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_第1页
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_第2页
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_第3页
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新课程主张“自主、探究、合作”积极学习方式,合作交流是其中主题之一,但我们的眼光常常只是关注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及学生同伴之间的合作形式, 而很少关注教师间的教学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 更是一种教育观念。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论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说: 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 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 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 但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要在学校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围,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一、目前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方式及缺陷1、教研组(备课组)集体活动几乎每个

2、学校都有统一时间及计划安排教研组 (备课组) 活动,虽然有些内容, 但开展停留在表面上,解决一些事务,真正敢于提出问题与疑惑(可能视为水平低或能力不足) ,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可能视为出风头) 的老师很少,缺乏进行集体教学研究的氛围, 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当然就无从谈起。2、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一般的教研活动流程为“公开教学研讨”两部分,在关键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往往是“一言堂”和“沉默的大多数”的对持,虽组织者往往都期望构建一个对话场,让教师在交流中碰撞、反思、重建,但跟进者较少、组织者极力表现、旁听者消极坐视、评价者口是心非。3、外出学习与培训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省、市、 县举行了各级各类新

3、课程培训,邀请了许多专家名师作讲座, 更多的知名学校开设了新课程的展示课、 示范课,确实给参加的教师很多体会,丰富了教学理念和方法, 但受资金等因素影响, 受益只能是少数教师。 如果这些教师回去后,不作讲座或介绍,绝大多数教师得不到提高。4、师徒结对许多学校建立“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力争通过老教师与新教师的合作交流,使新老师早日适应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往往青年教师听得多、问得多,老教师指点的少,相互交流的少。5、网络交流计算机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一条有效途径。许多学校、教育机构提供学科论坛、教育等平台,教师们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件、教育随笔等上

4、传网上交流,资源共享,取长补短。 但目前只有少数教师这样做, 一大部分还不习惯或因各种原因无瑕顾及。二、教师间缺乏合作交流的原因1、教师的职业特点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上, 由于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个体性特点, 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通常是在独立状态下完成, 客观上难以形成合作关系, 造成了教师合作交流精神缺乏和团队意识淡薄。 另外教育行政部分和学校以年级和学科为单位对教师进行评价、 考核,更加剧了教师间的竞争关系,影响教师团队的凝聚力。2、工作负担过重工作负担过重是导致教师间合作交流缺乏的又一个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社会对成绩深切关注, 各种评比从不间断, 教师承受到较大的升学压力, 对学生成

5、绩不敢掉以轻心,常常是通过“精讲、细讲”和大运动量的解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可以说天天忙得晕头向,精疲力尽。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使教师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被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没有功夫进行教师间的合作交流。3、传统观念束缚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许多教师看来,只要自己认真备课,就自然能上好课,依靠个人的力量完全能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至于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则退居其次,甚至认为根本就是不重要。这在传统意义下可能行得通,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是没有生存空间。三、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间合作交流1、新课程标准需要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

6、整合的现状,主张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倡导学科整合及课程的综合化。如研究性课程的开设,仅靠教师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时间去独立解决和完成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教师之间需要组成能力和特长互补的机构和组织,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跨年级、跨学科、跨层次协同教学,实现学科间的知识融通,足以看出教师间合作交流是必不可少的。2、校本研究的需要新课程提倡教师进行校本研究, 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 对课本中产生的问题、 情憬进行研究和解决, 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教师个体有时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需要与其他教师交流和探讨,需要学校的组织、管理上的支持,需要教研部门和高校研究机构的帮助。3、教师工作

7、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变,由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向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 因此,引发教师工作方式的变, 需要我们教师吸取更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手段,同时新课程中各学科之间渗透非常广、强,教师只有对各科知识有所了解,才能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 有效地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之中。 因此借助于跨学科的共同关心问题的协作及不同层次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4、学生学习的需要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 探究学习成份的增大,学生的自我空间增大, 自主意识增强,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并会

8、涉及不同的领域和学科。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驾御新课程的立足之本,要从高的观点、新的方法去解释问题,必须使自己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宽广、教学技能过硬。同行交流能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四、推进教师间合作交流1、合作交流于提升自己的研训平台教研组 (备课组)作为学科研训基地,应充分发挥其在合作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集体备课过分强调统一性,往往走过场,一个人设计大家享用,集体凝聚不了个体的智慧,个体吸取不了集体合作的成果。研讨式集体备课为“一课三备” ,即第一阶段教师个体备课,第二阶段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备人,审阅每人备课提出每个教案

9、优点,大家共同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对学教案提出修改意见,达成共识,第三阶段在集体学教案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各自的风格,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各自体会、 完成第三次备课。这样各教师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理解能力等智力资源得到共享,备课质量、教学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新课程倡导校本研究,对新课改中出现新情憬、新问题,教师可采用教育漫谈、热点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不拘形式、不拘地点,可由学校组织,也可自发;可同一学科,也可不同学科;可同一年级,也可不同层次,就某一问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就某个教师碰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进行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 介绍自己在处理问题、案例经验体会, 从而逐渐

10、澄清事实,明了观点,明确操作方法。这样的合作交流形式需要教师自觉、自愿、自主。2、合作交流于展示自我的课堂平台新课程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课例研讨始终是教师间合作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 我们司空见惯的公开课之所以收益不大,是因为我们往往流于形式,而没有落到实处。 不管什么类型课, 都应强调课前集体研讨准备教师个性化执教教后分析研讨形成总结性文字材料等几个环节,使每次公开课真正成为教师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研究的一次教研活动。教后研讨更为重要,展示者叙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目的、构想、收获。评价者实事求是评价教学风格,更多表达自己的体会及启发自己如何实施、跟进,改善自已的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11、, 在展示自我、 收获成果实现双赢的合作交流教学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老师们还应多听听其他学科的课,多向其他学科老师学习,了解别的科目的改革进程、举措,以他人为镜必能照出自己的不足,以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统合视野,增长智慧。3、合作交流于互助的实践平台结对互帮是传统的合作交流的一种模式,传统的新老教师“传、帮、带”模式在实践中证明是有价值的。我们应赋于一些新内容:不惟教龄长短来划分新老教师,谁有能力、 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成为师傅;要突破传统的师徒关系,建立合作型、研究型的师徒关系,青年教师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见解,老教师应学会欣赏青年教师个性、创意、成功;要以单纯的听课变到不同科目、不同

12、施教者的比较,发现一堂好课背后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 这样既提高了青年教师, 又鞭策激励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自己的教学活动,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4、合作交流于开放的学习平台“闭门造车,造不出好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课程培训和新课程研讨活动,知名学校展示课、 示范课增加了教师与外校教师、 教育专家间的合作交流。 参加的教师提高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树立了学科教学新理念,学会了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开阔了视野,更能在与专家、同行的交流中形成思维碰撞,达到顿悟,产生飞跃。受条件限制,许多教师还一时难有外出学习的机会, 这样需要外出学习的教师将学习的经验和理念融入

13、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上一堂汇报课,作一次讲座,让更多教师体验与感受,极大地放大了活动的参与性。新课程强调大力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应积极支持教师们外出学习交流及加强校际交流,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借鉴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优秀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解决教师实际操作层面的困惑。5、合作交流于现代化的信息平台网络是庞大的信息资源宝库,网络是一个便捷的互动交流平台,网络是一个平等讨论争鸣园地。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教育无疑是与同行充分交流,共享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在教育中可以倾诉自己的想法,可以使教育叙事更好灵活,资料更容易保存、流通,

14、欣赏到更好的文章及他人真诚的心声,倾听到别人的忠告、批评、建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参与教育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师生存学习与工作方式,教师合作交流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大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学校之间互通有无,相互交流变得畅通无阻,使一个个教育的有心人拉得更近了,相互鼓励与探讨、商议教学当中的得与失,更多反思、更多积累,开阔了视野,让自己在合作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教师个体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方面都存在差异, 教师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有助于打破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 有利于教师变观念,同时教师间的切磋研究、经验分享会给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巨大的支持, 使教师有自信心和勇气挑战自我,改进教学实践。 在目前知识激增,更新速度加快的形势下, 教师间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