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26 苏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26 苏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26 苏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26 苏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曹刿论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左传和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梳理、区分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理解文章大意。、过程和方法:在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资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区分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难点: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及要求:1、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熟读课文。教学重点:1、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熟读课文。

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古今中外,军事家纵横捭阖、层出不穷,从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到编著孙膑兵法的孙膑,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曹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从“不世出”的拿破仑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的毛泽东这些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可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曹刿,他不是国君,却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他不是军中大将,却有着主动请缨亲临沙场智慧的风范,他无愧于“平民军事家”的称号。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了解背景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

3、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在左传中解释了春秋记载的这次著名的“长勺之战”。下面我们了解左传。2、关于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3、给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1)、重点字注音:guì móu jiàn bó zhé jié m 刿谋间帛辙竭靡()、重点词解释:齐师伐

4、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战胜。(3)重点句式及词语:1、判断句式:忠之属也。夫战,勇气也。夫大国,难测也。(4)、古今异义的实词:古义今义间:参与隔开,不连接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狱:案件监狱可以: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一个词,表示可能或许可(5)、重点句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何以战?4、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4、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5、整体感知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了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有关战争问题的讨论,即:第一段:战前(论战前的准备)第二段:战中(叙战争的过程)第三段:战后(论战生的原因)三:学生再读课文四:布置作业:查找关于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2、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长勺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2、

6、主要内容第一段:战前(论战前的准备)第二段:战中(叙战争的过程)第三段:战后(论战生的原因)二、演角色,品人物,释疑难师: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荐两个同学来分别扮演鲁庄公和曹刿,将文中人物的对话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演一场课本剧。(学生推荐了三名女同学分别扮演同乡人、鲁庄公和曹刿。)师:这讲台既是鲁庄公的王宫,又是战斗时所乘的战车。这场课本剧分三个片断:请问参战释疑,每个片断我先说几句旁白,你们就开始演。(三名学生开始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这两位同学的表演。学生老师共同评论。教师设置问题提问:1、弱小的鲁国为什么呢取得战斗的胜利?(学生讨论,教师巡回)学

7、生回答(1)战争前做好准备(2)战争中捉住时机2、针对学生的第(1)个答案,师问:在战前,鲁庄公针对曹刿的“何以战”提出了几个条件?学生回答:三个(“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师问:曹刿认同哪一个条件?曹刿为什么仅凭鲁庄公提出的第三个条件,就肯定能与齐军作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鲁庄公按照实情断案,这是忠于职守,为民办实事,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春秋时各国遇到大型战争时,仅凭常规部队是不够的,还必须大量地从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拥护君主,他们就不会跟随君主去卖命的,正所谓:“君为舟也,民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8、”曹刿深知这点。板书:战前取信于民师问:如果你是鲁国的子民,你会去打仗吗?学生回答:愿意师说:看来,鲁庄公的取信于民收到了效果。3、针对学生的第(2)个答案,师说: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战国战场,看一看仗是怎么打的?师问: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解释的文字?(学生阅读文章,从第三段中找到了对应的解释文字,并大声读了出来。)师:这表现了曹刿善于捕捉战机,他在战中捕捉到哪两个战机?同学们能不能用文中词语概括出来?学生:曹刿抓住了“彼竭我赢”之时进行进攻,抓住“辙乱旗靡”之时进行追击,可以看出曹刿谨慎小心,深谋远虑。(教师板书:战中捕捉战机,战后分析胜

9、因)4、分析曹刿的形象(紧承上面分析)师说:很好,说出了曹刿是一个谨慎小心,深谋远虑的人,除了这些,你认为曹刿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爱国,有胆有识,非凡的战略思想,卓越的军事才能。等等,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自圆其说。5、分析鲁庄公的形象学生甲回答: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是个明君。学生乙回答:昏君,身为君王却不懂得打仗。学生丙回答:是个明君,虽不懂打仗,但他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忠于职守。教师小结: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的胜利时候先寄托在实行“小惠”上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他急切迎战,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是他善于用人,善于纳谏,说明他与昏君还是有区别。6、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曹刿,

10、鲁庄公,现在如果你们是左丘明,也写一篇关于长勺之战的文章,你们会怎么写?师引导。生:写战争场面。师:那本文是怎么写的?生;主要写论战。师:抓住了文题,强调论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生:不语。师:本文的主角是谁?生:曹刿。师:看黑板。曹刿有哪些特点?生:谨慎小心,深谋远虑等等。师:看来这么写是有意突出曹刿的吗/ 生:是。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请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第二段,详写战斗过程。教学反思:我开的公开课是本文的第二课时。在这一课时里,我尝试了“学生问题教学法”。问题本应学生自己提出来,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是保守的自己提出来,所以,课还是略显传统。但在学生回答时,例如围绕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上,我对学生的质疑、回答进行了肯定,然后引导他们从文中找依据来争论,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这节课的教学,我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面对学生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