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通过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的研究(精编版)_第1页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通过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的研究(精编版)_第2页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通过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的研究(精编版)_第3页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通过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的研究(精编版)_第4页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通过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的研究(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通过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的研究LT创造性的研究内容提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为了使我校教育真正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发,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力求通过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相应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主题词:数学教学改善学习方式创造性作者单位:阳区(县)花家地实验小学作者姓名:周爱红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朝来校区邮编:100012联系电目: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通过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通过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研

2、究一、课题的提出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 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他们的创造性。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 变,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课堂教学必须重构,要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以德育为核心,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 好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必须以新的理念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

3、性,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实现两个 转变,一是学生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向活动式转变,从模仿式向探究性转变,二 是教师角色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者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转变。为此我们提出了“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通过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小 学生的创造性的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是这一研 究的初步成果。二、概念的界定1、探究:我国汉语大词典中解释“探究”为:探索研究,即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2、探究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亦菲博士认为:探究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 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学习方

4、式。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学 习则是指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习需要,动机与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解决未知问 题,从而对人类已有发现、发明的再发现、再发明。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再发 现的过程中产生了成功的体验与愉悦,提高了探究发现能力,增强了创造的兴 趣与信心,并且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真正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创造能力:(又称“创造性” )例如:一年级数学“统计”一课中我是这样做的:由于“统计”的产生是 生活中决策的需要,然而数学传统教材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远离儿童生活,根 本不能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取向。造成只重结果

5、而不重 过程的问题,使学生不知源,只知流,进而造成数学学习困难,和部分学生不 喜欢数学的消极态度。为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导入中我是这 样做的:“同学们再过几天六一国际儿童节就要到了,老师想买一些气球在过节时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漂亮一些,怎样才能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一个自己 最喜欢的气球呢?”就需要每个同学对气球的爱好。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使学生 初步感受到了“统计”是生活的需要,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在调查完每个同学 所喜欢的气球后,我又问大家: “如果老师拿着大家写的这些纸条去买气球方便不方便?”与此同时,老师设计了一个老师买,同学当售货员的情境:“请您拿一个红色气球,一个绿色的,再一个红

6、色的,一个黄色的”同学们再也按捺不住了,都回答说这样买太不方便了,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自己得出调查后还要对原始数据需要分类整理。在分类整理完后再继续问:“同学们用不同的符号记录了需要每种颜色气球的人数,这样买方便吗?”同学们都回答:“比起刚才拿全班调查的纸条方便多了,如果我们把每种颜色的数量数出来就更方便了。”由学生的回答中又引出了统计图、统计表的认识。在这节课中每一个学习环节都由这样买方便不方便引出统计的方法,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数学的发 展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结果,都是学生亲历活动过程产生内需后出现的。这样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体现“新课标”的“在问题情境中学习 数学”的重要理

7、念,而且使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从中深刻体验学习数 学“统计”是生活中决策的需要。为了今后能较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科 学决策,就要学习好“统计”的初步知识,学习需要的产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 动机,形成了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儿童所熟 悉所理解,而且为儿童所喜爱,进而产生学习兴趣,这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一个个小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整节课都兴趣十足地去解决问题。总而言之,数学课学习内容应取之于生活, 用之于生活,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就会充满兴趣地去学、去想、去表达,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

8、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二)运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激发创造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 每个学生在成长中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需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化的过程。而在农村小学,多数教师由于观念滞后而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从 而导致大部分学生独立性不断丧失,养成了依赖教师,懒于思考,学习自觉性 差,被动地应付的坏习惯。为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自觉预习,让学生调动 多种器官

9、,发展多种思维,强调学生尝试着课前自学,课上与同学、教师交流, 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例如在学习五年级数学小数混合运算中有这样一道例题:12.55+2.5 16, 在学习时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听后学生练习的被动学习方式。因为学生已有了小数混合运算顺序和利用加、减、乘、除法各种规律、性质进行计算的知识基础,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于是我把这道例题留作了前一天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能用几种方法做就用几种,做完后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在第二天课前就有几个同学对我说:“老师我用了六种方法做” 、“我用了三种”,一道简单的小数混合运算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计算方法

10、:1、12.5 5+2.516=2.5 40=42.52、12.5 5+2.516=2.5 2.54 4=2.5+104=2.5 40=42.53、12.5 5+2.516=2.5 2.5( 12 4)=2.5 2.512 2.54=2.5 30 10=42.54、12.5 5+2.516=2.5 2.516=2.5( 116)=2.5 17=42.55、12.5 5+2.516=2.5 2.516=2.5 40=42.56、12.5 5+2.516=2.5 2.52 8=2.5 58=2.5 40=42.5老师依次地把这些方法展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方法,看哪种方法最简便,学生们认为第

11、二种方法最简便。最后请大家根据比较后得出:在计 算合理、正确的基础上如果能简便计算就要简便计算,这样做题会既做得快又 做的准确。我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这是对发散思维的培养,能用六种方 法计算反映了思维的流畅性,其中第一种和第五种都是根据混和运算顺序基本 的计算方法,而第二种和第六种都是根据乘法的结合律计算的,第三种和第四 种则是根据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的。六种方法分属三类体现了思维的变通性, 在进行方法比较时进行集中思维训练,其中第二种方法最简便。这一过程比较 好的体现了在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结合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三)运用探究式学习,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

12、景、知识水平、经历与体验的不同,因而其思维方式、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同龄学生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之一。作为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经常为学生提供组织交流的机会, 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引导不同的思路在碰撞中擦出火花, 给每个孩子以启发,使课堂成为孩子们灵感涌动的空间例如:以往的图形面积教学无非是讲公式、背公式、套公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同图形的面积为什么那样算,只会照着公式把数带进去死算,因而形不成能力,更甭提创造力的提高了。而新课程标准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

13、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前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12 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对学生提出要求后老师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不同的长方形,并按要求填好表格。每 组的同学都兴致勃勃地操作着,摆得快的组还摆出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小组 中几名同学分工明确,大家积极动脑共同动手操作,其中一个同学执笔记录填 表。在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后,老师引导同学们共同观察表格,先纵向观察每 一竖行的数据是每种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得出了每种长方形的长不同、宽 不同、面积相同的结论。接着横向观察出每一种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个

14、数字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同学们一下看出是“长宽=面积”的关系。当归纳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老师并没急于让学生根据公式进行练习,而是再次让学生用十个小正方形、八个小正方形摆成长方形进一步验证公式的正确性。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了在初步得出任何可能结论之后都要进一步验证它是否具有普遍性,才能得出最后结论。对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仍然由学生根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和缩小长方形的长探究出计算正方形面积的公式。一节既枯燥又深奥的面积公式推导课在学生积极操作思考、主动参与中理解掌握了。在课上学生思维活跃,在拼摆中探寻着不同的方法,课堂上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以更高

15、的目标来设计教学、看待要求学生,该放手处就让学生充分自主,给足了学生操作、探究的时空,学生就会给我们以精彩。与此同时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保护,创造潜能得到了开发与释放,学生的创造力也必然能得到真正的培养与提高。(四)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在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相关研究与实践都证明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 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 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 这就

16、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 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学习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例如在“学习认识角” 的一课中, 在要求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教学环节中,以往教师一般只要求用纸画出一个角,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导致有些学生 “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 ,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手” 。因此我在处理这个教学环节时为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如:各种不同形状的纸、吸管、铁丝、毛线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

17、材料,用自 己独特的方式制作角, 在制作后要找到角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同学们在动手制作角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出了很多不同的角,仅用纸这种材料制作角的同学就想出了用剪刀剪出角、用手撕出角、 用笔画出角等几种不同的方法。事实证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 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鼓励他们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创造力的培养也就在其中了。四、研究的初步成效1、 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教师在数学课上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各类数学知识的意义,并取材于学生的生

18、活实际,因此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因此兴趣浓厚。在研究前全班 36 名同学有 17名同学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占全班总数 47.2% ,研究后全班有 34 名同学对学习数学知识感兴趣,占全班总数 94.4% ,感兴趣的人数增加了 41.6%。这种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成功的体验就是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强大内驱力。2、 问题意识有所增强,解题方法形式多样。在数学课堂上提问的孩子越来越多了,问题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些同学还能大胆的指出老师的问题,在解题中学生不再只满足一种解法,很多孩子在课上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这种问题意识与求异思维的发展为儿童今后的发展与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不同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