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4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每一门科学都以客观存在的一定领域内的事物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特定领域内去发现这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从而以这些规律来为社会实践服务。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那么,学前心理学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呢?概括说来,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一、需明确的几个概念要了解学前心理学的涵义,必须首先知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相
2、关概念。(一)“学前儿童”的概念心理学中对人的一生各时期的划分国内外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周念丽、张春霞编著学前心理学):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4幼儿期(3岁-6岁)5童年期(6岁-12岁)6少年期(12岁-15岁) 7青年早期(15岁-18岁) 8青年期(18岁-30岁) 9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我们所说的学前儿童,是指处于前四个时期,即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的儿童,而以婴、幼儿期的儿童作为主要
3、研究和阐述的对象。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儿童”这一概念,略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儿童,其年龄跨度是从018岁。 学前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前期等同于幼儿期,指的是36岁的儿童,而广义的学前期则指的是06岁的儿童。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说明,本课程所指的学前期,指的是广义的学前期。儿童时期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儿童跟动物不同。他一开始就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并向着人类社会成员的方向发展。儿童从出生的时候起,就过着社会生活,在成人长期抚养和教育下,通过跟成人的交际,通过有系统的学习,去掌握人类已有的社会经验。第二,儿童也不完全跟成人一样。当然,从人的社会性来说,儿童跟成人是基本相同的,但从发展的
4、水平来说,他们之间却存在很大差别。例如,儿童的脑的结构和机能还是不成熟的,儿童的思维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思维,儿童的劳动能力也不跟成人完全一样。儿童时期是一个生长特别旺盛的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而也是受教育的最好时期。(二)“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1发展的含义: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包含三个要素:发展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连续稳定的;发展最后导致结构性改变。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心理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为:一
5、是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二是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三是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有很多分支学科。如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生理心理学(揭示心理现象与生理过程的规律与关系);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社会心理及社会行为)等。目前心理学的分支达100个左右。随着社会发展,会有新的分支不断出现。3发展心理学:关于心理发展的问题,在心理科学中,一般是从
6、两个方面加以研究的。(1)心理的种系发展。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它研究从低级动物到类人猿为止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在适应自然的情况下逐步从低级形态(受刺激性)向高级形态(思维的萌芽)发展的。人类心理发展史则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人类的心理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准备起来的,是跟动物心理有联系的,但同时又有本质的区别。人的心理、意识是人类祖先在劳动过程中、在言语的参与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心理的个体发展。研究人、动物的生命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身心状态和机制的成长、变化的规律。其目的
7、是探索生命体心理活动的一般法则。发展心理学从个体研究的角度看:探究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着重在于揭示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探讨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在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中,人的学前时期的心理发展就成为学前心理学这门科学的重要内容。(三)“学前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可以
8、突出地以“WWW”来表示,即what(是什么),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when(什么时间),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二、学前心理学的内容(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从前面界定中,我们可以知道,学前心理学研究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它不同于研究学前儿童的其他学科,它研究的是心理,它也不同于研究心理的其他学科,它研究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的心理与成年人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关于心理的实质问题,主要是普通心理学的课题。普通心理学指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学前儿
9、童的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作为客观现实反映的心理,是通过脑的活动实现的。科学已证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学前儿童的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而心理、意识是第二性的。3学前儿童的心理有能动性。心理的反映不是像镜子般机械的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人的反映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在人的言语参与下进行的,因此,人的心理、意识具有社会性和自觉能动性。(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
10、顺序进行。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这种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型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我们知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发展一样,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量变质变的发展过程,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学前儿童
11、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称之为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第一,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说的。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前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历了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这些时期也就是一些不同的年龄阶段。这些阶段是相互连续的,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一个时期接着一个时期,新的阶段代替着旧的阶段,不能躐等,也不能倒退。第二,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说的。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具
12、体的、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是一般的东西、典型的东西、本质的东西。例如,乳儿期主要是适应时期,婴儿期为品德的萌芽时期,是一个以“好”与“坏”两义性为标准的品德时期,幼儿期主要是情境性品德发展阶段。又如,每个时期的思维也都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婴儿期为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幼儿期为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儿童心理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心理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不相同;个体整个心理面貌变化速度不同。这里涉及几个重要概念,即关键期、危机期、最近发展区等。关键期(敏感期、临界期): 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段。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
13、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这个问题最初是从动物心理实验研究提出来的。据认为,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这种现象最初是由奥地利的洛伦兹发现的。这种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imprinting)。印刻发生的时期叫做关键期。例如,小鸡或小鸭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对象或刺激,印人它的感觉中,以至产生一种偏好和追随反应。以后再遇到这个或和这类似的对象或刺激时
14、,就容易引起它的偏好和追随。小鸟辨认它的母亲和同类,就是通过这个过程实现的。这个现象在其他哺乳类动物身上也有所发现。据认为,小鸡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生后1016小时,小狗的关键期约在生后的37周。过去都认为,动物出生后不久就会认识母亲,是由于亲子本能,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因为实验证明,在关键期内,不仅对自己的妈妈可以发生“母亲印刻”,如果自己的妈妈在小动物生后就离开了,也可以对其他类似动物发生“母亲印刻”。以后,人们又把这种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早期儿童发展的研究上,于是就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关键年龄问题。例如,有人认为0 2岁是亲子依恋关键期;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分
15、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13岁是口语学习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0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3-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10岁以前是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错过这个时期,效果就会差些,等等。危机期:儿童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有人认为3岁、7岁、11-12岁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这个阶段注意教育方式。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于每一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
16、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儿童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就晚;在个性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在兴趣、性格及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不同。 白痴学者(idiot savant)是指轻度或中度精神发育不全(IQ低于70),而同时在某(些)方面具有超群认知功能的人。其特殊才能可表现在日期推算、计算数字、音乐、绘画、背诵、查阅字典、下象棋,甚至是某一专业知识领域。 心理学假说认为,智力由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构成,前者代表智力的整体结构,后者代表智力的各个特殊方面,如计算能力、特殊记忆、音乐才能等。
17、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之间,各种个别智力之间,其发展程度并不均衡协调,白痴学者就是这种不均衡性的一种突出表现。神经电生理假说则提出,白痴学者可能是由大脑皮层各区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患者在总体上脑功能发育不全,但局部区域可能存在代偿性的超常发育。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心理发展规律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了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其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发展方向的,且这些顺序和发展方向是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学前心理学的重要研究
18、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规律性的发生发展趋势。2. 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趋势是从纵向角度来谈的,而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则是从横向角度来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会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征。3.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各个不同、因人而异的,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仅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表现及其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差异是怎么形成的。4. 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是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的规律等问
19、题。以上四个方面实际上也就是学前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两大任务:(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发展趋势、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二)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说明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儿童心理的变化,这些因素又如何制约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由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务一和任务二之间是相互联系,任务一阐明学前阶段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告诉我们心理发展
20、“是什么样子的”,即“知其然”。而任务二解释了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的原因与机制,即“为什么是这样”,也就是“知其所以然”。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8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蒲莱尔(W·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一)理论价值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二)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
21、目性,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第三节 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有: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科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尤其在研究心理时要特别注意。因为研究与被研究的都是“人”,都有主观意识,会使材料带有主观性,以致不能反映人心理本来的面貌。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特别强调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的是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
22、,更要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3教育性原则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则,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研究工作对学前儿童心理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研究过程本身往往就是教育过程,因此研究者必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从设计研究方案、安排时间到研究者的举止行为,都必须考虑到对婴幼儿的心理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曾有心理学家为研究遗传、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孤儿院找了一些儿童,使其处于与人隔离、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该研究严重影响了这些儿童的发展。虽然他的研究课题很重要,研究材料也是独一无二,但由于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而遭到了强烈的谴责。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一)
23、观察法:这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因为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就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其心理活动及表现都比较自然,研究者可以比较真实地获得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资料。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观察法要求有一定的技术训练。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注意: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在观察前观察者一定要做好准备,即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目确定观察的任
24、务和记录要求。观察前必须要明确目的,并制订好观察计划,其中包括考虑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等。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在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要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最好不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对象。我们可以根据观察目的和任务的不同,采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局外观察是使儿童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例如可以通过专门的观察窗或单向玻璃,利用有关的仪器设备来进行观察和记录。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以某种身份参加到儿童活动中,在和儿童共同活动中观察儿童。这种观察能使儿童表现自然,但应避免使儿童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注意。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观察记录不仅要记录行为
25、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由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于行动中,其自我意识水平和言语表达能力又不强,因此必须详细记录,以便依靠客观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学前儿童的言语表达方式和成人不同,要避免以成人的言语记录,改变了儿童言语的本来面目。为了使记录准确迅速,可以采用适当的辅助手段,如录音、录像等;也可以依靠已经设计好的表格记录。如:要研究幼儿助人行为,就可以设计如下的表格(表):表 幼儿助人行为观察表幼儿姓名性别发生背景指向对象动作语言效果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
26、次进行。另外,由于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评定容易带有主观性,因此通常需要两个观察者同时分别评定。观察法最大的优点在于:由于被研究者处于自然状态,因此其心理活动和表现比较自然真实,有利于研究者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但也正因为强调让儿童处于日常的自然状态,故无法控制刺激变量,使得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也就是说,观察者可能得不到所需要的资料。(二)实验法: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实验法的种类1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如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求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讲述相同的图片,以分析各年龄幼儿观察的基本特点
27、,从中发现幼儿观察力发展的趋势。自然实验室的试验整体情境是自然的,因此被试往往可以保持正常的状态,试验获得的结果也比较真实,这与观察法相同。但其与观察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者可以对某些条件进行控制,避免研究者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说,其兼具观察法和试验法的优点。正因为如此,自然试验法和观察法一样,成为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主要方法。自然试验法的不足在于:由于强调在自然的活动条件下进行试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此外,一般而言,自然试验法中对条件的控制不如实验室试验法那么严格。2实验室实验法: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初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
28、。心理学家们为了研究婴儿的某种心理想象,设计了特殊的装置,如为了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等。实验室试验法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能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如利用微电极技术研究新生儿对语音和其他声音刺激的辨别能力。但实验室条件本身往往使学前儿童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而且也难以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三)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方法。测验主要用来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学前儿童心理测验一般采用个别测验,逐个进行,不宜用团体测验。测验人员必须受过训练,测验中要善于取得婴幼儿合作,使其表现出真实的心理水平。测验法的优点是比较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但测验法也有严重缺点。如:测验所得往往只是被试完成任务的结果,不能说明达到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测验法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研学午餐制作课程设计
- 煤气脱硫课程设计
- 梯形钢屋架课程设计21
- 环境创设影响课程设计
- 2025版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改造借款合同3篇
- 2025版新能源企业法律风险防控顾问合同3篇
- 2025年度代驾服务与驾驶员培训与就业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货运物流车辆挂靠与维修一体化合同3篇
- 2025年度信息工程安全测评与维护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旅游企业导游与客服团队招聘与培训委托人力资源合同3篇
- 【9历期末】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智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 2024年短剧拍摄及制作协议版
- 2024年度专业外语培训机构兼职外教聘任合同3篇
- 汽车维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篇)
- 个人的车位租赁合同范文-个人车位租赁合同简单版
- 用电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模版(3篇)
- 2025年广东省春季高考数学仿真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答题卡)
- 新媒体运营工作年终总结
- 微积分(I)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MOOC】电子技术-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