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辅导资料之《收集数据的方式》_第1页
初一数学上册辅导资料之《收集数据的方式》_第2页
初一数学上册辅导资料之《收集数据的方式》_第3页
初一数学上册辅导资料之《收集数据的方式》_第4页
初一数学上册辅导资料之《收集数据的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数学上册辅导资料之?收集数据的方式?数学是一个要求大家严谨对待的科目 ,有时一不小心一个小小的小数点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下文就为大家送上了初一数学上册辅导资料 ,希望大家认真对待。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 ,有目的、有方案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 ,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 ,可以了解他的心理特征。因此 ,观察法是学校心理学研究的最根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一) 观察的类型由于观察的目的不同 ,可以将观察法分为不同的类型。1. 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根据观察的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的 ,还是在人为

2、干预条件下获得的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所谓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状态下 ,对儿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收集到观察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典型、一般的行为表现 ,但这种方法使观察者比拟被动 ,也难于揭示儿童的许多在自然状态下不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实验观察法指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 ,有目的地引起被研究者的某些心理和行为表现 ,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它们进行观察 ,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比方 ,要研究儿童的助人行为 ,单靠自然观察显然是很困难的 ,研究者常会创设一定的情境 ,观察儿童在这种情境下的助人行为的状况 ,实际上 ,实

3、验观察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实验法。2.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进行的活动之中 ,观察法可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之中 ,并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 ,从内部进行观察 ,故又称之为局内观察。如为了了解儿童同伴关系的特征 ,研究者可以花一定的时间 ,参与到儿童的生活之中 ,这样观察就比拟全面、深入 ,能获得大量真实的研究资料 ,但这种方法容易使研究结论带有主观成分。非参与性的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群体 ,不参与他们的任何活动 ,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这种方法比拟客观、公正 ,能获得初步的事实和资料

4、,但不深入。3. 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工程和要求 ,可以将观察法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有结构观察指观察者事先设计好观察的内容和工程 ,制定出相关的观察表 ,并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严格按照其进行观察记录。这种方法可靠、详实 ,所得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但费时。无结构观察指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 ,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 ,但没有详细的观察工程和内容 ,亦无具体的记录表格 ,因而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常常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有选择地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灵活、简便 ,但所获得的资料较零散。4. 表达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根据观察

5、内容是否连续完整 ,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的不同 ,观察法可分为表达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表达观察指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观察对象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如日记观察法、轶事记录法等 ,这种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详实 ,但被试量很少 ,很费时。取样观察是依据一定的标准 ,选取被试的某些心理、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 ,来收集数据的方法。如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和行为核查表等 ,这类观察的针对性很强 ,省时省力 ,能进行大样本观察 ,但资料不够完整。评价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对被观察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做出评价 ,以搜集研

6、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简便 ,但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二) 观察的设计进行观察研究必须首先进行观察设计。观察设计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确定观察内容。如 ,要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 ,就需要考虑观察对象怎样选 ,要观察哪些现象等等。其次是选择观察策略。常用的观察策略有参与观察策略、取样观察策略以及行为核查表策略等。第三是制定观察记录表。虽然观察可以是非结构的定性观察与记录 ,但从研究的角度说 ,我们总是希望通过观察收集到的数据尽可能地定量化 ,因此制定一个合理、可靠的观察记录表是很重要的。目前 ,在制定观察记录表时 ,通常采用观察代码系统 ,它是为观察、记录和随后分析处理方便而制定

7、出的一些代码系统。我们在研究课堂提问时 ,就曾制定了教师课堂提问与反响的编码系统见表31 。最后是训练观察人员。随着观察研究水平的提高 ,以及观察手段的多样化 ,对观察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愈来愈高 ,因此观察人员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三) 观察法的考前须知运用观察法研究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 ,对要观察的问题应有清晰的了解 ,观察目的要明确。例如 ,研究师生互动时 ,观察者要深入课堂 ,观察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板书与面部表情等。其次 ,尽量使儿童自然放松 ,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之中 ,不要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成为观察者的研究对象。二、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

8、头交谈 ,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 ,特别是实践中有重要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儿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 访谈法的分类与观察法相似 ,根据不同的标准 ,访谈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我们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结构 ,可以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根据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 ,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等。其中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是人们最常提及的访谈分类。结构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 ,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 ,依据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拟正式的访谈。结构访谈对选择访谈对象

9、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问的内容方式和顺序、被访者答复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 ,有时甚至对访谈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等外部条件都有统一的要求。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便于统计分析 ,但缺乏弹性。非结构访谈 ,又称非标准化访谈 ,指只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这种方法对访谈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要求 ,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地调整提问的方式、顺序等。这种方法有利发挥访谈者和被访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有利于加深和拓宽对问题的研究 ,但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对访谈者的要求也较高。除了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之外 ,还有A、B两种类型的半结

10、构访谈:A型的访谈问题是有结构的 ,但被访者的答复方式是自由的 ,如我们在研究儿童的亲子关系的特征时 ,就采用了这种方式。B型的访谈问题无结构 ,所提问题、提问方式顺序等都比拟灵活 ,但要求被访者按有结构的方式进行答复。(二) 访谈法的设计要使访谈法能收集到所研究问题的资料 ,在访谈之前进行认真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访谈法的设计问题涉及研究问题确实定 ,访谈程序的制定、访谈对象的选择以及访谈人员的选取与训练等许多方面。在其中 ,研究者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明确访谈的目的 ,并将其进一步具体化 ,确定访谈研究的各种具体变量。其次是要考虑访谈问题的具体形式 ,以便随后着手编制具体访谈问题。一般地

11、 ,访谈问题有两种 ,一是封闭性问题 ,如“你和同学的关系是很融洽 ,还是一般 ,或者充满矛盾?一是开放性的问题 ,如“请你谈谈你对友谊的看法。第三 ,拟定出具体的访谈问题。一般来说 ,拟定具体访谈问题时 ,要紧密围绕具体研究变量进行 ,每一个问题都应满足某一变量操作定义的要求 ,成为该变量的具体度量指标之一。第四 ,在拟定具体访谈问题的同时 ,还需要考虑让访谈对象以何种方式对每一问题作出反响。常用的有填空式、等级排列式、量表式和核对式等。第五 ,经过上述工作之后 ,研究者需要通过实际访谈来检验提问措词是否恰当 ,提问顺序安排是否合理 ,整个访谈问卷是否符合研究目的。(三) 访谈法的考前须知为

12、了得到儿童的积极配合 ,取得客观、全面的材料 ,访谈者在进行访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访谈前要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 ,尽可能了解儿童的背景情况 ,选择好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带齐进行访谈所需要的材料 ,如访谈研究的简要文字说明、记录纸等。第二 ,访谈开始时应提一些非研究性的问题 ,如“近来学习怎样?以便建立起合作、友好的交谈气氛。第三 ,访谈者要掌握交谈的艺术 ,尽量做到轻松自如 ,不要紧张生硬。第四 ,访谈成功的关键是把握谈话的方向。访谈者可以用多种提问方式把握好方向 ,使谈话始终围绕调查目的进行 ,防止离题。第五 ,访谈的记录方式很多 ,为了获得反映所研究问题的信息 ,要考虑多种方法综

13、合使用 ,如录音等。三、问卷法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 ,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点是标准化程度比拟高 ,防止了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也便于定量分析 ,是学校心理学研究中常采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四、测验法测验法就是通过心理测验来研究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 ,它一般是用一套标准化了的题目 ,按规定的程序 ,对儿童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 ,从而作出儿童某方面心理开展水平或特点的评定与诊断。与观察、访谈和问卷法一样 ,测验法也是学校心理学研究与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既可以用于测查儿童心理开展的个别差异 ,也可

14、以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开展水平的一般特征。(一) 心理测验的类型心理测验的种类很多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标准将其加以区分。1. 从测验的功能分类从测验的功能分 ,常见的心理测验可以分为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和个性测验。能力测验包括测验实际能力的测验和测查个体潜在能力的测验;而学绩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个人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校中的学科学习成绩 ,所以称为学绩测验;个性人格 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特征 ,其中有些测验包括了个性特点中的几个或全部内容 ,如16PF测验;有些那么比拟单一 ,如兴趣测验、气质测验等。2. 按测验的目的分

15、类描述性测验:测验的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能力、性格、兴趣、知识水平等进行描述。诊断性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行为问题进行诊断。预测性测验:目的在于从测验的分数预示一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所能到达的水平。除了上述两种分类体系外 ,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对测验进行分类 ,如按测验方式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按测验要求分为最高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按应用方向分为教育测验、职业测验和临床测验等。(二) 测验法的实施在实际使用测验的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问题。1.测验者的先前准备 ,这包括熟悉指导语 ,准备好测验所需材料 ,熟练地掌握测验的具体实施程序等。2.选择适宜的测验环境 ,包括安静而宽敞的地点

16、,适宜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防止他人干扰等。3.标准化的指导语与标准时限。4.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设法引起被试对测验的兴趣 ,取得其合作 ,使整个测验过程能严格地按测验程序进行。(三) 我国常用的测量工具自1905年法国的比纳(A.J.Binet)和西蒙(T.Simon)开展了智力测验以来 ,心理测量经过九十多年的开展 ,产生一大批久负盛名的测量工具 ,其中的许多测量工具已被介绍到我国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是一些国内常用的心理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国内常用的韦克斯勒量表包括“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和“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

17、(C-WYCSI-R)三种 ,它们都是我国心理学家对相应的韦氏智力量表修订后提出的修订版。瑞文推理测验 ,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1938年开展的一种非文字测验。在我国常用的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张厚粲主持修订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国城市修订版 ,一个是由李丹将瑞文测验的标准型与彩色型联合使用而形成的“瑞文测验联合型 ,这套测验包括六个系列72个工程 ,适用于575岁的个体 ,有农村常模和城市常模。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 ,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编制。后于1985年经祝蓓里、戴忠恒等人修订 ,是我国广泛采用的一种人格量表。该量表包含16种人格因素 ,如乐群性、聪明性、稳定性等 ,有成人、大学生和中学生

18、男女等六个全国常模。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艾森克人格问卷 ,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于1952年正式公布 ,包括成人问卷和青少年问卷两种。在国内 ,刘协和、龚耀先、陈仲庚等人先后对这个量表进行过修订。现在对青少年被试常用陈仲庚的修订版。除了上述几种常用测验外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