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信息化发展报告_第1页
南京市信息化发展报告_第2页
南京市信息化发展报告_第3页
南京市信息化发展报告_第4页
南京市信息化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前言一、电子政务二、经济领域信息化三、社会领域信息化四、城市管理信息化五、信息产业发展六、信息基础设施七、信息化发展环境八、区县信息化九、2008年信息化工作要点前 言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2007年是我市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目标,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市信息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

2、、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为根本途径。信息化工作始终坚持“五个更加注重”,一是在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二是在抓紧经济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三是在加快电子政务内部建设和使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向服务公众的转变;四是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五是在加快信息制造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南京市市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全面展示了2007年我市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果,集中反映年度重点工作推进和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并对2008年我市信息化重点

3、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一、电子政务综合政务平台为完善我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顶层设计,降低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系统的重复建设,提高各系统之间的融合度和共享效率,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信息办提出了综合政务平台一期工程建设方案,并于11月19日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主要有下列四项具体建设内容:1、建设安全与应用支撑体系。安全与应用支撑体系建设是集成南京市政务内网各业务应用系统中的共性化服务,将应用系统中的安全服务、用户管理、信息共享、应用提供、消息传递等功能进行封装和打包,为政务内网中所有用户和应用系统提供公共的安全服务、基础的应用服务和基本的应用支撑。2、建设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安全

4、保障体系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实施各种安全措施及建立各种安全使用制度,保证电子政务网络中各种系统资源的安全稳定运行,抵御各种攻击、保证各种敏感和非公开信息在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安全保密,避免因内部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3、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政务资源来源于多个单位,各单位都是分别独立地建设自己的系统,处理自己的数据,数据标准都不一致,在不影响和改变现有系统的前提条件下,需要结合业务应用系统,制定出相关数据规范和标准。4、建设公共数据交换体系。为目前各应用系统数据之间建立共享渠道,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在此基础上,结合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和交换中心功能。权力阳

5、光电子政务平台2007年列入建设计划的31个部门和8个区县全都通过了考核验收,目前实现全市具有行政权力的53个政府部门和13个区县均建成了权力阳光业务系统,完成“两年基本建成权力阳光电子政务平台”的目标任务。1、建成统一的权力阳光运行业务系统。覆盖全市具有行政执法权的所有单位及全部行政权力事项,基本实现各单位信息共享、联网运行,实现市网上政务大厅与21个部门、十三个区县自建权力阳光业务系统对接,做到数据实时交换。2、建成全市行政权力事项动态管理数据库。2007年上半年,结合我市实际、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取消、挂起、合并等措施,最终确定市级行政执法事项3700项,其中行政许可254项

6、目,行政处罚2699项,行政征收129项,行政强制112项,其他行政行为506项。编制了南京市行政职权目录,建立了行政权力事项动态管理数据库。3、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控制取得了新突破。制定了南京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了行政处罚执行标准,通过建设行政执法标准数据库,建立了数据综合、交叉比对等多种机制,运用电子手段对行政执法运行和自由裁量进行监控,由权力阳光行政执法系统自动控制处罚幅度,有效限制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空间。4、初步建成行政监察监控系统。实现市网上监察监控系统与“市网上政务大厅”无缝链接、直接从“市网上政务大厅”自动实时采集行政权力运行过程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系统

7、自动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应用。财政信息化全面推广应用非税收缴管理系统。2007年共有65个主管部门、305个执收单位纳入非税收缴管理系统,全市所有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实现网上开票、网上打印、银行收款。目前非税收缴管理系统共开票87093张,实际到帐84529张,资金到账率为97%。建设公务消费卡管理系统。在预算执行系统中扩展公务消费卡结算功能,使得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能通过系统查询商业银行“银联”贷记卡上的消费信息,进行消费信息核对,确认后将款项通过授权支付归还到公务消费贷记卡上。贷记卡可以发放到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在职人员。二、经济领域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加快信

8、息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4月份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12月份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宽带,同时与16个乡镇合作建设信息化示范镇,对村镇政府领导、农业大户及普通农民开展两百多场各类信息化培训,在农村建设数百个信息服务站点。全市农村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32万,有线电视总户数89.0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4.48%,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联网514个,发展广播电视双入户5.97万户。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进行南京农业网改版。增加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等政务性栏目,强化了信息公开,设置农业嘉年华、绿色南京、品牌农业、项目招标等图标,增设专题

9、报道和热点聚焦等栏目。依托省农业商务网平台,全市5个区县47个镇(街)参加全省乡镇农业信息网上大联播活动,积极引导农户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开展农村信息咨询服务。利用电视、电台、电话、电脑相结合的“四电合一”模式实现了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建立用于农业信息服务的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并对全市“12316热线”进行了整合,将惠农政策、科技信息、致富项目、维权方法等信息及时向广大农民发布,形成了具有农林特色的咨询系统。同时对农产品市场动态、价格行情和农资农讯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南京农林网、农业老板网和短信呼等形式向外发布。制造业信息化南京市积极利用列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的契机,开展制造业信息

10、化“5511”示范工程,每年安排500余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专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共安排组织200项示范工程项目,专门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组建了南京市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培训超过6500人次。初步统计,我市自2002年以来制造业信息化总投入4亿元,其中企业自筹3.77亿元,市科技经费资助2300万元,产生综合效益1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软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通过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CAD/CAM/CAPP/PDM、ERP、CRM、SCM等新技术的运用,商务、物流等领域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增强了企业综合管理和

11、市场开拓能力,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2007年完成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国库信息处理系统、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业务系统等项目建设,同时注重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积极促进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南京地区已发行银联标识卡2000余万张,发展特约商户11558户,布放POS终端22529台、ATM终端2294台,2007年刷卡消费金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7%。旅游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南京旅游网第二次改版,进行南京旅游网英文版、日文版和触摸屏旅游信息的英文版建设,实现与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

12、、各区县旅游局、主要景区、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旅游管理部门的门户网站的互联。建设“南京虚拟旅游可视化平台”。以旅游景区的数字化建设为基础,集成“食住行购游娱”旅游服务资讯等信息,完成一期项目景区(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等4A以上景区)的虚拟可视化制作。建成DMS系统(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实现旅游行业管理网络化。进一步完善咨询服务体系。建成10家旅游咨询中心,全市10家旅游咨询点已累计接待游客现场咨询40万人次,电话咨询20万起,在线咨询5万条。旅游信息触摸屏信息更新2次,单台触摸屏日平均查询量超过300人次,单个咨询架平均日取资料超过100份。积极开展“旅游通”手机平台建设。与南京移

13、动公司合作,筹划打造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的“旅游通”手机平台,平台建成以后,游客可通过手机彩信、WAP网络等方式及时查询相关旅游信息。经济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质监、工商、税务等一批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领域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质监信息化2007年,质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新增包括法律依据、发展规划、行政执法、便民服务、工作动态等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开通了金陵质量论坛。建成了“12365” 投诉举报热线软硬件系统,开通了“122”社会求助服务台。建立了全市2400多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数据库,实现了对企业基本状况、生产质量保证能力以及质量情况的闭环动态监管。维护了近8

14、万台特种设备数据,完善全市企业自然状况(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国家、省市名牌产品,质量奖企业,许可证产品,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企业通过计量认证,获准使用C标志等质量、标准化、计量监管数据。工商信息化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南京工商政务网,增加自动搜索引擎、网络互动、多媒体服务等功能,新增了重守企业评定、动产抵押、阳光工商、合同监管等40多个特色栏目,开通了网上企业名称预核准、工商信息和业务进程查询、在线业务咨询等业务,使工商政务网真正成为涵盖政务信息发布、网上办事、投诉举报、在线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据统计,2007年工商政务网共完成了4000多家内、外资企业的网上年检,289家南京市“重合同、守信用”

15、企业的综合测评工作。税务信息化地税系统积极开展对省级地税3.0项目(税务大集中信息系统)业务和技术符合性测试、业务需求评审、差异分析等工作。在网上办税平台的统一架构下,完成房地产和建筑业网上开票、网上出票、个体网络化改造、身份证查询识别系统等程序的开发,进一步扩大了网上办税的业务范围。组织完成税管员平台、权利阳光查询平台、财务数据分析平台、个人所得税自然人评估管理、辅助决策系统优化、审计规则定制等数据利用程序的开发,对纳税评估程序进行了全面整合。完成车船使用税委托代征、公积金征收、Tips对接系统、工会经费征收改造、公文系统版式文件和电子公章应用集成、网络教育平台优化、档案管理系统优化、外部网

16、站优化、值班长网络日志等系统的创新工作。加强征管业务数据录入采集管理,共组织录入新办税务登记31000余户,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数据约125万条。国税系统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网上南京国税系统,包括“社会公众”、“纳税人”、“国税机关”、“协作单位”等4个区域,设立900多个栏目,提供信息浏览、纳税服务、涉税办公、行政管理、工作协同、业务整合等功能。完成数据交换系统和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具备跨系统、跨数据库的综合信息交互聚集能力。完成第二代网上申报系统建设,纳税人可以通过网上申报系统进行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申报,目前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网上申报率达98%。三、社会领域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继续开展创

17、建“合格学校”和建设“五室”工程,加快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设施建设。全市中小学升级和改造网络学习室130间,配备计算机5651台,525所学校通过含网络学习室在内的“五室”达标验收,实现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有2个以上的网络计算机教室。全市10所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建成13个高配置的计算机网络教室,配置了成套的摄录设备、剪辑设备和互动式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进一步加强“南京市中小学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和运用推广。资源中心资源总量达3T,内容涵盖全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南京市网络大课堂(视频点播)、名师课堂(视频点播)、南京本地化教育教学资源等丰富内容。

18、继续开展“城乡手拉手,共建信息化”活动。在全市210所城乡手拉手中小学校中利用互联网,通过远程交互与现场交流等方式,使得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通日益深入到农村学校。劳动保障信息化继续做好系统第四次升级。优化组合原有各业务应用模块,进一步优化和实现了我市劳动保障业务“一站式,大窗口”的业务办理模式。新增卡证系统,完善系统的卡管理功能,理顺卡与业务的管理。优化系统结构,将医疗保险原有二层应用架构改为三层体系架构,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和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南京劳动保障网站实施改版,丰富了业务办理功能,提高了网站的响应速度、并发数和安全性。劳动保障城域网覆盖率已达到100。形成了两级(市

19、与区县)管理、四级(市、区县、街道、社区)服务的信息网络架构,全市71个街道劳动保障所、632个社区劳动保障站实现联网,成为全市直接面向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服务且覆盖面最大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证、卡工程。全市目前已有260多万劳动者持有南京社会保障卡、6万多家用人单位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证。实现社会保障卡“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建设目标,自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发行了劳动保障部颁发的标准社会保障卡(CPU卡),全市累计制发社会保障卡262万张,其中市本级累计制发社会保障卡215万张。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2007年,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南京市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升级

20、版)开发完成,客户端和中心端完成建成,已经通过专家组验收。城市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785个社区居委会实现100%入网;农村社区实现安装率100%,搭建了农村社区公共网络,全市农村村委会入网率达到60%,农村社区信息化硬件达标率和数据采集、录入率均达70%。目前,系统已上传120万户,317万人的基础数据。市信息室建设步伐加快,全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已有755个社区设置了信息室,并建立起信息室管理制度。档案信息化加快了档案目录数据和全文数据库建设步伐。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已经完成案卷级、文件级目录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革命历史档案目录数据库和革命历史资料篇名级

21、目录数据库、民国档案目录数据库。全市12个区县(不含高淳县)已形成可机检的目录数据1207.904万条、案卷目录56.4235万条、文件级目录12.03万条、专题目录24.9415万条。其中涉及民生的公证档案目录9.079万条、独生子女档案目录20.53万条、婚姻档案目录123.9万条、拆迁档案目录0.95万条、招工档案25.15万条、人物档案目录51.28万条、干部任命档案2.5万条。全文数据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也有新的突破,共有全文数字近320 万幅,照片档案近6 万幅。启动电子文件中心建设。该项目依托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的网络平台,运用J2EE标准开发,使用高效的数据库系统,通过“电子文件

22、管理系统”的建设,将电子文件原文及采集的相关元数据及时或定时地写入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缓存表中,通过应用接口,在相关安全措施保障和电子政务平台的授权前提下,提取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并在系统中完成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目前项目已经通过内部测试,能够实时地获取在南京市公务平台所流转的所有电子文件。试运行以来已接收电子发文8150件、电子收文246864件。四、城市管理信息化公安信息化2007年,南京公安信息化进一步提高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健全勤务保障和运行管理机制,在应用层次上实现了新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警务信息综合应用、行政管理综合应用、社会信息综合应用三大基础应用平台。警务信息

23、综合应用平台新增10个子系统,改版6个子系统,新增和优化34项功能。行政管理综合应用平台13个子系统正式运行。初步建成警用地理综合应用、情报信息综合应用、数字化防控等三个应用平台。建成移动警务信息查询系统,完成1000套软件安装使用,共配备移动警务通1700余部,500辆110巡逻车全部安装GPS定位终端。短信平台共发布各类短信105398条,在协助侦破案件、警务督察、治安事件处理、日常办公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国土信息化建设用地业务数据库。完成江南八区范围内历年来近4700个建设用地案件,共计10000余条建设用地红线数据的图形数据入库,完成19992006年以来的700余个征地案件, 20

24、05-2007年的800余个供地案件的属性数据入库工作,建立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关系。完成基本农田数据更新工作,对2005年以来的全市基本农田规划调整及补划地块进行数据库更新。建成被征地农民信息库,完成全部江南八区范围内19832004年大约16万8千条被征地农民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录入工作。积极推动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系统建设,完成的1999年2006年以来的征地报批及批后实施情况数据的整理与建库,开发了土地批后跟踪管理系统。规划信息化建成“数字规划”第三代平台,完成测绘大比例尺数据15000余幅、影像数据3000余幅、控详数据616幅、其他规划成果17幅、六线上网数据150多平方公里的数据建

25、库,完成规划审批数据44000余件、GIS数据库1500平方公里的数据移植。加强测绘数据标准化和测绘行为规范化建设。先后出台南京市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地形图数据标准、南京市数字栅格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标准、南京市放样、验线和竣工测量成果数据标准、南京市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地形图数据库设计规范等一系列标准数字化城市管理南京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以及玄武、秦淮、建邺、鼓楼数字化城管系统已经全部建成,其中,鼓楼区作为建设部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单位,在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26、实现了城市管理流程再造。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员对分管的区域实行巡查,当发现问题后运用城管通,发送图文信息向监督指挥中心报告情况,监督指挥中心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甄别立案,并按照问题归属将任务派遣到相关区和部门进行处理,相关区或部门在规定时间处理完毕后,将处理结果反馈至监督指挥中心,监督指挥中心派员到现场进行核查,并收取核实结果。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确立了城市管理责任网络。通过编制万米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相关的部件、事件全部编成代码,每个网格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了定人、定岗、定责,使管理责任具体、精确,每个保洁员、执法队员、街道、社区、沿街单位都有自己的责任范围。2008年白下、下关、栖霞、

27、雨花台等区将完成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任务。公交IC卡全年售卡38.35万张,累计发卡近347.85万张,新增城南客服中心1个,增加人工服务网点31个,新投入自助设备22台。全年共完成充值额6.38亿元,支付结算金额达6.28亿元。公交刷卡客运量达5.44亿人次,交易金额达5.48亿元;出租车刷卡交易共12.07万笔,交易金额170.83万元;轮渡全年刷卡交易共63.55万笔,交易金额达127.09万元;地铁刷卡客运量达4034.51万人次,刷卡金额7552.97万元,小额消费领域刷卡交易共19.71万笔,交易金额251.39万元。与苏果超市等进行全面合作,推动小额消费刷卡应用。实现南京、

28、芜湖、扬州、杭州四市公交卡互联互通,初步形成了城市“一卡通”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核心的生活小额消费应用框架。五、信息产业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200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1313.3亿元,同比增长22.6%,完成利税46.1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21.1%。电子信息产业实施重点技术开发项目343项,占全市工业技术开发项目52.3%。申请专利1550项,占全市企业申请专利44.1%。授权专利1076项,占全市企业授权专利33%。2007年有6家企业进入全省电子信息企业50强,其中乐金飞利浦和爱立信熊猫分列第一位和第六位。平板显示、通信等产品增长势头迅猛。乐金飞利

29、浦实现销售收入332.2亿元,生产32及37英寸中尺寸液晶电视面板4900万片。瀚宇彩欣实现销售收入126.1亿元,共生产各类面板1100万片。夏普电子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主要以13-65英寸各尺寸模组和整机产品,共完成模组和整机产品990万片。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是以电信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服务、计算机服务及软件服务为代表的先导性、战略性、倍增性的产业。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加快推进“跨江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南京信息服务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

30、体系,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07年,我市信息服务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较大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宽带城域网方面,已建成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结构网络,基本实现了南京的全覆盖,2007年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85.24万户,其中宽带用户达80.7万户,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为65.9台。通信业务方面,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62.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23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577.9万户,城乡居民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为276.7部。广播电视网络方面,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165万户,入户率为85.94%,数字电视用户数达84万

31、户,移动电视已经实现地铁一号线、南京公交、雅高、中北公交公司公交车全覆盖,广电宽带综合信息网覆盖南京行政区域,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家庭提供联网和宽带上网服务。2、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向各领域渗透电子政务建设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综合政务平台、权力阳光电子政务平台、“中国南京”网站等一批跨部门、整合性的重大应用系统的建设为公共信息服务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从偏重基础设施向注重实际应用转变。从最初建设网站介绍企业基本情况阶段,发展到目前信息化在企业的生产、物流、销售、办公等各个领域的管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信息化从单纯的信息资源利用向电子商务转变。随着宽带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迅速

32、发展,南京先后建设了“金陵热线”、“龙虎网”等社会知名综合性门户网站,出现了“house365”、“珠江路在线”、“中国制造网”、“西祠胡同”等一批带有电子商务色彩的专业网站。3、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2007年南京信息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增加值145亿元,增长30%。全市共有各类信息服务业企业7500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其中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85亿元,占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比重为30.9%,IT服务及软件业实现经营收入130亿元,占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比重为47.3%,信息内容产业实现经营收入60亿元,占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比重为21.8%

33、。软件产业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软件企业突破1000家,其中经认定的软件企业573家,软件收入超亿元达到30家,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软件企业14家,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达7万人。软件产品经登记认定的有2704个,有37项软件产品获2007年中国推荐优秀软件产品称号,其中17个产品获中国优秀软件产品称号。以国家级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为龙头,雨花、玄武、鼓楼、江宁、浦口五个软件产业基地发展良好,“两园多基地”现有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集聚了900多家软件企业,全年各软件产业基地共引进软件企业336家,总投资达28亿元。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加快。目前有动漫企业60多家,影视动漫从业人员2500多

34、人。以鸿鹰、盛大、阿法贝、网巨等为代表的动漫企业,产品涉及动画制作、网络测试、游戏软件和衍生产品开发等相关领域。原创动画片年生产能力达2万多分钟,年实际生产国产原创动画片达8000分钟,对外加工动画片达到4000分钟。同时,产生了一批从事动漫技术设备服务、项目代理中介、衍生品生产的企业。新闻出版产业不断壮大。2007年市属报纸发行量达4亿份,期刊出版量150万册,图书出版方面全年造货码洋7726万元,书报刊发行销售总额达到34亿元。共有各类出版物发行网点2315家,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2万人。同时以“农家书屋”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2007年共建书屋233个,

35、通过举办图书管理员培训班、读书、用书等活动,切实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4、信息服务业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信息服务业调研工作。前往信息服务业相关管理部门、电信营运商、软件企业、动漫园区等单位进行广泛的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构建智慧城市引领未来发展、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着眼提升城市功能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等研究报告。努力构建信息服务业统计体系。积极开展信息服务业的界定和分类工作,提出南京市信息服务业分类方案,共分三大类十二项三十六条,建立了符合我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的统计体系。初步建成信息服务业工作网络。主要由市信息办、市统计局、科技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等政府部门

36、,南京电信、南京移动、南京联通、南京广电集团等运营商,以及部分企业组成。5、信息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加强了信息化基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普及,通过在重点院校设立信息技术学院,在各高校开设信息技术服务专业,在中小学增加计算机课程等措施,加强了信息化的基础教育,新闻出版、文广影视等部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信息化知识宣传。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促进了国内外城市间信息服务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了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先后出台了技术市场管理办法、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政策性文件。六、信息基础设施南京广电有线电视用户

37、达165万户,入户率为85.94%,数字电视用户达84万户。目前,南京有线电视网中使用34个数字频点传输131套数字电视节目、17套广播节目以及实时股市行情、数据广播、NVOD等节目,并保留了10套模拟电视节目。2007年重点建设了互动电视平台,加快构建市场体系。一是完善互动电视平台,实现全业务运营。用户安全无故障点播达110万余次,每日点播次数突破1.3万次,建立了互动电视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实现栏目全新改版和节目大量更新,完成机顶盒集成和平稳升级工作。南京电信2007年南京电信全面投入转型,坚持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便民信息服务、教育信息化、农村地区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整合等

38、工作为重点,努力提高电信的综合服务业能力。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550万门,用户达326万户,其中用户为89万,比上年有所下降,宽带用户达71万户,全年实现经营收入29亿元。同时积极发展号码百事通业务,加强全市范围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提供包括信息查询、道路问询、订购等各类信息业务,共提供4000万人次信息服务。南京移动2007年实现经营收入达34亿元,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50万户。南京“政务通”用户已达7000余户,其中短号用户近6万户,短号覆盖率达到80%,实现“政务通”套餐及短号全覆盖。“城管通”已与玄武、建邺、鼓楼、浦口等区签订协议,部分项目开始实施,目前累计配备GPRS“城管通”终端近四百台

39、。“校信通”用户净增近8万户,累计收费用户突破20万,高校“院信通”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成功试点,目前用户已超过5000人。南京联通2007年完成GSM13期工程,新建GSM基站196个,完成GPRS一期工程建设,实现GPRS网络南京全覆盖。加快乡镇营业厅和校园营业厅建设,完成20多个校园厅和115个乡镇营业厅的建设,全市共有营业厅363个,其中市区126个,区县237个。完成26个3A级大客户的传输双路由改造,开通小区宽带178个、建设专线327条、IP超市37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9亿元,现有GSM基站1082个,用户数101.1万户,CDMA基站483个,用户数30.5万户。七、信息

40、化发展环境电子政务规划在推动南京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的同时,编制出台了南京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划。南京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划提出南京电子政务建设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和应用系统,基本实现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规范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运维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化体系,打造一支适应电子政务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使南京电子政务建设应用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南京市“十一五”电子政务规划提出近期重点建设任务为:建成“两大平台,三大支撑体系”电子政务基础架构

41、,两大平台为基于政务内网以提升行政效能为核心的面向管理的综合政务平台,基于互联网以政府门户网站为重心的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三大支撑体系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基础数据库体系、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重点建设工程为:两大平台、四大业务系统、四大基础数据库、容灾备份中心等重大工程项目。网络与信息安全出台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意见,要求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工作方针,坚持发展与安全同步、技术与管理协调,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安全应急保障机制为平台、以等级保护和信息安全监控体系为手段,用三年的时间,构筑起全市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营造有利发展、和谐繁荣的良好网络环境。加强信息安

42、全保障工作意见提出开展全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工作、加快建立全市密码保障和网络信任体系 、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强化互联网安全监控和网络文化建设、促进信息安全领域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等15个部门参加的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信息安全保障相关法规政策,拟定全市信息安全工作计划、实施意见及相关管理制度,推动全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督查市协调小组议定事项和各成员单位信息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汇总全市信息安全保障年度工作情况,提出下年度重点工作建议;参与协调全市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43、协调推动信息安全重大工程建设;负责对各区县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信息安全知识、技术的社会宣传与培训等工作。八、区县信息化白下区积极推进信息产业载体建设白下区注重整合区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意设计等单位创新成果资源,以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专利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加快金城航空科技园和“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东八区”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已完成一期建设及招商,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新增面积达5000平方米,建设“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园区内企业提供信息网络服务。加快

44、金城航空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大厦”已完成主体工程,中航一集团正式决定在航空科技园建立小型发动机研发基地。积极争取“南京军民两用科技示范园”落户白下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南京军民两用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意见,“南京军民两用科技示范园”以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金城航空科技园、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为载体,吸引军工民用企业在园区发展,并在示范园设立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用于展示企业、高校、院所的军民两用科技成果,促进信息的相互交流和成果展示交易,并于11月17日举办了开园仪式和“南京军民两用科技园建设与发展论坛”。栖霞区加强以服务为主的电子政务建设栖霞区信息化建设以电子政务建设为中心,以提供信息服务为

45、目标,在信息基础设施、政务信息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行政服务中心进驻22个部门,设20个对外服务窗口,受理1015项许可、审批、处罚及服务事项。栖霞区工商、财政、劳动、民政、交通等部门分中心授牌成立,形成一主多辅、网上协同审批的新型服务模式。实行“一网受理、阳光操作、限时办结、统一收费”的运行机制,整合部门行政资源,下放窗口受理权限,实现行政许可、审批和处罚事项的网上受理、审批、办结反馈的电子化阳光运行机制。在互联网上开通对外服务网站,开设网上预申报、审批向导服务、政策咨询、办理事项查询等功能,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行政服务中心建成运行以来,共办理各类服务

46、事项近53700多件,接待群众67800余人次。初步建成四大信息平台。依托政务办公网,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网络安全保障技术和信息资源安全存储(备份)技术,建成面向全区信息沟通的统一政务办公平台、信息报送平台、短信交互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库),实现全区电子公文、政务信息、简报通讯、统计报表、专题信息及相关资料的网上发布和共享。加强“栖霞之窗”建设和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区党政因特网站管理的若干意见、区政府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区政府网站信息报送审批规定、区长信箱信件办理规定等规定。完成了网站全新改版,开设栖霞风貌、政务中心、权力阳光、便民服务、投资兴业、网上办事等栏目共六大频道,强化政务公开、

47、区(局)长信箱、在线办事、网上查询、交流互动等交互功能。目前点击率超过16万人次,共接收市民来信2752封,95%以上予以回复,更新各类动态信息12800多条,制作发布图片4480余幅,制作各类专题545个。浦口区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浦口区以技术创新带动制度、理论创新,稳步地推进“数字浦口”项目建设,2007年在“数字浦口”总体设计、“数字浦口”核心架构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数字化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完成“数字浦口”总体设计。根据“数字浦口”总体规划中确定的10大工程、5项示范应用、40个具体项目,提出“数字浦口”总体技术框架设计、基础网络设施设计、运算资源环境设计、安全保障体系

48、设计,完成“数字浦口”核心架构建设,4月24日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积极建设数字城管系统。以泰山街道和沿江街道为试点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包括城管通、呼叫中心、协同工作、专业部门及街道二级指挥、大屏幕监督指挥等子系统,5月26日建成试运行,共发现案件1802件,结案1485件,结案率达82%,数字城管系统于12月15日通过验收。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建成浦口区社区信息网,60个社区建设了各自的子网站,通过社区网站、数字电视、呼叫中心、短信服务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如政务公开信息、衣食住行、水电气服务,同时通过建设社区事务管理系统实现社区人口、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环境卫生、治安、党群等信息数字

49、化管理。目前点击数超过60万人次,数字信访、数字档案等数字化项目也在建设中。溧水县以信息化助推“新农村”建设溧水县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2007年底全县电话总数达到11万部以上,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70%,全县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达到251部。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永阳镇建成了全市首个“全省信息化示范镇”、柘塘镇建成了二星级信息化示范镇。广播电视传输网已覆盖了全县镇、行政村村和居住人数较多的自然村,2007年新增有线电视8951户,新发展有线电视、广播“双入户”3000户。农业信息化步伐加快。

50、组织实施农业信息化“四电一站”项目。开展镇级农业信息大联播工作,对各镇(开发区)农业中心信息员进行培训,溧水县八镇一区已在江苏农业商务网站内建立了二级网站,为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服务平台。开展农业知识讲座。每月定期安排农业专家进行农业知识讲座,目前共安排讲座17期,内容主要涉及农作物病虫防治、水稻轻型栽培、农作物种子、蔬菜病虫防治、畜禽疾病防治、特种水产养殖等。开通“农林直通车”电视栏目。每周一期,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典型示范、农产品市场信息、涉农政策法规等方面。升级168农业声讯热线,启用16827158声讯服务热线号码,并对声讯内容进行了更新充实。加快特色网站建设

51、。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中华黑莓网、和凤粮油网、石湫特水网、东屏苗木网等特色网站,发布各类农业信息,拓展业务服务范围,为农村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快捷简短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农业大户信息库,包括农业、蔬菜、园艺、林业、畜牧、水产、农家乐、农产品经纪人等八个子信息库。九、2008年信息化工作要点2008年,我市信息化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加快应用服务系统开发,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和产业发展引导政策。(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1、推进城市无线宽带上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设无线宽带城市已经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城市

52、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我市地处南北交通枢纽,会展、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迅速,对无线上网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市信息办将积极推动电信、移动等网络运营商研究实施我市无线上网的解决方案。2008年重点推进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建设,首先在宾馆、酒店、商务楼宇、政府机关和大专院校等需求热点地区完成布点建设工作,逐步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无线城市全覆盖。2、完善政务内网、外网设施。进一步建成市网管中心到各区县的骨干网络、实现市区两级外网对接。整合政务大厅、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区县与社区网站为民办事服务功能,建设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网站、短信、电话为通道,以便民政务服务为内容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3

53、、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系统,建设容灾备份中心。(二)电子政务核心支撑平台1、综合政务基础平台。建成公共安全服务平台、资源注册管理和网络消息服务系统,建立应用系统接口标准,改造完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宏观综合经济管理、权力阳光运行、社区管理、信息服务等跨部门应用系统。2、公众服务平台。以便民利民为目的构建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网站、短信、电话为通道,以便民政务服务为内容,以方便群众办事、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拓展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让群众真正得到“数字文明

54、”带来的便利和实惠。3、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和完善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软件测试服务平台、软件投融资中心、软件产品交易服务中心、软件人才培训交流中心,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帮助企业提高软件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加快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应用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在现有企业基础数据交换和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基础上,比对工商、税务、人事、民政等部门业务管理系统中的法人单位数据,制定数据采集和接口标准,推进共享应用。宏观经济数据库。加强对统计数据的汇总分析,全面采集我市发展改革、财政、税收、投资、消费、出口、外贸、物价等方面的宏观运行信息,收集产业经济、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运行

55、态势信息,构建可共享的宏观经济数据库。2、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开发基于GIS技术和数据平台的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产业规划布局和数字城市管理系统。选择部分示范区域,进行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应用的试点工作;初步制定并试行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分发、使用的办法。3、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抓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的契机,制订市信用信息交换与开放指标体系,构建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逐步开展信用领域相关应用的拓展。(四)进一步完善各项重点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1、建设移动办公系统。提高政务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无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发移动办公系统,开展部分政府机关移动办公应用的试点工作,提升政府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