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忍辱经白话故事_第1页
罗云忍辱经白话故事_第2页
罗云忍辱经白话故事_第3页
罗云忍辱经白话故事_第4页
罗云忍辱经白话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罗云忍辱经白话故事圣开法师讲述 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弟子中,众人皆知的十大弟子是: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 头陀第一的大迦叶。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 说法第一的富楼那。 论义第一的迦旃延。 持律第一的优婆离。 密行第一的罗睺罗。 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在这个故事里,有三位人物,都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之一。特别介绍如下: 罗睺罗,又名罗云,是佛陀的儿子。 读者必问: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佛,怎么会有儿子呢? 我告诉你们。佛陀在未出家之前,是古印度迦毗罗国净饭王的太子,也是当时唯一的王储,名叫悉达多。那时净饭王只有这个独生子,为了国嗣,国王希望早日得个王孙,所以就给太子娶了邻

2、国的王女耶输陀罗为夫人。 悉达多太子本是菩萨,他从天上的兜率天,降生到了我们地球世界,必然要在人间出家成佛。但还没有王嗣,对国王及臣民百姓,是不好交待的。所以于出家之夜,当耶输陀罗熟睡之际,本具神通的菩萨太子,以手指夫人之腹而怀了孕。 悉达多太子出家六年后,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佛的时刻,也是佛子罗睺罗降生于人间之时,说起来真是一件非常奇异的事。 悉达多太子是在人间成佛了,但却惊动了天上的罗睺阿修罗王;这个阿修罗王的本领很大,可以障蔽日月的光华。这是古印度当时民间的一种说法。 其实罗睺是天上一颗星星的名称,当它在太阳与月亮之间,成一直线时,地球上看去,就会发生月蚀的现象。当时民智未开,天文科学也

3、不发达,印度人看到罗睺星所发生的月蚀,即说罗睺星是最坏的阿修罗王,以它的魔术障蔽了月亮的光辉,使人间一时变成了黑暗。 当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偶然发现罗睺星不见了,还来不及惊疑;剎那,虚空粉碎,太子成佛了。 净饭王夫妇自太子离宫之后,数年以来戚戚于心,正像愁云障蔽了晴空,了无生趣。今晚正是天上的罗睺星发生了月蚀,宫中虽然诞生了王孙,并不因此而增加国王的欢喜,所以就给王孙起个名字叫罗睺罗。 当时的传说,罗睺是天上阿修罗王的名字。净饭王在心情不爽的时候,为王孙起名,在罗睺之下加一个罗字,即表示第二个罗睺出现的意思。由此可见,悉达多太子之出家,父王伤心到了什么程度。 罗睺二字,当时印度文的解释,乃

4、障蔽的意思。世人都是怀胎十月,惟独王孙处胎六年,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障蔽,就像天上的乌云,障蔽晴空一样。所以净饭王将王孙起了这个不好听的名字,叫罗睺罗,号罗云。 时光匆匆,不觉罗云已出生十五年了,佛陀知道儿子出家的因缘已经成熟;十五岁的孩子出了家,做个小沙弥,也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不至于太麻烦别人。于是就对他神通第一的大弟子目犍连说:目连!请你去迦毗罗城一趟,代我问候父亲净饭王,和姨母波闍波提夫人,及三叔斛饭王等尊长。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你去时务必去慰问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并看看罗睺罗长得怎么样了?身体是不是健康?最好能劝动耶输陀罗割除恩爱,让罗睺罗来出家,作个小沙弥,学习圣道。 目连尊者,奉世尊

5、之命,随即以神足通,顷刻来到净饭王住居的迦毗罗城,费了很大的周旋,才将罗睺罗度来出家。当时随这个王孙出家的,不止一个,大约有四五十个小孩子,都是王宫里的,认为出家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所以跟王孙一同到佛陀的僧团里来出了家。 罗云出家,不是佛陀做他的亲教师,而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做他的老师。老师当时的称呼叫和尚,舍利弗是罗云的和尚。 罗云也是菩萨转世,乘愿再来,未久即证了大阿罗汉的果位。一生修持,密行第一,后于法华会上,改变为大乘,蒙佛授记,将来成佛,号七宝华如来。 罗云乃是这个故事里的主角,还有两个配角,一是他的老师舍利弗,另一位是阿难陀,因为他们经常生活在一起,在此亦应特别的介绍。 舍利弗的母亲

6、,名字叫舍利女,他是舍利女的儿子,所以叫舍利子;因为舍利弗的父亲,名叫优婆提,姓舍,母子均从其姓,故称为舍利女和舍利子。 在古印度有一种很名贵的鸟,名叫鶖露,不但羽毛美丽,一旦展开了牠婉啭的歌喉,会鸣叫出非常动听而感人肺腑的鸟音。 舍利女不但端庄秀丽,高雅大方,而且能言善道,辩才无碍;说起话来,会使人非常感动,所以别人都称赞她像只鶖露鸟。又舍利女的双目明艷动人,就像鶖露鸟的双眼一样美丽,所以人人便称舍利女为鶖露女。舍利弗是她生的儿子,人们也就叫他为鶖露子。其实他的正名叫舍利弗。弗字乃是子的意思,所以舍利弗就是舍利子。他在未出家之前,人都叫他鶖露子,自出了家,僧团大众就叫他为舍利弗。 佛教里有许

7、多修行功深的人,死后从身体里,会烧出许多光莹坚固的五彩宝珠,这叫舍利子。所以当时僧众们亦喜欢称呼这位道行高洁的舍利弗行者叫舍利子。 舍利弗先是外道,因外道邪师死后,他们一群弟子,发现邪师说法,有违真理;又于途中遇到了托钵的马胜比丘,见比丘法相庄严,行止安祥,出音和雅,请其说法,闻法音微妙,实非外道邪师所能比,乃从此弃邪归正,率同多人,一齐都到佛陀的僧团里来出了家。 舍利弗乃是乘愿再来的菩萨转世,所以学佛后不久,即开发了他超人的智慧;佛陀曾赞叹说:智慧无穷,决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故舍利弗在十大弟子中,智慧列为第一。佛子罗云出家,以他为师(和尚),自有殊胜的因缘,这也绝不是偶然的事。 其次讲

8、到阿难。阿难乃阿难陀的略称。他是释迦牟尼佛陀父亲净饭王的三弟斛饭王的儿子,亦即是世尊三叔的儿子,算来是同祖父的亲堂兄弟。阿难陀是译音,其本意乃是中国文的欢喜或喜庆的意思。他生于二月初八,也正是世尊成佛之夜。佛寿五十五岁时,阿难才二十五岁;他就在二十五岁的这一年,随佛陀出了家,因为他聪明才智,仪表庄严,有似佛陀之风度,所以为佛侍者,侍从佛陀二十五年,受持一切佛法,列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因他多闻第一,故在增一阿含经里,佛说:我声闻弟子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达,堪忍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就因为阿难乃佛侍者,多闻第一,有一天他对其他的比丘们说:我从佛陀那里知道一件事,我讲给

9、大众听。比丘们的眼神和耳根,都同时注意着,听他要讲个什么故事。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罗云和他的老师(和尚)舍利弗,有一天的清晨,风和日丽,他们身上穿整齐了出家人的法服,一手拿着锡杖,一手持钵,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安祥徐步,慢慢地走入舍卫大城乞食。经过一条街道,遇着一个轻薄而没有善根的人,这个人心中想到:我刚才听人说,这两个托钵乞食的比丘,一个是瞿昙沙门(指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一个是佛子罗睺罗,他们都是修忍辱行的圣者,我今天要和他们开个大玩笑。心中兴起了毒意,乃随手在地上抓起一把泥沙,丢进了舍利弗的钵里;又拾起一块石头,击中了罗睺罗的头部。罗云的老师看见了弟子的头部,被那恶

10、人打坏了,皮破血流,乃扶罗云坐在路旁,一面为弟子治伤,一面慈音和雅地对弟子说:罗云啊!这个时候!你要忍痛,清醒,不离觉照才好。为佛陀的弟子,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心中千万要谨慎,切莫生起丝毫的瞋心毒意,要兴大慈悲心愍念众生。苦恼无知的众生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实在太愚痴太可怜了。我的弟子啊!世尊时常在说:忍者是最快乐的,世间上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得到难忍能忍。若佛弟子不能够做得到忍辱之行,是最惭愧的。我自受过了佛陀的教戒,终身都不敢毁犯,一日二六时中,自己摄心不散,以忍为宝。假若一个放纵恶念,起心作恶的人,正如自己投入了火坑一般,是必遭自己焚毁的。若是一个贡高我慢的人,时常执着他自己的我见,愚

11、人才会称赞。他不知道我执我见,不但损福,还会招来不计其数的祸患灾殃,结果还是害到自己。须弥山很高很大,重量也是最重的,一个恣心作恶,招灾肇祸的人,其恶之重,甚于须弥。等到他寿命终了的那个时候,恶报现前,罪有应得,想求免报,实不可能。愚人作恶,殴辱持戒的清净沙门,就好像一个在逆风中执火炬奔走而不知抛弃的愚夫,必然自己烧身,是同样的道理。恶人心怀瞋毒,自以为聪明,那是莫大的错误,如果比丘如此,那就有违沙门之道,更是不可以的。我们既为佛陀的弟子,当要时常降伏自己一切妄惑之心。如果恶心生起,当下把它消灭,乃是勇中之上。天上的天神,人间的帝王,虽然都有很大的力量,但均不如忍恶心而不生之伟大。世间唯有忍的

12、力量,才是至高至上至大的。罗云头顶的血,已流到了脸上,想找水洗血。一边走,一边和老师舍利弗说话:我今天虽然被坏人打伤了头,其痛苦是短暂的,我想不久即将痊愈,离开痛苦;但我的心中,却始终悲愍那个恶人,将受长久之苦。我认为不但伤害我的一人为恶,谅必这个地方皆恶;如果没有诸恶因缘,此处怎会产生这类恶人呢?我对这一不幸的事,心中绝对不会怨恨,只有悲愍,徒感奈何啊!佛是我的尊长,平常教示我们弟子,要行大慈大悲之道。对于世间那些颠狂悖逆的人,他们的志趣,只有凶残虐害。我们身为沙门,唯一的办法,只有默忍,成就自己的崇高德性。世间那许多凶狠者,心中有如豺狼一般的残毒;只有愚痴的人,才会敬佩他们。我们出家为僧的

13、沙门,守持六波罗蜜中的忍辱波罗蜜,当然会被那些狂惑愚昧之徒看轻。那些恶人之所以为恶,乃是他们的罪过。我是沙门,怎么可以跟着他们生起恶念呢!愚痴的凡夫,轮回六道,永劫沉沦,何只一世。我自今日起,要发弘法利生的大志愿,要以佛陀至上的法宝,用善巧方便的比喻,去开导他们。要以智慧之宝剑,去割除愚痴凡夫的臭污,只要他们能够接受,即可得救。若是愚痴不纳,如以利剑割尸,是尸不知痛,非剑之不利,此乃死尸之无知。又像天上降下了慈悲的甘露,以济苦难的群生,有智慧的人,可得受益。如系猪狗走兽,舍之而走,不知珍贵,此非甘露之不美,乃愚痴兽类之所不知珍惜也!我们出家的沙门,以佛陀训世的真理,传播于世间,对那些恶根深厚的

14、人,也是这个样子。罗云找到了水,洗净了脸上的血,边走边谈,不觉已回到了祇园精舍。师徒二人,吃过午饭,洗净了食钵,洁手漱口,同到佛陀住的净舍。见到佛陀,稽首礼拜,舍利弗退坐一旁,将今天的遭遇,向佛陀一一地陈述。许多关心罗云受伤的僧众,亦来到佛的净舍,问长问短。趁此机会,佛陀乃对比丘们开示说:世上有许多为非作歹的人,他们的恶念现前,兴起了一连串的恶心,做过了许许多多的恶事以后,恶心也就会因招恶报之后,而自然消失了。罗云今天入城乞食,所遇到的那个心行轻薄的恶人,实在是可怜!他将来命终之时,半夜里即会堕落于无择地狱之中,受其罪报。因为罗云宿世因中,与他毫无任何的冤怨。不是冤憎相会而产生的恶业,乃是出之

15、于他自己的恶习,这种无因恶行,必堕无择地狱。地狱里的鬼卒,将会使他受到无量的痛苦,在地狱要经过八万四千岁。由地狱命终之后,其魂灵仍含毒意,而转生于畜生道中为蟒蛇身。因毒之重,不离蟒蛇之属,死死生生,仍属蟒蛇,形体不变。蟒蛇之身报尽,又要转堕于毒蛇中之蝮蛇类。蝮蛇不如蟒蛇身之大,体呈灰褐色,长约二尺余,头大颈细,而是以毒刺人、刺物,被螫者必死。此种蝮蛇,不食动物,而食沙土。彼因曾以恶心伤害持戒之人,毒意难消,生生死死,仍属蝮蛇,要经万年。这就是因为今天以沙土恶意投于沙门的食钵中,故生蝮蛇,必食沙土之报。蝮蛇报尽,以其宿业,仍得转生人道,但在母亲怀胎期间,感母身体,常有重病,大腹便便,即将花尽家中

16、钱财,生产之后,竟是一个顽钝之子,无手无足,人首鱼身;家人惊恐,父母厌恶,说是妖物,认为不祥,将其抛弃,丢在通衢十字路口,来往行人看到,无不愕然称怪,皆会掷以石子瓦片,或以刀杖打击其头,随即死亡。若不抛于野外,十天半月,自会命夭,不会久活。死后魂灵,又复再生,仍是没有手足的怪婴;父母恐人知见笑,私弃活埋,必经几世。又于后五百世中,均系顽钝之子,且时常无故感到头痛之患。世尊说到这里,乃呼着舍利弗的名字说:鶖露子啊!如果一个人,生在世间,处事作人,一向不知忍辱,生生世世,多生累劫,都不会遇到佛陀出世的。而且所有言语行动,皆是违背佛法,远离出家僧人。生死轮回,常堕三涂恶道,终而复始,多劫难复人身。假

17、若因其剩余之福,幸得人身时,一生愚痴,其行为都是残暴虐凶,起心动念,都会谤圣骂僧,为人丑陋,人所憎恶,终身贫穷。纵然蒙祖德所感,能够读书为仕,但一生不得做官。无论经营士农工商,一切行业,事与愿违,不得天神圣贤之祐助。睡在夜里,亦多恶梦。梦中常见妖怪首尾出现,飞祸纵横,经常所处,不得宁静,心中自会时生恐怖。人为什么有这些奇怪的事情发生呢?只是因为不能降伏自己的瞋恶之心,而又不能行忍辱行之所感应,故会如此。 如果是一个常行忍辱的人,所生之处,自得安宁;所住之处,自得快乐;所到之处,自得喜悦;所作之事,受人欢喜;所说的话,人皆乐受;托人之事,人皆乐助。一生之中,众祸自消,心中所想,悉能感应,一切善愿

18、,皆能实现,且身常无病,体态健康,颜貌祥和,庄严安静;经营事业,人和财丰,读书学艺,学业成就;若为仕途,高官显贵,人所尊荣。这些都是由于常行忍辱之行,并且还能兼行惠施济众之德所感应也。 所以说,修忍辱行的行者,是最有福报的。忍,不一定只对外来的境界要忍,就是在家庭中,也要忍,日常生活也要忍。如此,最起码也能得到身体清安,亲眷和谐,宗族和睦,家庭和祥,事业兴隆。忍辱之行,有这么多的好处,人为什么不行忍辱呢?这就要看此人,是否有智慧了。 若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崇圣乐道,见贤思齐,高瞻远瞩,自能了解信受忍辱之行的可贵,降伏自己的慢心,而行忍辱。 世尊说到这里,不禁叹了一口气说:唉!谈到这个心!过患实在

19、太多了。小则误人一生的前途,乃至害己害人,破家危身;大则招灾惹祸,乃至触犯国家法律,受其惩治,或生命遭凶横戮,或堕三涂恶道,或为畜生,或为饿鬼,或入地狱,遭刑苦,上刀山,下油锅,卧铜床,抱铁柱,受无间的痛苦,皆是心之过患也。 世尊稍停片刻,又接着说:宁愿一时以利剑贯腹截肌,或自投火中焚燬,这只不过片刻的痛苦;实不愿以心造作恶业,堕入地狱,永劫难得超生,受到无间苦报。 宁被大须弥山压顶而亡,或投巨海丧其生命,这只不过短暂的痛苦;实不愿心造恶业,堕入地狱,永劫难脱无间苦报。 人在世间,千万要小心谨慎,不可为恶才对。不知道义理的人,切莫妄加议论,说其心作恶别人不知,即可放肆无忌。 当知佛教的真理,是

20、与世俗的观点不同的:世俗凡夫认为最珍贵的,而佛教圣者,乃认为是最卑贱的;佛道认为最珍贵,反为世俗凡夫所轻视。凡俗与圣贤,浊水与清泉,自不能同流;智慧与光明,愚痴与黑暗,各异其趣;忠辅与奸臣,必相成雠。邪恶者必妒正直之人,世间奸邪狡诈嗜欲之人,自然不会与清净无染离诸欲者同行同住。 世尊又说:一个人宁愿吞食燃烧着的木炭,以毁其身,此不过一时的痛苦,不可谤毁佛、法、僧三宝而堕落无间地狱,受无尽期的苦报。所以说,为人能行忍辱之大行,其将来所得到的光明,将会超过日月。 世尊又再三地强调说:我们都知道,天龙与大象之力,应该算是最猛最盛了吧!但是比起忍的力量来说,千千万万龙象的力量,也不如一个忍字力量之大。 世尊又说:在世界上的金、银、琉璃、珊瑚、琥珀、赤珠、玛瑙这七种宝物之耀丽,应该是最名贵的了吧!但这种凡俗之宝,是最易招灾惹祸,受苦生悲,不离一切忧患的。然而忍之为贵,始终获得和平安乐,不生烦恼。 世尊又说:若以财物来布施十方,虽然有很大的福报,但其福报又不如因忍辱而得到平安之福。一个心怀忍辱而又能行广大慈悲的人,生生世世,均无怨憎会苦。心中坦然安静逸乐,终无毒害,不失依怙。亦唯有忍辱,才是人之所恃。所以说,忍辱是人们的安宅,也唯有平安的忍辱之舍宅,才没有灾怪横祸之产生。 故忍为神铠,兵乱不能加害;忍为大船,能渡苦难的大海。忍为医师所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