屈服安全系数只限于应用到塑性材料。2.4.2 工作最大载荷静载断裂安全系数一般不得小于2.0。对特殊载荷,静载断裂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静载断裂安全系数是指使零件断裂失效的载荷(或材料断裂强度极限)对载荷(或其引起的应力)之比。静载断裂安全系数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a.脆性材料; b.屈服极限与断裂强度极限之比大于0.7的材料; c.无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2.4.3 工作最大载荷包括额定工况引起的冲击、动载等最大总载荷。但不包括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设计考虑因素造成的
7、载荷及非额定载荷。工作最大载荷与额定载荷之比应不小于1.5。特殊载荷是指除了工作最大载荷外需要验算的载荷。2.4.4 疲劳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2。疲劳安全系数是指与疲劳计算载荷循环数相同的疲劳极限载荷或材料疲劳极限应力对疲劳计算载荷或其对应的应力之比。疲劳计算载荷按附录A推荐的方法确定,在无法用附录A所述方法确定疲劳计算载荷时,允许用稳态运行的额定载荷代替疲劳计算载荷。疲劳极限应力推荐按附录B所述方法确定。 对载荷循环数N小于最小循环数Nmin的载荷,可免于疲劳验算。最小循环数Nmin推荐根据附录B确定。2.4.5 对多向应力状态,一般零件应满足第一强度理论要求;对损坏后会造成人身事故或重大设
8、备生产事故的关键零件应同时满足第一、第三、第四强度理论要求。2.5 振动的一般要求2.5.1 施工机具工作时,不得发生共振。在用户有特殊要求时,自振频率与工作时引起的振动频率之差,应根据用户要求决定。2.5.2 机具振动加速度在乘人处应小于ISO26311978规定的人体耐振极限,见附录D。2.5.3 振动不得影响操纵控制元件的正常工作。2.5.4 工作频率小于1r/s的手动机具可不进行振动校验。2.6 噪声的一般要求2.6.1 车载机具的噪声应不大于载运该机具车辆的国家标准许用噪音值5dB。2.6.2 室内使用的机具噪声应低于工业企业噪声标准规定的最大值。2.6.3 野外(离居民点500m以
9、外)使用的机具噪声,一般不宜超过90dB。2.6.4 噪声的测量应在操作人员处进行。2.7 刚度与稳定的一般要求2.7.1 传动及运动零件不得发生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变形。 2.7.2 应避免采用因运行中变形而使零件中应力增加的结构。2.7.3 受压杆件失稳临界载荷与工作最大载荷(包括额定工况下的冲击动载)之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结构:按照国家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GB331183规定; 其他金属锻件:1.5; 金属铸件4.5。2.7.4 施工机具工作时不得有翻倾之可能。2.8 磨损的一般要求2.8.1 磨损使安全系数下降不得超过规定值。2.8.2 磨损后效率下降不得低于规定值(见4.1.9,5.12
10、.2,6.4,7.7条)。2.8.3 磨损后不得出现违反国家及水电部安全、劳保、卫生、环保等规定以及违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水电部标准有关规定的情况(磨损校核可参照国家标准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第4.3.10款规定执行)。2.9 寿命的一般要求(参看GB318782,2.4.15及2.4.17)2.9.1 施工机具的寿命推荐按附录C选定。2.9.2 易损件寿命可比整机寿命为低,其寿命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标明。2.10 制动的一般要求2.10.1 凡属运动机械,如牵引绞车、张力卷筒、提顶升机构、行走机构、运输机械等均应有制动装置。停、关机时应处于制动状态。2.10.2 对制动器的要求,按照各
11、种机具标准规定执行。对无明确规定者,其制动力矩一般不应小于被制动轴最大工作力矩的1.5倍。2.10.3 液压传动系统失压时应有失压自锁装置。2.11 操作力的一般要求 除国家标准、水电部标准及安全、劳保、环保、卫生等规定有要求者外,操作力一般应符合本条以下各款要求。2.11.1 对于非人力驱动的机具,其操纵元件单人操作力推荐不超过以下规定(1N=0.1019716kgf): a.手动:频繁操作35N(3.569kgf)不频繁操作水平推拉70N(7.138kgf)不频繁操作垂直提压150N(15.296kgf)偶然操作水平推拉150N(15.296kgf)偶然操作垂直提压300N(30.591k
12、gf) b.足蹬:频繁操作110N(11.217kgf)不频繁操作220N(22.434kgf)偶然操作550N(56.084kgf) c.手指扳机操作力 10N(1.02kgf)2.11.2 以人力为动力源的机具,其单人最大输入功率及操作力一般不宜超过以下规定:a.连续运行:输入功率操作力手摇80W100N(10.200kgf)足蹬84W110N(11.217kgf)手拉链绳112W150N(15.296kgf)双手平推 160N(16.315kgf) b.短时运行(小于5min)手摇118W150N(15.296kgf)足蹬160W550N(5
13、6.084kgf)手拉链绳 260N(26.513kgf)双手平推 320N(32.631kgf) 2.11.3 多人同时操作的机具,其操作力不能超过操作人数乘以单人操作力的0.7倍。2.11.4 多人同时操作的人力机具必须有可靠的逆止装置或止动装置,以防操作力集中于少数人时发生事故。2.12 设计中采用的外购件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和水电部的安全、劳保、环保及卫生等规定以及制造生产单位主管部门标准的要求2.13 试验的一般要求2.13.1 机具产品试验 2.13.1.1 出厂试验。出厂试验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空载试验,在额定速度下进行,延时不小于1h
14、。 b.负载试验,在额定负载及额定工况下进行,额定工况必须包括全部使用工况。 c.过载试验,以大于额定载荷的慢速情况下的载荷(无冲击)加于机具并停留10min以上,进行检查。过载试验载荷与额定载荷倍率按下表规定:起重机、卷扬机、绞磨、滑轮1.25紧线、卡线器2.0抱杆及承压杆件1.25钢丝绳2.0起重附件(环、钩、卡、销、板等)2.0乘人装置、梯架2.25工作台轻载2.5工作台重载3.6机动动力源1.25双钩紧线器及手搬葫芦1.25张力放线机具1.25其他1.25 d.耐压试验,适用于液气压系统,当最大工作压力不大于16.0MPa时,以大于额定工作压力1.5倍的压力作用于设备内;当
15、工作压力大于16.0MPa时,以大于额定压力1.25倍的压力作用于设备内,延时1min后检查。 e.制动试验按本标准2.10.2条进行。 2.13.1.2 出厂试验后检查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a.零件无目视可见裂纹; b.零件无残余变形或超过设计许可的变形; c.无固定联接松动及紧固件松动; d.无不允许的不均匀振动冲击和噪声; e.无漏气漏液; f.温升不超过规定值或设计许可值; g.无违反安全、劳保、环保、卫生等规定及国家标准、水电部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情况,并能达到设计使用性能要求。 2.13.1.3 型式试验。型式试验适用于新产品定型、老产品转厂生产后、产品改进及以35年为期的旧产品复验
16、等场合。型式试验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出厂试验全部内容,要求见2.13.1.2项。 b.寿命试验。在额定工况下进行测定违反试验要求情况出现的时间(累计小时),试验要求与出厂试验相同。 c.耐振试验。要求以1.5g加速度振动2×105次,不出现违反出厂试验要求的情况。也可用装于载重车上在山区土路上以不低于10km时速累计行驶200km代替,要求同前。 d.破坏试验。对起重附件及损坏后能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生产设备事故的关键零部件与小型机具,应进行破坏试验。其安全系数应满足有关标准对破断安全系数的要求。 2.13.1.4 工业试验。工业试验适用条件与型式试验相同。产品总量低于五台时,可用
17、工业试验代替型式试验。其要求与型式试验相同;但额定工况可改为使用工况。使用工况应不超过额定工况规定。工业试验不能代替出厂试验。 2.13.1.5 机具产品试验抽查办法,由制造厂按有关规定执行。2.13.2 验证试验。机具设计中采用的新原理、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其性能参数必要时应进行验证试验。 2.13.2.1 验证试验中的模拟试验必须先进行模拟分析以确定模拟件与真实件之间的关系。 2.13.2.2 验证试验的代表性能数据取试验结果中的正态分布可靠度不小于90%、置信度不小于95%的平均试验结果为代表数据(参看附录F)。2.13.3 试验必须符合国家、行业与水电部标准和国家与水电部的安全、
18、劳保、卫生、环保等规定的要求。2.13.4 上级主管部门及委托试验单位发现试验结果不符合2.13.3款所述要求或不真实时,有权要求复试并进行监督。 3 基础施工机具3.1 土石方机具应符合机具制造单位所属主管部门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的要求,并不得低于机械工业部标准要求。3.2 混凝土搅拌及振捣机具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主管制造部门标准的要求,并不得低于机械工业部标准要求。3.3 混凝土模板机具应参照国家标准及城乡建设环保部对模板机具的要求设计。3.4 基础施工机具在山区使用者,其搬运单件重不宜超过100kg。 4 杆塔施工机具 杆塔施工用的起重牵引机具,除水电部标准
19、及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SDJ6582有规定者外,应符合国家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要求。 牵引绞车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卷扬机的规定,其机架和壳体应尽量采用焊接,卷筒应尽量采用钢或球墨铸铁制造。4.1 绞磨4.1.1 磨芯细腰部最小外径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0倍。4.1.2 磨芯形状应保证能平稳滑动钢丝绳。钢丝绳在磨芯上不能发生重叠。4.1.3 机动绞磨零件的工作最大载荷屈服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45,机动绞磨制动零件屈服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5。 传动零件的疲劳计算载荷取为发动机的额定输出扭矩,疲劳验算的安全系数取为1.2。零件疲劳强度极限应考虑应力循环数N及循环特性r=min/max之影响。在无
20、标准规定或可靠的试验数据时,疲劳强度极限可按国家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附录中推荐之方法决定。4.1.4 对多向应力状态,传动零件应满足第三及第四强度理论要求。对非传动零件应满足第一及第三强度理论要求(传动零件指齿轮、链轮、皮带轮、链、轴、联轴器、键等)。4.1.5 机动绞磨零件应采用塑性材料制造。绞磨芯应采用耐磨钢或球墨铸铁制造。4.1.6 绞磨滑动轴承推荐采用粉末冶金含油轴承,其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4.1.7 机动绞磨噪声在操作人员处测量应不大于85dB,操作处振动要求与2.5.3款规定相同。4.1.8 机动绞磨制动器制动力矩与被制动轴额定工作力矩之比(制动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5。4.
21、1.9 机动绞磨传动效率不得低于0.75,内燃机驱动的机动绞磨燃油耗应尽可能小。4.1.10 机动绞磨使用寿命不得低于1600h。4.2 施工用起重滑车应符合本条以下各款规定4.2.1 滑轮槽底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应符合以下规定: 用于机动驱动不小于11; 用于人力驱动不小于10。4.2.2 滑轮应采用铸钢或球墨铸铁制成。轴、吊钩(环)、梁、侧板等应用断裂前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制成。 滑轮零件的屈服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5。4.2.3 滑轮轴承选用滑动轴承时,推荐采用粉末冶金含油轴承,按国标268881附录推荐的方法采用。4.2.4 滑轮槽型可采用国标规定或机械工业部标准规定。4.3 起重附件(
22、各种环、钩、卡、销、板等)4.3.1 起重附件的破断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破断安全系数为破断载荷与许用工作载荷之比。4.3.2 起重用的附件(如环、钩、卡、销、板等)应用塑性材料锻造制成。不允许焊接。材料在断裂前应有明显屈服现象。4.4 施工用抱杆4.4.1 抱杆应经稳定性检验;钢结构抱杆主要受力构件长细比不应超过120,次要受力构件不应超过150;整体结构长细比为120150。抱杆材料屈服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1。4.4.2 抱杆制造时,其横向工艺变形不得超过L/1000,L为杆长。4.4.3 抱杆受额定压力时,其横向变形不得超过L/600,L为杆长。(对应失稳安全系数为2.5)。4.4.4 抱
23、杆应采用塑性材料制成。杆断裂前应有明显的屈服现象;通用抱杆应尽可能采用铝合金制造,以利山区施工。4.5 施工用钢丝绳(张力放线用之牵引绳除外) 施工用钢丝绳应符合SDJ658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输电线路篇)的规定。其安全系数、有效破断拉力换算系数、动荷系数及不平衡系数、使用检验及报废条件等按上述规定执行。4.6 倒装组塔机具4.6.1 倒装组塔机具,其结构及提升装置零部件按照国家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规定设计。其余倒装组塔机具按本标准规定设计。4.6.2 多台提升装置同时提升一个塔身时,其速度差别应保证提升时塔偏不超过许可值。4.6.3 多台提升装置同时提升一塔身时,其中任一台提升装置所受
24、载荷不能超过其额定提升载荷。4.6.4 多根钢丝绳索同时提升一个载荷时,应力求载荷在钢丝绳索间分布均匀,任一钢丝绳索所受载荷,不得超过该绳索的许用值。4.6.5 链式提升装置安全系数按SDJ6582选取。 上述规程无规定者,按照国家标准及机械工业部标准选取。4.6.6 提升速度推荐使每节塔身提升时间小于50min。4.7 其余杆塔施工用之提升牵引机具零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机动绞磨规定(4.1.3及4.1.4)。 5 架线施工机具5.1 牵引机(张力放线用)。5.1.1 张力放线必须使用专用牵引机。5.1.2 牵引机钢丝绳卷筒绳槽底部直径必须不小于钢丝绳外直径的25倍。5.1.3 钢丝绳
25、卷筒应用耐磨钢制成。其表面硬度推荐在HRC5055之间。5.1.4 牵引机必须有过载保护装置,过载装置动作时可保护的最大牵引力应不小于额定牵引力的1.25倍,过载保护装置应连续可调。5.1.5 牵引机传动应尽可能无级调速,调速操纵应方便可靠。5.1.6 牵引机钢丝绳卷筒制动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5。牵引机原动机停车时,制动器应立即制动。5.1.7 牵引机工作环境温度在零下20至零上40之间。5.1.8 钢丝绳摩擦卷筒对钢丝绳的摩擦系数不得小于0.1。5.1.9 牵引机主卷筒传动效率不得低于0.55,牵引力应保持平稳,牵引力波动不得引起钢丝绳、导线跳槽和导线鞭击。5.1.10 牵引机使用寿命不得小
26、于3200h。5.1.11 牵引机噪声不得超过90dB。5.1.12 钢丝绳尾绳卷筒自动盘绳时应保持钢丝绳不乱不卡,不得造成钢丝绳在卷筒上跳槽。尾绳速度及拉力应保证牵引机主卷筒上钢丝绳不打滑,并能自零连续可调。尾绳拉力应平稳,停止牵引时尾绳能自动制动。更换钢丝绳绳盘及转移场地时应方便,锚固装置安全系数应不小于3。安全系数指破断载荷与许用最大工作载荷(额定载荷)之比。5.2 张力放线机5.2.1 张力放线机主卷筒槽底直径D按下式计算:式中d导线直径,mm。5.2.2 张力机主卷筒衬垫应采用高强耐磨材料制成,其硬度推荐为邵尔硬度90至100。张力机主卷筒衬垫应保证不损伤导线。(邵尔硬度试验方法见G
27、B53176)。图5.2.35.2.3 张力机主卷筒胶衬槽型推荐用图5.2.3规定。图中,D为张力机主卷筒槽底直径;r0.53d,d为导线直径。 对于橡胶:1.5dhd;L5+2r+(h-r)sin30°;r1r/3。 对于尼龙:h0.5d;L5+2r;r1r/3。5.2.4 张力机主卷筒制动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5.2.5 张力机应尽量保持张力稳定,张力波动不应超过调定值的10%,张力在张力机出线侧测定,张力要连续可调。5.2.6 液压张力机应避免压力冲击,尽量采用软管。5.2.7 张力机温升不得超过设计要求。液压制动张力机油温不得超过油液许用工作温度。机械制动张力机摩擦付温升不
28、得超过摩擦材料许用工作温度。5.2.8 张力机工作时噪声不得大于85dB。5.2.9 张力机工作环境温度在零下20到零上40。5.2.10 张力机使用寿命不得小于3200h。5.2.11 张力机应与牵引机配套设计。5.3 放线用导线滑车5.3.1 导线滑车滑轮槽底直径D与导线直径d之比及槽型应符合水电部标准之规定。5.3.2 导线滑车衬垫材料应采用高强耐磨橡胶,其硬度推荐为邵尔硬度90至100,衬垫材料不应损伤导线。5.3.3 导线滑轮轴承应选用滚动轴承,轴承选用按国家标准或ISO标准进行。滚动轴承静载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在滑轮组中两滑轮间侧向间隙不大于4mm。5.3.4 放线滑轮磨阻系数
29、(滑轮两侧导线张力之比)应不得大于1.015,滑轮轴承润滑脂应据工作温度选定。5.3.5 滑轮元件的安全系数不小于3。安全系数指破断载荷与许用工作载荷之比(许用工作载荷即额定载荷)。5.3.6 导线滑轮重量应尽可能轻,推荐选用铝合金等材料制成。5.4 飞车5.4.1 输电线路上安装附件用飞车其关键元件(损坏后能导致人身或设备重大事故者)破断载荷与其额定载荷之比不小于5。5.4.2 飞车材料必须采用有明显屈服现象的塑性材料(尽可能采用铝合金)制成。5.4.3 飞车上必须附加安全带,同时有防止行走时发生高空坠落之装置,以确保人身安全。5.4.4 飞车刹车必须安全可靠,有在1s内使车轮停转之能力,并
30、应有停车保险。5.4.5 飞车驱动轮与导线的摩擦系数不得小于0.5,车轮表面材料应采用高强耐磨橡胶,车轮不得损伤导线。5.4.6 飞车可行坡度不小于22°,其自重应能保证方便通过线夹。5.5 线路附件安装工具不得损伤导线及金具,并应尽量轻。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安全系数定义同5.1.12款规定。5.6 放线用牵引钢丝绳5.6.1 放导线必须采用专用少扭或无扭钢丝绳。钢丝绳承受额定拉力时,可用手钳夹住防其拧转。5.6.2 放线用牵引钢丝绳宜尽可能采用插接,以防卡绳。插接头拉断力不得小于原钢丝绳拉断力。5.6.3 放线用牵引钢丝绳破断载荷与额定载荷之比不小于3。钢丝绳不得超额定载荷使用。用
31、钢丝破断力计算钢丝绳破断载荷时,其换算系数按SDJ6582规定,钢丝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5.7 牵引板5.7.1 牵引板结构应能防止应力集中及附加焊接应力,牵引板破断载荷与额定载荷之比不小于3。5.7.2 牵引板应用有明显屈服的塑性材料制成。焊缝必须焊满,不得采用间断焊,必须双面焊透。5.7.3 牵引板外形应使其能平滑通过滑轮。5.7.4 牵引板平衡锤应安全可靠。张力正常时,能防止拉翻牵引板。平衡锤通过滑轮时不能卡住,前后要摆动灵活,不得左右摆动。牵引板上应有防止平衡锤摆动打绝缘子的限位装置。5.8 旋转连接器5.8.1 旋转连接器破断载荷与额定载荷之比应不小于2.5。5.8.2 旋转连接器应
32、采用塑性材料制成。5.8.3 旋转连接器应转动灵活。其推力轴承之静载破断安全系数应大于1.5(安全系数定义同5.1.12款)。5.9 导线连接网套(张力放线用)5.9.1 连接网套夹持力与额定拉力之比不能小于3。5.9.2 张力跳动时连接网套不得打滑,倒退拉时应防松。5.9.3 编连接网套的钢丝应柔软,保证安装拆卸方便并有足够的强度。5.9.4 连接网套夹持导线部分长度不应小于导线直径的30倍。5.10 手搬紧线器及手搬葫芦5.10.1 手搬紧线器及手搬葫芦应符合国家及水电部部颁标准规定。5.10.2 在额定及试验工况下手搬紧线器及手搬葫芦不得发生打滑及卡住搬不动等现象,并要有防松装置。5.1
33、0.3 手搬紧线器及手搬葫芦使用寿命不得低于1600h。5.11 导线轴架5.11.1 导线轴架应设有保持尾部张力的制动装置。尾部张力应力求平稳,张力波动不得造成导线在张力机入线侧跳槽。5.11.2 尾部张力应在02500N范围内连续可调。5.11.3 导线轴架更换导线盘及转移场地应方便。5.11.4 导线轴架应具有可靠的锚固装置,其安全系数不小于3。5.12 液压导地线压接机5.12.1 导地线压接机寿命应大于5000压接次。5.12.2 液压导地线压接机液体工作压力在60MPa以下者,其容积效率应大于82%。液体工作压力在60MPa以上者,其容积效率应不小于60%。总容积效率为工作机构工作
34、时容积变化与相同时间内泵容积变化之比。5.12.3 液压压接机压接工作时压力应保持平稳,液压波动不得超过5%。5.12.4 导地线压接机重量应尽可能轻,其拆装后单件搬运重应控制在山区土路2人能抬运的水平下,最好不超过60kg。5.12.5 导地线压接机受力元件应采用高强材料制成,以减轻搬运重量。其他结构材料应尽可能采用轻质合金制成。5.12.6 压接机工作环境温度在零下20到零上40。5.13 切线机5.13.1 切线机必须保证切线后无飞边毛刺,不损伤钢芯,切除铝丝后断面整齐。5.13.2 切线机重量要轻,其搬运重量不宜超过30kg。5.13.3 切线机使用寿命不宜低于800h。5.14 架线
35、机具应考虑接地装置。 6 液压系统6.1 施工机具液压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GB376683)。6.2 液压系统所用元件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在国家标准无规定时,应不低于机械部标准要求。6.3 手动液压机具操作力在国家标准无规定时按本标准要求执行。6.4 手动及机动液压机具总容积效率在额定正常工况应符合以下规定:压力(MPa)容积效率32.085%32.060.082%60.080% 6.5 液压传动系统总效率不得低于0.55。6.6 液压系统噪声不得大于85dB(包括原动机噪声)。6.7 对额定工况采用溢流阀卸载的系统(如液压张力机等),通过溢流阀的
36、流量应计入有效容积及有效功之内。6.8 工作液粘度应能在许可温度范围内保证元件正常工作,不得采用不符合生产部门标准规定的液压油。工作液过滤精度应保证元件正常工作。6.9 液压系统温度最高不得超过80,液压泵进口温度不得超过60。6.10 液压系统超载运行试验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公称压力)的1.25倍,保压10min检查,不渗不漏,无裂纹,低速性能良好。6.11 液压系统静压试验压力按2.13.1.1项规定,保压1min后检查,不得出现渗漏、裂纹及不可恢复的变形。 7 齿轮传动装置7.1 精度7.1.1 圆柱齿轮 7.1.1.1 圆柱齿轮精度推荐按附录E表E1选取。周转轮系应比同条件的
37、定轴轮系精度为高。 7.1.1.2 齿厚偏差推荐按附录E表E2选取。 7.1.1.3 齿轮零件图应标明公法线长度和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7.1.1.4 齿轮装配图应标明中心距公差、侧隙公差及齿向公差。7.1.2 圆锥齿轮 7.1.2.1 圆锥齿轮精度推荐按附录E表E3选取。周转轮系应比同条件的定轴轮系精度为高。 7.1.2.2 侧隙推荐对闭式传动为Dc,开式传动推荐用De,周转轮系应比同条件定轴轮系侧隙为大。 7.1.2.3 圆锥齿轮零件图应标明齿厚、齿圈跳动及周节公差。 7.1.2.4 圆锥齿轮装配图应标明轴线夹角偏差、接触班点及侧隙公差。7.1.3 蜗杆传动精度 7.1.3.1 蜗杆传动精度
38、推荐按附录E表E4选取。 7.1.3.2 蜗轮零件图应标明齿厚、周节差及齿圈径向跳动公差。蜗杆零件图应标明齿厚、齿距偏差及径向跳动等三项公差。 7.1.3.3 装配图应标明中心距、轴线夹角、接触班点及侧隙公差。 7.1.3.4 侧隙规范推荐开式传动选用De,闭式传动选用De。7.2 齿轮及蜗杆转动的轴承精度及轴承孔公差应保证安装后满足中心距、轴线夹角、侧隙、齿向等精度要求。轴承选用应符合国标规定。7.3 齿轮传动装置噪声(不包括原动机)在额定速度下空载测量不得超过70dB,蜗杆传动装置噪声(不包括原动机)在额定转速下空载测量不得超过65dB。7.4 齿轮及蜗杆传动装置壳体及结构件应尽可能采用焊
39、接件或铝合金制造以减轻重量。7.5 轴承温升(外壳上轴承附近测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滚动轴承不大于70 滑动轴承按国标规定7.6 闭式传动不得漏油,润滑油应据传动效率、温升、使用条件等按照国标或生产部门标准选用。7.7 齿轮及蜗杆减速传动效率一般应符合以下规定(一对齿或一级传动): 传动效率直齿96%非直齿93%蜗杆 自锁40%不自锁50%行星传动85%少齿差传动,一般70% 7.8 增速装置不得自锁,其空载起动力矩一般应按下式规定:空载起动力矩额定力矩×(100-传动效率)/100 上式中传动效率按7.7条规定。7.9 齿轮传动装置寿命一般推荐不小于1
40、600h。7.10 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国家标准无规定时参照ISO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进行。国外先进标准采用办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局的有关规定。 附录A 疲劳计算载荷确定方法载荷谱系数 (A-1)式中Pi第i个载荷; CiPi对应的平均周期数; Pmax装置允许的最大载荷(额定载荷); m=3(ISO 43011980规定值)或m=m0/q q加载型式系数(载荷比与应力比的幂关系); m0对数疲劳曲线斜率的倒数。 对钢材,根据累积损伤理论和对数疲劳曲线特性: 对铝合金:上二式中0-1对称循环疲劳极限; b强度极限。加载型式系数q0对拉、压、弯、扭 内外压q=1 对柱面(线
41、)接触 q=2 对球面(点)接触 q=3 疲劳计算载荷(当量载荷)Pe=Kppmax,载荷系数Kp为 (A-2) 在ISO 43011980中把Kp标准化为四种: 轻载Kp=0.125中载Kp=0.25重载Kp=0.5特重载Kp=1.0 附录B 最小循环数及疲劳极限的循环数校正和循环特征(应力比)校正 对于脆性材料及屈伏极限对断裂强度极限之比大于0.7的材料最小循环数Nmin=1000。对塑性材料,当疲劳极限大于屈服极限时免于疲劳验算。 疲劳强度限参照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附录Q计算。 疲劳计算的等效载荷(考虑真实应力循环次数的影响)参照GB38118
42、3起重机设计规范第4.3.4款计算。 附录C 寿命 C1 使用寿命(见GB318782,2.4.17),推荐按表C1选用。表C1使用寿命利用等级代号T0T1T2T3T4T5T6T7T8T9全部使用时间(kh)0.20.40.81.63.26.312.52550100说明不经常使用经常轻用经常中等使用不经常强化使用强化使用 C2 寿命见GB318782,2.4.15。 附录D 人体耐振极限 D1 人体耐振极限为疲劳降低效率极限数值的二倍(即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的二倍,在同频率及同承受时间的条件下,也即以下表D1及表D2中规定加速度数值的二倍)。表D1 疲劳降低效率极
43、限(aZ方向,立向)频 率(Hz)加 速 度 (m/s2)承 受 时 间24h16h8h4h2.5h1h25min16min1min1.00.2800.4250.631.061.402.363.554.255.601.250.2500.3750.560.951.262.123.153.755.001.60.2240.3350.500.851.121.902.803.354.502.00.2000.3000.450.751.001.702.503.004.002.50.1800.2650.400.670.901.502.242.653.553.150.1600.2350.3550.600.801
44、.322.002.353.154.00.1400.2120.3150.530.711.181.802.122.805.00.1400.2120.3150.530.711.181.802.122.806.30.1400.2120.3150.530.711.181.802.122.808.00.1400.2120.3150.530.711.181.802.122.8010.00.1800.2650.400.670.901.502.242.653.5512.50.2240.3350.500.851.121.902.803.354.5016.00.2800.4250.631.061.402.363.554.255.6020.00.3550.5300.801.321.803.004.505.307.1025.00.4500.6701.01.702.243.755.606.709.0031.50.5600.8501.252.122.804.757.108.5011.240.00.7101.0601.62.653.556.009.0010.614.050.00.9001.3202.03.354.507.5011.213.218.063.01.1201.7002.54.255.609.501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沟通与协调打造和谐职场环境
- 生态建筑引领未来商业趋势
- 现代科技在股票市场分析中的应用
- 校园餐饮消费大数据洞察学生消费习惯
-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6.2.1遗传说课稿 (新版)冀教版
-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1认识压强说课稿 (新版)粤教沪版
- 14《普罗米修斯》(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五 分数除法练习五说课稿 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 宋明理学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1 认识分子说课稿 (新版)粤教沪版
- 圆筒混料机-设计说明书
- 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配图丰富
-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
-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副主任医师(副高)-肿瘤内科学(副高)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
- 产时子痫应急演练文档
- 小学美术-《神奇的肥皂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 信号与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 班组月度考核评分表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及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