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今最值得研究的五个教育问题(教育硕士课程作业)一、 关于“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强调以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学校教师为研究的主体,针对自己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出现的种种现象、问题,在校外专家教育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和方案,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制定进一步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应用的研究。实施教育行动研究。不同于专家所进行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行动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层意思:首先,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疑问(practical issue)而出发。一般研究多着眼于理论层面,而行动研究则着眼于实际的
2、教学问题。换言之,研究的主人翁是前线教师。 其次,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new intervention)。教师透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虽然是针对教师遇上的“问题”,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是“问题教师”;相反,优秀的教师才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质素,精益求精。因此,行动研究不单是知识的增长,还意味着教师专业判断的提升。还有,教师要采取哪种教学策略(行动)来改善问题,就像一项研究假设(research hypothesis)。教学行动旨在探讨能否有效地改善现存问题,教学其实是研究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和研究二者
3、是不可分割的。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一)、教师是研究者,又是研究结果的消费者。研究过程中,主要依靠教师的自主研究,校外专家只是起到指导作用。(二)、研究的起点必须来自于教师自身工作中的问题,而非出自外部专家的理论设计和假设,不要眼高手低,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三)、研究的目的不是为验证专家的理论假设,而是为了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管理行为,使教师养成对自己工作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专业敏感性,促使他更加有效地工作。四、研究过程包含研究(归因)、行动和评估三个循环往复的阶段,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证伪、求真的过程。五、研究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针对改善教学的实际问题,求得
4、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可操作性强。二、关于“信息技术”: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指出:“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是广大教师的愿望。但怎样用好信息技术,这就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诸多可资研究的现代信息技术课题中,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和研究占据着极大的比重。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运作和网络信息,为提升语文教学品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有理由认为,信息技术是提升语文教学品位的新平台,让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和达到最优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技术的负面效应,是今后语文教学应当多加努力的地方。传统语文教学最受怀疑和批评的地方,就在于语文教学质量的低下,语文课堂的单一和死板。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语
5、文教学的质量就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种种语文教学法的倡导和实验,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向语文教学要质量。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技术浪潮和纷繁变呈的信息资源,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品位,首先就应该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上多下功夫。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就在于它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能力,完美学生的思维,积淀学生的知识。对于伴随电脑而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对他们有较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在一次以“唐诗宋词中的悲秋现象”为题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各个学习小组分别从“唐诗宋词中的悲秋现象概述”、“杜甫和李清照诗词中的悲秋研究”、“唐宋诗词中名篇和名句研究”、“唐诗宋词中悲秋原因探讨”等角度,
6、在网络上大量查阅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的现象分析和技术处理,之后举行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多媒体研究课。这节课的内容涵盖了新教材语文第三册的许多内容:“秋”的话题、“诗词鉴赏”的话题、议论文写作能力、演讲的口语训练等等,学生得到了一次较为全面的锻炼,对于整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无疑是一次重要的质量提升。有一句名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当。”由于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语文课堂显得多么狭小和闭塞。我们总是不能忘记这样的教学情景:教师用他如簧的巧舌滔滔不绝地为学生描述西湖的柔静、天山的壮美、长城的古老,贾宝玉的憨痴、祥林嫂的悲惨、林冲的无奈,失街亭的痛恨、高祖还乡的滑稽、鸿门宴的惊险-。
7、这种“教师学生”单向的教学情景主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许多年,学生获得的认知和感悟完全依靠于这个教师的个人口才和修为,如果换成另一位口舌拙笨的教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在传统语文教学的最严重的弊端上爆发革命,这需要从语文教学的质量品位、情景品位和美感品位上着力,从而开创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提升语文教学的品位和效率,使得整个语文教学在网络时代能继续有力地前行。三、关于“主体性”: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有一个著名的教例:1980年初,他在两个条件大体相同的班级中,用不同的教法教同一篇课文一件小事,以观察不同的效果。对照班,完全由教师讲授,尽量做到“讲深讲透”,语言力求生动,让学
8、生听得“津津有味”。整个教学过程用了四个课时。实验班,采用学生自读、思考、讨论,教师只作重点指导的教法。实验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搁置”。到第二学期初,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用一份试卷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是发人深思的: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大大不如实验班学生的成绩。 在这个教改实验的基础上,钱先生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著名教学论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体系。钱先生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达到一定的认识目标和发展目标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确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我之所以大段地引用钱先生的教例和他的教学观,无非是在表明一个立场:“学生为主体
9、”,这并非完全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理念,它只是我们在跨过世纪门槛之后忽然在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中拾掇起来的思想羽片。当然,这种教育理念的契合,并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教育”(姑且这样称呼)思想精华的光芒重放,我倒认为这是对“传统教育”深层反思后的扬弃之果,也是当前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价值重组。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里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我们的教育失误常常就在于我们把一个个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头脑成了一个任由应试训练纵横驰骋的跑马场。头脑这个“容器”一旦被严严实实地填满,就意味着创造力的退化和个人素质的萎缩,这几乎成了阻
10、挠我们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和怪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尊重和肯定,是一支点燃学生思想光芒的高热量的火把。“确认学生是主体,首先就要求教师确认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蕴藏着巨大认知潜能的实践者;教师的所有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为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创设最佳的条件或情境。这是教师学生观的根本转变。”(钱梦龙语)那么,“主体性”课堂究竟有何特点呢?有教育专家把“主体性”课堂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全员参与,强调发展,崇尚合作,提倡创新。这种立论,为“主体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代表着未来一段时间里的一种教育方向和教育潮流。 四、关于“新课改”:高中新课改无疑是当前的一个
11、教育热点,与先前的高中教材改革和初中的课程改革有很大的不同。面对新课改,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有这些准备:“一个转变”,“一个中心”,“一套办法”。“一个转变”是指转变理念。转变理念,这是新课改的一条非常刚性的要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们语文教育领域,还有很多教师“讲风”过盛,把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变成机械呆板的训练场,学生成为一个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一把把等待点燃的火炬。接受式教学方法的大行其道的背后诱因还是考试,过于繁重的考试的压力,使最富有诗性和浪漫色彩的语文课堂生机无存,成为了让学生厌恶的一门学科。苏教版的语文新教材,摆脱了以往“文以载道”的课程设置的束缚,让语文课和政治课很好地区别
12、和剥离出来了,新教材的人文色彩(而非“政治色彩”)极为突出,为营造富有生命气息的语文课堂创造了重要条件。可以预见,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说教会为互动替代,讲授会给对话让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非常柔性的要求。这应该是语文新课改的“一个中心”。高一(上)的两个语文必修模块所设置的八个专题内容,就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改思想。“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等专题,贴近学生的认识和生活的实际,所选文章往往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时文,充满新时代的朝气和美感。这些专题又是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来选材构建的。课程的中心线索是语文素养。语文
13、素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语文素养,并不等于不要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知识和能力仍然是素养的构成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是标准的流水线,所需要的是流水生产线上的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农业所应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命体,说教育是农业,也就因为教育所对的也是鲜活的生命,而且是天地间生命体的最高级别。对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这是我们教育价值观多样化时代的要求和特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置于首席
14、的位置,从提高语文素养这个角度来看,就比较好理解了。在实行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即有“一套办法”,但决不应该是“满堂灌”的教法。这套新教材有三种呈现方式:“活动体验”、“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文本研习”较多采用加圈点、写批注、作摘录、品效果、谈心得、说体会等解读方法。“问题探讨”较多讨论交流、质疑辩论、比较辩析、假设推理等方法。“活动体验”较多采用各种模拟生活情景的、易于操作的活动形式。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这次新教材的语文篇目和老教材相比,约70%有变动。语文教师不但要应对面目一新的教学内容,而且需要准备开设一两门选修课,这
15、就给教师的备课量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紧凑的教学时间安排,又迫使教师作出对所教习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这里面的取舍和构建极见教师个人的素养和功底,我们习惯把这种本领称为“教学能力”。这种“教学能力”是我们能够立于课改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是刚性的。与“教学能力”相对应的是“教学艺术”,它却又是柔性的,因人而异,极富个性和创造性,不一而足。有人曾经把教师的专业性概括为以下几个字:“深者浅之,难者易之,深入浅出。”这种“深入浅出”的本领实质上是教学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它的表现过程和方法却是“教学艺术”的内在要求。有着“一套教学方法”的教师,往往是教学艺术高超的老师。五、关于“研究性学习”:
16、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与学工、学农、学军、劳动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课程,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程。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有两条思路。一条是高效学习提高人的学习速度,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以学习的革命为代表。重效率,强调“授人以渔”,而实际上不论什么“鱼”,它所追求的,首先是掌握知识的量,而不是质,然而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学会如何处理、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另一条思路是研究性学习,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前合作协议合同范本下载6篇
- 二零二五年度设备租赁合同范本6篇
- 2025年度广告代理提成合同协议3篇
- 个人与公司之间的2024年度劳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设备采购项目投标担保委托保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等教育教师职称评定聘用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餐饮用品一站式供应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运输及仓储服务合同2篇
- 学科本质认知视角下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
- 2024年防盗安全门承揽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华电考试初级理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 第十七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营销赛项赛卷第一套
- 塔吊司机和指挥培训
- 红色简约2025蛇年介绍
- 专题3-6 双曲线的离心率与常用二级结论【12类题型】(解析版)-A4
- 光伏电站运维课件
- 粮库工程合同范本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物理 含解析
- 农业合作社线上线下营销方案
- 研发实验室安全培训
- 电信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