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明代服装_第1页
第六章明代服装_第2页
第六章明代服装_第3页
第六章明代服装_第4页
第六章明代服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明代服装教学目标:本章着重研究了官服制,女装中以比甲,水田衣为特色,纹样图案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要求学生把握住这一朝代的风格特征。重 点官服在级别确定上十分严格,以至出现图案的集中表现,即文官绣禽、武官绣兽的补子。女子服式之长短肥瘦流行周期短,即变化越来越快。如果说补子是最具有时代特色的官服的话,那么,比甲、长裙以修长为美,则是明代女装的典型。将吉祥祝词施之于图案之上,以其形象加深群众审美感受,因而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明代文化的一大特色。 服饰流行形成北方仿效南方,尤效秦淮,改变了原来四方服饰仿京都的局面。难 点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承性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承性教学过程

2、:第六章 明代服装第一节 概 述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专制,对中央和地方封建官僚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禁胡服、胡姓、胡语等措施。对民间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移民屯田,奖励开荒,减免赋役,兴修水利等,使封建经济得以很快发展。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di公开反叛,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南下,发生了一场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皇位争夺战,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变”。朱棣考虑到北京是他多年经营之地,而南京总为偏安王朝,难以控制北方游牧部落,于是在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自此,北京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

3、、文化的中心。明代注重对外交往与贸易,其中郑和七次下西洋,在中国外交史与世界航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待少数民族部落,明王朝采取了招抚与防范的积极措施,如设立奴儿干等四卫,“令居民咸居城中,畋(tian)猎孳(zi)牧,从其便,各处商贾来居者听”,安抚并适应了鞑靼da、女真各部的发展。设立哈密卫,封忠顺王,使之成为明王朝酉陲重镇利用鞑靼、瓦刺与兀良哈等三卫,来削弱东蒙古势力等。明朝近三百年中,也发生“土木之变”、倭寇入侵、葡萄牙入侵等动乱,但各族人民之间仍在较为统一的局面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第二节 男子宫服与民服 明代服饰改革中,最突出的一点即是建国后立即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太祖曾

4、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包括服饰在内的更制范围很广,以至后数百年中都留有影响,但由于明王朝专制,因此对服色及服饰图案规定过于具体,如不许官民人等穿蟒龙、飞鱼、斗牛图案,不许用元色、黄色和紫色等。万历以后,禁令松弛,时间鲜艳华丽的服饰遍及里巷。明代冕服除非常重要场合之外一般不予穿用,皇太子以下官职也不置冕服。朝服规定很严格。另有皇帝常服,一般为乌折上巾,圆领龙袍。一、朝 服(插图) 朝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履。梁冠、佩绶、笏板等都具体安排,如下图:品级梁 冠革 带佩 绶笏 板 品七梁玉带云风四色织成花锦象 牙二 品六梁犀带云风四色织成花锦象 牙三 品五梁金带云鹤花锦象 牙四 品四梁金

5、带云鹤花锦象 牙五 品三梁银带盘雕花锦象 牙六七品二梁银带练鹊三色花锦槐木八 九 品一梁乌角带鸂鶒chi二色花锦槐木二、官服(插图)明代官服上还缝缀补子,以区分等级,似源于武则天有袍纹定品级之始。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袍色花纹也各有规定,盘领右衽,袖宽三尺之袍上缀补子,再与乌纱帽、皂革靴相配套,成为典型的明朝的官员的服式。补子与袍服花纹分级简表如下:品级补子 服色花 纹 文官武官一品仙鹤狮子绯色大花朵径五寸二品锦鸡狮子绯色小花朵径三寸三品孔雀虎豹绯色散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云雁虎豹绯色小朵花径一寸五五品白鹇熊罴青色小朵花径一寸五六品鹭鸶彪青色小朵花径一寸七品鸂鶒彪青色小朵花径

6、一寸八品黄鹂犀牛绿色无 纹九品鹌鹑海马绿色无 纹杂品练鹊 无 纹法官獬豸 以上规定并非绝对,有时略为改易,基本上符合这种定级方法。三、燕居服(插图)明世宗嘉靖年间,对品官燕居服饰也作了详细规定如:一、二、三晶官服织云纹,四晶以下,不用纹饰,以蓝青色镶边。冠帽以铁丝为框,外蒙乌纱,冠后竖立两翅,谓之忠靖冠。三品以上金线缘边,四品以下不许用金。四、民服(插图)1、明代各阶层男子便服袍、裙、短衣、罩甲等。大凡举人等士者服斜领大襟宽袖衫,宽边直身。这种肥大斜襟长衣在袖身等长度上时有变化,(阅世编,称,“公私之服,予幼见前辈长垂及履,袖小不过尺许。其后,衣渐短而袖渐大,短才过膝,裙拖袍外,袖至三尺,拱手

7、而袖底及靴,揖则堆于靴上,表里皆然。衙门皂隶杂役,着漆布冠,青布长衣,下截折有密裥,腰间束红布织带。捕快类头戴小帽,青衣外罩红色布料背甲,腰束青丝织带。富民衣绞罗绸缎,不敢着官服色,但于领上用白绫布绢衬之,以别于仆隶2、首服:四方平定巾,为职宫儒士便帽。网巾,用以束发,表示男子成年。另有包巾、飘飘巾、东坡巾等二十余种巾式,多统称为儒巾。帽子除了源于唐幞头的乌纱帽之外“六合一统帽”的,俗称瓜皮帽,为市民日常所戴,这种帽子一直延用至民国,甚至于20世纪后半叶仍有老者戴用。遮阳帽、圆帽等约十五种帽子。3、履:明人足服有多种质料与样式,如革靴、布底缎面便鞋等。江南人多穿蒲草鞋北方人多穿牛皮直筒靴 第三

8、节 女子冠服与便服自周代制定服饰制度以来,贵族女子即有冕服、鞠衣等用于隆重礼仪的服饰,因历代变化不大且过于繁琐,前几章中未作说明。明代规定严格,又有明式特点,而且距今年代较近,资料比较丰富、准确,故将其作为女子服饰的一部分。一、冠服 大凡皇后、皇妃、命妇,皆有冠服:1、真红色大袖衫、(插图)2、深青色背子、(插图)3、加彩绣帔子、(插图)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即已出现,唐代帔子已美如彩霞。诗人白居易曾赞其曰:“虹裳霞帔步摇冠。”宋时即为礼服,明代因袭。上绣彩云、海水、红日等纹饰,每条阔三寸三分,长七尺五寸。4、珠玉金凤冠、(插图)5、金绣花纹履。(插图) 其具体花纹按品级区分如下: 晶级 霞帔图案

9、背子 一、二品 蹙金绣云霞翟纹 三、四品金绣云霞孔雀纹 五品 绣云霞鸳鸯纹 六、七品绣云霞练鹊纹 八、九品 绣缠枝花纹 摘枝团花明代的绣品工艺特点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品的纹路皱缩起来,唐代杜甫即曾写过:“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这种金线绣至明代更加精美,显现出耀眼的光彩,除冠服应用蹙金绣以外,其它衣物也多施以彩绣。二、便服(一)妇女的基本服饰:1、衫(插图)2、袄、(插图)3、帔子(插图)、4、背子:(插图)明代背子,用途更加广泛,但形式与宋大致相同5、比甲:(插图)本为蒙古族服式,北方游牧民族女子好加以金绣,罩在衫袄以外。后传至中原,汉族女子也多穿用。明代中叶着比甲成风样

10、式主要似背子无袖,亦为对襟。比后代马甲又长,一般齐裙。6、裙子:明代女子仍是单独穿裤者甚少,下裳主要为裙,裙内加着膝裤。裙色,明代女子裙色尚浅淡,纹样不明显,用色尽可随其自便。裙幅式样讲求八至十幅料,甚或更多。裙腰依宋旧制,回到腰上。腰间细缀数十条褶,行动起来犹如水纹裙类后又时兴凤尾裙,(以大小规矩条子,每条上绣图案,另在两边镶金线,相连成裙)还有江南水乡妇女束于腰间的短裙,以及自后而围向前的拥裙,或称“合欢”。崇帧初年尚素白,裙缘一二寸施绣。文征明曾作诗曰:“茜裙青袄谁家女,结伴墙东采桑去。衣裙长度的美学特点:上衣与下裳的比例大凡衣短则裙长,衣长则裙阔。衣长时,长至膝下,去地仅五寸,袖阔四尺

11、,那裙子自可不必多加装饰而衣短显露裙身,则须裙带、裙料、裙花显出特色,这种变化在历代服饰流行趋势中,都显而易见。人们的审美规律:人们着装力求在对立之中求得统一,服饰长短、大小、宽窄的比例必须符合黄金分割率,假如各部位平分秋色,势必显得呆板、少变化,就违背了服饰美的规律(二)普通妇女的面料与色彩特点:1、多以紫花粗布为衣,不许用金绣。2、袍衫只能用紫色、绿色、桃红等间色,不许用大红、鸦青与正黄色,以免混同于皇家服色。3、明代女装典型服装水田衣(插图) 是各色布拼接起来的,出自民间妇女手中的艺术佳品,俗称被称 “百家衣”,多为儿童缝作,主要是被、褥子。(三)头饰:(插图)1、鲜花绕臀而饰,各种质料

12、的头饰2、妇女喜戴头箍年轻尚窄,老年妇女则尚宽。三、小结 1、本章重点:官服在级别确定上十分严格,以至出现图案的集中表现,即文官绣禽、武官绣兽的补子。女子服式之长短肥瘦流行周期短,即变化越来越快。如果说补子是最具有时代特色的官服的话,那么,比甲、长裙以修长为美,则是明代女装的典型。将吉祥祝词施之于图案之上,以其形象加深群众审美感受,因而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明代文化的一大特色。服饰流行形成北方仿效南方,尤效秦淮,改变了原来四方服饰仿京都的局面。2、直接影响明代服饰风格的有两个主要因素:是明代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向于诸多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这些图案

13、,或以某种物品寓其善美,或以某种物名之音谐其吉祥之词,因而谓之“吉祥图案”。如以松、竹、梅寓岁寒三友,以松树仙鹤寓长寿,以鸳鸯寓夫妇和美偕老,以石榴寓多子,以凤凰牡丹寓富贵。另谐音法,如以瓶子、鹌鹑示子安,以荷、盒、玉饰示和合如意,以蜂猴示封侯,以瓶插三戟示平升三 级,以莲花鲇鱼示连年有余。虽说吉祥图案中存有封建意识,但同时也反映出劳动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不能一概否定明代服装面料上的花纹如缠枝花卉、龟背、球路、龙风和织金胡桃等花色十分丰富,一般表现为生动豪放、色彩浓重、简练醒目其明代中叶以后,在我国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江南地区,自唐宋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不仅盛产稻米、棉花与蚕桑,还拥有多种发达的手工业。至明代中叶,苏州已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据曹太守吴县城图说记载“苏城民不置田亩,而聚货招商,阊习之间,望如锦绣丰筵华服,竞侈相高。”张瀚松窗梦语也记;也记“金陵而下控故吴之墟,东引松常,中为姑苏,其民利渔稻之饶,极人工之巧,服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