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地震应急预案_第1页
吉安地震应急预案_第2页
吉安地震应急预案_第3页
吉安地震应急预案_第4页
吉安地震应急预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吉安县地震应急预案 1 1 总则 编制目的 使地震应急能有协调、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江西省地震应急预案、吉安市地震应急预案以及吉安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工作原则 立即响应,自行启动的原则:县内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县、乡两级应急委员会立即自动按照相应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本行政区域地震灾害事件。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同行动的原则:县应急委员会是处置本行政区域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的主体, 县地震灾

2、害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同时,报上级地震应急委员会。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协同行动。 依靠军民,依靠科技的原则:地震应急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 依靠和发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处置地震灾害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依靠科学决策和先进技术手段。 2 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地震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 县内发生一般地震灾害事件后,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转为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在上级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协调组织本区域内的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组成如下: 总指挥:县政府分管县长 副

3、总指挥:县科技局主要负责人 县武装部负责人 县发改委负责人 县民政局负责人 县公安局负责人 县武警中队负责人 成员: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经贸委、县科技局、县国土资源局、县规划建设局、县交通局、县电信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广播电视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安全生产监督局、县环保 局、县气象局、县粮食局、县人寿保险公司、县人民保险公司等 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组成如下图:总指挥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是统一组织领导,指挥 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D(D 根据地震趋势意见,确定应急工作方案。 (2

4、)(2)部署和组织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地区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 (3)(3)协调县武装部、县武警中队迅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 (4)(4)必要时,向吉安市人民政府提由跨市紧急应急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或者封锁海关等紧急应急措施的建议。 (5)(5)视情况请示国务院、江西省人民政府、吉安市人民政府启动国家、省、市地震应急预案,并接受上级抗震指挥部的领导。 (6)(6)视灾情请求上级地震部门派出工作组给予援助。 (7)(7)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要工作。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县科技局长县科技局 主要负责人 县武警中队 负责人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县

5、安全监管局 县环保局 县气象局 县人寿保险公司 县粮食局 县人保财险公司 指挥部成员单位 县规划建设局 县 水 T建裕局 T吉州 二,-县交通局设 县广播电视局 县电信局 担任,办公室成员为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联络员。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联络、震情信息、灾情信息、新闻宣传、条件保障等工作组。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拟定抗震救灾方案,提由具体措施建议;贯彻和传达上级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和本级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 并督促落实, 协调各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拟定新闻工

6、作方案,指导抗震救灾宣传,组织信息发布会,审核有关新闻稿;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 承担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县人武部:与县武警中队共同组织指挥部队紧急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县武警中队:负责加强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质集散地、储备仓库等重要目标的警戒;与县人武部共同组织指挥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应急物质能力资源状况调查,建立应急保障数据库;协调包括医药、油料、钢材等应急物质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协

7、调、监督各级电网企业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恢复等;督导和协调灾区易 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行业和设施所采取的紧急处置;负责了解地震灾区的通信状况;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企业派由人员进行维护和抢修,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县经贸委:负责组织做好灾民方便食品、纯净水等生活必需品的应急生产、征购和调运;协调灾区所需的药品、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 县教育局:负责组织灾区学生紧急疏散,做好学生安全避险工作县科技局:组织地震应急处置技术装备的安装和使用。 县公安局: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

8、工作顺利进行;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处置地震次生灾害事故;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赶赴灾区,扑灭火灾和抢救被压埋人员。 县民政局:负责做好救灾物质准备及灾民的转移、安置工作;负责组织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做好救灾捐赠物质的管理、发放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应急资金和应急拨款的准备。 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建设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等部门加强对地震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 县规划建设局:会同县水利局、县交通局等部门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对处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县交通局: 会同县建设局、 县水利局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

9、害险情的动态监测;组织对破坏的公路、水路交通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交通通畅;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可能遭受地震破坏的运输工程设施进行除险加固;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开辟便捷应急通道,按照要求优先运送人员、物质和装备。 县水利局:会同县建设局、县交通局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 险情的动态监测; 对处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措施并加强监控,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县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病队伍紧急赶赴震区实施医疗救助、抢救伤员;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做好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卫生监督工作。 县环保局: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对处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

10、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次生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县广播电视局:会同新闻单位,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宣传地震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减灾等常识;按规定及时发布有关地震信息及地震救灾情况。 县安全生产监督局: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对处 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次生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灾区进行食 品安全监督;对药品、医药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县气象局:加强灾区的气象监测预报,为灾害救助提供服务。 县粮食局:负责做好灾民救济粮食的储备、运送工作。 县人寿保险公司

11、:按照保险责任及时认真理赔和给付。 县人保财险公司:按照保险责任及时认真理赔和给付。 吉安县地震应急预案启动后,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及时报县应急委员会并抄送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 县内发生一般地震灾害事件后,同所在乡(镇)政府设立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 视灾情和应急工作需要,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现场抢救组、医疗救护组、灾民安置组、灾情监视组、震灾评估组、科学考察组、信息报道组、后勤保障组。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指挥协调震区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指挥协调现场抢险救灾队伍抢救被压埋人员;指挥协调震区公安消防部门迅速消除火灾及其隐患;指挥协调震

12、区卫生部门紧急抢救、运转伤员;指挥协调震区民政部门迅速安置灾民生活、发放救灾款物;指挥协调震区通讯、供水、供电部门迅速解决临时通讯、供水、供电问题;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地震部门做好震情监视和震灾损失评估工作;指挥协调震区建设、交通部门迅速抢修重要交通设施;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做好保障和支援工作;向上级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时反映震情、灾情处置情况,并负 责落实上级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处置现场其他事宜。 地震应急组织体系框架 地震应急组织体系框架描述如下图 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与防震工作部署 按照上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各项防震减灾的宣传和防震工作。 省地震局 震情速报 灾情报送 W 国

13、务院 警和预防机制 省应急委员会 隹别 地具预警和预防机制需1濯|册别地震前兆;对一定榭而对一定榭而 ,报, 空间区域的破坏性地震趋势作出预测不及时发布啖信息彳除攵;级省应急委员会|省应急委员会一,省应急委员会K重,AII裴响应 Sfiw;情 有地震局 短临跟踪 ITiii L._ 可恃箱唱任里 市应急秀 指挥心 国务院 启动 I级响应 国务院、 抗震救灾 、指挥部J 国家支援 ;报 指挥 旨挥 地一一r 应鬲预血往ga口 支援 国家支援 应急指挥 短期地震预报与防震准备 预警支持系统 由省地震局提供软件平台。 地震预警级别及发布 县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地震重点危险区执行。全

14、县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预警,由县应急委员会发布。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方,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县应急委员会可以发布 48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同 时向省应急委员会、省地震局报告。 4 4 应急响应 分级响应 地震灾害事件分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 300300 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上年车内生产总值 1%1%以上的地震; 发生在县内级以上的地震, 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 5050 人以上、300300 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 2 2 亿元以上、 全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 1%1%以下的地震发生县内级地震, 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15、。 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 5050 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亿元以上、2 2 亿元以下的地震;发生县内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 是指造成人员受伤, 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亿元以下的地震;发生在县内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事件分级标准如下表 地震灾害等级 分级标准 初判标准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人员死亡 经济损失占年生产总值比例 地震震级 重大地震灾害 300300 人以上 1%1%以上 级以上 较大地震灾害 5050299299 人 2 2 亿1%1% 级 一般地震灾害 5050 人以下 2 2 亿 级 亿 级 地震应急的响应分级和启动条件 应对县内特别重大

16、地震灾害,后动 I I 级响应。县应急委员会在上级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县内重大地震灾害,启动 n n 级响应。县应急委员会在上级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震应急工作。 应对县内较大地震灾害,启动田级响应。县应急委员会在上级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县内一般地震灾害,启动 w w 级响应,在设区市政府的支持、督导下,县应急委员会领导地震应急工作。 如果地震灾害使灾区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上级政府的支持或地震灾害发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特殊地区,应根据需要相应提高响应级别。 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地震灾情速报的工作程序如下: 请 持 重大地震灾喜 成立地震现场指

17、挥部,组织指挥应急处置O 地震工作部门迅速启动地震灾情速报网,收集地震灾情并速报。迅速派人到地震中或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地方了解震害信息,向乡(镇)政府及有关单位收集灾情损失情况,汇总上报县地震应 急指挥部。灾情发展动态,按 1 1、2 2、6 6、6 6、6 6、小时间隔向上级地震局报告或传真动态信息。如有新的突生灾情,应随时报告。 地震现场工作队到达后, 调查、 收集地震灾情, 及时向县地震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及时续报,地震工作部门要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 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灾情报送和处理 震区乡(镇)政府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县政府报告,同时抄送县科技局。 县民政、公安、安全监管

18、、交通、水利、规划城建、环保、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应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及时向报县应急委员会并抄报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民政局。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尽快汇总灾情、社会影响 等情况报送市人民政府和市地震台,并续报。同时向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通报情况,以便及时组织舆论引导工作。 发现因地震造成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中有港澳台人员或外 籍人士,乡(镇)政府要迅速核实并上报县地震灾害应急委员会,县地震灾害应急委员会应及时向市应急委员会,并抄报市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市科技局地震办和市民政局。 震情灾情公告 县地震灾害指挥部办公室依照有关信息公开规定,及时颂震 情、灾情信息。 在地震灾害发生

19、1 1 小时内。根据上级地震部门发布的有关信息组织发布关于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公告。 在地震灾害发生 2424 小时内,根据上级地震部门提供的信息和初步掌握的情况,组织发布灾情和震情趋势判断的公告。 适时组织发布后续公告。 指挥与协调 I I 级响应 在省应急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n n 级响应 在省应急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田级响应 在市应急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w w 级响应 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由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县应急委员会提由启动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的建议,经县应急委员会同意,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开始运作,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工作。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的运作程序包括

20、召开指挥部会议、召 开副指挥长会议、派由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三种方式。指挥长视灾害程序、区位敏感性和其他考虑,确定运作方式。 指挥长召开县地震应急指挥部全体会议,通报震情灾情,根据灾害程度和灾区自我恢复能力确定应急规模,决策和处理下列事项: 协调县人武部和武警中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 调派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等救灾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赴灾区。 部署饮用水和食品的供给、伤员护送、物质调运、灾区内外交通保障。 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救援 必要时,建议县人民政府向灾区发生慰问电,派由慰问团。 必要时,建议县政府在灾区实行紧急应急措施。 必要时,建议市应急委员会启动国家、省相应级别的地震应急

21、预案。 必要时,向上级地震部门请求提供援助事宜。 必要时,建议县人民政府向邻县、市、省请求提供援助事宜。 指挥长组织召开副指挥长会议,通报震情灾情根据灾害程度和灾区自我恢复能力确定应急规模, 决策和处理有关协调县人武部和县武警中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调派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等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赴灾区等事项, 组织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主要成员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指挥长决策和处理有关协调县人武部和县武警中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调派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等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队伍赴灾区等事项,派由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赴灾区,与乡(镇)人民政府共同设立地震现场应急指挥部,处理和协调

22、其 难以解决的紧迫问题,视灾区需求协调地震灾害指挥部有关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紧急处置 在地震灾害现场,建立以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地震现场指挥部综合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体制。 现场紧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沟通汇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的情况、灾民自救互救成果、救援行动进展情况;分配救援任务、划分责任区域。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采取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援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组织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组织灾害损失评估

23、工作。 各类救援队伍要服从地震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与协调。救援队伍到达灾区后向地震现场指挥部报到,报告队伍实力,了解灾情与救援行动进展;由地震现场指挥部划定责任区,部署救援任务;必要时向地震现场指挥部请求大型机械等条件支援;在救援行动进程中报告救援行动进展、新发现的情况、需要请示的问题;与现场指挥部协调转移、撤离的安排。 紧急支援的指挥与协调 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协调组织紧急救援队开展灾区搜救工作,协调救援行动。 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组织指挥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县公安局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赶赴灾区,扑灭火灾和抢救被压埋人员。 县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

24、和卫生防病队伍抢救伤员。 县规划建设局组织力量对灾区城镇中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公共客货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上述设施功能。 县交通局组织对破坏的公路、水路交通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交通通畅。 次生灾害防御 县公安局、安全监督局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处置地震次生灾害事故。 县水利局、规划建设局、安全监督局、环保局等对处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县环保局加强环境的监测、控制。 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规划建设局、水利局、交通局监测地质灾害险情。 县发改委、安全监管局督导和协调灾区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行业

25、和设施所采取的紧急处置。 重要目标警卫 县武警中队加强对我县重要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品集散点、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灾民的转移安置 县民政局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现场地震监测 县地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震区派生现场应急工作队伍,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协调震区与邻省、市、县的监测工作。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开展灾害损失评估,包括人员伤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救灾直接投入费用构成。 呼吁与接受外援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民政局按照有关规定举行新闻发布会,分别介绍震情、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县民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呼吁社会提供援

26、助并提由需求。 县民政局负责接受社会提供的紧急救助款物。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接受和安排社会提供的紧急救援队伍。 县红十字会通过上级红十字会呼吁和接受国际对口组织的救灾紧急援助。 现场紧急救援协调机制 在地震灾害现场,建立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同抗震救灾指挥部综合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主要内容如下: 沟通汇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的情况、灾民自救成果、救援行动进展情况。 划分救援区域,分配搜索营救与医疗救护任务;组织接待境外救援队,分配搜索营救任务并协助工作;协调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 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采取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

27、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 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 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援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 组织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 配合上级地震部门进行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新闻报道 地震事件的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县内发生一般地震灾害时,由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地震预报和地震灾情信息通报工作,新闻宣传单位负责根据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正式地震预报和县地震灾情信息的通报,组织开展新闻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的条件是: 一、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 二、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 三、经地震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

28、一般地震的可能。 四、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达到上述条件,县人民政府可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 5 5 后期处置 善后处置 县、乡政府负责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必要时,上报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援开展灾后处置工作。 县、乡政府依法对启用或征用的安置场所、应急物资的所有人给予补偿。 县内有关部门应及时进行由于地震造成的污染的污染物收集和现场清理工作,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制定震后的恢复重建计划并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有关部门紧急应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社会救助 县民政局负责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和接受、分配国内外捐赠的救灾款物。 县红十字负责接受、安排社会各界紧急救助,安排境外红十字总会和

29、国际社会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提供的紧急救助。 保险 县保险公司按照保险责任及时认真理赔和给付。 调查和总结 地震应急工作结束后,由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对地震灾害事件起先调查,对地震应急响应进行总结,在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提由改进建议。根据应急级别和职责分工,组织 实施地震应急的各级政府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的 3 3 周内,向上级政 府提交地震应急处置情况总结汇报。报告内容包括:地震事件基 本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处置情况、善后处置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等。 6 6 保障措施 通信与信息保障 电信运营企业对抗震救灾通信的保障 县发改委组织、协调电信企业尽快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

30、救灾通信畅通。 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对抗震救灾通信与信息的保障 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队伍资源 人员抢救险队伍:县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大队、消防部队,各行业紧急救援队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 工程抢险队伍:电力抢险、通信抢险、路桥抢险、防洪抢险、 建筑工程抢险等队伍; 次生灾害救援队伍:消防部队、危险化学品救援、辐射防护 等行业特种救援队伍; 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队伍:部队和地方以及部门系统的急救 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伍; 地震现场应急队伍: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地震现场 应急工作队和乡(镇)地震灾害

31、应急工作队 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地震部门、建设部门的建筑物安全鉴 定专业队伍 应急队伍组织方案 应急队伍组织方案如下: 应急队伍名称 先期处置队伍 第一支援梯队 第二支援梯队 人员抢险队伍 社区志愿者队伍 县地震救援队驻军、武警部队省、市地震救援队 邻市、县地震救援队伍 工程抢险队伍 r当地抢险队伍 行业专业抢险队伍 邻市、县特殊救援队伍: 次生灾害特种救援队伍 消防部队 行业特种救援队伍 邻市、县特殊救援队伍 医疗救护队伍 :当地急救医疗队伍 当地医院后备医疗队伍 附近军队医疗队伍; 地震现场应急队伍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地震现场应急队伍 市地震台现场应急队伍 省地震局、邻市地震台现场

32、应急队伍 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建设局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 市地震台和建设局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 省地震局、邻市地震台和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 交通运输保障 县交通局对被毁坏的铁路、公路等有关设施的抢修;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质的优先和灾民的疏散。 医疗卫生保障 县卫生局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暴发流行;做好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卫生监督工作。 县发改委协调灾区所需药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灾区进行食品安全监督;对药品、医药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其他部门应当配合卫生、医药部门做好卫生防疫

33、以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工作,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方面的帮助C 治安保障 县公安局、县武警中队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物质保障 县发改委、县粮食局调运粮食,保障灾区粮食的供应。 县经贸委组织调配实施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 县民政局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经费保障 县财政局、县民政局负责救灾应急资金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申请、拨付。 社会动员保障 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与互救,灾区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动

34、员非灾区的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邻近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情,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县政府视情况开展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活动。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地震的能力,国家和省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的城市和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市、县、乡要规划和设立紧急避难场所,积极提倡公共场所和家庭配置避险救生设施和应急物品。 技术储备与保障 县地震灾害指挥部系统主要包括: 防震减灾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应急快速响应、灾情动态跟踪、数据分析、对策生成、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包括满足工作需要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控制平台等。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包括我县各类基础信息的数据库及数据

35、管理系统。 地震现场信息的传输、接收处理系统。 应急指挥通信与视频会议系统。 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技术研究 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传达应用上级地震部门的应急处置技术方面的科技成果。开展地震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研究。 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负责对地震灾害中被压埋人员进行搜索与营救。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保障 震损建筑物危险评估 当需要进入震损建筑物开展搜索与营救行动时,对拟进入的震损建筑物进行危险评估,判断能否进入。 当营救行动需要对震损建筑物的有关承重构件与支撑构件进行破拆,对拟破拆的承重构件与支撑构件进行危险评估,判断能否破拆。 危险品处理 探测泄漏危险品的种类、数量、泄漏

36、范围、浓度。 评估危险品泄漏的危害性,划定危险区域。 采取处置危险品泄漏的紧急措施。 现场安全监视 接到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余震警报,视情况发生警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发现余震征兆,立即向震损建筑物中的救援人员发生撤离警告。 监视救援现场及相邻区域的火灾、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的威胁,必要时向救援现场的救援人员发生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监视救援现场损毁高大构筑物继续坍塌的威胁,监视相邻区域损毁高大建筑物继续坍塌的威胁。必要时禹救援人员发生警告, 采取防范措施。 监视因破拆建筑物而诱发的坍塌危险,必要时向救援现场的救援人员发生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群众安全防护的保障 震区政府具体制定群众疏散撤离的方式、程序、行动的组织指挥方案,规定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