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_202X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X_202X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X_202X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X_202X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X_202X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概述并能用图表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即反射弧。2.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和过程。3.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一二三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结构基础: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五部分组成。3.反射的大致过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

2、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刺激离体蛙腓肠肌连接的神经,蛙腓肠肌收缩,是否发生了反射?提示:不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一二三二、兴奋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方式: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特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一二三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突触。(2)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4)特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

3、向的。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信号是如何转变的?提示:电信号(突触前膜)化学信号(突触间隙)电信号(突触后膜)。一二三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2.各级中枢(1)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2)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3)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4)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5)大脑皮层: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一二三3.人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

4、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1)言语区S区:此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H区:此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听懂话。W区:此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写字。V区:此区发生障碍,患者不能看懂文字。(2)学习和记忆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一二三H区受损伤的人能够上课听讲吗?提示:不能,因为H区受损伤,不能听懂话。一二三四五一、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比较 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二、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

5、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的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宽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一二三四五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内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特别提醒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一二三四五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静息电位(1)电位表现:内负外正。(2)机理:K+外流。2.

6、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时兴奋的产生(1)电位表现:内正外负。(2)机理:Na+内流。一二三四五3.兴奋的传导(1)传导形式:局部电流。(2)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动 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特别提醒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在一个离体的神经元上,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会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电位变化。一二三四五四、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1.突触(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由轴突膜构成,突触后膜由树突膜或细胞体膜构成;若神经细胞与其他组织细胞构成突触,则突触

7、后膜就由相应细胞的细胞膜构成。(2)突触类型:A为轴突细胞体型;B为轴突树突型;C为轴突轴突型。一二三四五2.神经冲动的传递(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和氨基酸类等。(2)递质移动的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信号的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传递特点:单向性。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一二三四五(5)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特别提醒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突触小体由轴突末梢的分支膨大而成,它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

8、体或树突共同形成突触。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一二三四五五、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在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中的作用一二三四五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例1】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的是()A. B.C.D.解析: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当某一点受到刺激时,刺激点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即由图变为图。答案:D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

9、反思领悟神经细胞兴奋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导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于未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样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产生局部电流,使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例2】 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解析:与a端相连接的是感受器;在c处的信号为化学信号,在整个突触上的信号变化才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因为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